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水滸有天庭> 第三六零章 風雲起

第三六零章 風雲起

  「姬昌,到了這裡,你就別想再走了!」李陵心中如此說道。


  隨後頒發聖旨,說:「北海猖獗,大肆凶頑,生民塗炭,文武莫知所措,朕甚憂心;內無輔弼,外欠協和,特詔爾四大諸侯至朝,共襄國政,戡定禍亂。詔書到日,爾西伯侯姬昌速赴都城,以慰朕綣懷;毋得羈遲,致朕佇望。俟功成之日,進爵加封,廣開茅土,謹欽來命,朕不食言,汝其欽哉!特詔。」


  其實就是和蔣介石一樣的手段,驅虎吞狼,逐步減弱周的實力,最後到了一定地步,那麼他們還不是砧板上的肉?

  不過,這或許是一廂情願,歷史上紂王也「使」過這一招,可是為何最終選擇囚禁了他呢?


  看看蔣介石怎麼玩的?


  說到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和雜牌部隊之分,其實這一直都是蔣介石內心深處最大的痛楚,蔣介石從最開始掌握國家大權開始,就在為消滅雜牌部隊「不懈奮鬥」。


  從早期的蔣桂戰爭、中原大戰,到驅趕「紅軍長征」進而擴張勢力,驅虎吞狼!


  到抗日、最後桂系、晉系、滇系軍閥敗亡於解放軍手中,到敗退台灣前夕,蔣介石才真正上實現了軍權的徹底統一!


  這裡也有弊端:


  就拿驅趕「紅軍長征」的驅虎吞狼之計來說吧,東北軍,西北軍,紅軍,哪一個玩完委員長都開心。東北軍打光一隻部隊取消一個番號,這很委員長。


  然而張學良有沒有愛國情節不提,須知道他本質上還是一個軍閥,或是軍閥的代表。他的所作所為也是以小團體利益最大化為目標,槍和人是軍閥的本錢,有了槍和人才有地盤。


  為什麼東北不抵抗?捨不得本錢。一個軍閥把槍和人打光了,運氣差連當一個平安寓公都不得,所以剿匪剿了幾天,損兵則將,又不給補充兵員,心態就變了,就要逼蔣抗日了。


  至於把張楊二人放到閩粵割據,且不說老蔣會不會昏頭同意,也得問問兩廣軍閥。上一波驅虎吞狼許了盜墓賊孫一個青海屯墾督辦,結果被西北地頭蛇四馬打光桿司令了。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為什麼東北不抵抗,為什麼部隊面對日本人一觸即潰?留著槍杆子無論投日投共投汪都是本錢,打光了才是真傻冒。


  所以有了紂王將姬昌囚禁在羑里城七年之久!並沒有「放虎歸山」拿他做刀到處攻伐!


  那又為什麼沒有殺了他呢?

  在此之前,紂王已經殺了伯邑考,這可是姬昌的大兒子,難道紂王不擔心姬昌懷恨在心,放他歸國之後就起兵造反嗎?

  但令人奇怪的是,紂王放過了姬昌!

  古語有云,殺子之仇,奪妻之恨,那是不共戴天的!


  有了不共戴天的殺子之仇,紂王依然放過了姬昌!為什麼?

  我們看封神演義里原文,奸臣費仲都能看出姬昌外有忠誠,內懷奸詐,難道紂王看不出來嗎?

  原文描述:


  費仲奏曰:「姬昌外有忠誠,內懷奸詐,人皆為彼瞞過,不如目禁羑里;似虎投陷穽,鳥困雕籠,雖不殺戮,也磨其銳氣。況今東南二路已叛,尚未懾服;今縱姬昌於西岐,是又添一患矣。乞陛下念之。」


  但既然紂王能看出姬昌內懷奸詐,為什麼要義無反顧的放他歸國呢?


  紂王早已看出姬昌有不臣之心,只是天意弄人!


