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明朝大丈夫> 第七百一十章 改土歸流

第七百一十章 改土歸流

  只是盧象升萬沒想到李安國居然真的在後勤部隊踏踏實實地幹了起來,而且一干就是一年。


  見李安國如此踏實肯干,盧象升實在想不明白李景是如何教育兒子的。


  這孩子不過十六七歲,生在李景那樣的家庭,不說紈絝囂張,至少也該有高官子弟的富貴氣息,可是李安國跟那些普通士兵相比,除了多了幾分儒雅之氣,幾乎跟普通士兵無異。而且李安國跟那些士兵一樣能吃苦耐勞,那些苦活兒累活兒幹起來從無怨言。


  據盧象升暗中派去保護李安國的侍衛回報,李安國跟那些士兵關係還搞得極好,整日稱兄道弟,完全融入到士兵當中。


  另外李安國從不居功,有什麼嘉獎封賞都讓給別人,李安國所在部隊的士兵對這個十六七歲的孩子都是喜歡之至。


  至此,盧象升終於改變了原來對李安國的看法,同時也明白李景安排兒子到軍隊是真的想磨礪兒子。


  到這個時候,盧象升自然不能再像以前保護金絲雀那樣對待李安國,如果將來李景問起兒子都在部隊幹了些什麼事,自己說一直保護在後勤部,哪裡都沒讓他去,那就違背了李景磨礪兒子的本意。


  因此,李安國這次要求隨部隊給黃得功運送補給時,盧象升便欣然同意。


  同時,盧象升決定,等李安國回來,便授予他地方官職。


  實際上盧象升也明白,李安國既然要接李景的班兒,那麼李景肯定不會讓他在軍隊干太久。要是李景想讓兒子在部隊中發展,就不會把李安國送到自己這裡,而是把李安國送到曹文詔處。


  曹文詔不用說了,這些年李景麾下諸將他打的仗最多,部下陞官的速度最快,而且李景的義子李定國乃是曹文詔的副手,李安國到曹文詔那裡,兩人必定照顧有加,估計數年間便會把李安國提拔起來。


  就算不把李安國送到曹文詔處,也應該送到高奇那裡,高奇現在正在征討西南諸國,李安國到了那裡,只要參加幾次戰役,高奇便會把他提拔起來。


  可是李景把兒子送到自己麾下,那自是不想讓兒子在軍中發展,而是準備讓兒子學習處理政務,而處理政務自然要從基層做起。


  只有在基層干過,以後才能知道如何管理基層官員,同時不會被基層官員愚弄,這一點只要看李景的履歷就能明白。


  李景從一個小山村開始經營,然後經營一個縣,再然後是一個府。如果不是皇太極圍攻北京,李景可能還會在山西經營一段時間。


  不過這已經足夠了,能把平陽府治理成那樣,治理整個山西顯然也沒有問題。


  正因為李景非常熟悉地方事務,所以地方官想糊弄李景是非常困難的。


  同樣的道理,李安國要想日後不想被人糊弄,也得從基層干起,然後一步步往上晉陞,這樣既擁有從政經驗,又積累了資本。


  當然,軍職還是要給李安國保留的,非但要保留,而且要快速給他晉陞。


  現在李安國在軍中已經當了一年的普通士兵,有這一年的經歷,大家對給李安國已經認可,這時提拔他為低級軍官,同僚們自然不會有異議,想必李景也會同意。而提拔為軍官以後,再晉陞就容易的多,也快速的多,幾個軍功下來,軍銜就能提上來。


  有軍職又懂得處理政務,這樣才能掌握住政權。


  對於李安國來說,提升軍職不難,難的是給李安國安排在什麼地方任職。


  如果把李安國安排在內地任職,由於李安國的年齡還小,並沒有適合他的職務,而放在朵甘地區就沒那些問題了。


  雖然朵甘地區朝廷當年也設置了軍事和行政機構,可是這些機構多年前便已廢棄。


  當初朱元璋設置朵甘都司時,為了便於管理,朱元璋在這裡共設有一個衛,兩個法王,三個宣慰使司,五個招討司,四個萬戶府,十六個千戶所。


  一衛即隴答衛指揮使司。


  二法王即贊善王封地和護教王封地。


  三個宣慰使司為朵甘思宣慰使司和董卜韓胡宣慰使司以及長河西魚通寧遠宣慰使司。


  五個招討司分別為朵甘思招討司、雜甘隴答招討司、朵甘倉溏招討司、雜甘丹招討司、磨兒勘招討司。


  四個萬戶府分別為沙兒可萬戶府,乃竹萬戶府,羅思端萬戶府,答思麻萬戶府。


  十六個千戶所分別為朵兒干思千戶所、剌宗千戶所、索里加千戶所、長河西千戶所、多人三孫千戶所、加八千戶所、兆日千戶所、納竹千戶所、倫答千戶所、果由千戶所、沙里可哈忽的千戶所、撒里土兒千戶所、參人郎千戶所、剌錯牙千戶所、泄里壩千戶所、潤則魯孫千戶所。


