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其他小說>抱緊系統大腿搞事情> 第一百四十八章:聃未有志,復而尋丘

第一百四十八章:聃未有志,復而尋丘

  「覲賜教!」


  李聃沉思許久,下了青牛,拱手拜倒。


  季越臉上笑意根本止不住,連忙也是下了青牛把他扶起:「不敢當,不過交流所得,以得印證矣!」


  季越可是打算把他打造成這方世界真正的道門之祖,凡人長生之始,所以並不准備真的把他收入門下,只打算傳授他長生之法。


  當然了,只是最為基礎的長生之法,但是季越相信,以李聃的道行,一法通,百法通,必能得證長生!


  季越可是個急性子,都不等著找個僻靜的地方去教授,直接就在這路上隔開一段空間,顯化兩塊蒲團,彼此對坐,就給他講起修道知識。


  「人者,精氣神合而成,煉精化氣者,是為凡人極也,練氣化神者,是為修道之初也,煉神還虛者,是為修道小成也,煉虛合道者,是為修道大成也。


  合道有成,精氣神合,以孕真神,是為長生之始,仙門之初也。


  ……」


  如此種種,從修行入門開講,一直到不朽金仙結束,雖然個中並無多少精妙法門,神奇術法,但是條理極為清晰,各境界修行之路注意事項,講的皆是清清楚楚,不漏分毫。


  「人老而彌,精衰氣竭而神虛,何以教我?」


  「人不足,擇納天地之氣彌補己身。」


  「仙者為何?可有區分?」


  「仙者長生,求道徒也,類有區分,境亦有別。


  仙之類別有五,天神地人鬼,天仙者最為上乘,神仙者次之,地仙者次次之,人仙者更次之,鬼仙尤下。


  仙之境界有九,天真玄是為仙之下境,金仙、太乙、大羅是為仙之中境,混元三境則是上境。」


  ……


  隨著季越講解的越來越多,李聃從最開始只是靜靜聽著,到後來慢慢的變成一問一答。


  如此百問之後,李聃就直接盤坐入定,開了道門,入了仙途。


  季越這時候才見識到了什麼叫做天資之高,什麼叫做積累雄渾,什麼叫做道行尤甚!

  自己的修行速度與他一比,簡直被比成了渣渣。


  天地間的靈氣幾乎形成一個龍捲風盤旋在他的頭頂,從他的百會穴直接入體。


  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洗筋伐髓什麼的完全不需要,僅僅憑藉一番講解就直接引氣入體,跨過了先天之前的所有境界。


  還不單單如此。


  季越眼睜睜的看著他,十分鐘就跨過了普通人需要積累十幾二十年的煉精化氣境界,半個小時突破鍊氣化神境界,一天邁進煉神還虛境界。


  這時候,方圓數十萬里區域的靈氣濃度降了一半不止,靠近李聃這邊的幾千里,更是幾乎形成了靈氣真空區域。


  要不是季越中途從星辰那邊截取了不少星辰之光,幫忙演化靈氣讓他吸收,恐怕就不是方圓數十萬里靈氣濃度降一半的問題了。


  現在他蘇醒過來,也不是說進無可進,只是這邊的靈氣實在是不夠他繼續修行下去了。


  這一天的時間裡,季越可以說是目瞪口呆的看了他一天。


  「君之道行著實之高,孔丘所評如淵如龍已是低矣!」


  季越頗為感慨的讚歎了一聲。


  剛剛那場靈氣潮汐之下,就連李聃身邊的青牛,以及他自己身邊的青牛都受益匪淺,估計用不了多久就能化妖成形。


  李聃雖然從凡人一躍成為化神修士,但是模樣卻並未發生變化,依舊還是原先八十來歲,白髮白須略微駝背的模樣。


  「上神謬讚了!若非上神指導,聃何以有如此之境!」


  修士眼中的世界和凡人眼中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一草一木都是不同的。以前只處於想象當中的億萬微塵,在修士眼中是的的確確能夠見到的。


  所以李聃才會在對他現在的狀態,有如此感慨。


  「也是你道行之高,方得如此,若是普通黎民,縱有我講解,恐入門都難矣!

  君日後可有打算?」


  季越為了以防萬一,還是想問問他日後有什麼打算,要是他不打算傳道授業,自己找個深山老林修鍊去了,那前面做的事情不都白費了。


  畢竟季越想要的是仙道盛世,而不是出現一個或者一脈修行大家。


  一個或者一脈修行大家,是根本無法扭轉世界大勢的。


  「大約西行而去,漫遊天下吧!


  我之道在天地之道,獨守一處恐難有進步!」


  李聃毫無隱瞞的說起自己的打算。


  季越嘬了口后牙根,勉而問道:「並無傳道授業之想?

  若是修道者眾,也能免受孤身長生之苦!」


  季越覺得自己可能找錯了人,老子無為,以無有為。


  無論怎麼看,他好像都不是很喜歡傳道授業的樣子,要是論起傳道授業的話,這時代,孔丘第二,應該沒人敢認第一吧。


  心裡雖是這麼想的,但也沒立刻就放棄李聃,好歹傳了點道,就算不願意廣開門路,那怎麼著也得勸他傳下一兩脈吧。


  不然豈不是白瞎了這些日子費的功夫。


  季越都這麼說了,李聃又怎麼會不明白他的想法呢?

  可是他是的確沒有收一大批徒子徒孫的想法,稍加猶豫一會兒開口說道:「上神之意我已明了,若是日後得見有緣,必當傳法一二。


  日後離開周境之時,給必然留法於世。


  數年前我曾見過孔丘,他倒有傳道授業之念,只是與道不合,神上不若尋他看看!」


  季越通過這話,也就知道他沒有廣開門路的想法,最多願意留下些許夾帶著自己思想的修道之法。


  也不強求,輕嘆一聲,坐上自己的青牛,給青牛架上祥雲,繼續尋找下一個目標去了。


  這一次,打算去找孔丘試試。


  畢竟他弟子眾多,遍布諸國,若是他願意入道,仙道昌盛應該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就是不知道這個敬鬼神而遠之的孔丘,願不願意入鬼神之道,行修真之門。


  這時候,孔丘已經回到了魯國,但是並未受到重用,只是在家整理文獻春秋。


  壽不長矣!


  季越到這的時候,掐指一算,魯哀公十二年,時機正好。


  孔丘之子孔鯉,當今年死,如今時日未到,但也近矣,正是相遇教授的好時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