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雪燭

  「高絳婷無骨引驚弦,康雪燭素手著清顏」。說的是兩個驚才絕艷,並稱當世的人物。


  中唐以來,歌舞琴棋,書畫工筆的技藝之多之精,遠遠超越歷代。宮廷之中有玄宗李隆基一手栽培的梨園子弟,有安祿山、楊玉環的胡旋疾舞;武林之中更有高士輩出,公孫一脈的劍舞,吳公道子的書畫,掌上乾坤的雕鏤,酒中仙人的詩句,件件皆是一時無兩。但天寶以來,風華最著的卻始終是他兩人,江湖人稱「無骨驚弦,素手清顏」。


  當年高絳婷雙手天生軟韌,柔若無骨,在箜篌演奏之技藝上傲視群芳,可與七秀坊公孫劍舞並稱。而康雪燭一雙妙手,一把小刀,手下雕塑,號稱可令死物重生,石龍睜眼。


  然而沒人知道,為何康雪燭會突然以手中之刀生生廢去高絳婷一雙玉手!

  高絳婷出身七秀坊,受天資所限,體質柔弱,《霓裳羽衣》身法無法修習到高妙境界,因此未得師傅公孫大娘傳授公孫劍舞中的高超劍術。但她雙手天生軟韌,柔若無骨,艱辛鑽研之後,在箜篌演奏之技藝上早已傲視群芳。


  傳聞高絳婷曾盡邀名士,無骨驚弦」之名遂天下皆知。自此之後,廟堂江湖,高門名士爭相入坊,往往求一曲而不可得。


  康雪燭本乃世家之後,以雕琢美貌女子聞名於世。天寶元年七月初五(公元742年),康雪燭初履萬花,以落星湖中之水和湖底泥沙揮手雕就了萬花谷如今馳名江湖的「貂蟬拜月」,從此聲名響徹天下。


  時過不久,江湖之上將兩人並提,勝傳「無骨驚弦,素手清顏」之名。康雪燭聞聽此事,不解何等絕佳技藝竟能與自己並駕齊驅,遂出谷赴七秀坊一會高絳婷。一曲之後,驚為天人,據說當日康雪燭曾緊盯操弦高絳婷之手,喃喃言道:「天下再無如此妙手」,後人聞之,無不嘆惋。他更將高絳婷邀入萬花谷中,要為她專雕一像。


  此作若成,可說是江湖之上技藝聲名最勝的兩人合力所為。此事經好事之徒口傳,半日之間無人不知,於是六月初四康雪燭攜高絳婷回谷那日,萬花谷中佳人名士雲集,其中不乏江湖豪傑、大派高手、名門公子、深閨佳麗,眾人齊集萬花谷康雪燭屋前,以待一觀絕世無雙的高絳婷之像。


  眾人苦等至夜,盡皆不耐之際,只聞屋中高聲長笑之音,音中悲傷與愉悅之意皆有,矛盾之處,難以言表,眾人好奇之心更甚。稍頃之後,康雪燭推門步出,不答眾人之問,縱身倏忽遠去,眾人這才知康雪燭武學之技竟也極為深湛,觀其輕功,只怕不在谷主東方宇軒之下。


  待屋外眾人湧入屋中,卻見高絳婷被縛於床頭,早已痛暈多時,雙手筋肉已盡為利刃剝離,鮮血淅瀝滴下,眾人盡皆駭異無比,霎時間驚叫之音此起彼伏,不絕於耳。床旁卻另立有一女子,正舉步迎客,她白衣素裙,形容溫婉,雍容含笑,在這樣情景之下卻是詭異無倫,細看竟是一具雕像,卻半點也不似高絳婷。


  床旁遺有康雪燭手書,書到末頁仍墨跡芳香,儼然是剛剛書就,「真水無香」四字赫然其上,緣來緣去,盡在書中。原來床旁所雕便是康雪燭亡妻文秋之貌,他解離天下美貌女子,終於大徹大悟,方知文秋其美在情,而不在形容。此像寥寥數刀,粗刻淺划,卻能盡現文秋之容,真耶假耶,卻是冷暖自知了。


  那一日,萬花谷百花齊放,卻掩不住康雪燭手上的血腥之氣,他手中的刻刀,第一次不為雕塑而揮舞。萬花谷武林中人群起圍攻之,卻還是被他殺了出去。從此,萬花世間少了位大名士,惡人谷中多了個大惡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