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壟斷
待巡撫說完,接著布政使左參政說道:「現在災民不光是沒有吃的,還沒有住的地方,由於洪水衝垮了大量的房屋,致使災民流離失所,因此我們還要想辦法為他們解決住的地方。」
聽這名官員提到房屋的問題,李景點了點頭,要說這些地方官要是真心做事的話,考慮問題還是非常周全的。
想了想,李景說道:「這個問題確實不易解決,人力咱們是不愁的,愁的是修建房屋的材料。
洪水一來,房屋被衝垮,同時還把那些木料都沖走了,一時之間要砍伐這麼多木材,確實難度比較大。
但是不管難度多大,該做的還是要做的,我已經通知了那些災民,要想吃飯,必須幹活,讓大家到最近的山林砍伐木材。
不過這裡很多山林都是個人所有,需要幾位大人跟那些山主們打個招呼,不然災民可無法上山砍伐木材。」
吳巡撫點點頭:「這個好辦,讓諸位大人在治下頒發布告,若有阻撓者,當嚴懲不貸。」
李景搖了搖頭:「我讓諸位大人跟山主們打招呼並非讓他們無償貢獻木料,畢竟那些山林乃是他們的個人財產,咱們不能拿山林主的財產補貼災民。
咱們要做的只是不讓他們藉機哄抬物價,此次河南大災,無數房屋需要修建,肯定有某些無良的山林主藉此抬高木價,牟取暴利,對這些人咱們要嚴厲打擊,但是對那些安守本分的木商則要保證他們的利益,甚至還要嘉獎,比如咱們可以免除他們一部分賦稅之類的。」
頓了頓,李景接道:「另外,還有一些木商山林主們可能不願意低價出售木材,對這些人也要採取必要的手段,比如查他們以往稅額交足了沒有,要是沒交足,那便予以重罰,來年取消他們經營木材的資格,讓他們買的那些山林成為擺設。」
李景一席話聽得吳巡撫等人是一愣一愣的,這個人真的是商人出身?是粗魯的武夫?這些執政安民的手段,便是浸淫地方管理多年的能吏,怕也是遠遠不及。
嘆了口氣,李景接道:「不過,就算咱們推出這些惠民的政令,恐怕也解決不了這麼多人吃住的問題。畢竟兩府資源有限,府庫和糧商地主的糧食就這麼多,咱們管得了一飢管不了百飽,還得動員那些民眾,有親的投親,有友的靠友。」
李景此言一出,眾官員頓時大點其頭,頓覺李景還是比較善解人意的。
頓了頓,李景接道:「另外,不知諸位大人算過沒有,李某從山西調糧,需要徵調大量的民夫,還有,李某護送糧食的部眾也有近萬人,這些人人吃馬喂的,也需要消耗一大批糧食。
因此,我打算把山西的民夫撤回,讓災民去運糧,這樣以來就省卻了一大批糧食,同時又不讓那些災民白白吃閑飯。」
眾官員聞聽連連點頭,運輸的糧食越多,需要徵調的民夫就越多,同時額外消耗的糧食也就越多,這個道理大家都非常清楚。
反正運糧是為了救治災民,那麼讓災民去運糧正是恰如其分,這樣民夫那部分吃的就可以省了。
見眾人同意,李景接道:「還有一事,諸位大人可能都知道李某還算薄有產業,這些產業還需招納一批工人做工。
另外,這次皇上把平陽府的鹽政交給李某,鹽廠那邊也需要人曬鹽。正好可以那些無事可做的災民調到平陽府去做鹽工,這樣一來,咱們多管齊下,就可以把大部分災民安頓下來。」
李景話音剛落,在場諸官員頓時面面相覷,把人口遷往山西?這事兒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要知道明朝的賦稅主要來自土地,但是卻並非根據農民擁有多少土地來收稅,而是根據農民家裡的人數進行收稅,也就是所謂的人頭稅。其實這種收稅方式並非明朝制定,而是延續了上千年,直到清朝雍正年間改為攤丁入畝,才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
現在李景要遷移人口,就等於是拿走他們的賦稅。
但是眾人隨即想到,莫不是李景這次賑災,就是為了把受災的民眾遷往山西?
李景說自己只是略有薄產,在座的諸人均知他這麼說乃是謙虛。這些人各個都是消息靈通之士,知道李景的產業可謂龐大,需要大量的工人去給他做工。
要說不是為了調人到山西給他做工,難道他銀子多的燒包,背著偌大的罪名跑河南折騰?
那可不是一個錢兩個錢,這次李景運來的物資摺合成銀子的話至少也得有三十萬兩以上。難道他的銀子是大風刮來的,這麼花一點也不心疼?
