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鹽幫和漕幫
「學生明白。」文青忙道。
「這幾天你好好準備準備,再過幾天,輿論鋪墊的就差不多了,到時咱們一起到山東,我也順便去船廠看看。」李景說道。
文青點點頭,想了想問道:「大帥,您打算怎麼走?學生把您的行程安排好,再準備船校的事情。」
李景笑了笑:「不用提前安排,你要提前布置好了,下面的人就會做好準備,很多東西我就看不到了。」
沉吟了一下,李景接道:「不過我跟皇上一起出京,下面的人不可能收不到風聲,得給下面的人擺個**陣才行。這樣,你幫我琢磨琢磨怎麼才能瞞住下面的人。」
「這個……」文青凝神思索了一會兒道:「除非大帥和皇上微服先行,大帥和皇上的儀仗跟在後面,不過那樣一來大帥和皇上的安全就得好生布置布置了。」
李景笑道:「這個主意不錯,安全問題不是問題,我讓小五帶幾名精幹的隊員隨我和皇上一同前行,有小五保護我和皇上,安全問題不用擔心。就這麼辦!你和小九還有王公公隨皇後娘娘和儀仗跟在後面,我和皇上帶平之和小五先行。」
文青想了想道:「那學生得跟周將軍說一聲才行,不然的話,周將軍接駕看不到人,我們都得挨罵。」
「行,只告訴周老虎一個人,要他保密。至於地方官員求見,就說我和皇上身體不適好了。」李景點頭說道。
琢磨了一會兒,李景又道:「咱們出京先到天津衛,在天津購買一批糧食,然後咱們一路直奔榮山衛船廠,等看完船廠后我和皇上先行一步,你和那些夷人技工就留在船廠,讓承恩和小九隨皇後娘娘在後面沿路賑災,路線你來擬定,不要跟我和皇上走同一條路。」
「是!」文青忙道。
數日後,李景將朝中諸事交代清楚,遂與朱由檢攜周皇后及一眾隨行官員並一干侍衛離京出巡。
兩日後,李景等人抵達天津衛,看到天津衛一改舊顏,李景心情大好,當即和朱由檢接見了天津衛一眾官員並數名商人領袖。
天津衛新衙正堂,李景和朱由檢居中並坐,翻看著官員們送來的賬冊,兩人不時微笑點頭。
看了一會兒,朱由檢微笑著對李景道:「李兄,沒想到僅僅半年,天津衛便收上來如此多的賦稅,我看再有半年,朝廷投入的本錢就能收回來了。」
李景笑了笑道:「我要把天津衛打造成北方的貿易運轉中心,可是現在這裡儲備的物資只夠供應京城及周邊地區,還遠沒達到我的預期。
剛才我看了看,主要是天津的倉儲能力不足,無法存儲過多的物資,另外碼頭的規模也太小,很多船無法靠岸,影響了貨物進出,所以我們還得加大投入才行,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覺得現在的稅收很可觀就心滿意足。」
朱由檢聞言輕輕點了點頭。
將賬冊放回桌上,李景看著堂中一眾官員笑道:「說說吧,有什麼難處,今天我來就是給大家解決問題的。」
堂中一眾官員互相對視一眼,一時誰也不敢吱聲。
這樣難怪,正常來說就連天津衛品級最高的官員都沒資格見到李景和朱由檢,更遑論下面的官員,實際上這些人當中很多人連品級都沒有,也就在當地的百姓眼中算個官兒。
現在聽到李景問話,尤其是問他們有什麼難處,這些人焉敢直言說難?
