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水滸有天庭> 第三七九章 歷史註定改變

第三七九章 歷史註定改變

  在如此情況下,商王朝中央已對周邊的諸侯方面失去控御能力。諸侯方伯時附時叛,時時騷擾、襲擊,尤其是東夷,竟多次塗入王畿擄掠。


  東夷原本商王朝盟友,后雖有齟齬,但不為大害。但自武功赫赫的帝武丁懲滅坐大的方伯大彭、豕韋后,東夷再無人可制。雖武丁一朝服貼,但給後世商帝留下隱患,帝武丁可謂為一時之忿而自毀長城。


  現在李陵附身紂王,正是面臨著西有西岐、東有東夷的艱難時期,必須快到斬亂麻降服其一,並且保持國力,不可讓另一方漁翁得利,趁虛而入。


  而事實上,曾經的歷史被「趁虛而入」已經發生過了!當時,由於東夷部族的頑強抵抗,使商軍長期陷於東部作戰,造成商朝內部空虛,消耗了商朝大量人力、物力。


  這時,周武王看到了機會,在姜子牙的建議下,周國率舉國之力進攻朝歌,而商軍的主力正在東方跟東夷作戰,來不及回撤。


  沒辦法,商紂王只能組織奴隸和囚犯作戰,奴隸和囚犯的戰鬥力可想而知,他們不僅沒有跟周軍作戰,反而倒戈了,這樣商朝滅亡了。


  而李陵正是要改變這種結局,重新譜寫另一種結局,是揭破周的虛偽抹黑紂王的嶄新結局,並還紂王一個公道,從此只有帝辛而無紂王。


  「陛下無需憂慮過甚,這巫祭要驅使兩隻魔獸,也要花費相當的代價,除元氣大損外,還需要大量的活人獻祭。」魔禮青再次開口說道。


  「那麼這兩隻魔獸最近一次出動,好像是二十年前聞太師東征時出動過,現在東夷想必能夠再次出動了!」李陵在紂王的記憶中獲知,心中不無憂慮,他這知道:

  這次出動,最後的結果是東夷和商軍兩敗俱傷。連聞太師帶領無數身懷神通的大將出馬,都無法收拾的上古魔獸,或許他李陵只有出動「一百零八神將」了。


  這可是連文殊都斬落一臂的存在,當然那是組成陣勢之後了。一百零八神將在手,天下我有!還有什麼好怕的?


  加上他現在手上還有未來的四大天王魔家四將、張桂芳等人,徹底收服東夷指日可待!

  「戰!」李陵意氣風發的說道,他要一舉收服東夷!

  在李陵的一聲令下,商軍如秋風掃落葉一樣,從山東西南部一直打到山東膠東半島沿海,降服了大多數東夷部落,俘虜了成千上萬的東夷人,取得大勝。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這麼多俘虜,尤其是東夷軍卒,該怎麼消化呢?李陵當然要按照解放軍的先進經驗來,改造和轉化東夷俘虜兵為自己作戰!


  有人可能不知道,我「黨」打天下的一大絕招便是「善於化敵為我」,說白了就是改造俘虜兵!而且更多的人或許不知道:這是陳毅首先發明的。


  陳毅認為:「俘虜兵是好東西,戰術素養非常好。」


  「如果我們要是招翻身農民當兵,得訓練他打槍、扔手榴彈,然後才能打仗,俘虜兵來了就能用,而且在戰爭里表現相當不錯。」


  對轉化俘虜兵作報告時陳毅說:

  有一次打敵人一個據點,連長沖著機槍手說:「打打打。」


  機槍手是一個俘虜兵,說:「你讓我往哪兒打?」


  連長說:「不知道。」


  俘虜兵說:「這麼這麼打……」


  連長聽了說:「好,就這麼打。」


  陳毅笑談:「從這裡看出,俘虜兵就是比我們的連長水平還高」。


  還有一個戰例,解放軍過去繳獲國民「黨」的炮,當時主要是山炮,打仗時把山炮和步兵一塊兒推到陣前,推到離前沿還有二百米、一百米的地方,人從炮筒里往前看目標,叫「直瞄」。


  被俘虜的國民「黨」炮兵,看著解放軍的炮兵笑,說:「你們這是拿大炮拼刺刀。」


  他們把炮拉到3000米外,算好射程,沒有射不準的。


  這樣的經驗一推開,中央就下文件,以後各個部隊凡是抓到國民「黨」俘虜,除了重傷還有患傳染病的,其他的一個不許放,統統補充到解放軍的部隊里。


  李陵要學習這個先進經驗,拿來數千年前使用。首先第一條:俘虜兵被俘虜之後先開會訴苦,進行階級教育。


  當兵的除了上層將領絕大多數也是窮人,任何時代他們都深受上層貴族的壓迫,擱在封建社會那是地主老財壓迫農民窮苦人家。


  放在殷商時期那就是各個貴族階層壓迫領地子民,奴隸主壓榨奴隸。而且大商比之後世更具有優勢的是,這些被俘虜的東夷人,如果不接受轉化,那必然淪為奴隸豬狗,過得將非常凄慘,現在給他們一條活路,一個個還不踴躍報效李陵?

  當然,李陵這時候正巧也上趕著要對大商的腐朽貴族們開刀了,就是他們在禍國殃民,使得大商國力大大衰退。


  有了這個基礎,李陵以紂王之身,開歷史先河,再造乾坤!當然,不是跨越式的從奴隸社會飛躍到共產社會,而是建立一個相對公平的封建社會,提前進入大秦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大秦可是土地國家公有的哦,與之相配的就是李陵要仿效的秦軍功制度,賞田賜爵給士卒,這給百姓、底層軍卒打開了一條力爭上遊的道路。


  首先,在立功方面,李陵學習解放軍,俘虜兵和大商軍卒的老兵一視同仁,這樣就能大大激發俘虜兵的積極性,打好了一樣立功。


  在後世當時劉伯承培養了一個戰士王克勤,原來是國民黨的一個機槍手,俘虜過來以後補充到部隊里,很快立功升了班長。


  他特別會帶兵,他帶的兵不但會打仗,而且在作戰中傷亡很少,劉伯承看中了這個人,表彰為二野的戰鬥英雄,後來王克勤在戰爭中犧牲了,劉伯承還特別的悲痛,王克勤就是國民「黨」俘虜兵里一個優秀的代表。


  李陵已經想好了,立功就賞,按照秦二十級軍功策略,賞賞賞,絕不吝嗇,當然也要實事求是的因地制宜,現在大商與大秦中間隔著西周、春秋、戰國幾個時期呢,其中生產力與人口差距是最大的不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