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各諸侯的反映(6)
董卓死胖子生氣的道:「呂寧那小子太狂妄自大了,不好好的教訓一下他難以根除我心中之恨。」
呂布韃子也道:「是啊,呂寧這小子太猖狂,從來不把義父放在眼裡,是要狠狠的收拾他,這次我率大軍去,一定把呂寧殺過片甲不留。」
李儒心想到,你能行嗎,你每次遇到呂寧不都是丟盔棄甲,還在這裡吹什麼牛皮,你要是打得過呂寧的話,那太陽都會從西邊出來了。
李儒看了呂布一眼道:「恩相,我軍能打得過十五萬匈奴鐵騎嗎?呂寧只用五萬飛熊軍士兵就全殲十五萬兇悍的匈奴鐵騎,而呂寧只損失了二萬士兵。退一步說,就算呂將軍能打敗呂寧,那我軍還會有多少士兵能活命?現在我軍去進攻呂寧,最好的結果就是二敗懼傷。而恩相四周可是有多少諸侯想乘機進攻長安呢?一旦我軍損兵折將,還不用說曹操、袁紹、公孫贊等人了,就是西涼的馬騰、韓遂也會率大軍殺奔長安而來,到那時恩相用什麼來抵擋啊?」
董卓聽后,心裡平靜了許多,也知道現在不是出兵進攻的時候,就道:「那我們不是又要放過呂寧那小子?」
李儒笑著道:「恩相,呂寧此人大字不識一個,但很會帶兵打戰,他也沒有啥大志向,他本人最仇恨的是鮮卑族韃子和匈奴韃子,他的志向就是要消滅這些韃子。你就讓他在大草原上和韃子鐵騎相互殘殺吧,他對恩相的地位沒有啥威脅,與其和呂寧交惡,到不如讓呂寧去牽制北方大草原上的韃子鐵騎呢,這還可削弱他的實力呢。再說了,北地雖然是屬恩相管轄,可一直沒有真正控制過啊,對我們沒有啥損失。從前先帝是給過呂寧旨意,讓其節制北方的,本來先帝也想升呂寧的官,但朝中大臣看不起呂寧的出身,所以一直沒有給呂害陞官。恩相不如大方一點,也升下呂寧的官職,那他更不會找恩相的麻煩啦。」
董卓聽后滿臉喜氣洋洋的道:「那你說給呂寧那小子啥官合適呢?」
李儒笑著道:「恩相,這官職本來就在恩相手中,都是像呂寧說的是虛頭銜,所以不能太低,低了呂寧不會接受,還會生恩相的氣呢,不如加封他為征北將軍,反正我們又不用花錢,官職有了是。」
呂布一聽,馬上大叫道:「不妥義父,怎麼能給呂寧那小子升這麼高的官職呢?他可是一直和我們作對啊。」
董卓看了一眼呂佈道:「我兒何別妒嫉呢,就按李儒說的辦。」
不一日,曹操的信使到了,這老曹可真看得起呂寧,讓鼎鼎大名的天下名士荀攸親自前來。呂寧在官邸內接見了荀攸,大家行過禮后呂寧道:「公達先生,曹孟德那老小子幹得不錯啊,在短短的時間內就控制了兗州大部份地盤,還真是一代梟雄啊。」
荀攸聽后一愣,有你這說話的嗎,你這是在罵人哪,還是在夸人,真是個不學無術的傢伙,世人傳說的一點都沒有錯。「呂大人,我主滿腹經綸,雄才大略,一心為大漢,天下又有何人敢與之相比。至於控制兗州大部一事,那是我主出兵去幫助兗州各地清剿境內的黃巾軍亂黨及土匪賊子。」
汗顏,你荀攸就這麼小心眼,呂寧不過說了老曹幾句玩笑話,你還真當真啦,還在話中扁呂寧是大字不識一個,是一村野匹夫,老子在後世所說,可是你荀攸能比的。
呂寧搖了搖頭,哈哈大笑著道:「公達先生,你不用叫我什麼大人,我知道你們儒林士子都看不起我這個窮酸小子,特別是像公達這樣的天下名士,更是對我冷嘲熱諷,我無所謂,我本來就不認識字,也是一個不學無術的人,更是出身普通窮人家的一名小子。」
呂寧的話一說完,旁邊的司馬朗就生氣了,他狠狠的瞪了荀攸一眼就道:「公達先生,我大哥雖然不識字,但隨口而呤出的幾首詩詞、曲譜大概先生也有所耳聞吧,不知滿腹經綸的曹孟德和天下名士荀公達,能否隨口吟誦出那樣絕世佳作來呢。我大哥率大軍和鮮卑族、匈奴韃子浴血奮戰,徹底消滅匈奴韃子,解除了我大漢朝多年來的邊患問題;多年來在大草原上和鮮卑鐵騎刀光劍影,短兵相接,視死拼殺,消滅鮮卑族韃子數十萬,這些難道不是功在春秋的功勛;不知曹孟德那樣的大才率兵消滅過多少韃子鐵騎;我大哥每年安置災民、難民數百萬,全心全意為百姓,真心誠意對待災民、難民,不知曹孟德每年安置多少災民、難民;就算是天下諸侯和地方大吏又有誰像我大哥一樣安置災民、難民?」
呂寧一聽,乖乖,這不是要打口水仗嗎?這有意思嗎,呂寧正準備制止。卻聽見管寧道:「荀公達,子弈雖然不識字,但子弈之才可不是一般的小士子所能理解的,我管寧現在雖然是子弈的師傅,但我自己知道子弈之才高我太多,我之所學根本無法和他相比,我只不過是掛個虛名罷了。」
荀攸聽了管寧、司馬朗二人的話后,知道是**燒身,眾怒難犯,自己說話過分了,讓管寧這種與世無爭的人都出來為呂寧鳴不平,知道這下是闖禍啦。呂寧看到蔡邕老爺子也要出聲教訓荀攸,再說下去那不是變成申討會了。
呂寧趕忙道:「算了,大家都不要說了,公達先生是天下名士,扁我二句也是應該的,那叫我出身貧寒呢。況且我相信公達先生不會是專門來這裡打口水架吧。」
蔡老爺子看了呂寧一眼,呂寧笑了笑,他也就不再出聲了。荀攸見呂寧不但沒有生他的氣,還主動為他解除尷尬局面,並為他支了個下台階,就重新對呂寧行了個大禮並道:「請子弈原諒,我一時口若懸河,得罪啦。」說完后荀攸又向四周行了一個羅圈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