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對朝鮮動手
李景大笑道:「你跟曹文詔叫勁,輸了怪你自己沒本事,誰叫你閨女生的早了?我那二小子你是輪不到了。不過我覺得,你閨女嫁給曹文詔的小兒子倒是比較合適。」
馬五一撇嘴:「拉倒吧,就曹文詔那小兒子,長得整個一歪瓜裂棗,我閨女天仙似地,能嫁給他?」
「哈哈哈!」李景聞言撫掌大笑。
笑了一會兒,李景端起酒杯說道:「五哥,天色不早了,喝了這杯酒,我就不留你了,不然嫂子非罵我不可。」
「呵呵,馬五能有今天,誰的功勞她不是不知道,她罵誰也不能罵你啊?」馬五笑著舉起酒杯。
將杯中酒幹了,李景將小五喚進來道:「你去把皇上送我的酒給你五叔拿兩瓶。」
「啥好東西啊,喝酒的時候你不拿出來,讓我回家喝。」馬五疑惑地問道。
李景笑笑不語,待小五把酒取來,李景笑著對馬五說道:「五哥,這是皇上送我的培元酒,你每晚喝一杯,對身體有好處,不過可別喝多了,喝多了就沒好處了。」
「有這麼邪乎?」馬五疑惑地接過酒瓶,端詳了兩眼。
「邪不邪乎,你喝過就知道了。得了,趕緊回去吧,等過年咱哥倆再喝。小五,讓你五叔做我的車回去。」李景擺擺手道。
馬五沖李景抱了抱拳,起身告辭而去。
……
盛京(今瀋陽)崇政殿,皇太極端坐在龍椅上,掃視著殿內諸臣。
自打京畿之戰慘敗之後,皇太極連續數月寢食難安,原本肥胖的身體已經急劇消瘦。
以前皇太極騎馬的時候,要兩個人幫襯著才能上馬,而坐騎也根本受不住他的體重,過一段時間就要更換一匹坐騎。
現在的皇太極則是步履矯健,上馬都是一躍而上,根本用不著人幫。
應該說京畿之戰失利對皇太極來說是件好事,畢竟能瘦下這麼多肥肉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對於大清來說,卻是難以承受之重。
滿族(皇太極改元稱帝前一年將女真族改名為滿族)人口只有一百來萬。(註:滿族其實是一個融合性的民族,除建州女真人外,還包括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以及在東北居住的漢人,蒙古人,朝鮮人甚至還有一些俄羅斯人)。
就這點人口,一下子損失了好幾萬,雖說大多是漢人和蒙古人以及朝鮮人,但皇太極說不心疼那是假的。
畢竟這些人都是青壯,尤其那些漢人。
遼東地區地廣人稀,女真人和蒙古人大多不會種地,耕種主要靠這些漢人,而那些青壯士兵更是耕地的主要勞動力,這一下損失了好幾萬,就意味著有一大片土地無人耕種,來年的糧食必定會減少很多收成。
如果糧食收成減少,那女真人來年的日子就更難過了。
因此,皇太極必須在開春前解決耕種的人口問題。
往年要是出現這種情況,皇太極肯定是毫不猶豫派兵進關搶劫擄掠,可眼下的局勢已不同往年,皇太極剛在北京吃了場大敗仗,哪裡還敢入關擄掠,別說入關,就算松錦一帶和蒙古方向皇太極都不敢派兵騷擾。
自打李景進了北京,明廷的軍事動作不斷,先是對蒙古用兵,一場大戰下來,原本投靠大清的蒙古幾大部落都投降了明廷。
接著李景從山海關方向往松錦前線大肆調兵,據說駐守在山海關的吳三桂部已經進駐錦州城內,現在松錦前線,明軍的部隊已達二十萬,而接替吳三桂駐防山海關的便是令皇太極大吃苦頭的曹文詔。
根據明軍的動向,皇太極判斷李景這要改變明廷以前的防守策略,由防禦轉為進攻。而且皇太極已經得知李景正在大明全國範圍內大肆徵收賦稅,看李景的架勢,只要明廷的朝局穩定下來,國庫有用兵的錢之後,李景就要對清廷動手。
這時皇太極如果去騷擾大明,一旦激怒李景,現在就發起攻勢的話,清軍如何抵擋?
