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明朝大丈夫> 第四百三十二章 留得青山在

第四百三十二章 留得青山在

  「行,我明白了。阿濟格笑道。


  「你們去吧,我有些累了,想歇一歇。」多爾袞道。


  阿濟格和多鐸點點頭,起身告辭。


  出了王宮,阿濟格看著多鐸搖頭笑道:「十四弟什麼都好,就是有時手太軟,咱們既然已經打算放棄朝鮮,還在乎那些朝鮮人幹嘛?那麼多物資,就我手裡那些人哪裡運得過來?不用朝鮮人,那得運多少次才能運完?」


  「十二哥千萬不要這麼想,十四哥這樣安排必有深意,你可千萬不要亂來。」多鐸聞聽忙道。


  「沒事兒,哪有你想的那麼邪乎。」阿濟格笑了笑道。


  見阿濟格一意孤行,多鐸無奈地嘆了口氣。


  ……


  北京,乾清宮東暖閣。


  李景看著密探送來的關於朝鮮方面的密報,不由眉頭緊皺。


  見李景皺眉苦思,朱由檢不由奇道:「出什麼事情了么?」


  李景搖搖頭,隨即又點了點頭。


  「你又是搖頭又是點頭,這是什麼意思,是有事還是沒事啊?」朱由檢不解道。


  見朱由檢心急,李景這才醒過神來,笑了笑道:「沒什麼大事兒,是關於朝鮮方面清軍動向的。」


  朱由檢哦了一聲,便不以為意。


  不過沒過一會兒,朱由檢猛然覺得不對,如果真如李景表面說的那麼簡單,李景的表情又怎會如此凝重?


  沉吟了一下,朱由檢道:「李兄,我的能力雖然有限,不能幫你排憂解難,不過你若有什麼煩心的事情,盡可說給我聽,就當咱倆聊天解悶兒。」


  李景聞言看了看朱由檢,然後輕輕拍了拍朱由檢的手笑道:「皇上有心了,我剛才在想朝鮮方面清軍調動物資是何用意,並非為朝鮮的事情煩心。」


  「清軍從朝鮮往遼東運送物資很正常啊,這有什麼可想的。」朱由檢奇道。


  李景搖搖頭:「如果是往遼東的盛京方向運送物資,確實很正常,關鍵是清軍行進的方向並非是往盛京的方向。」


  「何以見得?」朱由檢道。


  李景將密報遞給朱由檢,待朱由檢看完,李景正色道:「皇上能看出有什麼問題么?」


  朱由檢搖搖頭:「我不懂兵事,看出清軍的動向有哪裡不妥。」


  李景笑了笑:「皇上不是不懂兵事,而是不知道密報中所說的地名在什麼位置。」


  說完,李景對文青招了招手:「把朝鮮的地圖和遼東的地圖取來。」


  文青聞言,急忙從書案上找出遼東和朝鮮的地圖,然後在李景面前鋪開。


  李景指著地圖對朱由檢道:「皇上請看,這裡是瀋陽也就是清廷的盛京,這裡是朝鮮的王城漢城,如果清軍要往盛京運送物資,會走黃海道這條線(當時朝鮮共有八道,黃海道跟遼寧接壤,即今天新義州到海州這一塊區域)。」


  說著,李景用手在地圖上劃了一下。


  朱由檢看了,輕輕點了點頭。


  接著李景在地圖上又劃了一條線,然後說道:「可是清軍運送物資並未走黃海道,而是走的平安道(今朝鮮江界市到平壤一帶,主要跟吉林接壤)。雖然從平安道也能進入遼東,但這裡地形多以山嶺為主,行走困難,而且繞遠,多爾袞會這麼愚蠢,從這個方向往遼東運送物資?」


  朱由檢聞言不覺奇道:「是啊,聽說多爾袞極負才略,怎麼會做出這麼愚蠢的事情?」


  李景點點頭:「所以,我懷疑多爾袞並非要往遼東運送物資,那麼他會運往哪裡呢?他這麼做有什麼用意呢?」


  說著,李景將朝鮮的地圖推開,仔細端詳起遼東的地圖,看了一會兒,李景猛然想起什麼,忙對文青道:「把大明全輿圖拿來。」


  文青聞言,急忙把全輿圖取來。


  李景展開地圖看了一會兒,猛地一拍大腿:「我知道多爾袞什麼用意了,他這是給自己準備退路呢。」


  隨即李景輕嘆了口氣:「多爾袞確是一代梟雄,我若非在朝鮮安排了密探,絕想不到他現在就開始為以後的局勢做準備。」


  「多爾袞是如何為以後準備退路的?」朱由檢端詳著地圖,看了半天也沒明白李景說的是什麼意思。


  李景看著朱由檢笑了笑,伸手在地圖上沿著平安道向北劃了條線,然後在停頓的位置輕輕點了點:「這裡是女真人的發祥地長白山。如果皇太極和多爾袞率部退入長白山,我再想消滅他們不知要耗費多少時間和物資。但是這裡有個問題,長白山能擋住我軍,可女真人那麼多人要想在長白山一帶生存也十分困難,而多爾袞現在就是為了以後的生存做準備。」


