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1.第1641章 不好的消息
「父親聽舅舅即將領兵出征回鶻,孩兒想跟著舅舅一同前去,孩兒也想見識一下真正的戰場。」
趙惟忠聽高瓊要西域就想跟著高瓊去西域,他是不想在軍營里,在趙德昭的軍營里也許能夠成為將軍,但是那也是一隻沒有牙齒的老虎,自己還是希望能夠見識一下真的戰場。
「哦,為什麼你京城做一個閑散的王爺不好嗎,以後你就能接替我的位置,這樣不好嗎,戰場上的可是刀槍無眼,你能承受得了嗎?」
趙旭而已沒有同意也么有不同意,只是看向自己的兒子,不知道他的心思如何。
「按照您的也許孩兒可能會成為您的繼承人,甚至是以後的皇帝,可是孩兒不想成為一隻籠中鳥,父親您在我這個年紀的時候,您已經有所成了吧?」
趙旭是十三歲出道,在北漢一戰之中名揚天下,和趙匡胤父子兩個威名遠揚,也就是趙惟忠這個年紀吧。
「哈哈,好感跟老子想必,明的你的心氣還挺高,老子像你這麼大的時候,已經軍中有一定的職務了,當時的周世宗還給我特意設了一個職務,教主副都虞侯,知道嗎,根本就沒有副都虞侯這個職務。」
趙旭很是得意,自己是最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天下聞名了,這是他的榮耀,現在想起來比自己的做了太子還要高興。
「不過,你老爹我那個時代是戰亂的時代,只有自己強大了,才能生存下去,可是你不用,你爺爺是皇帝,你老爹是太子,你又是嫡長子,以後就是皇帝,這些事情你為什麼還要去做呢?」
趙旭誇完自己的功績之後很快就話鋒一轉,自己的兒子是尊貴的,怎麼還想著要這樣做。
「我不想做一個無用的人我想要為大宋做一些有用的事情,我要讓人知道,我不僅是您的兒子,更加證明自己是有能力的。」
趙惟忠年紀也有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想要為自己的博取自己的名聲。
「好,好不虧是我的兒子,當半年我爺爺在我去禁軍中任職的時候,過我趙家依武傳國,你不虧是趙家的子孫,你要我答應了,你要你能服你的娘親,當然了還有你皇爺爺,那就去吧。」
趙旭同意可不見得其他的人同意,趙惟忠可是寶貝蛋,即使趙旭也不能全部做主,趙匡胤是最難纏的。
「什麼,朕怎麼不知道,桂英你的可是真的?」高桂英聽到自己的兒子要去前線,而且趙旭已經同意了,跟趙旭理論也沒有用,只能來皇宮了。
是先來見皇后的,想不到趙匡胤的也在這裡,當趙匡胤聽到自己的長孫去軍中,而且這個軍中不是普通的軍中,那是要去前線的呀。
這可非同可,前線那是刀劍無眼,萬一要是出了一事情,那可是要引起來亂子的。
因為趙惟忠是嫡長孫,皇長孫,這要是不出意外的話,以後他就會接替趙旭稱為皇帝,如果他要是出現一意外後面就有麻煩了,這嫡長子在的時候其他的人沒有心思,可是萬一要是出現了意外的話後面一定會出現爭奪,這對皇家也不利。
不是趙匡胤想的這麼遠,而是他真的害怕自己的孫子出現什麼意外,他自己可以吃苦但是絕對不會允許自己的孫子再受這份苦的,每一個人都是這樣的吧。
「不行朕不同意,身為皇長孫怎麼能夠以身涉險呢,不行無論如何都不能讓忠兒去涉險,傳旨趙惟忠和趙惟正身為皇孫,應該作為表率,讓他們去國子監讀書,欽此。」
趙匡胤夠狠,直接就下旨了,要他自己的兩個孫子直接去國子監,這樣以來想去前線也不成了。
國子監是中央的官學,裡面的人出來大多都是功臣子的子弟,他們在國子監里讀書也是一種榮耀,很多人以能進入到國子監讀書為榮呀。
還有的時候功臣立功了,皇帝還會下旨還會讓他們的子弟去國子監,也是一種賞賜。
現在趙匡胤什麼也沒有,直接就讓自己的兩位孫子直接就將他們放進了國子監,而且是下聖旨,不知道為什麼要下聖旨,當趙旭知道的時候也是無可奈何了。
「看到了吧,我也無能為力了,現在聖旨已經下達了,我也沒有辦法了,看來你要緊國子監了,這樣也好省的你母親擔心。」
趙旭看著面前沮喪的兒子也是不知道什麼好了,趙匡胤直接下旨了,自己也沒有辦法,現在大臣們都是知道皇上把自己的兩個孫子放在國子監了,他們也想著讓自己的兒子和孫子和皇長孫他們套套近乎呢!
「父親皇爺爺最聽你的話了,您要是勸勸皇爺爺不定他老人家能夠收回聖旨呢,我不想去國子監讀書。」
趙惟忠真的不想讀書,因為他學的和正統的儒學是有不一樣的,他真的不想去國子監。
「忠兒,你記住一件事,皇帝是金口玉言,下來的聖旨是不可能收回的,這樣有損於朝廷的威信,要是你皇爺爺沒有下旨還好辦,但是現在他老人家已經下旨了,我也不能違背,你就安心的讀書吧,反正以後有的是時間。」
趙旭也不想讓自己的兒子去前線,他也知道自己的皇帝老爹不想的讓他去,但是想不到他居然下了一道聖旨。
趙惟忠鎚頭喪氣的走了,趙旭正在忙著西域的事情,可是正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一件不平常的事情,讓大宋朝西征回鶻的事情就這樣耽擱了下來,因為他們有更大的敵人來襲。
那就是已經沉寂了十年之火的遼國,他們和大宋一直都和平相處,怎麼會在這各時候要和大宋為敵呢,趙旭也是不知道。
因為從邊疆來的奏摺,遼國扣關,殺了很多的軍民,並且邊將這一次領兵的是是南院大王耶律好武,而是契丹的悍兵,看樣子是遼國出了什麼事情了不成,要不然怎麼會直接進攻大宋呢?
本書來自 品&書#網 /book/html//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