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明朝大丈夫> 第六百零八章 重現百家爭鳴

第六百零八章 重現百家爭鳴

  李景笑道:「你這份認真的態度很好,不過你不用擔心,第二篇文章如果你手下那些人寫不出來,我讓蘇衡替你寫,至於第三篇文章就讓伯應代勞一下,當然最後不要用伯應的名字,你手下的人主要寫第一篇文章,寫新政的好處,這個沒有問題吧?」


  涂紹煃聞言忙道:「如果袁大人和蘇大人能夠明天把文章交給下官,那下官讓工人趕一下工,後天就可以把文章刊印出來。」


  李景點點頭,轉頭看向袁樞:「明天可以么?」


  袁樞笑笑道:「大帥小瞧我了吧,不用明天,我回去后,一會兒就可以寫出來。」


  涂紹煃道:「如果我今天能拿到文章,那時間就充裕了,刊印的時候還可以再加一些內容,畢竟只刊登這三篇文章,有些不像報紙了。」


  李景點點頭,想了想道:「我給你出個主意,以後你可以寫一下那些好官,寫一些他們做過的事情,寫一下將軍也行,比如說寫一寫曹文詔將軍是如何在遼東作戰的,寫一寫盧象聲和洪承疇是如何在河南和陝西清剿流寇的,寫一寫陳大虎,劉二愣是如何處理政務的,把這些人好的事迹都寫出來。


  要讓老百姓知道,大明還有這麼多好官,還有這麼多良將。要給老百姓信心,讓他們相信,大明會一天比一天好。」


  涂紹煃笑道:「那下官可不可以寫一寫大帥?」


  李景搖搖頭笑道:「我就不要寫了,你要寫我,那有人就會說你是拍馬逢迎,更會說我沽名釣譽,這樣的事情不要干。」


  袁樞聞言笑道:「大帥,也不是不可以寫,其實我覺得寫一些大帥做過的事情能讓普天下的老百姓更了解大帥。」


  涂紹煃也道:「是啊,要讓老百姓知道大明的總理大臣為他們做了多少事情,得讓老百姓知道他們能過上好日子應該感謝誰。」


  李景擺擺手:「這樣不好,以前朝廷連皇上都沒這樣宣揚過,如果宣揚我,會令人產生別的想法。好了,不說這個事情了,伯聚,這一期暫時先應付一下,以後每一期都要有這樣的文章,題目你自己選,總之要把朝廷頒布的政令的好處告訴大家。


  如果有人寫反駁的文章也登出來,然後你讓手下的筆杆子跟他們辯駁,我呢,也會安排人寫一些辯駁的文章。」


  涂紹煃沉吟了一下道:「下官明白大帥的意思了,下官一定做好這件事情。」


  李景笑道:「你能明白我的想法,說明你用心了。伯聚,我沒看錯你,新聞署交給你我很放心。」


  「大帥,下官必不負大帥所託。事不宜遲,下官這就回去安排人做這件事。」涂紹煃起身說道。


  李景微笑著點了點頭。


  看著涂紹煃匆匆離去的背影,袁樞笑了笑道:「伯聚是個幹事的人啊!而且能明白大帥的心思。」


  李景笑著點點頭,端起茶杯飲了一口,忽然嘆道:「這次我們要跟那些讀書人宣戰了,而伯聚打的是前鋒,這一仗很關鍵,贏了,那些讀書人的舊思想就會得到改變,要是輸了就要重新走回老路。伯應兄,我現在需要你全力支持我。」


  「濟民,你要我怎麼做!」袁樞鄭重說道。


  聽袁樞稱呼自己的字,李景笑了。看似微不足道的稱呼,可李景知道,這一刻袁樞不是把他當成上司來看,而是當成了兄弟。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沉吟了一會兒,李景忽然一字一頓地說道:「伯應兄,我要罷黜儒家獨尊,重現百家爭鳴。」


  「什,什麼!」袁樞聞言大驚。


  袁樞想過李景要干大手筆,卻沒想到李景竟然幹得是這麼大的手筆。儒家獨尊,在中國已經延續了上千年,李景居然要罷黜,這可是要跟全天下所有的儒家傳人對敵了。這個消息一旦傳出,朝中大批的官員都要成為李景的對立面。


  「濟民,此事事關重大,你可一定要三思啊!」袁樞沉吟了下說道。


  李景搖搖頭:「伯應兄,其實我有這個想法已經很久了,但那時我偏安於平陽府,沒有能力去做這件事,後來入主中樞,國家百廢待興,正是用人之際,而且我當時根基未穩,也不敢去捅這個馬蜂窩。