要是為了這批災民而來的話,那就說的通了。
拿幾十萬銀子換幾萬甚至十幾萬災民,這個買賣還是划算的。
其中河南府的知府聽了以後,心裡不由暗暗苦笑,孟津等縣屬他的治下,他自然知道,李景的部下在孟津等縣救災的時候,一邊救災,一邊在當地鼓動忽悠,現在至少已有上萬人跑到平陽府的地境去了。
估計是李景覺得私下鼓動不如光明正大要人來的過癮,因此李景現在直接跟他們要人。
見眾人不置可否,李景笑了笑道:「諸位大人,有一件事可能諸位大人不知,李某管理的鹽廠現在正在發賣鹽證,兩萬五千兩銀子一個鹽證,一個證是五萬石鹽,不知諸位大人可有認識的鹽商,若是關係不錯的,李某賣諸位大人一個面子,可以賣他們一張鹽證。」
「啊!」眾官員聞聽齊聲驚呼。
五萬石鹽只收兩萬五千兩銀子,也就是說一石鹽只要五錢銀子,這可比私鹽的價格都低多了,私鹽的價格還要一兩多銀子一石呢!
如果李景的鹽量能夠保證的話,他這個鹽價一旦傳出去,那所有的鹽商都要來他的鹽廠買鹽,那可是財源滾滾了。
如果他們拿了這個什麼鹽證,那可就發大發了。轉手一賣,至少幾萬兩銀子到手。
不過想到李景的做事風格,不可能讓他們牟取這麼高的暴利。
果然,李景接道:「在山西,李某定的鹽價為一斤鹽十文錢,若有高於這個價錢的,李某的處罰是很重的,而且,李某專門派人暗查,若有私自往鹽里摻東西的,十倍予以處罰,同時取消賣鹽的資格。山西與河南相鄰,這邊的價格不能高于山西的價格,不然的話,這面的鹽怕是要賣不出去的。」
眾官員聞聽默默點頭,李景話里的意思他們都聽明白了,河南跟山西離的如此之近,這邊要是賣高價,山西的鹽商必然要擠進來,到時河南的鹽商只好跟著山西的價格走,與其那樣,不如大家統一價格,開心掙錢。
當下便有腦子快的算了起來,一斤鹽十文錢,一石鹽是一百二十斤,能賣一兩二錢,鹽商拿了那麼多的鹽不可能零售,只能批量銷售,就算一兩銀子好了,那五萬石就是五萬兩銀子,各項費用算一萬兩銀子,那還掙一萬五千兩銀子,要是跑遠一點的地方賣,利潤更高。
跟李景要個證,三萬兩賣給鹽商,鹽商肯定買,轉手就掙五千兩銀子,那也不少了。要是多要兩張,那也是上萬兩。
待眾官員算完賬,隨即醒悟過來,拿了李景的鹽證,就得同意李景遷移人口,合著就這麼被李景收買了。
轉頭一想也無所謂,就當這些人被大水淹死了,反正也沒人去數死了多少人。而且李景早就派人收攏死去的災民的屍體,並且把這些人都用火化了,想數,連墳頭都找不到,只能到陰曹地府里數去。
他媽的,李景這傢伙連這個都算計好了,難怪做生意能掙這麼多錢!
李景自不知道這些官員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更想不到這些傢伙一邊合計從他手裡弄錢,一邊心中腹誹罵他。
不過,看這些人的表情,李景知道這些人心裡其實已經同意了。
笑了笑,李景說道:「河南這邊我準備供應二十個鹽證,諸位大人是給十個鹽商也好,二十個鹽商也罷,那都由各位大人做主。」
吳巡撫等人急忙數了一下人數,巡撫衙門和布政使司衙門加上河南府和開封府兩個知府衙門的主官一共六個人(布政使司主官是三人,布政使和左右參政),州衙的主官有兩個人(兩府一共五個州,其中三名知州貪墨被殺),縣令六人,共計十四名主官。知府以上的主管每人分兩個證,下面的官員每人一個鹽證,二十個正好。
算完人數,這些官員頓知這是李景按照他們的人數給的鹽證,要是人數再多,想來李景還會多給幾個。
不過二十個鹽證就是一百萬石鹽,山西那邊肯定不會少於一百萬石鹽,要生產這麼多的鹽自然需要大量的人力。
這時大家終於知道,李景的鹽廠確實需要大量的人員。
按這個數量生產的話,估計要動員數千人力才行。不過他們顯然是小看李景了,李景不光想壟斷山西和河南兩地的鹽業,陝西,甘肅,南北直隸等地都要壟斷,甚至李景還打算把蒙古,遼東等地的鹽業全部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