見眾人不言,李景笑了笑道:「我又不是老虎,你們還怕我吃人怎麼了?我可醜話說在前面,今天我問你們有沒有難處你們不說,日後我再來看,要是這裡沒有大變化,我可是要問罪的。」
聽李景言語樸實,態度極其和藹,眾人心中緊張的情緒不由大為緩解。
輕輕飲了口茶,李景笑道:「王敬堂,你是工部營繕司主事,負責天津衛各項工程的督建事宜,你來說說,你們現在有什麼難處。」
聽李景點名,王敬堂急忙起身道:「既然大帥要卑職說,那卑職就斗膽直言了。」
李景笑著擺擺手道:「但說無妨。」
王敬堂躬身施了一禮道:「大帥,其實您的構想方大人曾經跟卑職仔細交代過,卑職到了天津衛以後,也曾準備大興土木,一步到位,完成當大人交代的差事。但是,卑職真正開乾的時候才發現事情並不是卑職想得那麼簡單,主要是因為我們招不到那麼多的工人。沒有足夠的人力,卑職只能一項一項的干。」
「沒有工人?」李景聞言不由大奇:「我去年來時,這城外就有數千人居住,怎麼會招不到工人?」
王敬堂苦笑道:「大帥有所不知,起初卑職也以為招工不難,誰知等招工的時候才知道這裡的人都是有組織的。
這裡的人共分兩伙兒,一夥兒叫鹽幫,大約有四百多人,長蘆鹽廠的鹽大多由他們負責運輸,據說他們還進行販賣。
另一夥兒自稱漕幫,大約有七百多人,這些人靠漕運吃飯,漕運的船隻大部分都是漕幫的,還有漕運的貨物也由他們裝卸,旁人不得染指。」
李景聞言不由皺了皺眉。
鹽幫這個組織李景以前聽說過,起源較早,漢朝時期就有了。
最初的鹽幫其實是官府承認的鹽商組織,朝廷給一些商人開具鹽引,由商人為朝廷出售官鹽。
後來管鹽的官員相互勾結,私下販賣官鹽,再後來則是官商勾結,官鹽私賣牟取暴利。
最後則完全是拿著官府的鹽引販賣私鹽。到這個時候鹽幫等於拿著朝廷的許可證,自己干走私的生意,說白了就是私鹽販子。
另外,鹽幫這個組織之所以能延綿近千年,並不全靠鹽商,畢竟每次改朝換代,朝廷都會重新扶持一批商人。
真正支撐鹽幫的是那些靠鹽業討生活的鹽民,包括煮鹽,曬鹽,運鹽的工人都屬於這個組織的成員。因為不管誰當政,誰主持鹽務,誰販賣食鹽都離不開這些人。也就是說鹽幫組織已經把鹽業產運銷一條龍全部壟斷,這才是鹽幫屹立千年不倒的原因。
元末明初的張士誠就是鹽幫出身,因受不了官府壓迫,召集自己的兄弟和幾個一些同道殺了鹽官造反,史稱「十八條扁擔起義」。
李景對鹽幫的事情多少知道一些,對那些靠鹽業討生活的鹽民也沒太放在心上,這些人說白了就是老百姓,只要能吃飽飯,也鬧不出什麼亂子。
李景打壓的是販賣私鹽的鹽商,而且李景是通過降低官鹽的價格來打擊私鹽。由於官鹽的價格大幅降低,甚至比私鹽的價格都低,販賣私鹽根本無利可圖,私鹽自然而然地便銷聲匿跡。
另外李景對鹽廠的監管非常嚴格,對鹽廠官員營私舞弊行為地處罰也極其嚴厲,鹽廠的官員輕易不敢私賣官鹽。
李景當政以來,鹽業的收入節節攀高,李景很少聽說過鹽業有什麼問題,因此對鹽幫組織並不在意。
至於漕幫李景卻是沒有聽說過,也沒人跟他彙報有這麼個組織。
想了想,李景問道:「王敬堂,這個漕幫是什麼時候出現的,誰組織的你知道么?」
王敬堂忙道:「回稟大帥,卑職打聽過,這個漕幫是去年成立的,就是大帥下令疏通運河,令南方的糧食通過運河北運以後成立的,聽說發起人是南方的幾個大糧商,據說還有各省的督糧道。」
「發起人是糧商?」李景聞言不由沉思起來。
如果漕幫是由官府組織的,朝廷還可以控制,但是由商人組織的可不是什麼好事。
要知道運河延綿千里,途徑數省,漕運全部靠漕幫負責,一旦這些人罷工不幹,那沿運河的數省就要出大亂子,甚至間接靠漕運運輸物資的省份都要出亂子。比如說現在河南和山東鬧蝗災,一旦漕幫罷工不幹活兒,那這兩省的百姓就得餓肚子。
現在漕幫剛剛成立,根基還不穩,一旦這些人站穩腳跟,以漕運威脅官府,甚至威脅朝廷,朝廷說不得都得看這些人的臉色行事。那時,朝廷可就掌控不住糧價了。同樣,要是鹽幫罷工,那全國的百姓吃鹽就成了問題。
想明此節,李景沉聲問道:「王敬堂,就是說天津衛碼頭幹活的那些百姓都加入了鹽幫和漕幫是么?」
王敬堂忙道:「大多數都加入了鹽幫和漕幫,那些不加入的都沒有活兒干,因為爭活兒干,碼頭已經發生了數起鬥毆事件。但是鹽幫和漕幫都是人多勢眾,閑散的老百姓根本打不過他們。於是為了能得到活兒干,更多的人加入了鹽幫和漕幫。
卑職招募的工人就是那些閑散的百姓,只是這裡能做工的閑散的百姓已經沒有多少了,只能到周邊地區招募工人,可是天津衛周邊地區人口稀少,招工實在困難。」李景點了點頭,接著問道:「那些加入了鹽幫和漕幫的人為何不願來這裡做工?是有人不讓他們出來做工么?」「主要是這裡來往船隻太多,兩幫的人都不愁沒有活兒干,不過也不排除這兩幫不讓下面的人干外活兒,因為碼頭也有接不上活兒的時候,接不上活兒的時候,這些人也不來卑職這裡做工。」王敬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