  本來,我還想再等幾年,等國家政局徹底穩定,經濟也復甦了,再去做這件事。可是上次我要出兵呂宋,居然遭到那麼多官員反對,這次更有無數學子罷考,令我意識到這件事不能再等了。


  伯應兄,我並不是完全反對儒家的思想,你知道,我是節寰公的學生,先生教誨我十餘年,論起來,我也算是儒家的傳人,對儒家的思想,我還有一些體會。


  我們談論儒學必說孔孟,孔子提倡仁,孟子倡導義,同時他們都提倡遵從禮。儒家五常,仁義禮智(知)信,便是孔孟的核心思想。


  此外,孔子還倡議恕忠孝悌之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說的便是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說的便是忠。其實,恕忠孝悌都是仁的體現。


  以儒家思想教化萬民本身並沒有錯,但是不能什麼時候都死抱著儒家思想不放。


  當年五胡亂華時,無數漢人死於胡人的屠刀之下,這時,我們跟他們講仁義,講忠恕有用么?最後還得靠刀槍。


  當年蒙古人占我中原大地,本朝太祖不是靠仁義禮信把蒙古人趕跑的,靠的還是刀槍。


  同樣,女真人肆虐我大明北疆多年,我們跟女真人講仁恕有用么?最終還是靠打。


  所以說,以儒家思想教化萬民還得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可惜有些人並不明白這個道理,反而變本加厲。


  就說宋朝時期的程朱理學,在孔孟思想的基礎上發展延伸,總結出存天理,去人慾的理學。而後,後人把理學奉為至理。


  可什麼是天理?什麼是人慾?


  衣食住行皆是人慾,天寒穿暖衣是人慾,飢餓思飲食是人慾,安得廣廈千萬間是人慾,騎駿馬,坐車駕也是人慾。程朱等人要去人慾,未見他們不著衣履,喝風飲露,未見他們鋪天蓋地,安步當車。


  孝是人慾,悌是人慾,父母愛兒是人慾,夫妻之愛亦是人慾。沒有人慾,則世間無情。人若無欲,則不知向上,人若不知向上,則國家無以發展。


  陽明先生說的好,天理即人慾,人慾即天理,人若無欲則無天理。


  想知道天理不能靠空談,要靠格物致知,靠實踐,靠自省,即知行合一。這便是王陽明在前人的思想上發展創建的心學。


  但不管是理學也好心學也罷,都屬於儒學的範疇,其目的都是教化萬民。


  可我們都知道,治理一個國家光靠教化是不行的,要想國泰民安,離不了法制。


  因為芸芸眾生在追求人慾的過程中,很多人並非遵循儒家的思想做事,這些人做出的事情是有違法理的,比如說殺人越貨,***擄掠,對這些人必須要用嚴刑峻法進行處罰,以此警戒後人。


  如果國家沒有法度,則天下必將大亂,因此歷朝歷代,都是以法製為根本,沒有哪個朝代不去立法。


  而制定法度的是誰?文盲好像不會立法吧?立法的都是那些讀書人,且大都是儒家的傳人。


  儒家提倡以仁德教化萬民,而治國卻依法治國,那我是不是可以認為儒家提倡的以德化教育治國是掩耳盜鈴?

  我們知道,國家立法最終秉承的還是法家的一部分理念。


  其實,先秦時期,十家九流(諸子百家),各有一套治國的理論,而自秦朝以後各個朝代,各家學說在治國時都得到了應用,並且都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儒家和法家我就不說了,道家的無為而治,墨家的兼愛非攻,農家的以農立國,推行耕戰政策,另外還有陰陽家,縱橫家,名家,兵家等等,各家自有一套治國理念。其中雜家的采儒墨之善,攝名法之要,集合眾說,兼收並蓄,在後世得到的應用最多。


  為什麼這麼多學說明明在治國時得到了應用,偏偏要尊崇儒家,以至於後世之讀書人皆以儒家自居?


  我並不是說儒家的學說無用,相反,我對儒家的某些學說還是很尊崇的,但是你明明治國時應用的是別家的學說,卻打著儒家的旗號。這叫什麼?老百姓的叫法是掛羊頭賣狗肉。在我看來,這叫禁錮思想,不想讓別家說話。」


  李景這一番長篇大論,聽得袁樞不由目瞪口呆。


  過了半響,袁樞苦笑道:「濟民,你這番言論要是只叫一點兒體會,那麼那些所謂的大家真該撞牆了。」李景搖搖頭:「自家事自家知,我知道我這番言論很有些斷章取義的意味,但是有些道理還算說得過去。」袁樞嘆道:「濟民,在我看來,你這番言論稱作學說有些過了,但是從治國來看,卻是經世之言。不過我覺得你現在就罷黜儒家獨尊,重現百家爭鳴,還嫌為時過早。」


  【 - 為您精選好看的小說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