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唐裝與「唐裝」
第327章 唐裝與「唐裝」
孫尚香不愧是交友廣泛。當她發現蕭文看著自己的時候,立刻站起來說道:「先生,沒問題。襄陽杜家是吧?我認識他們。說起來,他們家族的人還巴不得抱上我爹爹的大腿呢!」
聽到這話,蕭文滿意地點點頭。
他不懷疑孫尚香這麼說,因為從歷史的角度上看,孫尚香的家族可是已經有稱王實力的大家族。而杜家,如果只是論體量,不過是一個二三流的家族而已。
「想想也對!畢竟杜甫後來可是寫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從裡面那窮困潦倒的樣子看,杜甫的家族的確不是什麼強大興盛的家族。」蕭文想道。
兩個家族對比起來,一個是天,一個是地。如果不是這個家族後來出現杜甫這個詩聖,蕭文甚至連這個家族的存在都不會知道。
因為這層體量對比,蕭文並沒有擔心孫尚香作為引見人有什麼麻煩。
如果對方是一流的家族,例如袁紹的家族,讓孫尚香當第三方的引見人,肯定是很失禮。
可如果對方只是一個三流家族,孫尚香這個孫家嫡長女身份,卻已經算給足杜家面子了。
「對了,先生。」這個時候,諸葛亮突然說道:「既然先生是出去進行……」他想了想,用了一個蕭文教授的外交術語,說道:「既然先生是出去進行社交活動,那是不是應該換身衣服?」
聽到這話,蕭文的目光一轉,看向了自己穿的衣服。
此時的他,正穿著一件絲綢漢服。因為用料頂級的關係,這件衣服的觸感甚至比蕭文前世穿的那些滌綸衣服還要好上許多。
前世蕭文所接觸過的面料當中,唯一能夠和這種頂級絲綢做的衣服相提並論的,也就是他買的二次元等身抱枕了。
可想而知,蕭文這衣服的質量應該有多好。
不過這種款式類似後世浴衣的寬容服裝,穿在家裡還好,要是穿出去見人,恐怕就不太禮貌了。
這時候,孫尚香眨巴了下眼睛,問道:「先生可是要準備一件唐裝?」
唐裝?
蕭文一愣,腦海里瞬間回憶起後世唐裝的樣子。
不過他隨即搖搖頭,為了避免笑話,他已經提前查閱過大唐的很多資料。因此,他清楚,後世的唐裝,與古代的唐裝,是有所不同的存在。
後世的唐裝,與其說是唐裝,倒不如說是根據馬褂為雛形,加入立領和西式立體裁剪所設計的服飾。
由於唐朝對海外的巨大影響,在宋代時,「唐」就已經成了東南海外諸國對中國的代稱。
歷宋、元至明,外國將中國或與中國有關的物事稱之為「唐」。
不僅以「唐」作為「中國」之地的代稱,而且稱中國人為「唐人」。中國人的歷史情結很深。唐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強盛的朝代。
在海外的華僑華人往往稱自己是「唐人」,他們聚居的地方便稱為「唐人街」。
唐人街最早叫「大唐街」。1673年,納蘭性德《淥水亭雜識》:「日本,唐時始有人往彼,而居留者謂之『大唐街』,今且長十里矣。」
1875年,張德彝在《歐美環遊記》中稱唐人街為「唐人城」,其通英語,英語稱唐人街為Chinatown。
唐人街的歷史比英語名稱Chinatown要早幾個世紀所以外國人遍把中國的一切文化冠以唐,中式服裝叫做「唐裝」。
這種「唐裝」,其款式結構有四大特點:一是立領,上衣前中心開口,立式領型;二是連袖,即袖子和衣服整體沒有接縫,以平面裁剪為主;三是對襟,也可以是斜襟;四是直角扣,即盤扣,扣子由紐結和紐袢兩部份組成。另外從面料來說,則主要使用織錦緞面料。這種「唐裝」不是唐代的服裝,而是改良過的馬褂。
