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群臣的考題
曹操也給諸位朝臣拋出一個有趣的題目。
讓他們在七份答卷中選出一份最優秀的,站在那名公子的身後。
還美其名說他曹操麵對如此才情的方略,不敢擅做主張,要由文臣武將們一起評定。
支持者最多的文章,曹操答應對應公子的一個請求。
此言一出,諸位公子可是摩拳擦掌,能讓父親曹操答應一個請求?這可是天大的好事。
比如曹彰還想著收回司空府府兵統帥的位置呢,隻可惜,他對自己的文章向來有自知之明。
若是比武,他倒是不懼,這比文,可就要抓耳撓腮了。
照理來說,曹丕和曹植其實最有機會,曹丕已經接觸過行軍打仗,何況他心思深沉,從軍期間,往往不恥下問,與士兵打成一片,倒是最有可能讓諸臣大開眼界。
曹植則憑借著他在文臣中特殊的地位。
他的擁簇者在朝堂上倒是最多的。
隻是也不知為何?即便如此重要的場合,曹操也沒讓曹植從藏冰室的責罰中出來。
與曹植交好的謀臣,劉曄、楊修十分不解。
曹操揮揮手,算是開始。
第一份考卷是曹丕的,十章抄錄的考卷同時展開,侍衛們將考卷交到諸位官員手中,官員們三兩成群,細細品讀。
本以為這隻是公子們隨便書寫,紙上談兵而已,卻不想,二公子曹丕的考卷中,統籌交代的南下荊州的各個細節,以及各方準備情況及疏忽的地方。
一些官員看到自己負責部分的疏忽之處,直是冷汗直流。
沒曾想,二公子對整軍備戰的每一個緩解,知悉的如此清楚。
甚至,荀彧也是頻頻點頭,讚歎二公子曹丕心思周密。
除此之外,曹丕多次提到了天子之名,對漢獻帝劉協的態度極為恭順。
這倒是讓那些親漢的朝臣們大為讚賞。
要知道,即便如今,中華的北方實際上是由曹操管轄,可畢竟漢獻帝依舊是名義上的皇帝。
忠於漢室的臣子依舊存在。無疑,因為曹丕對漢天子的恭敬,均會堅定的站在他的一邊。
一些支持四公子曹植的文官,則刻意的挑出幾處含有異議的地方,出言抨擊,如今曹植沒在議事閣,更是他們需要站出來的時候。
第一份考卷傳閱完畢,雖也有抨擊,但是大多官員對二公子的文章還是欣賞的,特別是親漢的大臣,心中已是默默站隊。
接下來是庶子曹衝的文章。
文章言辭華美,也偶有提出幾條不錯的建議,隻不過,曹衝吃虧在僅僅12歲,與20歲的曹丕,在閱曆上總歸有些差距。
除了寥寥數人覺得曹衝寫的好外,其餘官員心中還是堅持曹丕寫的更實際一些。
接下來是曹林、曹袞、曹彰的文章。
曹林、曹袞的文章中規中矩,雖提不出什麽大的鄙陋,但也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
倒是曹彰,文章中站在武將的角度,去仔細分析。
雖然字跡與文辭尚欠雕琢,不過對練兵、調度倒是老練橫秋,這等文章,頗受武將們的歡迎。
他們喜歡的就是直來直往,要那些華麗的辭藻有什麽用?
接下來的是曹植的文章。
十份答卷展開,不少文臣紛紛起哄,覺得這才是上上之作!
曹植的這篇《南下荊州籌備方略》也的確精彩,他從地勢、河流、文化幾個角度,去比較了荊州與鄴城、許昌的不同,同時分析出不同季節去進攻,會有不同的裨益。
在如何借助輿論、如何借助水勢、如何借助人文上,更是觀點新穎,一枝獨秀。
的確是上上之作。
隻不過他這文章,需要有一定文字功底的去欣賞,才會覺得精湛。
那些粗獷的武將,就覺得這些並不重要,你河流、天氣、人文、輿論再重要,能比得上長槍鋒利?能比得上戰馬奔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