  「多爾袞現在就想退路,如果將士們知道,還會盡心用命么?」朱由檢疑惑道。


  李景笑了笑:「多爾袞現在要考慮的不是將士們的士氣問題,而是要收攏人心,如果他調動人馬跟我決戰,最後被我全殲,就算將士們再盡心再用命也沒有任何用處。


  但是他給將士們留了後路,將士們對他必然感恩戴德,以後他隨時可以把將士的士氣調動起來。這就是老百姓常說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朱由檢輕輕點了點頭,隨即問道:「多爾袞這麼干,皇太極知道以後能饒過他么?」


  李景笑道:「多爾袞能想到退路,皇太極自然也能想到。只要多爾袞最後把物資交給皇太極,便可打消皇太極的疑慮,但是如果多爾袞不上交,那皇太極必然不會放過他。」


  頓了頓,李景笑著接道:「不過我既知他們的打算,自然不會給他們留這樣的機會,尤其皇太極,他想從盛京逃出去,還得看我答不答應。」


  說著李景轉頭向小九問道:「把今天前方送來的戰報找來我看一下。」


  「是!」小九領命,從書桌上找出戰報遞給李景。


  李景接過看了看,然後閉目推算了起來。


  因為戰報雖是當天送來的,但是由於遼東到北京路途遙遠,實際上彙報的卻是三天以前的戰事,也就是說,李景需要考慮近三天的戰事進展,還要考慮給曹文詔送信的過程中戰局的變化。


  推算了一會兒,李景終於輕輕搖了搖頭。雖然李景知道曹文詔的布局,也知道眼下的戰局如何發展,但是戰報一來一去最快也得四五天時間,這四五天會發生什麼情況李景根本無從得知。


  而且打仗時變數實在太多,比如說上次圍殲豪格,曹文詔有意打援,但是清軍根本沒有援兵,最後曹文詔白白耽誤了三天時間,最後還令阿巴泰南逃。


  從戰役指揮來看,曹文詔那樣做絕沒有錯,換做李景也會那樣做。


  因為豪格乃是皇太極的長子,以後很可能要接任皇位的,這樣一位重量級人物清軍是不可能不救的。


  但是打仗不是一廂情願的事情,曹文詔和李景都萬萬沒想到清軍居然真的就沒派兵救援豪格。


  由於敵軍不上當,曹文詔那三天的等候布置等於是做了無用功。


  再比如說前幾天柱子打下遼陽之後趁勢北進,按說清軍屢吃敗仗,幾次襲擊也被明軍輕鬆擊退,這時候清軍已經沒有膽量主動出擊了,就連李景都認為明軍現在可以長驅直入包圍盛京了。


  但就在這時,陳國柱所部在奉集堡以南深夜遇襲,若非陳國柱臨危不亂,從容應對,很快組織起部隊發起反擊,那次襲擊明軍必吃大虧。饒是如此,在那次襲擊中,仍有數百明軍傷亡。


  打仗不是兒戲,戰場上不可料的事情實在太多,前線將領尚需小心從事,李景身處後方完全不了解前線的情況,如果突然插手指揮,很可能會打亂曹文詔的戰役部署。


  想明此節,李景搖了搖頭,命文青鋪紙研磨,然後給曹文詔寫了封信。


  在信中,李景把朝鮮密探報告的情況詳細地告訴了曹文詔,然後把自己的判斷也告訴了曹文詔。但是李景並沒有說自己的判斷就是準確的,他讓曹文詔認真研究一下清軍的動向,然後再做出判斷。


  不過李景提醒曹文詔,不管怎麼樣,決不能讓皇太極從盛京逃出,並把陳二虎和小五已經率領突擊隊趕到盛京的消息告訴曹文詔,讓曹文詔自己協調如何跟突擊隊配合事宜。


  最後,李景讓曹文詔考慮一下,能否在打下盛京之後,讓陳國柱和祖大壽部清剿清軍的余部,曹文詔親率主力入朝作戰,殲滅多爾袞部。


  寫完信后李景又重新看了一遍,修改了幾處用詞不當的地方。


  李景寫信的時候朱由檢就站在旁邊,見李景信中完全是用商量的口吻,朱由檢不由輕輕嘆了口氣。


  聽朱由檢嘆氣,李景扭頭笑道:「皇上覺得我的信寫得有何不妥么?」


  朱由檢搖搖頭:「李兄身為大明最高軍事統帥,安排部下作戰居然如此客氣,難怪各位將領都能發揮出自己的指揮能力。」李景笑了笑:「曹文詔身經百戰,作戰經驗比我豐富得多,我若是在京城指手畫腳指揮壞他的事。我只需比我掌握的情報告訴他,他自會做出判斷,然後想好應對之策。」朱由檢嘆道:「這就是我佩服你的地方,以前地方督撫領軍作戰,我和兵部還有朝廷那些官員都曾橫加干涉過,最後令前方將領無所適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