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明朝大丈夫> 第五百一十三章 勛爵制度

第五百一十三章 勛爵制度

  李景點點頭:「駱養性這個人辦事中規中矩,還是比較可靠的,至於貪點小財,你睜一眼閉一眼就過去了,不要太過認真。」


  馬五笑道:「大哥放心,我知道怎麼做。說起來,自打老駱跟了大哥以後,還真沒犯過以前的毛病。


  這段時間老駱挺辛苦的,也立了不少功勞,我打算把大哥給我的酒樓賞他一座。」


  李景搖搖頭:「那是給你的孩子留的產業,你不要胡亂賞人。


  至於你想賞賜駱養性,你找下張鰲,讓他在城外辟一百畝土地賞給駱養性,賦稅按照立功將士的標準給他減免一半。」


  「一百畝土地?賞這麼多?」馬五驚道。


  李景輕輕點了點頭:「駱養性的家產以前被咱們抄光了,雖說發還了一些,不過遠不及他當初擁有的,駱養性家裡人口眾多,僅靠俸祿薪水怕是不足以養活那麼多家口。


  這段時間駱養性立功不少,也該給他置辦點固定產業,這樣他家裡的負擔就會大大減輕,以後他做事必會更加用心,不至於為些蠅頭小利犯錯。」


  馬五沉吟道:「但是一百畝土地是不是太多了,咱們那些立功的將士,每次不過賞賜幾畝土地,最多沒有超過十畝的,一下子賞賜駱養性一百畝,將士們會不會有什麼想法?」


  李景笑了笑:「以你的名義賞賜的,跟軍政部可沒啥關係,將士們怎會有別的想法?」


  馬五聞聽這才恍然:「嘿嘿,我說大哥怎麼讓我找張鰲要地,原來已經考慮過這個問題了。」


  李景笑道:「當然要考慮。我們給士兵賞賜土地是為了提高士兵的作戰積極性,以及提高士兵的地位。但是賞賜要有個度,不能過高,要是過高,士兵立功以後,得了賞賜覺得自己衣食無憂,打仗時就可能畏縮不前,太低也不行,太低的話,士兵們覺得拚命不值得,當初把賞賜定在十畝以內就是出於這種考慮。


  如果我出面賞賜駱養性一百畝土地,士兵們就會想,我們在戰場拚命才賞幾畝地,駱養性只干一些特務的勾當卻能得到一百畝的賞賜,他們會覺得不公平。


  而由你出面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情報部門和安全部門雖然名義上隸屬軍政部,但實際上卻是獨立的部門,你給下屬賞賜土地,士兵們挑不出毛病。


  至於按照立功將士的標準減免賦稅也說得過去,因為情報部和安全部本就是軍隊的編製。」


  馬五聞言輕輕點點頭。


  一百畝土地看似不多,要是在以前根本算不了什麼,隨便一個當官的,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將家裡恐怕都不止這點兒土地。


  但是李景執政以後籍沒了大量圈佔的土地,隨後李景下令,以後官員置辦土地跟他們的品級掛鉤,七品以下的官員不得超過一百畝,七品以上隨品級遞增,每升一級增加五十畝,但最多不得超過五百畝土地。


  李景制定這些標準,是不想讓官員階級利用權力兼并土地。


  李景可是知道封建社會的弊病是什麼,歷史上為什麼那麼多朝代到了末期都會有老百姓造反,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大量的土地被官紳地主兼并。老百姓無地可種,當出現災害時,老百姓衣食無著,只好揭竿造反。


  歷史上那些著名的農民起義,東漢的黃巾起義,唐朝的黃巢起義,北宋的方臘起義,南宋的楊幺起義,元朝的劉福通,郭子興起義(朱元璋是郭子興的下屬),明末的王嘉胤,高迎祥起義(李自成是高迎祥的下屬,張獻忠是王嘉胤的下屬)都是如此。


  實際上如果不是大明的經濟主要依靠農業,不管是老百姓還是官員,土地都是他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李景制定的標準還會更低。


  而且從這個標準可以看出李景對武人的看重,因為士兵擁有的土地有減免賦稅的優惠,而文官體系沒有,該什麼標準就什麼標準,該交多少就是多少。


  不過官員們要是有爵位或者是勛位亦或是散階的話,擁有的土地數量可以加上勛爵和散階的等級標準。


  大明原來的爵位分為王,公,侯,伯,子,男及輕車都尉,騎都尉,雲騎尉,恩騎尉。


  勛位分文勛和武勛。


  文勛分為五品十級,正一品為左右柱國,從一品為柱國,正二品為正治上卿,從二品為正治卿,正三品為資治尹,從三品為資治少尹,正四品為贊治尹,從四品為贊治少尹,正五品為修正庶尹,從五品為協正庶尹。


