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江湖
李景可是知道自己這一生得罪了多少人,張居正死後家人的下場乃是前車之鑒,李景可不想自己的家人最後也落到張家那樣的下場。www.pinwenba.com如果兒子手中沒有軍權,難保某些人得勢以後不反攻倒算。兒子手握軍權,這些人便不敢輕舉妄動。
因為文官權勢再大,也不敢輕動手握軍權的一方諸侯,畢竟若無軍隊保駕,所謂的權勢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
這樣做乃是李景的全家之道,也是為家人負責的態度。
至於李景為什麼敢把時間放到二十年甚至更長,是因為軍隊系統不同於文官系統。
軍隊系統跟文官系統相比起來要簡單的多,誰是誰的人,是哪一個派系,可以说是一目了然,不是你的人,你就指揮不動。
很少有將領反戈,因為反戈之後,這個人在部隊里名聲就算臭了,沒人願意跟這樣的人打交道,當然也沒人敢再提拔他,除非這個人能一舉奪權,否則他在軍隊便沒法再混了。
正因為這樣,那些兩面三刀的人在軍隊是混不開的,也是混不長的。
大明現在的軍隊可謂李景一手締造,大部分高級將領都是李景從微末之中簡拔出來,至於高奇、孫猛、陳國柱、陳大虎、劉二愣以及張楚,周老虎,陳大壯、陳二虎等權柄赫赫的將領更是從李景起家時就跟著李景。這些人能有今天,全靠李景栽培,因此,這些人對李景的忠心絕對毋庸置疑。
哪怕這些人都過世了,他們提拔起來的將領,也依然會忠於李景或者李景的後人。只要李景的後人不蠢,別去排擠這些人,侵佔這些人的利益,這些人就會依然忠於李景的後人。
這種關係想要淡泊下來,至少要等到這些人去世,甚至下一批被提拔起來的人去世,也就是说至少能維繫二十年的時間。
相比起軍隊系統,文官系統要複雜的多。不是说文官不忠誠,而是文官體系部門實在太多,不像軍隊只有作戰和後勤這兩個系統。
文官體系首先分地方官和京官,然後還分無數部門,這些部門之間互不統屬各成一系,如果一名官員永遠呆在一個部門,一路向上晉陞,那麼對於提拔他的人肯定會忠心耿耿。
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很少有官員會在同一個部門永遠工作下去,比如说戶部缺一名官員,可能並不是從本部下面選人進行提拔,而是從別的部門調人,也可能從地方調一名官員進去。
因為補缺的話語權主要在內閣和吏部的手中,尤其是中高級官員的任命,部門主官只有推薦的權力。
這個時候,這名官員原先的上司或者说提拔他的人便很難再照顧到他,這名官員要想在新的部門站得住混得開,恐怕就得重新找一個靠山。
這是從下至上去看文官體系,從上往下也是這個道理。
比方说某部的侍郎調到地方任職,亦或是某地方大員調往別處任職,然後部門或者地方來了新的主官,那麼這個人原先的下屬親信恐怕就得改換門庭。不然的話,就得跟上官對著干,而跟上司對著乾的官員沒有幾個是能長久的,哪怕是他能把上司排擠走。
至於上層為權力鬥爭的時候,下面的人更是看風向,搞站隊,不一而足,所以说文官是很難保證永遠忠於某人的。
包括身為大明首輔李景在內,也不能保證下面的官員都忠於他,不说政治理念不同,李景還有很多政治對手,便是從李景的職務來看,他也不可能照顧到下面那麼多的低級官員。
實際上,下面的官員都各有各的靠山後台,李景要安排這些人的職務,都得考慮到各方面的利益,平衡各方面的關係。
很多時候,大家都只看到權力人物的風光,卻不知他們的麻煩有多少,而權力越大,這樣的麻煩事就越多。包括對大臣們擁有生殺予奪之權的皇帝在內,何嘗不在為平衡各方面利益和關係而苦惱?