新唐裝是指2001年APEC(亞太經合)會議20位中外領導人服裝,實則為結合滿族馬褂立領和西式剪裁的一種時裝。
根據APEC會議的標準,男性唐裝應該是一種立領、對襟,領口與門襟止口處用鑲色料滾邊;前衣片二片不收省不打摺、前門襟處釘一排七粒葡萄紐扣,后衣片二片、背縫拼縫,二片袖裝袖,肩部處內裝墊肩,左右擺縫處開擺叉的衣服。
因此,後世的所謂唐裝,其實並不是漢服,而是一種滿人服裝。講真,如果蕭文穿這種服裝出去,在唐國還好,頂多遭到異樣的目光。
可如果是在明國這個和韃子有矛盾的漢人國家裡,他穿著這種服裝出去,只怕是會引起別人的敵意。
而歷史上的所謂唐裝,其實應該是一種圓領袍。
圓領袍最早出現在商代,右邊出土的人偶像可以作證。
漢代隨著服飾逐漸統一,圓領袍作為內衣穿著。
南北朝後,鮮卑人建立的北魏開始作為正裝穿著於外,流行於隋唐至明末。
根據國學大師王國維的《胡服考》上記載,南北朝之世,北朝以胡服定為常服,南朝系漢族,仍為戎服,比及隋唐,帝王定為田獵之服,或上下公服,民間則為時服流風最盛。溯其由傳人以至興盛,由軍用以至民服,歷史悠長,變化複雜,圓領亦稱團領,實為無領型領式。
衣領形似圓形,內覆硬襯,領口釘有紐扣。圓領袍是圓領子的窄袖袍,據引《唐書-輿服志》記載,天子的常服有穿赤黃袍杉,戴折上巾,系九環帶,穿六合靴。
經過隋到唐兩代的發展,這種衣服逐漸蔓延全國,無論男女皆可穿著圓領袍。
男子圓領袍多為純色,無花紋。
女子圓領袍則色澤鮮艷,並且多有花紋。敦煌壁畫中的回鶻畫像《都督夫人禮佛圖》中,就有女子著圓領袍的形象。
圓領的方便、舒適不言而喻,於今也一樣流行。
圓領袍衫也稱「袍衫」、「上領袍」,袍為夾衣,衫則為單衣,後來被統稱為袍。
這種袍服的左右襟在胸前交疊掩合后,以衣帶或紐扣將衣襟上提至頸部,固定在頸一側,配合適當的裁剪形成一個圓形領口,這種閉合方式與前代漢服的「交領右衽」迥異,將人體遮擋的更為嚴密,增強了對風沙的抵禦作用。
圓領袍最初為直袖或者箭袖,並且作為常服穿著。
到了宋明,則發展成為了禮服,官員也穿著較多。
形制也發展成了大袖,並有朴子或者各種莽、麒麟等紋樣。
而根據唐朝畫家閻立本的傳世名作《步輦圖》描畫了這樣一個場面:貞觀十五年(641年),吐蕃祿東贊前往京都長安,迎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接見了他。
畫面右側坐在步輦上的事唐太宗。左側站立三人,中間一人戴氈帽、穿錦袍,乃是吐蕃使者祿東贊。另外兩人為唐朝官吏。畫中人物都穿著窄袖圓領袍,連皇帝也不例外。
可以說,圓領袍在唐代,是一種十分流行的衣服款式。
唐中書令馬周上議:「《禮》無服衫之文,三代之制有深衣。請加襕、袖、褾、襈,為士人上服。開骻者名曰缺骻衫,庶人服之。」
長孫無忌又議:「服袍者下加襕,緋、紫、綠皆視其品,庶人以白。」
隋唐士人遂以圓領襕衫為上服。在這一時期,圓領袍發展出了兩類,一類是開骻,即兩側開叉。一類是閉骻,在下擺處橫加一條,以顯示追尋祖制。而在脖子處兩側有布扣,然後在如下一點的位置,也會有布扣,總共4處布扣。然後在腰部穿上蹀躞帶,頭上帶上襆頭,下穿中褲,以及靴子,內穿圓領中衣,這樣就是一套標準的圓領袍全套。
蕭文尋思了一下,覺得既然今天自己是以私人的名義出去結交好友,穿上圓領袍也沒有什麼問題。
根據自己這個身體的記憶,他在南唐的時候,身邊的人大多也是穿這種衣服。
因此,蕭文穿這種衣服,可以說是回歸家鄉傳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