  武勛分為六品十二級,正一品為左右柱國,從一品為柱國;正二品為上護軍,從二品為護軍;正三品為上輕騎都尉,從三品為輕騎都尉;正四品為上騎都尉,從四品為騎都尉;正五品為驍騎尉,從五品為飛騎尉;正六品為雲騎尉,從六品為武騎尉。


  散階分文散和武散。文散共九品四十二階,武散六品三十階。


  文散和武散正一品和從一品相同,正一品都是初授特進榮祿大夫,升授特進光祿大夫,從一品為初授榮祿大夫,升授光祿大夫。


  自正二品以下開始區分,文散五品以上為大夫。


  文散正二品為三資大夫,即資善大夫,資政大夫,資德大夫。


  從二品為三奉大夫,即中奉大夫,通奉大夫,正奉大夫。


  正三品為三議大夫,即嘉議大夫,通議大夫,正議大夫。


  從三品為中三大夫,即亞中大夫,中大夫,大中大夫。


  正四品為中順大夫,中憲大夫,中議大夫,亦稱前三中大夫。


  從四品為朝列大夫,朝議大夫,朝請大夫,即三朝大夫。


  正五品為奉議大夫,奉政大夫,

  從五品為奉訓大夫,奉直大夫。


  五品以下為郎。


  正六品為承直郎和承德郎。


  從六品為承務郎和儒林郎。


  正七品為承事郎和文林郎。


  從七品為從仕郎和征仕郎。


  正八品為迪功郎和修職郎。


  從八品為迪功佐郎和修職佐郎。


  正九品為將仕郎和登仕郎。


  從九品為將仕佐郎和登仕佐郎。


  武散正二品為驃騎將軍,金吾將軍,龍虎將軍。


  從二品為鎮國將軍,定國將軍,奉國將軍。


  正三品為昭勇將軍,昭毅將軍,昭武將軍。


  從三品為懷遠將軍,定遠將軍,安遠將軍。


  正四品為明威將軍,宣威將軍,廣威將軍。


  從四品為宣武將軍,顯武將軍,信武將軍。


  正五品為武德將軍,武節將軍。


  從五品為武略將軍,武毅將軍。


  正六品為昭信校尉,承信校尉。


  從六品為忠顯校尉,忠武校尉。


  在大明,爵位最為榮耀,並且世襲。勛位只授予本人,不可傳於後代。散階相當於榮譽稱號,跟職務並無聯繫,很多官員一生也得不到榮號。


  李景執政以後,勛爵制度依舊保留,但是授勛和封爵要比原來嚴格得多。


  原來只要跟皇帝沾親就可以封爵,像周皇后的父親,田貴妃的父親這樣的外戚都能獲得爵位。


  而李景規定只有立下軍功才可封爵授勛,迄今為止,得到爵位的只有五人,這五人當中李景是被朱由檢強行加封為興國公的,剩下四人分別為袁可立,徐光啟,曹文詔還有皇太極。


  其中袁可立是李景的老師,徐光啟算是李景的半個老師,對李景入主中樞幫助極大,因此李景讓朱由檢封他倆為一等公。


  曹文詔這幾年南征北討,立下軍功無數,李景本意封他為公爵,但曹文詔不願出風頭或者說不敢跟李景平級,最後只受了侯爵。


  皇太極是清國的皇帝,李景為了讓他協助治理遼東,特意封他為定遼侯。


  李景保留勛爵制度,是為了刺激將士們戰時勇於作戰立功,保留散階制度是為了激勵官員們用心做事。不過李景取消了爵位的世襲制度,規定最多只能襲傳三代。另外李景設定封爵的標準極高,能獲得爵位的人並不會太多。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能爭取勛位和散階,勛位和散階雖然不能傳給子孫,但是能獲得職務以外的土地配額。


  不要小看這個土地配額,因為土地配額事關一名官員能擁有多少土地。


  根據李景制定的標準,一名七品官,如果只有職務的話,最多允許置辦一百畝土地,但是如果他還有七品的勛爵或者散階的話就可以多置辦一百畝土地,也就是說他可以擁有兩百畝土地。


  如果這名官員沒有違法,依靠自己的俸祿或者是別的途徑置辦了兩百畝土地的話,那麼這兩百畝土地以後就可以傳給後代。


  要是他沒有勛爵和散階,那麼他最多只能置辦一百畝土地。


  如果官員擁有的土地數量超過規定的標準,按圈佔土地罪論處,輕者籍沒多佔的土地,重者革職查辦。


  在農業社會,土地的誘惑力極大。有了這個制度,官員要想多擁有土地,就得努力工作爭取獲得勛爵或者散階,那樣他就可以多置辦土地了。駱養性的級別可以擁有五百畝土地,不過他原來的財產大多被抄沒,想重新置辦五百畝土地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李景封賞土地主要是給那些作戰勇敢,並且立功的士兵,現在讓馬五賞駱養性一百畝土地,可算是極大的恩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