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知我心者(三)
第339章知我心者(三)
劉禪拿起筷子開吃。可是吃到一半之後,他卻忽然停下了筷子。
諸葛喬問道:「世子,是飯菜不合胃口嗎?」
劉禪喝了一口湯,將口中的飯菜咽下去之後,說道:「不是,我是忽然想起來一件事情。趙儼趙伯然現在怎麼樣了?」
諸葛喬回道:「趙伯然的情緒似乎不太好,似乎因為戰敗被擒而顯得很是情緒低落。」
劉禪笑了一下,他心裡其實非常欣賞趙儼的才能的,說道:「情緒低落是必然的,畢竟趙儼也是個大名鼎鼎的名士。如今卻戰敗於我手,定然讓他感覺很是受辱的。」
劉禪說到這裡,想起了什麼,放下手裡的筷子,陷入了思索之中。半晌之後,劉禪抬頭對諸葛喬說道:「阿喬,立刻傳馬良先生來議事堂商議事情。」
諸葛喬見到世子吃飯吃了一半,又要處理事務了,便勸道:「世子,馬先生我立刻派人去叫來,不會耽擱吃飯的。你現在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可不能不吃飯的。」
劉禪微微一笑,是啊,自己的身體現在還是個未成年,正處於發育的階段呢。他只好又拿起筷子開吃。
馬良來到劉禪的議事堂,只是呆了半刻鐘左右,就離開了。但是他並未回去繼續處理自己繁忙的公務,而是由幾個白耳禁衛帶路,在城塞裡面拐過一條小街,最後停留在一座小宅院前面。
這個小宅院從外面看起來實在平凡得很,也就是一般人用來居住的地方,牆頭生長著的幾棵像蘆葦一樣的野草,早就已經乾枯了。由於此時已經入夜,宅院的門扉已經關上,看不見裡面究竟是否有燈火。
馬良向一個白耳禁衛點點頭,那人便上前,伸手在宅子的大門上面輕輕地敲打了幾下。
然後,大門被人從裡面打開了。來人卻是一個荊州軍的小校,身著一身衣甲,年紀也就二十多歲左右。小校看到那個白耳禁衛,先是一愣,然後看到馬良就站在門外。他連忙跑出去向馬良見禮。
馬良問那小校道:「趙儼的情況還好吧?」
那小校恭恭敬敬回道:「是的,情況還不錯。就是情緒有些低落,晚飯才只是吃了一丁點而已。」
馬良便讓那小校前面帶路,他要去見趙儼趙伯然。宅子不大,馬良和幾個白耳禁衛進門就是庭院,庭院過去就是一個不大的廳堂。廳堂裡面點著燈火,但是光線去顯得有些暗淡。
那小校指著那廳堂告訴馬良道:「馬大人,趙儼大人現在就在大廳裡面。」
馬良讓那小校去忙自己的事情,並讓幾個白耳禁衛也都留在外頭,就不要跟隨著進去了。
馬良稍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帽,才邁步向著大堂走去。他跨上三步台階之後,便來到屋檐下,裡面昏黃的燈光,照射到了他的腳上。
馬良向著裡面看去。此時的趙儼原本身上的那身打仗時候穿戴的衣甲,已經換成了一身青色衣袍,威武霸道之氣盡去,只剩下了一身文士氣息。不過,他的眼神顯得有些獃滯,只是盯著身前的那副桌案上面發獃,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他的臉本來就長,如今這副樣子,頓時讓馬良想起一個詞:馬臉。
馬臉在門外輕咳了一聲,才邁步向門裡走去。
趙儼回過神來看向門口,見到一個身著青衫,嘴邊留著兩撇鬍子,身材有些清瘦,頭戴進賢冠的中年文士走了進來。奇怪的是,他的眉毛只見有白點。
趙儼見來著身上氣度不凡,想必不是一般人,便下意識地就從座位上站起來準備迎客。
馬良快步上前,拱手施禮道:「襄陽馬良馬季常,拜見趙大人。」他向趙儼執的卻是晚輩禮。
趙儼哦了一聲,這才明白過來,原來眼前這個風度翩翩的文士,原來就是荊州鼎鼎大名的左將軍掾馬良馬季常。平日里自己對他的聲名,早就有所耳聞,只是今日才能夠有緣一見,果然是個氣度不凡的人物。
名士見名士,氣氛自然就不一樣了,趙儼臉上的頹喪之氣立刻散去。趙儼快步從桌案後面走出來,親自上前扶起馬良道:「馬大人不必如此多禮,請起來。」
其實,馬良雖然是荊州第二號人物,劉禪又整天左一聲先生,又一聲先生地喊他,其實他的年紀不過三十歲,正值人生最盛年而已。趙儼已經年屆五十,而且成名很早,聲名較之馬良要大上很多。加上襄陽與潁川本來就是近鄰,馬良分屬晚輩倒也不能算是錯的。
馬良笑了笑道:「今日大戰方歇,良整日是雜務纏身,直到現在才得了些空閑來探望趙大人。請你不要見怪。」
趙儼又上下打量了馬良一番,說道:「人言荊州『馬氏五常,白眉最良』,果然是氣度不凡之人。」
馬良微微一笑,兩人又互相客套了一番之後,才分賓主落座了。
趙儼這才問起馬良的來意,畢竟像馬良這樣的大忙人,現在來見自己這個戰俘,要是沒有事情的話,那絕對是不可能的。
馬良卻並不直接回答,而是轉移了話題,說道:「良剛才進門的時候,聽小校說趙大人剛才只吃了一點飯而已。是不是我們的飯菜不合你的胃口呢?」
趙儼苦笑一聲,哪裡是飯菜的問題,乃是因為他心情鬱悶,實在是吃不下東西。不過,這卻是不足為外人道的,便說道:「這倒不是,就是有些吃不下而已。多謝馬大人關心。」
然後,兩人又說了一些閑話,便有白耳禁衛進來稟報說,世子劉禪聽說馬良先生在這裡,命人送來了酒菜,讓他們享用。世子現在軍務繁忙,卻是無法分身過來了。
趙儼聽得一愣,馬良卻是點點頭,命人將酒菜擺放到了兩個人各自的桌案上面。
兩人酒過三巡之後,馬良開口說道:「趙大人曾經與杜襲、繁欽避居於我荊州,且深得前任荊州牧劉景升賞識,是嗎?」
當年,趙儼看到當時各路軍閥混戰不休,一時找不到可以投靠的對象,為避戰亂,舉家遷到荊州。在此結識了客居在那裡的杜襲和同鄉繁欽,三人一見如故,成為莫逆之交。
當時割據荊州的劉表,素聞趙儼、杜襲、繁欽之名,刻意對他們進行籠絡,並以貴賓之禮對待他們三人,多次請他們入仕。趙儼通過觀察,認為劉表目光短淺,雖然顯赫一時,但終難成就大事。建安元年,曹操迎漢獻帝於許昌,發布「唯才是舉令」,並接受棗祗的建議實施屯田制以後,趙儼認為「曹鎮東應期命世,必能匡濟華夏」,於是就同杜襲、繁欽等人一起舉家北還。建安二年,趙儼投奔曹操。
至於杜襲,那也是一個牛人,能文能武。繁欽則是文采一流的當世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