大明的主意打不了,皇太極決定對朝鮮動手。
說起來,皇太極對朝鮮用兵也算是跟朝鮮算舊賬。
朝鮮的現任國王乃是綾陽君李棕(後世稱仁祖),李棕的王位其實是通過宮廷政變得來的。
李棕之所以發動政變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前任國王光海君在治國方面有失誤,另一個原因是光海君採取的是一種圓滑的外交策略,在臣服大明的同時向後金示好。
而這種態度為朝鮮的正統派所不容,於是在天啟三年發動政變,擁立傾向於大明的綾陽君李棕為國王。
李棕繼位后,在儒家學者的支持下,採取親明排金的政策。
當時明金對峙,后金想要攻打大明,就要考慮東面朝鮮的動作。為了避免兩面作戰,努爾哈赤決定對朝鮮採取拉攏的政策,多次遣使到朝鮮投書,希望朝鮮與大明脫離關係,與后金結盟。
但是朝鮮不為所動,依然支持大明,反對后金。而且為了應對來自后金的威脅,朝鮮方面加緊進行戰爭準備,耗時兩年修築南漢山城,以期抵禦后金的進攻。
天啟七年正月,皇太極以朝鮮「助南朝侵伐我國,窩藏毛文龍,招我逃民偷我地方,先汗歸天,未遣人吊賀」等罪名悍然對朝鮮宣戰。
皇太極以阿敏,濟爾哈朗,岳托等人率軍東征,三路大軍一路南下,先後攻佔義州,鐵山,定州,安州,平壤,中和等地。
眼見大勢已去,李棕只好遣使向後金求和,經過一個多月的談判,朝鮮方面答應了后金方面提出的包括入質納貢,去明年號,結盟等一系列條件,但惟有永絕大明這一條始終沒有同意。
因對朝鮮的誓文不滿,阿敏令八旗兵在朝鮮京畿道一帶擄掠三日,然後才將部隊撤至平壤。
這時皇太極命令阿敏不再後撤,揚言「大同江以西,不可復還」,又逼迫朝鮮簽訂了平壤誓約。后金這次入侵,朝鮮史稱「丁卯胡亂」。
雖然朝鮮跟后金簽署了盟約,但是等后金軍一退,李棕便命人向大明上疏陳情,當時已登基為帝的朱由檢對朝鮮被迫與后金媾和的行為表示了諒解。
而此後朝鮮在與后金的交往中,朝鮮多次表現出厭惡情緒,后金要求朝鮮開市,朝鮮方面以各種理由一拖再拖。后金讓朝鮮定期納貢,朝鮮也想盡辦法削減數額。孔有德叛逃后金,皇太極命朝鮮助以糧餉,朝鮮非但拒絕,反而幫大明追殺孔有德。
可以說朝鮮跟后金結盟以後,雖然在軍事方面無法跟后建抗衡,但從未真正臣服過,以至於前兩年後金還對朝鮮方面用過一次兵。
等到了崇禎九年,皇太極準備改元稱帝,事先將此事通報朝鮮,希望朝鮮上書勸進,朝鮮上下聞之大嘩,在民眾的支持下,李棕拒不接見后金使者,也不接納來書,令后金使團憤而離開漢城。
當皇太極正式稱帝時,朝鮮使臣更是拒不下拜,令皇太極極為憤怒,認為朝鮮國王有意羞辱於他。
不過處於政治層面的考慮,當時皇太極並未對朝鮮用兵,而是對大明發起了攻擊。
因為朝鮮說到底只是藩屬國,再怎麼教訓他,只要宗主國不倒,隨時都可以把藩屬國扶持起來,在皇太極想來,只有把大明徹底打疼,打垮,讓朝鮮知道大明根本保護不了他,才會乖乖臣服於大清。
另外大清剛剛建國,要想讓人承認他的地位,首先得讓人知道他有跟大明平起平坐的資格,而想擁有這個資格,最直接的表達方式就是在軍事上壓倒大明。
因此,皇太極考慮再三,決定暫時放過朝鮮,對大明用兵,只要此戰能勝,大清的地位就會被人承認,到時朝鮮方面才會真正改換門庭。
皇太極的打算很好,前期的行動也非常順利,誰承想李景突然入主北京,隨即指揮部隊向清軍發起反擊,京畿一戰清軍大敗虧輸,阿濟格率領殘部狼狽逃回盛京。
受此重創,皇太極自是無法通過政治手段逼迫朝鮮臣服,眼見蒙古已經投降大明,朝鮮也有重歸大明的趨勢,皇太極知道如果再不對朝鮮用兵,朝鮮方面必然會撕毀以前跟后金的盟約。
不過要動兵也得先恢復下元氣,剛吃了敗仗就對朝鮮動手,皇太極可不會幹這麼愚蠢的事情。
經過數月整頓,清軍總算是恢復了一些元氣,恰好來年春耕人力方面出現極大的缺口,皇太極便召集群臣商議對朝鮮用兵的事宜。
可是出乎皇太極預料的是,當他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以後,群臣都是一言不發,非但無人支持,連反對的聲音也沒有。
眼見群臣不發一言,皇太極不由皺了皺眉,把目光掃向范文程,心道:當初我跟你商量這件事的時候,你一力支持,怎麼現在一句話不說呢?見范文程直立不言,皇太極也不好直接點他的名,因為主動說話和他點名說話的意義截然不同,如果他點名讓范文程闡述支持自己的意見,那置滿人的王公重臣於何地?難道說滿人的那些王公重臣都是擺設?沉吟了一會兒,皇太極轉頭看向多爾袞:「十四弟,你的意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