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殺雞儆猴
王承恩覺得鬱悶,其實李景比他還鬱悶。
因為擅自離境這件事,這次李景把自己許多實力都暴露了出來。
這麼做,李景也是沒有辦法,當時只有把朝廷那些大臣拖下水,他們才會幫自己說話,否則自己就要被下獄問罪。
若不想束手待斃,就只能起兵造反。
但現在卻絕不是造反的時候,
李景要是起兵造反,那麼河南這些災民便顧不上了,這可是上百萬人,李景怎能眼睜睜地看著這麼多人死去。
而且兩年之內李景還要應付另一場更大的災難,瘟疫。
如果造反,平陽府一帶便要成為戰場,到時非但沒有精力阻止瘟疫,只怕反而會加劇瘟疫的蔓延。
看著馬五送來的情報,李景搖了搖頭。
朱由檢答應了運城的鹽政由他全權做主,同時把所有的鹽政官員全部調走,這說明朱由檢現在真的是一點錢都沒有了,不然的話,朱由檢是絕不會把鹽的專賣權交給他的。
但是朱由檢無奈出讓鹽的專賣權,對他必然會更加嫉恨,只要時機成熟,就會對他動手。
輕輕嘆了口氣,對朱由檢的隱忍,李景還是很佩服的,李景自問沒有朱由檢這份功力。
對朱由檢這個人,李景可能比朱由檢自己了解的都深。朱由檢身上有很多優點:堅忍,勤勞,愛民等等,但是在他身上同樣還有很多致命的缺點:多疑,自負,沒有主見,沒有識人之明。
在李景看來,朱由檢並不適合做一名決策者,朱由檢更適合做一名執行者。
因為朱由檢的性格決定他做不了一名決策者,作為一名決策者必須識人善斷,哪怕他本身能力不行,只要他能發現人才,使用人才,就能彌補他自身能力不足的缺陷。
與此同時決策者還要有決斷的能力,人才考慮問題思路可能不一樣,做法可能也不一樣,這就需要決策者自己拿主意,從中選出最佳方案。一會兒覺得這樣好,一會兒覺得那樣好,猶豫不決,那樣也同樣辦不成事。
劉邦和劉備就是這樣人,他們本身沒有太多的能力,但是他們用的都是有能力的人。
同時他們能在關鍵的時候做出正確的選擇,然後果斷執行。
朱由檢跟兩個人一樣,都是自身能力不足,但是他卻沒有劉邦和劉備那樣的識人知人用人之明。
大明朝可謂人才濟濟,軍事上有孫承宗這樣的戰略軍事家,有曹文詔這樣卓越的戰術執行者,文臣有袁可立這樣睿智的政治家,科學有徐光啟孫元化這樣的天才科學家,可是他居然全部棄之不用,或者用的根本不是地方。
而且朱由檢性格多疑,別人提出的意見他總要先懷疑一番,然後他還非常自負,總覺得自己是對的,哪怕自己做錯了也不承認。
最後他還不會在關鍵的時候做決斷。
因此劉邦和劉備最後能成為一代雄主,朱由檢最後只能悲劇收場。
但是朱由檢作為一位執行者就不會出現這些問題。
朱由檢性格堅忍,勤勞,只要告訴他怎麼去做,他便會兢兢業業地將之做好。
可惜朱由檢是皇帝,沒人會教他怎麼做,更沒人敢教他怎麼去做。
李景搖了搖頭,朱由檢的性格決定他的悲劇是註定的。
就算大明的子民各個都是鑽天鷂子,被他用網這麼兜著,那也是白扯。
放下馬五送來的信件,李景拿起放糧的賬簿仔細計算起來。
河南這次受災的面積和災民的數量遠遠高出他原來估算,張楚隨後運來了五萬石糧食,第一批運糧隊又回去拉來五萬石糧食,但是糧食依然不夠。
據報,在一些偏遠之地,由於糧食不能及時運達,已經有大量災民在飢餓中死去,同時還有許多民眾組織起來開始四下劫掠。
對此,李景也是頗為無奈,因為平陽府那邊的運力已經到達了極限,已經再也抽調不出馬匹車輛運糧了。
單靠民力運輸的話,運來的那些糧食,民夫自己就得消耗一半。
這次往河南運糧賑災,李景總共調集了三萬多民夫,大車五千餘輛,幾乎把平陽府所有的騾馬都調來拉車,另外還徵調了近萬輛推車。迄今為止,光運糧的民夫和拉車牲口就已經消耗了一萬多石糧食,這還沒算護運糧食的士兵的消耗。
算了會兒賬,李景將賬簿推開,心裡暗自嘆了口氣,這麼下去可怎麼得了!