  在封神演義里,紂王之所以放姬昌歸國,是因為費仲尤渾得了西岐萬金之禮,所以一味的為姬昌說好話,說姬昌真是忠心耿耿的好人,這就導致紂王發了善心,要放姬昌!

  紂王曰:「二卿所奏既同,畢竟姬昌是個好人。朕欲赦姬昌,二卿意下如何?」


  紂王早就能看出姬昌的不臣之心,為何在這緊要關頭會放姬昌歸國呢?並給姬昌陞官加爵,還假以白旄、黃鉞,得專征伐!


  其實,紂王放過姬昌,並不簡簡單單是因為費仲尤渾替姬昌求情,而是因為他有自己的想法!

  天下大勢已經到了那種殺不殺姬昌都無所謂了,殺了姬昌,卻很有可能立馬把西岐逼反,看東邊的姜文煥和南邊的鄂順反了,都是因為他們的父親被殺,所以他們揭竿而起!


  如果紂王把姬昌殺了,姬發立馬會反,但不殺姬昌,西岐暫時性還不會反,讓紂王能騰出時間先收拾東邊和南邊這兩路諸侯!

  所以,這時候不殺姬昌才是最好的選擇,殺了,那才壞了大事,所以,紂王不會殺姬昌!

  最後紂王追殺姬昌,是因為紂王本來讓姬昌誇官三日,但他誇官兩日就逃出朝歌,這好像是做賊心虛的逃了一般,紂王能放過他嗎?這時的紂王就是有心放姬昌都不行了!


  誠如尤渾為了讓紂王放過姬昌時所言!


  假以白旄、黃鉞,得專征伐,代勞天子,威鎮西岐。況姬昌素有賢名,天下諸侯畏服,使東南兩路知之,不戰自退。正所謂舉一人而不肖老遠矣。


  因為姬昌素有賢名,天下諸侯畏服,如果派姬昌去征討東南兩路諸侯,那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所以,紂王放過姬昌,並給他加官進爵!


  姬昌加官進爵,之後肯定要代天子攻伐四方,而姬昌攻打別的諸侯,可都是用西岐自己的兵將,並不是紂王給他的兵將,紂王也不會給他兵將!


  不管西岐攻打哪個諸侯國,都會消耗兩者的實力,如此一來,紂王便能坐山觀虎鬥,不費一兵一卒就能把四方反叛的諸侯給搞定了!但可惜的是後來的姬昌悄悄逃了!


  姬昌吃了兒子的肉做的餅,這是姬昌政治生涯中的污點,而這個污點卻在紂王手中掌握著,姬昌敢反,紂王就有辦法讓他身敗名裂,所以,紂王不擔心,而姬昌也一直沒有反,不像東南兩路諸侯,直接就開始攻打紂王!

  「姬昌很像劉備或者岳不群,很重視他的名聲!」李陵抓到了他的脈搏。


  可惜,李陵有一群豬隊友,與他離心離德,前文已經交代清楚,姬昌最終不僅沒殺掉,只在軟禁不久之後,給他提前逃走了。


  隨後便周開始征伐崇侯虎,說什麼「崇虎風殘氣更裊,剝民膏髓自肥饒……蠱惑聖聰,廣興土本,陷害大臣,荼毒萬姓;潛通費、尤,內外交結,把持朝政,朋比為奸,肆行不道,鉗制諫官。」


  《封神榜》記載:

  文王曰:「卿言雖是,奈孤與崇侯虎一樣爵位,豈有擅自征伐之理?」


  子牙曰:「天下利病,許諸臣直諫無隱。況主公受天子白旄黃鉞,得專征伐,原為禁暴除奸。似這等權奸蠱國,內外成黨,殘虐生命,以白作黑,屠戮忠賢,為國家大愚。大王今發仁政之心,救民於水火,倘天子改惡從善,而效法堯舜之主,大王此功,萬年不朽矣。」