  這些治所的軍政主官大多為蒙元投降大明的各部落首領或各族的土司擔任,大明朝廷只委派官員協助管理,就是說基層的軍權,尤其是那十六個千戶所的軍隊實際上並沒有掌握在大明的手中。朝廷想掌控這一地區,只能靠國家的軍事力量強大進行威懾。


  但是隨著大明國家的實力下降,軍事力量衰弱,外族頻頻入侵,大明對這裡逐漸失去控制力,等到瓦剌和韃靼崛起,朵甘地區被蒙古人佔領,原來歸屬於大明的那些部落首領和各族土司紛紛背棄了大明,或自立,或投降。


  大明朝廷眼見無法收回這些地區,最終無奈放棄,並且撤銷了朵甘都指揮使司,直到最近兩年李景派兵將朵甘地區收復。


  不過李景認為沿用以前的軍事和行政機構,一是有後患,二來也不利於管理。因此,李景思之再三,決定取消土官制度,仿照大明其他行省成立青海承宣布政使司,在布政使司下面設置府州縣三級地方官府衙門,也就是用流官管理地方。


  另外,李景認為朵甘地區以前劃分的轄區非常的不合理,含有後世的西藏和四川以及青海各一部分地區,地形十分複雜,從西寧衛到南端的原朵甘思宣慰使司,最好走的道路是從四川的境內繞過去,這非常不利於青海布政使司對這一地區進行管理。李景準備等烏思藏地區收復以後,重新對這一地區進行行政區劃,按照便於管理的原則,將朵甘地區打散拆分。


  因為涉及到以後重新進行行政區劃,因此朵甘地區很多地方暫時並未設置地方官府,眼下還處于軍管狀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以後交接的時候的方便,避免各行省為爭奪地盤扯皮。


  也就是說,現在盧象升作為該地區最高軍事主官和最高行政長官擁有極大的話語權,臨時任命一名管理地方的官員非常容易。


  盧象升打算安排李安國在這裡出任地方官,這裡現在就像是一張白紙,李安國隨便做些什麼事情就能出成績,有了成績,以後就可以名正言順地進行提拔了。


  李安國其實不知道在護送後勤物資的部隊當中有盧象升秘密安排保護李安國的護衛,而且這些護衛還帶著盧象升寫的手令,到了地頭以後,就會對李安國進行任命。


  後勤部隊一路南行,走了十餘日,終於抵達原朵甘思宣慰使司所轄境內(現西藏昌都和四川甘孜以及阿壩縣一帶)。相比其他地區,這裡的地勢算低的,尤其中西部地區乃是盆地,條件比別處強得多,黃得功的大軍便駐紮在這裡。


  黃得功部等這批物資補給已經很長時間了,由於周邊地區已經被他清剿的差不多了,再要出擊,就要進入烏思藏地區,那可是真正的高原作戰,每出動一次,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資。


  雖然盧象升讓黃得功暫時停止軍事行動,不過黃得功卻沒有完全聽命,黃得功每隔兩三個月就會出動一次,對烏思藏地區進行掃蕩。


  黃得功心裡是很明白的,雖然朝廷現在無力收復烏思藏地區,可是他不能閑著,他現在每出動一次,以後朝廷收復烏思藏地區的時候,負擔就會輕一分。因為烏思藏地區的地勢實在太高,氣候條件太過惡劣,士兵不經過訓練根本無法在高原地區作戰。


  訓練一支這樣的部隊,然後將烏思藏地區平定,肯定要花一大筆錢。也就是說黃得功現在每平定一個地區,就會為朝廷日後節省一筆開銷。而黃得功的部隊在這裡已經打了近三年的仗,士兵們已經適應了這裡的氣候和地形,如果重新轉為朝廷軍,就為朝廷節省了一大筆錢。同時,黃得功多立一些功勞就可抵消以前的錯誤,還能為部下回歸朝廷以後爭取更多的待遇。不過黃得功也不會讓麾下的兄弟們去高原地區跟那些藏人動刀子玩命兒,每當武器彈藥消耗的差不多了就撤軍,然後再跟盧象升討要一批,等盧象升的補給運來,他的部隊也修整的差不多了,然後再出兵掃蕩烏思藏地區。這麼不停地折騰,烏思藏和朵甘交界地區的藏人基本上被黃得功收拾光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