看了看沙漏,李景對門外的親兵說道:「去看看,河南的官員都到了沒有?」
親兵接令而去,過了一會兒回報道:「啟稟大帥,已經到了。」
李景點點頭,將賬簿拿在手中,對親兵道:「走吧。」
李景現在所部駐紮的位置在陳留縣,駐紮在這裡,是因為陳留是這次河南大水受災最嚴重的地方。
自打朝廷任命李景全權負責河南賑災事宜之後,河南府,開封府這兩府所轄地方官,就算在李景的行轅常住了,每天張口要糧,閉口要糧。
對此,李景全部予以照準,要多少就給多少。
但是等那些地官員帶著糧食回去沒多久,才知道李景的糧食是不好拿的,因為李景的糧食是用來賑災的,而這些地方官要了糧食之後,大部分都私分了,並且在私分了以後賣給當地的糧商牟取暴利。
對此,李景自然不會客氣,所有貪墨糧食的官員還有那些跟官員勾結哄抬糧價的糧商全部被李景抓了起來。
河南府和開封府一共五州四十五縣,七品以上的官員一共不到兩百人,但是被李景抓起來的就有一百多人,另外,哄抬糧價的糧商一共抓了二十六人。
一下子抓了這麼多人,兩府的地方官自然不夠用,於是李景臨時提拔,以前的知縣同知升為知縣,主簿升為同知……總之是幹活的全部提了上來。
李景搞這麼大動作自然瞞不過河南巡撫和布政使司那些封疆大吏,這些官員急忙跑到陳留詢問李景要如何處置這些官員。
實際上,李景雖然負責賑災,但是並沒有權力處置那些官員,但是李景顯然對此是不予理會的。
而河南巡撫還有布政使司那些官員雖然知道這一點,但是並未予以點破,他們知道這個時候是萬萬不能得罪李景的。
因為李景手裡有兵,這些兵不光可以彈壓災民鬧事,還可以隨時拿他們開刀。
李景既然敢越境賑災,膽子自然比天還大,得罪這樣的亡命徒殊為不智。
前日他們突然接到李景的軍令,讓他們到陳留一起審訊那些貪墨的官員。
接到李景的軍令,這些封疆大吏琢磨了半天也沒琢磨明白,一個負責賑災的巡察使傳的哪門子軍令?
但是看到傳信的親兵一副殺氣騰騰地樣子,他們知道李景的軍令是違不得的,這是要殺人的架勢。
他們沒有猜錯,李景確實是要殺人了。
李景來到明朝以後,除了打仗,還從來沒有一次性殺這麼多人。
其實大明律對貪墨賑災錢糧處罰極重,但是自朱元璋以後,基本就不怎麼殺人了,因為沒有那麼強勢的皇帝,下面的官員怎麼可能對同僚下狠手?
可是李景制定的律令中明確規定,貪墨賑災的錢糧,必死無疑,對這些官員進行包庇,袒護,徇私罪責等同。
河南雖不是李景的治下,但是李景拿這裡的人開刀正好能警示自己的下屬,不歸我管的地方官員犯罪我都殺了,那麼歸我管的地方還用說么?
殺別人的雞,儆自己的猴兒,這樣的機會李景自是不會錯過。
另外對這些官員,李景實在是深惡痛絕,外面的百姓正在嗷嗷待哺,你們卻拿走他們的救命糧,這是逼他們造反啊!
河南乃是李景景記商號的大本營,災民造反,必然要嚴重破壞景記商號的正常經營,李景絕不能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
進了縣衙正堂,這時河南巡撫,河南布政使及左右參政,還有河南府知府,開封府知府,鄭州知州等一干官員已經到齊。
見李景到來,一眾地方官略欠了欠身,有的則拱了拱手。
對李景的出身,這些人早已打探清楚了,商人出身,帶了一幫人打仗,這樣的身份,在他們眼裡自然是不值得尊重。
李景對此並不在意,李景並沒有讓他們瞧得起自己,他要的是這些人聽從他的命令。
對這些官員拱了拱手,李景隨便找了個位置坐下,然後說道:「既然諸位大人都到齊了,那就開始吧,來人,把那些貪官奸商給我押上來。」
「是!」門外親兵應道。
沒過多久,親兵押著一群人來到正堂門前的庭院。
見這群人一個個五花大綁,脖領處插著名號牌,堂內眾官員大驚,這怎麼是殺人的架勢?
「李大人,你這是……」巡撫指著堂外眾人疑惑道。李景笑了笑,將手中的賬簿交給身後的親兵,命他送給巡撫。帶那巡撫接過賬冊,李景笑道:「吳大人,具體這些人犯了什麼事,都在這上面記的,你要看他們的口供,我回頭給你,口供上全有他們的簽字畫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