  文王聞子牙之言,勸紂王為堯舜,其心甚悅,便曰:「丞相行師,誰為主將,去伐崇侯虎?」子牙曰:「臣願與大王代勞,以效犬馬。」


  文王恐子牙殺伐太重,自思:「我去,還有商量。」


  文王曰:「孤同丞相一往,恐有別端,可以共議。」


  子牙曰:「大王大駕親征,天下響應。」文王發出白旄黃鉞,起人馬十萬,擇吉日發寶纛,以南宮為先行,辛甲為副將,隨行有四賢八俊,文王與子牙放炮起行。


  崇侯虎,為崇城國君,今陝西戶縣,侯爵,名虎。《史記·殷本紀》中,因為崇侯虎在武丁時期對周的征伐與鉗制,在西周時期及以後被污名化。


  不過崇侯虎也是商尾大不掉的四大諸侯之一,李陵倒是樂意看他們兩虎相爭。等兩方分出勝負之後,再前往攻伐另一方。


  於是等姬昌打敗崇侯虎后,李陵御駕親征。


  李陵手握封神牌可以召喚眾神,然而並不能笑傲江湖,現在的西周手下已經有許多神仙般的大將。


  比如大名鼎鼎的姜子牙:


  姜子牙,亦作姜尚。是東海邊之人。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輔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時被封在呂,有的被封在申,姓姜。夏、商兩代,申、呂有的封給旁支子孫,也有的後代淪為平民,呂尚就是其遠代後裔。呂尚本姓姜,因為以其封地之名為姓,所以叫作呂尚。


  呂尚曾經窮困,年老時,借釣魚的機會求見周西伯。西伯在出外狩獵之前,占卜一卦,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


  西伯於是出獵,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太公,與太公談論后西伯大喜,說:「自從我國先君太公就說:『定有聖人來周,周會因此興旺。』說的就是您吧?我們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了。」因此稱呂尚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車而歸,尊為太師。


  有人說,太公博學多聞,曾為商紂做事。商紂無道,太公就離開了。四處遊說列國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終西行歸依周西伯。有人說,呂尚乃一處士,隱居海濱。周西伯被囚禁在羑里時,西伯之臣散宜生、閎夭久聞呂尚之名而召請他。


  呂尚也認為「聽說西伯賢德,又一貫尊重關心老年人,何不前往?」此三人為了營救西伯,尋找美女奇寶,獻給紂王,以贖取西伯。西伯因此得以被釋,返回周國。雖然呂尚歸周的傳說各異,但大旨都認為他是文王武王之師。


  周西伯昌從羑里脫身歸國后,暗中和太公策劃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紂政權,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權謀和奇計,所以後代談論用兵之道和周朝的隱秘權術的都尊法太公的基本策略。


  周西伯為正清平,尤其在明斷虞、芮二國的國土爭訟后,被詩人稱道為膺受天命的文王。西伯又討伐了崇國、密須和犬夷,大規模建設豐邑。天下三分之二的諸侯都歸心向周,多半是太公謀划籌策的結果。


  文王死後,武王即位。九年,武王想繼續完成文王的大業,東征商紂察看諸侯是否雲集響應。


  軍隊出師之際,被尊稱為「師尚父」的呂尚左手拄持黃鉞,右手握秉白旄誓師,說:「蒼兕蒼兕,統領眾兵,集結船隻,遲者斬首。」於是兵至盟津。各國諸侯不召自來有八百之多。諸侯都說:「可以征伐商紂了。」


  武王說:「還不行。」班師而還,與太公同寫了《太誓》。


  又過二年,商紂殺死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武王又將征伐商紂,占卜一卦,龜兆顯示不吉利,風雨突至。群臣恐懼,只有太公強勸武王進軍,武王於是出兵。十一年正月甲子日,在牧野誓師,進伐商紂。


