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6.第1536章 老趙服軟的原因
李光儼現在雖然是不在乎大宋,但是根本就沒有辦法現在就惹怒大宋,有一件事情改變了自己的計劃。
那就是大宋這麼快就將那個所謂的大瞿越給滅了,這還不算,更為擔心的趙匡胤直接讓這些得勝之師,去西北,雖然沒有明,可是這就是為了防備自己的。
而且趙旭現在咄咄逼人,就是自己的這一次來的計劃要稍微有那麼一改變了。
「臣知罪,臣沒有干藐視大宋朝廷的權威,是他們不懂規矩,請陛下按照大宋的律法處置。」
這一次李光儼沒有站著話,而是低下了他高昂的頭顱,他是第一次跪在趙匡胤的面前,第一次在大宋的金殿上跪下了。
其實在他的心裡他暗暗的下了決心以後絕對不能下跪,尤其不能在大宋的面前,以後一定要讓大宋付出代價。
趙匡胤父子兩個都不知道他們心裡想的是什麼,要是知道了估計能當場將這個人給留下來,他一步也不能讓他走出去大宋。
「李光儼朕還就告訴你呢,這我大宋兵鋒所指的地方,就是我大宋的領土,你們党項族也是朕的子民,在朕的都城居然對我大宋不敬,這是要誅九族,你明白嗎?」
趙匡胤也沒有讓他起來,所以李光儼只能一直跪著,聽著趙匡胤的訓斥,他心裡不服氣,但是也只能這樣了。
「你一你應該是這麼罪呢?」趙匡胤沒有什麼話,就問讓你自己該當什麼罪,你自己吧,這不是我要給你定罪,這是讓你自己。
「臣的屬下冒犯陛下天威,臣不察有失職之罪,請陛下處罰。」李光儼倒也光棍,你看著懲罰吧。
「怎麼你還有怨氣不成,是不是朕對不起你了,你倒是跟朕。」聽著李光儼話,趙匡胤的臉色更加的差了。
「臣不敢,臣任憑陛下處置。」李光儼根本就沒有改正的信念。
「大膽,朕看你是在党項那邊一直這樣目中無人,還從來沒有人敢對朕這樣講話,殿前武士……」
「父皇請息怒,兒臣有話要。」趙旭這個時候站了出來。
「你有什麼話,你難道是想替李光儼求情嗎?」趙匡胤聲音比平時都大。
「是的,這李光儼生活在遠離我們中原的地方對於大宋的一些禮節不甚了解,這個可以寬恕,還請父皇不要動怒。」
「另外一方面寬恕李光儼還能體現父皇的寬大為懷,能讓世人記住陛下寬容,鑒於此兒臣請父皇饒恕這李光儼,請父皇三思。」
「請陛下三思!」那些大臣也開始跟著趙旭符合起來,太子的話總不會錯吧。
趙匡胤沉思了一會,然後才道:「好,既然有太子和眾位愛卿給你求情,朕就不追究了,不過你給朕聽著,這裡是大宋,朕乃天子,天子的權威誰都不能侵犯。」
「臣謝陛下隆恩。」李光儼雖然嘴裡這樣,可是在心裡他卻不服氣。
有朝一日我要讓你的子孫在我們後代面前顫抖,讓你大宋世代不得安寧,這一次趙匡胤的敲大讓他更堅定要反對大宋的決心了。
「平身吧,既然你們哪裡不通中原的文化,才出現這種事情,為了防止這樣的事情再出現,朕決定在定難軍幾州之內普及漢文化,讓人去教導儒家文化,眾位愛卿以為如何?」
趙匡胤這才是最大的殺招,趁機提出來全部要教授儒家文化,這樣誰也不能反對,而且是在訓斥了李光儼之後。
「父皇兒臣以為可行,這樣之後李光儼今天所犯的錯誤再也不會發生了。」趙旭他們父子兩個還真的會演戲。
「臣也認為陛下這個提議是相當的好,我們禮部可以從全部派選先生過去,教化萬民,這是陛下的恩德呀。」
陶谷站出來話了,這也符合他的身份,身為禮部尚書這也算是他的職責範圍了。
「對,陛下可以讓這些蠻荒之人沐浴在我大宋的王化之下。」朝廷上不缺少拍馬屁的人,但是有的時候拍馬屁也是需要的。
「好,既然眾位愛卿都沒有意見,就這樣決定了,對了李光儼。」
「臣在!」李光儼這個時候可是顯得有老實了。
「李光儼你大老遠的從你夏州來向朝廷納貢,這也是一件大功,這樣吧朕就封你為夏州知州,你的那個防禦使就不要做了,做一個知州吧。」
李光儼搞不懂趙匡胤這為什麼還給自己升了官了,夏州知州,確實比自己的那個防禦使的職務要大。
「臣多謝陛下恩典。」雖然搞不懂但是他還是要謝恩。
「還有朕看了你們党項的請願書甚是觸動,你們党項一族是最早效忠於朕的,這麼多年以來無論是對朕還是大宋都是忠心耿耿的,朕心裡都清楚,既然你們有這個意願,朕也就成人之美了。」
李光儼聽到這裡心裡一喜,這是趙旭要同意自己的請求了嗎?
「來人擬旨,冊封定難軍節度使李光睿為夏郡王,起長子為世子,原銀州防禦使李光儼為夏州知州,欽此。」
趙匡胤這是直接的下旨了,冊封了夏郡王,這可是大宋的第二個三個異姓郡王了。
第一個是死去的慕容延釗,第二個是主動投降的錢俶,第三個就是党項族的李光睿了,可見這個郡王的分量還是比較足的。
「多謝陛下天恩,党項一族永遠感謝陛下的恩典。」李光儼是真的擔心趙匡胤不同意,只要趙匡胤同意了那麼以後的事情就好辦了。
其實朝會上最大的收益者還真的是李光儼,只不過他的三個侍衛真的是回不來,大宋判定他們斬立決,而且還邀請李光儼一起去監斬。
隨後李光儼就要回夏州了,當然了隨行的還有大宋的官員,要去宣旨的嗎!
「這李光儼回去就是放虎歸山,不過朕現在也沒有辦法,你看看這是什麼?」
趙匡胤今天異常的表現讓趙旭也是不知道怎麼回事,所以趙匡胤留下了趙旭和趙普能幾個重臣。
八百里加急,上面的是定難軍在召集,內部的人是為了他們的族長,趙匡胤先沒有做好準備,所以最後還是隨了李光儼的心意,封了王。
本書來自 品&書#網 /book/html//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