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鎮學原本在學堂里吃飯的,由於知道那個小女孩的爺爺是鎮長,前去不好面對,就隨便轉轉,沒有想到要來到一個酒店裡吃飯,心裡很難受,沒有喝酒。
「這個俞曉花肯定不能留了。」一位男鎮學吃完飯說。
其他五人都附議,寫成文書,準備明天交給鎮長。
清河鎮裡面的人都知道了鎮學到來了,一直在探討鎮學的事情,特別是收取學費之高,飽受爭議。
「一千金幣,還不如搶總管處的府庫算了。」有人不滿地嚷著。
「什麼鎮學啊?難道就是為了掙錢?」
「上古先賢說過,君子固窮,小人貪婪。如此鎮學,如何教人忠孝?」
「我已經認清他們了,孩子不能跟著他們學習。」
「我家孩子也不讀書了。」
「我家祖上就沒有讀書,我為什麼要忤逆?我也尊崇一耕二讀,孩子先種地。」
「做人是最重要的,讀書要請德行高深的人教育。」
……
清河鎮學學堂異常冷清,一連幾天都沒有人去上學,包括宋金玉都忙著出售藥材,賺取金幣。
宋家莊距離清河鎮還有很遠的路,需要來回跑,成人尚需半天時間,孩子們貪玩,就需要一天功夫。很多小孩回到家,就累倒了,休息了多日後,向父母說起學費的事情,立即被父母打住。
「讀書一天一個金幣,而且還要一次性交全,一千金幣,拼家當也要有啊?我們沒有,這書不讀了。」這顯然是說人家窮,打人家父母的臉,難怪人家父母惱羞成怒了。
「孩子,不是父母捨不得錢,讀書太重要了,可以升官發財,是不是?」
「是!」孩子脆生生的童音非常悅耳。
「鎮長一年的年薪也只有十個金幣,需要多少年才能掙回來?」
小孩哪裡會計算,只能翻著白眼。
「需要一百年,兩輩子都掙不到學費的錢。」
「鎮長都風光了,原來還需要活兩輩子才能掙足學費,何況鎮長也沒有進鎮學讀書哦,我也不讀了。」小孩子想了想后,很深思熟慮地說著,一副幼年老成持重的樣子,格外滑稽。
世道就是這樣,充滿了滑稽和悲劇,許多人活成笑話,許多人活成苦淚,更有許多人成天泡在蜜罐里哭泣,也有許多人坐在黃連樹下唱小曲。
讀書是人族的希望,也是家族的希望,更是國家強制培養人才的手段。
鎮長宋雲海接到鎮學報告,說沒有學生讀書,地方官員沒有推行教育強國策略,理當引咎辭職。
全鎮動員孩子入學,而且定下指標,每個家族務必推薦兩名學生讀書,所有富有人家,也要資助孩子讀書,鎮衙決定資助學業成績前一百名的孩子讀書,學業結束后返還學雜費。
政策的感召力還是巨大的,畢竟代表了朝歌行使權力,沒有人敢違背。
違背地方政府的政令,形同謀反,那是滅族的大罪。
清河鎮學學堂立即招到了二百多人,很多人都是年紀很大的,顯然準備渾水摸魚,用府庫的錢給自己混個功名。
第一節課選擇在操場上,是講的學部體制,由一位女鎮學開講。
天帝登基,非常重視讀書。同學們要記住,天帝就是端木海,他重新規定了朝歌的六部體制,其中學部被提升到人族傳承的戰略高度上,有著極強的智力支持。
第一,實施晉級選拔教育。學部一共設置五個學段,分別是三至六歲為鎮學,六至九歲為縣學,九至十二歲為州學,十二至十五歲為郡學,十五至十八歲為國學,其中每個學段為三年。學生只要學完課程,就可以參加晉級考試,直到滿年齡為止,超齡的學生只有一次考試機會,而且不得放棄考試機會。
第二,任用精英官員從事教育。所有的教師都是來源於對朝歌功勛累計最高的人,由天帝直接任命為教師,以官名稱呼,從最底層的鎮學開始,教授相關課程,經過考核后,逐步晉陞縣學、州學、郡學、國學。國學教師由天帝選拔擔任地方官員,以後繼續晉級,一直晉陞到天帝,最後歸隱山林,依舊享受在位時的年薪。
第三,師生終身獎勵制度。只要學生在晉級考試中獲得第一名的,學生獲得對應的的獎勵,執教教師獲得對應的獎勵作為總額,平均分配。此項政策目的很明顯,就是真正實施精英教育,培養天才和天驕。
終身獎勵也太高了,使得很多人都很眼熱,發誓要去做教師,帶動了各行各業的進取心,具體獎勵政策如下:
獎勵鎮學第一的學生,一百金幣,同時也獎勵所有教導該學生的老師總額一百金幣。
鎮學笑著說:「如果你們只選擇我一人教導你們,有人獲得鎮學第一的,我就年年得到一百金幣。但是,我不希望你們只學習我的東西,畢竟不全面,不利於你們成長起來。」
後面的第一鎮學不感興趣,直接一帶而過,但是還是被宋金玉記下了。
縣學第一,可得一萬金幣。州學第一,可得一百萬金幣。郡學第一,可得一億金幣。國學第一,可得一百億金幣。
學生們由於學費一千金幣,在家裡沒有少接受熏陶,對金錢和數字都極為敏感,都在底下竊竊私語,顯然不相信鎮學胡言亂語了。
鎮學自己也臉紅了,咳嗽了幾聲說:「我也是學來了,晚上我再找人核實一下,也不能誤人子弟。」
世上從來就不缺馬屁精,立即有人說:「鎮學,這個不礙事,我們能考鎮學第一就不錯了。如果我能考到,獎金全部給鎮學,永遠感謝鎮學教導的恩情!」
鎮學聽后很開心,臉色恢復了原來的俏麗,對學生們說:「師生關係是最純潔的關係,我們一定會盡心竭力地教好你們,你們也一定要刻苦學習,勤學好問。哪天你們學會狩獵,我帶你們出去撿野獸,回來我們一起吃烤肉,喝肉湯,啃骨頭。」
學生都覺得鎮學講得太好了,一個個都象喜歡自己的媽媽一樣喜歡上了鎮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