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乃顏之亂 二
每年的夏季,皇帝總有幾個月的時間在夏都避暑,於上都與大都之間往來巡幸的同時,皇帝分別強化著對草原和中原的強大控製。
五月壬寅,上都開平,帝國的大皇帝在夏都召開了禦前會議。中書省、樞密院、禦史台大臣及部分親近的薛怯軍宿衛大臣參加。討論的重要議題有兩個
第一個議題是關於丞相伯顏從漠北回師,三十萬大軍應當如何去向?
按照預定的設想,除了留下必要的人馬追殲昔裏吉的殘部,大約十萬人將由劉國傑等大將率領去往西線,就近參與對海都的戰事。剩下二十萬大軍應由伯顏丞相率領壓往南方,增強對宋軍邊界的戰備。對此安排,其餘人都沒有提出反對意見,但樞密副使孛羅出列跪奏,建議大軍暫緩南行。
“啟稟陛下,和林駐軍剛剛截獲了一份斡赤斤兀魯思送往米裏城的密信,恐怕遼東的情況有變化了!”
宦官洪春福躬身呈上密信,皇帝一看就變了臉色。
這是一封斡赤斤兀魯思的宗王乃顏寫給西北的叛王海都的複信,信中直呼海都為“尊貴的窩闊台大汗”,承認海都是一位強而有力的君主。並且表示,對於一起舉事反對大可汗的建議,自己十二分的願意,他將在合適的時候,在合適的地點,聚集大軍呼應海都。信的末尾,乃顏還聲稱自己是遵從成吉思汗的遺訓,“隻要窩闊台有一個吃奶的後代,都比其他人優先繼承大汗之位”。
按照這個遺訓,作為窩闊台直係後人的海都應當是最有理由繼承汗位的,但這句話並沒有被落實,托雷之後的蒙哥、忽必烈一係一直霸占著汗位。所以海都十幾年來一直鍥而不舍的反抗中央,某種意義上也是名正言順的事。
忽必烈勃然大怒,汗位繼承的問題是他的軟肋,手下是沒有人膽敢這樣揭他的短的。
“這個黃口小兒,好大的膽子!傳旨去伯顏丞相軍中,令大軍行至和林駐紮,阻斷這兩個悖逆者的聯通,要有異動,就地出兵進剿!”
“臣領旨!”孛羅膝行接旨,不動聲色的看了一眼站班在另一側的中書右丞張惠。
孛羅與張惠的交情主要是源自當年楊村驛一戰,他們倆一個是作戰不利,一個是議和,曾為同一件事背過黑鍋,也就有了同病相憐的交情。
花了一點時間討論過遼東的問題,由樞密院安排北征大軍駐屯和林監視遼東的事宜。
接下來是第二項議題
東征日本的主將範文虎上書請求補充軍隊所需的糧食物資,並請速撥造船人手,增加東征的船隻和役夫。
由於近年來對宋國不論是軍事還是經濟的戰爭都是敗多勝少,大元朝的府庫空虛的很。尤其是東征日本需要的大量船隻無從獲取,因為元軍的水師部隊幾乎已經被中興軍全滅了。同時作為東征前站的高麗地方因為深受倭寇之苦,已經自顧不暇,即便窮竭民力也未必能籌措出足夠的船隻和物資。
這確實是個問題。
一眾蒙漢文武臣僚麵麵相覷,似乎沒有太好的解決辦法。
中書右丞張惠胸有成竹,出班稟奏道“陛下,臣以為,不如就近征發遼東乃顏、勝納合兒兩投下左右民人及鷹房采金等戶充當造船工役。遼東距離高麗甚近,而且”
皇帝眼前一亮,張惠這個建議一舉兩得,首先是近便解決東征日本的後勤問題,其次還能以東征的理由強行征發東道諸王的部民,削弱這些潛在叛亂者的勢力。
當然,這也是一種檢驗,檢驗一下乃顏和遼東的宗王們是否服從命令,要是他們抗拒征發,那就可以坐實了他們反意,要是他們服從征發,那麽就必須將手下的兵馬實力貢獻出來。
“張卿有心了,此議甚好,朕便賜你銀符,命你代巡遼東,就地征發糧草物資及工匠人手,即日起行去者。”
侍者將一枚一等銀符用朱漆盤子盛放著送到張惠跟前。
張惠匍匐在地,用手接過銀符,舉在頭頂,顫聲高呼皇帝萬歲隆恩,而後緩緩退下。
那銀符上用筆畫繁複的思巴文刻著兩行小字“長生天氣力裏,大福蔭護助裏皇帝聖旨,如違,要罪過者”。
有了這塊牌子就意味著具有了替天巡視的權力,所過之處,可以往客旅莊農百姓人等處奪要,拽車牽船,騎坐頭匹,有權在所在之處就地征發所需的任何人工和物資,甚至也可以就地處置宗王以下的官民功過罪由。
禦前會議兩個重要的議題最終都指向了遼東,這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三個人,一個是孛羅,一個是範文虎,另一個是張惠。
其中張惠是另外二人的連接者。
張惠在與宋國的交往中明裏暗裏收了數不清的好處,利益的交織早已經甩都甩不脫,其最主要的門客都是中情部潛伏的特情。旁人並不知道他雖然還做著元廷的官,但屁股早就歪到老遠的宋國去了。可以說,很多時候他已不知不覺成了張鏑的傳聲筒,替張鏑賣力的挖著元廷的牆角。
比如針對遼東乃顏的這件事,中興商社設法讓張惠相信,隻要按照步驟說服元廷出兵與東北的乃顏打仗,對他絕對是一件有利可圖的事。
第一步,張惠利用自己與孛羅的私交,讓孛羅在禦前會議中將話風引向遼東,引起皇帝對遼東情形的充分重視,但茲事體大,皇帝未必立刻就決斷向遼東用兵,大概率還是會讓返程的漠北大軍在和林進行監視。
第二步,借範文虎的名頭向朝廷上書,要求籌措大量的軍資,並請增加大量的人手。
範文虎是在五年前就被張鏑捏住卵蛋的人,身邊有姚七等人監視控製,早已是個傀儡,這些年可都聽話的很。這廝官運不錯,竟又被元廷委以征日本的重任,那麽自然也就方便了張鏑借由他的名義影響元廷的意誌。他的上書與孛羅的麵薦相輔相成,出發點不同,方向卻是一致的。
第三步就是由張惠自己出馬,向皇帝稟奏,請求征發遼東的人口物資以備東征。
這個步驟是關鍵,有了前兩步的鋪墊,皇帝肯定是會重視起遼東叛亂的可能性,並且肯定會派人往東京府主持此事。作為第一個提議的張惠是極有可能被委以此任的,當然,即便皇帝差了別的大臣,商社這邊也不會少了他張惠的好處。
最終既然是張惠本人得了這美差,那麽事情就更順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