  商紂軍隊徹底崩潰。商紂回身逃跑,登上鹿台,於是被追殺。第二天,武王立於社壇之上,群臣手捧明水,衛康叔封鋪好彩席,師尚父牽來祭祀之牲,史佚按照策書祈禱,向神祇稟告討伐罪惡商紂之事。


  散發商紂積聚在鹿台的錢幣,發放商紂屯積在鉅橋的糧食,用以賑濟貧民。培築加高比干之墓,釋放被囚禁的箕子。把象徵天下最高權力的九鼎遷往周國,修治周朝政務,與天下之人共同開始創造新時代。上述諸事多半是採用師尚父的謀議。


  此時武王已平定商紂,成為天下之王,就把齊國營丘封賞給師尚父。師尚父東去自己的封國,邊行邊住,速度很慢。


  客舍中的人說他:「我聽說時機難得而易失。這位客人睡得這樣安逸,恐怕不是去封國就任的吧。」太公聽了此言,連夜穿衣上路,黎明就到達齊國。


  正遇萊侯帶兵來攻,想與太公爭奪營丘。營丘毗鄰萊國。萊人是夷族,趁商紂之亂而周朝剛剛安定,無力平定遠方,因此和太公爭奪國土。太公死時一百餘歲,其子丁公呂伋繼位。


  姜子牙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轟轟烈烈、神秘莫測。縱觀太公一生的建樹,無論從軍事、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貢獻,其中尤以軍事為最,所以太史公言「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稱得上兵家之鼻祖,軍事之淵藪。


  姜子牙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國文藝舞台上一位「高、大、全」的形象,還是中國神壇上一位居眾神之上的神主。


  作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為「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護佑神靈。周朝從古公亶父起,就盼望能得到一個聖人,一位武能安邦、文能治國的賢才,來輔助周國實現滅殷興周的任務,所以稱太公為「太公望」,到武王執政時,又以「師尚父」相稱,尊寵權貴無以復加。


  文王所命太公為「太師」,是西周王朝「三公」中的最高長官,既主軍,也問政。時有「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之言,足見太公在周朝中的地位之重。


  姜子牙半生寒微,擇主不遇,飄遊不定,但他能動心忍性,觀察風雲,等待時機,終遇明主,輔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興周。周武王伐紂,太公為軍師,牧野大戰,滅商盛周,立了首功。周初分封,姜子牙被封為齊國君主,他治國有方,創建了泱泱大國,遺風猶存,累世相續,為後來的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礎。


  這個可由申公豹對付。申公豹可是與姜子牙同拜於元始天尊門下,但申公豹為姜子牙的師弟,一生與姜子牙為夙敵,法力一般,但口才好。申公豹無視紂王的暴虐,全力保護紂王與姜子牙為敵。


  申公豹,為章回小說《封神演義》里的人物;其特異處,是兩隻腳往前走,眼睛卻朝後看。小時候見到這種描寫,頗想一試,於是拚命把頭扭往一側,走了沒幾步,卻頭暈眼花,還險些撞在別人身上,才知道那實非人之所能。


  若干年後,一次在寺院里瞻仰巨大的千手千眼佛,忽然又想起申公豹,覺得兩者隱隱焉有些相通,只不過千手千眼佛像把它表達得更充分更明顯了,那就是突破「正常」視點對人的束縛。


  我們大致可以明白申公豹與姜子牙冤讎的來由。請看:

  子牙捧定「封神榜」,往前行至麒麟崖,才駕土遁,腦後有人叫:「姜子牙!」


  子牙曰:「當真有人叫。不可應他。」後邊又叫:「子牙公!」也不應。又叫:「姜丞相!」也不應。


  連聲叫三五次,見子牙不應,那人大叫曰:「姜尚,你忒薄情而忘舊也!你今就做丞相,位極人臣,獨不思在玉虛宮與你學道四十年,今日連呼你數次,應也不應!」


  子牙聽得如此言語,只得回頭看時,見一道人。怎見得,有詩為證:


