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將軍掃北
第742章將軍掃北
漢中郡,自從趙雲和魏延兩人合作,在石廣元和劉禪兩人的籌謀運作之下,落入蜀漢的手裡也有些年頭了。魏延自從出兵到這裡,橫掃了本地的大姓和豪族殺得漢中血流成河之後,劉備就任命他出任了漢中太守,加官為鎮遠將軍。
應該說,魏延是劉備的那些創業時候的追隨者之中,最為有勇有謀的人物,但是因為他比較年輕,因為一直以來資歷也是較淺的,地位也就比不上其他的文臣武將。所以,當時的魏延心裡當然是有些憋屈的,甚至都有一種懷才不遇的想法。
但是,劉禪和石廣元兩人對漢中地的謀划,使得魏延開始了他大展身手的一次戰爭。
加之,在奪下了漢中地之後,劉禪明擺著還為要如何增加魏延的功勞,頗為費了一番心思。這才會有魏延率軍橫掃了漢中地當地豪強大型們的叛亂。而當時軍職更加高的趙雲,其實是被留守在南鄭的,本來平叛的工作應該由他來行動才對的。
但是劉禪為什麼要選擇魏延而不是趙雲呢?
劉禪是有自己的考量的。趙雲一向深得劉備的倚重,在將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必然還是回到劉備的身邊呆著的。那麼,讓趙雲在此時立下更大的功勞,除了讓他陞官之外,對蜀漢似乎也不會增加太多的貢獻了。
但是魏延不同。當時魏延的軍職還不夠高,際遇也還不順利,徒有才能夠,但是卻還沒有足夠的機會和平台來展示才華。加之魏延不可能是劉備的親信,想要外出任職的話,劉備不可能會將之挽留在成都的。
以至於,劉禪當時的心裡都不得不感慨,漢中的這個太守職位,似乎從上天那裡註定就是專門為魏延量身打造的,真的是個再適合魏延這個人不過了。
正是敏銳的看到了趙雲和魏延兩人的這些不同之處,所以劉禪當時啟用的是魏延而非趙雲,他想要讓魏延立下更大的功勞,成為蜀漢鎮守漢中地,這個蜀漢北面最為靠近曹魏佔領區的大將。
魏延又不是個傻子,對於劉禪的特別啟用,他當然是心知肚明更是感恩戴德的。後來,劉禪也從魏延這個漢中太守的身上,獲得了足夠多的回報。那就是荊州在缺少糧草的適合,出力最大的其實就是魏延的漢中郡了。魏延確實還是知道感恩圖報的。
結果,魏延並沒有讓劉禪失望,在劉備在漢中登上漢中王之位慶典之前,迅速果決地徹底評定了叛亂。這樣的功績一般而言,應該是很大的。但是當時劉備正是最為意氣風發之時,魏延的評定叛亂讓他能夠風風光光地上位,魏延當時想要不得到主公的青眼都是不可能的事情的。
所以,魏延成功上位,不僅出任漢中郡太守,成為漢中這個大人大郡的太守,更是被加封為鎮遠將軍這樣高的軍職,終於實現了成為鎮守一方的大將的願望。不過,以魏延當時所立下的功勞而言,這樣的加封其實也不算太超過的。因此左將軍的兩位主官諸葛亮和董和,對此也是沒有什麼話說的。
而且,魏延應該說也是個能文能武之輩,自從出任了漢中太守之後,逐漸展露出其在政務方面的才能,倒是把一個偌大的漢中郡治理得井井有條的。
當然,魏延的功績,居然連被劉禪勸說重新出山的閻圃的認可。魏延能夠得到一向嚴苛的閻圃認可,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的。這兩個人之間的合作,應該說還算是愉快。
而且這個時候的魏延還只是個驕傲的將軍,遠遠還沒有養成日後蜀漢名將凋零之後,只剩下他一枝獨秀的時候的那種天下唯我獨尊的傲慢,也就不可能出現如同歷史上,他跟楊儀之間的那種不可調和的矛盾。這樣就為他能夠跟閻圃這樣的人的和平共處,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漢中地的經濟和生活,在這兩人的合作之下,很快就得到了恢復。
不過,隨著左將軍的一紙命令的傳到了漢中之後,徹底打破了漢中的平靜生活。左將軍的諸葛亮和董和兩人似乎受到了荊州和曹魏方面大戰而不敗,與江東大軍作戰又能夠戰而勝之的鼓舞,所以真就敢制定了一個範圍囊括了荊州和益州兩州的龐大戰略規劃。
其中最為重要的部分,當然是左將軍府授權給遠在荊州作戰的世子劉禪,以可以徵調蜀漢境內任何軍隊參與與江東軍作戰,並且準備橫掃江東消滅東政權的驚人意圖。