因為就算是皇帝也不能把反對自己的人都殺掉,或者把反對自己的人都免職,畢竟終究要有人出來做事,而出來的這些人總是會為了權力和利益跟皇帝進行鬥爭。無論換多少人,換多少批,永遠如此。
套用一句話,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鬥爭,所以说人就是江湖。
李景在平陽府掌管地方多年,又出任兩年大明首輔,這些年更讀了不知多少史書,對官場上這些道道兒十分清楚,他能做的就是盡量制定一個完善的制度,然後用制度说話。
對有成績的官員進行提拔,對犯了錯誤的官員,犯到哪條,就用哪條處罰。
不憑個人好惡進行提拔和處罰,別人就無法找他说情,也無法找他说理。
相比歷朝歷代的當權者,李景這樣做,雖然也免不了要考慮各方的利益和關係,終究還是免了不少的麻煩。
李景考慮的是平衡下面的人的關係和利益,下面的人要考慮的則是上司的猜忌。
沈正當年在紅山嶺的時候做事就小心翼翼,怕李景擔心他權力過重而猜疑他,現在身居高位,自然更是小心謹慎。
因為沈正知道,他下面的官員靠山恐怕並非只有他一個,但是他的靠山卻只有一個,那就是李景,如果李景心中猜疑他,那他可是说倒就倒。
一旦涉及到權力爭奪,別说他這個岳父,便是親爹老子恐怕都不好使,親情這個東西在權力面前可以说一文不值。
而能讓李景猜疑的就是沈正的權力,一旦李景覺得沈正的權力對他產生威脅,李景會毫不猶豫地將沈正拿下。
李景讓沈正給學子們發遊歷費用,本就應該使用公款,沈正想幫國庫省錢,願意自己掏腰包這本是好意,但是他這個好意卻是取死之道。
國家未來的官員,你私人出錢培養是何居心?是不是想對這些人示之以恩,等以後好拉幫結派?
就算讓學子們感恩也得感李景的恩,以後報也是報李景的恩。
正是突然想到了這一點,沈正才連忙改口。
而李景淡淡地一句,岳父你多心了,更讓沈正悚然而驚。這说明李景瞬間便察覺出其中的厲害關係。
有些人天生就具有敏銳的政治嗅覺,李景無疑就是這樣的人,在李景面前,说話時一定要小心翼翼地,絕對不能拿起話就说。
到了李景這樣的地位,哪怕是他跟你閑話家常,你都得小心在意,要仔細琢磨李景说那些話是什麼用意。
實際上,現在李景已經很難跟哪一個人交心了,哪怕他真的是在交心,你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身份。因為現在能讓李景真正说交心話的也就那幾個人,全部加在一起恐怕都不會超過十個人。
沈正心裡盤桓了一下,能夠讓李景真正交心的,陳大虎、劉二愣、馬五、柱子,高奇這五個人肯定沒有任何問題,孫猛應該也算一個,曹文詔?怕是就有些勉強。至於其餘人等,恐怕很難讓李景真正说出心裡話。
那麼自己呢?李景會不會跟自己说交心的話?恐怕最多是勉強而已。
猛然間,沈正發現連自己都不確定是不是李景最知心的人。
沈正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因為他還有兩個弟弟,還有幾個侄子。
隨著他的地位越來越高,權力越來越大,他不免要照顧照顧弟弟和侄子,這兩年,沈家二房和三房利用他的權力得了不少好處,而這些事是犯了李景的忌諱的。
但是沈正要是不照顧照顧弟弟和侄子,心裡又過意不去,因為當初他一力做主,傾家扶持李景,現在李景掌權,沈正也大權在握,沈家要是得不到回報,於情於禮都说不過去。
沈正做得那些事情李景是很清楚的,可是李景並不能说什麼。
李景來到明朝以後,有三個人對李景有大恩,第一個人是沈正,當年沈正為了扶持李景可以说是傾家蕩產,沒有沈正和沈家支持,李景絕對沒有這麼容易成事。
第二個人是袁可立,當年李景制定的戰略規劃就是在袁可立的指導下制定出來的。而李景能成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更離不開袁可立的教誨。可以说如果沒有袁可立的教導,李景不過是一勇之夫。
第三個人是陳老漢,當年李景孑然一身的時候,陳老漢把兩個兒子和來自陳庄的子嗣交給李景,正是這幾個人組成了李景起家的班底。
另外,當年要不是有陳老漢,沈瑩和沈老太爺恐怕就保不住了,要是保不住沈瑩,恐怕沈家早就跟李景分道揚鑣了。
沈正、袁可立,陳老漢對李景都有大恩,現在李景成事了自然要回報他們。他們及家人哪怕是殺人放火,李景都得想法子保全他們的性命。
令李景欣慰的是這三家還沒有干出這樣無法無天的事情。相比之下,袁家和陳家的家人要比沈家自律的多。袁家不用说了,以袁可立的家教,袁家的後人從未仗著祖父和父親的權勢做任何違法之事。陳老漢雖沒有讀過書,但是卻極明事理,他知道陳家能有今天的權勢是誰的功勞,怎能容後人玷污李景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