  頭上青巾一字飄,迎風大袖襯輕綃。


  麻鞋足下生去霧,寶劍光華透九霄。


  葫蘆裡面長生術,胸內玄機隱六韜。


  跨虎登山隨地是,三山五嶽任逍遙。


  話說子牙一看,原來是師弟申公豹。


  子牙曰:「兄弟,吾不知是你叫我。我只因師尊分付,但有人叫我,切不可應他。我故此不曾答應。得罪了!」


  申公豹問曰:「師兄手裡拿著是甚麼東西」


  子牙曰:「是『封神榜』。」


  公豹曰:「那裡去?」子牙道:「往西岐造封神台,上面張掛。」


  申公豹曰:「師兄,你如今保那個?」


  子牙笑曰:「賢弟,你說混話!我在西岐,身居相位,文王託孤,我立武王,三分天下,周土已得二分,八百諸侯,悅而歸周,吾今保武王,滅紂王,正應上天垂象。豈不知鳳鳴岐山,兆應真命之主。今武王德配堯、舜,仁合天心;況成湯旺氣黯然,此一傳而盡。賢弟反問,卻是為何?」


  申公豹曰:「你說成湯旺氣已盡,我如今下山,保成湯,扶紂王。子牙,你要扶周,我和你掣肘。」


  比如哪吒:


  他是殷商末年陳塘關總兵李靖的第三個兒子,金吒、木吒的弟弟,是靈珠子投胎。母親殷夫人懷孕三年六個月,生下一個肉球。


  李靖以為是妖怪,就用劍劈開,裡面的嬰兒正是哪吒。後來仙人太乙真人登門道賀,收他為徒,取名「哪吒」。


  一次哪吒在東海玩水,和東海龍王的三子敖丙起衝突,不但將其打死,還抽他的龍筋做為腰帶要送給李靖。


  東海龍王到天宮上本,又在寶德門遭到他的痛打,還被他抓下四、五十片鱗甲,鮮血淋漓,狼狽不堪。


  闖下這「滅門絕戶」的大禍,他毫不在意,還輕描淡寫地說是由於「一時性急」。


  當四海龍王敖廣、敖欽、敖閏、敖順聯名奏准玉帝來拿李靖夫婦問罪時,哪吒說:「『一人行事一人當』,我打死敖丙、李艮,我當償命,豈有子連累父母之理!」


  為了不累雙親,他斷臂剖腹,剜腸剔骨,還於父母。他的孝道感動了龍王,李靖夫婦亦因此得赦。


  龍王到陳塘關興師問罪,為了不連累父母,哪吒三太子割肉還母、剔骨還父,當場自戕。但李靖卻總不能諒解,對他的魂魄繼續進行無理逼迫,這使哪吒無法容忍。


  而後,哪吒三太子在被其父李靖阻撓,復活不成的情形之下,太乙真人用蓮花蓮藕給哪吒造了一個新的肉體。


  重生后的哪吒助姜子牙討伐紂王。憑著高強的武功和法寶(風火輪、乾坤圈、混天綾)多次立下奇功。更因為其是蓮花的化身而對感染人類的病毒能夠免疫。


  他們還有戰神楊戩呢!


  楊戩於封神演義四十回斗魔家四將時出場,扇雲冠,水合服,腰束絲絛,腳登麻鞋,一副道士打扮,拜見一番便請姜子牙把免戰牌摘了,「若不見戰,焉能隨機應變?」說得極度自信卻不顯半分驕狂,實是千年不遇的一個人物。


