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零章 被埋沒的張楊
當時,公孫瓚的部屬都散布在外地,身邊軍隊很少。不得已,公孫瓚只能固守,伺機突圍。而劉虞派出的士兵作戰能力又太差了,加上劉虞又下令不準騷擾百姓,因此居然出現了久攻不下的局面。
公孫瓚得到了喘息的機會,於是招募精兵數百人,「因風縱火,直衝突之」,不但成功突圍,挫敗了劉虞的企圖,不久乘勝追擊,攻破了居庸城,活捉劉虞及其一家,最後反倒把劉虞殺了。
公孫瓚靠自己的軍事才能以少勝多,殺死了劉虞后,又挾持朝廷使者,得到了總督北方四州的授權,分派刺史,成為北方最強大的諸侯之一。
以至於公孫瓚與袁紹相爭,初期佔據優勢,但因其只求自保的自私戰略,逐漸失去了部下的信任。
歷史有時候就是這麼作弄人,原本以為劉虞一死,公孫瓚和劉虞這一對冤家的恩怨應該就可以結束了,可偏偏公孫瓚自己又不爭氣,在他統治下的幽州民怨沸騰,烏煙瘴氣。
老百姓自然也就懷念以前政績顯著、勤政愛民的劉虞了。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劉虞的舊部鮮於輔、齊周、騎督尉鮮於銀等推舉閻柔為烏丸司馬,率兵為劉虞報仇。
烏桓峭王也率其部落及鮮卑騎兵七千餘騎為之復仇,最終大敗公孫瓚於鮑丘,斬首二萬餘。袁紹乘機聯合了鮮於輔及其它少數民族的隊伍,率兵十萬進攻公孫瓚。
此時的公孫瓚眾叛親離,無法抵抗,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被袁紹斬殺。
公孫瓚和劉虞的爭鬥,都沒有給幽州帶來穩定,帶來的只是一場浩劫,直到曹操統一中國北方以後,幽州百姓才開始逐漸安定。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曹操才是一位真正的治世能臣,是曹操完成了劉虞未竟的理想。
第十五位諸侯張楊,字稚叔,上黨太守。漢末年群雄並起,形勢混亂,其中既出現了劉備等天下人,也出現過董卓等亂臣賊子,當然,也有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小人物,張楊就是其中的一個。
如果對這名字不熟悉,那麼人中呂布這人想必大家都清楚了,對,這位張楊同志就是呂布的好朋友,曾經多次救助呂布。
張楊早年時因為武勇過人被并州刺史丁原任命為武猛從事,也是因為丁原,後來他與呂布結識。
對於張楊這個人,看過《三國演義》的人一般也只是匆匆一瞥,就連他到底做過哪些事情都不知道。其實張楊也是漢末群雄之一,不過這個人忠義兩全,忠的是皇帝,義的是朋友。
張楊的出生地在雲中,當時屬於長城以外,年輕時的張楊「以武勇給并州,為武猛從事。」不知道大家看到這句話有何感想?
也許單看這句話很普通,因為三國中以武勇著稱的人實在有很多,但是請不要忘了張楊當時是生活在長城以外,那時候是經常被鮮卑搶掠的。
為了抵禦鮮卑,那一帶的尚武風氣很重,武力值都不弱,個個都是鐵打的漢子,所以董卓軍入關之後,能夠迅速掌控全局,旗下猛將也很多。
再舉個例子吧,呂布,被譽為三國武力第一的男人,當時也是「以驍武給并州」,而之後在合肥之戰中,力敵孫權十萬大軍的張遼的介紹,也是「并州刺史丁原以遼武力過人,召為從事」。
這些人可以說和張楊都算是同鄉,張楊的事迹並不多,但是從同樣的標準來衡量,其武力值確實不容小覷。能夠在一幫猛男之中脫引而出,還能被贊為武勇過人的,其實力可見一斑了。
在丁原府中,張楊和呂布的地位逐漸上升,在黃巾之亂的征戰中,兩人成為丁原手下一、二號的親信。
漢靈帝末年,天下大亂,漢靈帝以所寵小黃門蹇碩為西園上軍校尉,蹇碩在京都統領軍隊,想要統率四方,於是大肆徵召天下豪傑用為自己的偏將,當時袁紹和曹操都被征為校尉跟隨蹇碩,而丁原則派遣張楊率領士兵去蹇碩那裡去,蹇碩讓張楊暫行軍司馬。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漢靈帝駕崩,蹇碩被大將軍何進所殺,何進派遣張楊回并州召集兵馬,留在上黨,並平定了上黨的山賊之亂。
但何進不久之後就被宦官張讓等誅殺,董卓趁機進京,掌握朝中大權,無惡不作。
是的,正因為這樣,張楊錯過了何進遇刺\袁紹誅宦\董卓亂政等重大政治事件,為這位小人物的悲劇埋下伏筆:老首長丁原被殺了,呂布投靠董卓了,自己該怎麼辦呢?張楊毅然成為一個政治孤兒了。
於是張楊率兵進攻上黨太守於壺關,但未能攻下,於是張楊率所領寇略諸縣,隊伍發展到幾千人。
究竟張楊是淪為盜匪還是政見不合?從有限的史料難以分辨,但從他本身就為正規軍的角度想,與上黨太守政見不合可能較大,不過從他有掠奪的行徑來說,證明了他的日子過得確實不怎麼樣,已經是到處流竄了。
所幸,初平元年(190年),張楊率軍參加山東諸侯組成以袁紹為首的討董聯盟軍,張楊於河內與袁紹軍回合,算是名正言順的歸隊官兵了。
不過好日子是不長久的,袁紹分配的任務實在不怎麼樣。於是,張楊又變身了,從官兵變成了人質,而且是匈奴的人質。
在討伐董卓時,關東聯軍除了聯合各勢力外,還藉助了匈奴的力量。初平元年(約190),張楊是和於扶羅一齊投奔袁紹的。
後來他與匈奴單于於夫羅屯於漳水,於夫羅想要叛變,但是袁紹和張楊都不肯相從,於是於夫羅挾持張楊奔走,袁紹派遣大將麹義進行追擊,在鄴城南部大破於夫羅軍。
從時間上看,張楊做人質差不多有一年,這段經歷雖然多災多難,但也有一定利好的地方:
匈奴沒有加害他,證明張楊還是有點價值存在的,淪為人質但不投降(或說至少在其他人認為他沒投降),有利於提高形象,在戰亂紛飛的時期,人格魅力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