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7章 牢中的偶遇
「哈哈,想我樊若水自認為有經天緯地之才,想要輔助明主,匡扶江山,可惜卻落到如此下場,如果給再給我一次機會的話,我一定會將大唐滅亡。如您已閱讀到此章節,請移步到 :新說inЫqi.com閱讀最新章節」
大牢中的樊若水,此時是十分的生氣了,為了一個女人就不用自的計謀,那有一個國家的君主是這樣的,典型的愛江山不愛美人呀。
自己辛苦這麼長時間的成果還沒有來及的獻給李煜,就被他給關了起來,這對樊若水來真的是侮辱最大的侮辱。
而且李煜也是沒有其他的,就有一條那就是你樊若水居然跟我搶女人,這就註定我不可能用你了。
「李煜我是唐人,一直想為大唐效力,想不到竟然落到這個下場,哈哈哈,你果然是亡國之相的君主,哈哈哈我辛辛苦苦的江防圖沒有用了。」樊若水一臉落魄的樣子。
當時,南唐軍隊佔據長江天險,北宋軍隊如果想跨過長江與之作戰,難度很大。浩蕩的長江水就是抵禦宋軍的一道天然防線,樊若水為此深感憂慮,每天都在思考著解決問題的途徑。
要想通過這江面,顯然是不可能的,最常用的應該就是架橋,確切的時候浮橋,浮橋滿天飛的年代浮橋是最就佳的選擇。
很顯然,在那個年代,要想在廣闊的江面上架設一座浮橋,並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除了複雜的技術要求之外,還要有充分的物質條件作為保證。
其中最為關鍵的是,需要得出有關江面的準確寬度,然後才好有針對地準備架橋物資,並在岸邊搭建浮橋的固定設施。
這些工作耗時耗力,如果不能做好隱蔽工作,則非常容易暴露身份,從宋軍方面來這是相當困難的,但是搭設一座浮橋不僅是對宋軍有利,對唐軍也是相當有利的。
樊若水想到了丈量江面,為了掩人耳目,他想到了落髮為僧的主意。於是,經人介紹,樊若水來到位於採石的廣濟教寺當了和尚,從此之後便以僧人的身份作為掩護,開始詳細收集考察採石江面的水文資料。
清邃幽靜的山林本是僧侶們打坐修行的場所。然而,當戰爭爆發,戰火四處蔓延之時,這一方凈土也很難再保持其幽靜的本色。樊若水雖然身披袈裟,將木魚敲得咚咚作響,心裡卻一直惦記著寺廟之外的隆隆炮聲。
由於有了袈裟作掩護,一有機會,他便來到牛渚磯邊察看地形,並暗自繪下圖紙,標上記號。為了搞到長江水面寬度的準確數字,他經常以垂釣為名,划著船,帶上長長的絲繩,進行反覆的測量工作。
他先是找到一個隱蔽的處所,然後便將絲繩拴在牛渚磯下的礁石上,然後牽著這根長長的絲繩划船到西岸,再根據絲繩的長度來計算長江的寬度。這是一個非常原始的笨辦法。為了求得精確的數字,樊若水只得在採石江面不知疲憊地往返數月,反覆進行測量。令人感嘆的是,樊若水往返大江南北,一共進行了十餘次測量,竟然神不知鬼不覺。
很顯然,他身上所披著的這件袈裟,為他進行間諜活動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
為了給將要建造的浮橋做好固定,樊若水向廣濟教寺捐獻了一大筆資金,然後建議寺廟用這筆資金在牛渚山臨江處鑿出一個個的石洞,洞中則建造石塔,供奉佛像,以保佑過往船隻的平安。
這無疑是一件令佛門弟子感到無比榮光的事情,所以很快便得到了寺廟的認可。數月之後,當這樣一件浩大的工程宣告完工之時,廣濟教寺眾僧無不對樊若水刮目相看。
樊若水藉助寺廟作為掩護,在採石一帶暗中活動數月之久,在獲取了採石江面詳細的水文地理資料。
有了這些資料架設一座浮橋就方便多了,看上去這不是為宋軍攻打南唐做準備,看起來確實是這樣的,但是樊若水考慮更多的是為了以後南唐的反攻大宋,那樣也方便不是嗎?
這些東西都是他嘔心瀝血完成的,親自去實踐過的,樊若水也算是一個實踐出真知的先人了,他想用這些東西打動唐朝廷。
可是他第一見李煜就被李煜轟了出去,而林仁肇那個時候卻又在攻打大理,沒有時間去理會這個,他沒有能跟林仁肇交心。
所以他想著能夠找個人將這些東西交給李煜,想不到李煜正在找他呢,為了一個女人居然將自己的給抓住了。
「老弟你就少抱怨了,當初我要是聽別人的,直接去大宋就好了哪裡還會成為階下囚,以前我固執的認為報效大唐,可是現在我都家破人亡了,想不到家父一生終於大唐,最後卻落得這個下場。」
樊若水不是一個人在這牢房裡,這裡還有其他的人,剛好有三人,他們的談吐和儀錶這這些都不是一般的人能夠做到的,看來這兩個人也有背景,難道是那個官員之子嗎?
「在下樊若水,不知道兩位公子如何稱呼,能在同一個牢房裡也算是緣分,聽兩位的口氣似乎對現如今的大唐不滿呀。」
「在下潘縣州,這位李志勇,家父是潘佑,而李兄的父親是李平李大人,現在我們都是待罪之身,家父和李大人都被斬首了,這一切都是昏庸的李煜造成的,我一定要報仇!」潘縣州咬牙切齒的道。
潘佑和李平算是最後的忠臣了,前一段日子在宋朝攻打南漢的時候,勸李煜這個時候可以對宋朝發起來突然的襲擊,可是沒有被同意,還被了一頓。
這潘佑的牛脾氣上來了,直接就撞起來李煜,結果被下獄了,忤逆國主,這罪過大不大也不就連求情的李平也一併被關押了起來。
在獄中潘佑和李平只不過是發了幾句牢騷,結果被李煜知道了,頭腦一熱的李煜,下令斬,就這樣損失了兩個忠臣,他們的家人基本上沒有收到牽連,這兩位公子不過是上書鳴不平,結果也來到這裡來了。
「原來兩位是忠臣之後,在下有禮了。」樊若水聽過潘佑李平的事情,這兩位是他的公子,他自然是尊敬起來了。
「哼,忠臣我們不稀罕,有朝一日我要是出去一定會為家父報仇,這樣的國君不要也罷。」這句話是李志勇,滿臉的都是仇恨。
本書來自 品&書#網 /book/html//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