另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當然就是益州背部的漢中地。由於這裡直接與曹魏的地盤接壤,所以當然就成為左將軍府選定的出兵曹魏之地。
左將軍要魏延出兵曹魏,其真實意圖當然不可能是想要真的北伐。現在的蜀漢,根本就沒有那個實力,同時去打兩場大規模的戰役。左將軍府乃是想要魏延以出動大軍假裝要進行北伐,將曹魏的注意力和他們的主要兵力拖住。
這樣的話,世子劉禪的大軍一旦真的達成消滅東吳的時候,到時候曹魏的兵力已經開入關中地區,根本就來不及及時回師去忽然進攻荊州地區。這樣的話,世子劉禪的大軍對江東的征服作戰也就不再有後顧之憂的。
所以從根本上來講,魏延的軍隊的向北出動,其實就是作為劉禪那邊戰場的一個策應而已。但是他們的作用卻又是如此之重要,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本來,對於魏延這樣驕傲的將軍,是絕對不可能心甘情願去當別人的綠葉的。但是魏延這次在得到了左將軍府的命令,領略了左將軍府的戰略意圖之後,卻很勤快地就接受了任務。畢竟,他深受劉禪的恩惠,而且兩人的交情也是不一般,他當然是要盡心儘力幫忙的。
當然,魏延果然不是個容易馴服的傢伙。他的性格跟鄧艾在某種程度上面極其相似,那就是對功名利祿的執著性的追求。所以,他接下任務之後,一面傳令全軍開始備戰,並且一定要大張旗鼓地營造北伐的聲勢;但是另一方面,魏延又召見了他的功曹閻圃,與他進行長達四天的商議。
結果,絕對會讓左將軍府吃驚的事情就這樣發生了。魏延接受了任務是不錯,開始營造出兵的聲勢以讓曹魏提早得知他的出兵也不錯,但是魏延決定不動假的,他要跟曹魏玩真的。
也就是說,魏延這次的所謂北伐,是要真的出兵而非只是營造聲勢而已了。
當然,魏延敢這樣做,當然是有自己的理由的。
魏延以漢字太守的名義立刻上書了左將軍府,告訴了諸葛亮和董和他之所以要這樣做的理由。
首先,漢中經過恢復之後,糧草和各種軍械的儲備已經很充足了。就是軍隊也是經過了長時間的良好訓練的。有了這樣的後勤支持和軍力的支持的話,想要進行一次北伐應該是可以的。
其次,魏延的北伐意圖,應該說目標不是非常之巨大——他這次出兵想要拿下的可不是碗里的雍涼二州。魏延還是有自知之明的,若是想要拿的話,肯定是要動用整個益州的力量都不一定那得來的事情。所以,他暫時是想要拿下漢中地北面,秦嶺以北的三輔之地而已,奪取關中最為富饒的地區。一旦漢中的軍隊能夠將三輔地區固守住的話,曹魏的雍涼二州在一兩年的時間之內必定是元氣大傷了。到時候,蜀漢方面想要拿下雍涼二州絕對是不費吹灰之力的。
第三,在長安鎮守雍涼二州的是是永州刺史張既。這個人政務方面絕對是出類拔萃,在武略方面也是有一手的,但是即使如此也只是個文士,不是能征善戰的將軍。所以,這樣的人治理千里之地是可以的,但是魏延直言,張既不是他的對手。
在列舉了以上三點看法之後,魏延的文書裡面隨即提出了在後世極為出名的北伐名策「子午谷奇謀」。
子午谷,南北縱向走勢,長約在七百里之間,也就是三百五十公里左右。它北起如今的陝西省長安縣西南秦嶺山中,南至石泉縣。其北方出口稱之為「子口」,南方出口稱為「午口」。
李白聲稱「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句名詩同樣適用於子午谷。谷內到處是懸崖絕壁,需要採用棧道才能夠通行,因為這裡可是千里秦嶺山中。秦嶺包括了極其有名的終南山,山勢西高東低,為長江、黃河兩大流域的分水嶺。《資治通鑒》記載:「子午:褒中縣,屬漢中郡,為王莽所通。」
即使道路如此之難走,但是其實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表述起來卻是異常簡單:魏延則會和他的副將龐德親自率領萬餘漢中郡精兵,忽然取道子午谷快速出現在長安城下,一舉拿下長安。最後從背後對潼關進行突襲,完全可以輕易將之拿下,以用來抵擋從洛陽方向趕過來的曹魏軍主力部隊。而另外一隻得到北伐命令的軍隊,也就是現在鎮守陽平關的馬岱的大軍,則是也要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於潼關。