  初戰憑變化奇功滅殺花狐貂,楊戩曰:「你我道門徒弟,各有玄妙不同,快開門。我有要事,報與師叔。」不居功不傲、並不做半點吹噓,為同僚留足顏面。


  楊戩不單是個謙卑之人,還是個良善之人,楊戩戰周信的時候,心內擔憂的是城中百姓恐遭屠戮,便速戰速決,用哮天犬解決了周信。


  楊戩去火雲洞求葯時,伏羲曰:「此疾名為痘疹,乃是傳染之病;若少救遲,俱是死症。」


  楊戩又啟曰:「倘此疾日後傳染人間,將何葯能治?乞賜指示。」


  神農曰:「你隨我出洞至紫雲崖來。」


  楊戩隨了神農來至崖前,尋了一遍,神農拔一草遞與楊戩:「你往人間,傳與後世,此葯能救痘疹之患也。」楊戩心繫百姓,懷著大仁大義。


  楊戩對待師門朋友是春風般溫暖,對待敵人時是秋風掃落葉,比如哪吒、雷震子等人都被化血神刀所傷,楊戩為救人不惜以自身試毒刀,此行非大義大勇之輩豈能為之?


  其後再變化成余化的模樣去他老師余元處騙得解藥,而對待敵人楊戩則是心狠手辣,殺伐決斷,張奎澠池一戰,殺張奎之母以亂其心,效果甚佳。


  硬挨蛟龍雙鞭和鄧嬋玉的石頭,表現出物理免疫的能力,像翻天印這樣的大法寶,打楊戩時,也是迎風變化,打不下馬來。能通過借物代形,免疫束縛系法寶。病毒系法術免疫。變化術還可以根據敵人弱點隨意變化輕鬆制勝(收服梅山七怪對付妖精時屢試不爽。)

  楊戩作為中國神話中出場最多的武將之一,在封神演義中敗過的次數極度有限,是被三霄娘娘用混元金斗捉入天河陣,要知道文殊、普賢、慈航等十二真人都被拿住,最後是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出面才擺平。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楊戩是壓糧官,也基本上是一個力挽狂瀾的人,屢屢在危難之中獨撐大局,瘟神呂岳把西岐全城人都放倒的時候,楊戩鎮靜異常用撒豆成兵之術嚇退了鄭倫。


  被姜子牙評為「智勇雙全,功高千古!」


  戰神楊戩啊!

  其實楊戩在這裡還不是最厲害的,前五則是:


  TOP5元始天尊

  混沌未開之時,元始天尊曾以盤古巨身開天闢地。《歷代神仙通鑒》稱元始天尊為「操縱天界之祖」。


  在太元(即世界)誕生之前便已存在,所以敬稱他為元始。在無量劫數降臨之時,用奧妙的天道來教化眾生,故而敬稱他為天尊。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榜首位尊神。


  作為三清最尊,他的位置儘管極高,呈現的時間卻比較晚,至少晚於太上老君,大約因為這個原因,封神演義也不好給他個開掛的才能,只能委冤枉屈排個第五名。


  TOP4接引道人

  作為西方偏遠之地的第一仙,接引的法力和道家教主相比,當在伯仲之間。誅仙陣上,接引應對通天教主的拂塵揮灑,元始天尊卻拿著七寶如意亂打,似乎稍勝一分。


  TOP3老子

  老子和元始天尊,都是闡教領袖,元始天尊處處師兄長,師兄短。闡教弟子們口中也稱老子為「教主」,「大老爺」,其地位顯然尊於元始天尊。誅仙陣上,元始天尊闖入陣中,只得全身而退,卻沒有老子一氣化三清那般瀟洒,可見元始畢竟不及老子。


  TOP2通天教主

  誅仙陣上,老子先進陣探虛實,一氣化三清,三個虛像分身加自己圍住通天教主,給了通天教主一個下馬威,打了通天教主幾拐杖,似乎老子法術過人。


  其實不然,通天教主同時與老子+三清共四個敵人對陣,好一段時間才落下風,實力可見一斑,而虛像不能傷人,老子只打得通天幾下,通天勢必明了其中究竟,其後勝負難說。而且後面的事實是,老子、元始、接引、准提四人圍攻通天教主一人。通天教主奮起神勇,以一敵四,後來被打,也得以脫身。兩大戰役,二位師兄都要請來西方的接引、准提二位頂級高手來助陣了。因此,通天教主排名第二。