應該說,魏延的這個計謀,也是比較冒進的,但是其實也是比較周全的。它在不違背左將軍府的作戰意圖的前提——成功吸引和拖住曹魏大軍,也成功地實現了魏延自己想要建功立業的野心。
魏延這個人由此可見,真的不是個簡單的人物。
左將軍府在接到魏延的文書之後,確實都感覺到了驚訝。不過,左將軍府的兩位主官,對於魏延的做法也是顯得稍稍不滿的,畢竟魏延明面上是要執行他們的命令,但是實質上,根本就是徹底顛覆了左將軍府的戰略規劃的。
而且,在他們看來,魏延這樣的做法,為他個人的目的著想的成分,絕對大大超過了為大局著想的成分的。
所以,諸葛亮和董和兩人進行了一天的緊急商議,最終還是駁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嚴令魏延按照原先的規劃,聯合馬岱的軍隊取道岐山,只是做出要北伐的巨大聲勢也就可以了。
但是左將軍府的兩位主官,為什麼他們要這樣對待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呢?應該說,魏延的這個計謀,也不是會必敗的。而且一旦取得預期的成果之後,對於將來對雍涼二州的征服,絕對是一個巨大無比的契機。
但是左將軍府的兩位主官的目光似乎是要較之魏延寬闊的。在他們看來,蜀漢現在的大局不是真的北伐,不是長安三輔,更不是雍涼二州,而是在荊州和東吳,以及他們之間如火如荼的戰爭。所以,魏延即使真的拿下長安和潼關,那麼其實也就意味著,益州方面必須持續動用各種兵力的後勤去支持魏延的軍隊守住長安三輔之地。而要穩穩地佔據著三輔地區,那必然是又要與曹魏的大軍進行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的。
如今的益州想要支援千里之外的荊州軍和江州,已經感覺很吃力了,哪裡還有那個餘力通過極其難以通行的蜀道,去支援魏延的部隊堅守住長安三輔的。若是說可以,那絕對是這個世界上面最為扯淡的一件事情。
所以,左將軍府的兩位主官,明知道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其實並不差勁,也是有實現的可能性,但是執行起來根本就不現實。他們將之駁了,當然就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的。
應該說「子午谷奇謀」確實凝聚了魏延的心血以及極大期待的北伐之策,他當然對此給予了極大的期待的。但是隨著左將軍府的回復被送到南鄭,魏延的心頓時感覺有些拔涼拔涼的,臉色頓時就顯得很難看。以他那樣驕傲的個性而言,左將軍府的直接批駁,確實是傷害了他的自尊心的。但是左將軍府作為蜀漢的最高軍事權力機構,若是沒有傷害魏延的自尊心的權威的話,那就不可能稱之為「最高」了。左將軍府衙是可以這樣做的。
由於當時荊州南部的大戰的戰略規劃才剛剛啟動,所以魏延這邊還有很長的時間去準備北伐。魏延心裡當然是不服氣的,便再度向左將軍府上書,明確堅持了自己的「子午谷奇謀」是正確的做法。
這次,左將軍府再也不客氣了,批駁的用語更是變得嚴厲起來。甚至,左將軍府還語帶危險地告訴魏延,他若是再這樣的話,不排除臨時更換統兵大將或者向他的軍隊裡面派出一個監軍。當然,這個監軍的人選絕對是來自左將軍府衙裡面的。
面對著這樣的回復,魏延當然感覺是無奈的。但是官大一級壓死人,何況左將軍府高了他不止一級兩級的,那是蜀漢所有軍人的頂頭上司!
於是,魏延也就再也不敢堅持他的什麼「子午谷奇謀」,有些憋屈地夾著尾巴做人了。
至於馬岱方面,北伐的準備工作則是進行得非常順利,全軍老老實實地執行著自己的任務。
馬岱的服從態度,正好從反面映襯出了魏延這個人的桀驁不馴。於是,左將軍府對馬岱的滿意,也就反襯出他們對魏延的不太滿意了。
人,就是經過這樣比較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