  TOP1鴻鈞道人

  鴻鈞道人作為天下道術的祖師爺,排名第一無可爭議,大家都知道他的三個弟子(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創立三教,尊為教主,那麼鴻鈞道人可謂桃李滿天下。


  鑒於一代不如一代的規律,鴻鈞的實力可想而知。除了會教徒弟,他本人也是無上大道,不參與世間因果,不偏袒任何事物,萬物與他不過鴻毛,除道之一字之外都不足以形容他。


  所以,他排在第一是絕對的當之無愧!


  這不能不說是精緻的放棄,他從學術的喧囂中,看到了神學的超然寧靜,悟覺出世事實質就是一場無謂的紛爭,能安頓自己身心的地方太無懈可擊了:生存是一種恬寧,寂寞是一種超脫,甚至連痛苦都是一種完美,生死都締造著一種和諧,這與學術界無休止的爭執無疑是巨大的反差。


  當然,人類文明進步過程,永遠都在束縛——解脫——再束縛——再解脫的大規律中循環,各人對事物認識的不同,自身固有的缺陷,智慧發達程度的不均等自然條件,都阻礙著對某種處世哲學的準確把握。


  從人性的本源講,無論進入何種境界,都未必是終極的解脫、完美的寧靜,尤其像牛頓、史懷哲這樣擁有大智慧的人。人類所有的生存狀態都可以在思維方式中找到源頭,思維每前進一步,境界就更完美一步,無論結果是找到了永恆、找到了坦然、找到了解脫,都能讓人的精神世界顯現出多彩的斑斕,而斑斕中最耀眼的部分是最值得我們去守護的——寧靜。


  《封神演義》中神仙道人無數,那在這麼多的神仙里,封神榜神仙實力排名就真的很難分清,更難說清誰才是名副其實的神榜榜首,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說的就是如此!


  不過,就一般而言在《封神演義》中,除去鴻鈞之外,最強的是五教主,其次是十二金仙和多寶道人、孔宣、趙公明等。但是有一個人,好像一個另類的存在,他就是散仙陸壓。


  陸壓是個神秘人物,此人島嶼洞府,也沒有來歷,自稱非仙非聖一閑人。在燃燈敗對趙公明無一籌莫展時出現,闡教、截教都不認識他,雖然也被混元金斗扣住,卻能自行逃脫。


  戰孔宣時雖然沒討到便宜,但能化長虹全身而退,關鍵是:兩次失手的原因都時因為沒有能及時祭出他的頂級法寶:斬仙飛刀!很多人認為他實力在教主之下就是因為這兩場戰役。


  很多人認為他的實力應該在十二上仙之上,這一點是勿容置疑的,同樣很多人認為他的實力在五教主。有句話叫做「先有鴻鈞後有天,陸壓道君還在前。」


  這裡就要講到封神演義里關於法寶的描述。據我所知,在那個時候,法寶的好壞絕對決定了實力的高低。有赤精子,廣成子兩人為證。他們兩人身為闡教十二真仙,在將陰陽鏡,翻天印傳給其弟子后,與弟子相鬥時落荒而逃。而恰恰陸壓道人的封神斬將飛刀在那個時候還沒有其他法寶能剋制。其實力可見一斑。


  網上很多人都說陸壓是鴻鈞的小師弟,是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小師叔。其實這是沒有道理的,萬仙陣列陣的時候陸壓是和十二上仙站在一塊的,如果陸壓真的是他們師叔的話,又怎麼會這樣站隊呢?況且老子和元始天尊是什麼人物?又怎會認不出來呢?

  所以說陸壓其實就是一個來無蹤去無影的人物,既沒有交代前因,也沒有交代後果,總是關鍵時刻幫助姜子牙,幫完就走。是個神龍不見首也不見尾的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