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師說
第160章 師說
當蕭文聽完孫尚香的解釋后,也終於明白了這個世界上還存在著明面上的間諜這種玩意。
雖然這種間諜,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有從事一些外交的工作。例如在長安城裡,就有幾個專門為劉邦傳達來自李世民,朱元璋,趙匡胤等皇帝話語的人存在。
而他們有時候,也會從事一些無關痛癢的間諜活動。
這些事情雖然也會觸碰到大漢的法律,可只要沒有把事情鬧得太難看,又或者被當場抓獲,劉邦其實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畢竟。他也有這樣性質的間諜,布置在別的國家探聽消息。
在知道了蔡准和上官庭芝的間諜身份,到底是什麼性質后,蕭文便點頭說道:「既然如此,那你知道上官庭芝到底是什麼情況,他又為什麼不讓自己的女兒來上課呢?」
蕭文對於這種事情,還是有些不解。
理論上,無論是想要將功贖罪,還是打算積累功勛,從蕭文這裡獲取知識並帶回唐國,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而蕭文對於這種事情也並不在意。
畢竟唐國和漢國一樣,屬於漢民族國家。蕭文對於這個國家,同樣抱有好感。
只不過漢國和唐國不同,漢國是蕭文自己所處的國家。他有機會拿自己的知識轉化成財富,名聲和地位。
但是唐國距離漢國遙遠,蕭文卻不可能做到這種程度。
既然無法從中獲得利益,蕭文索性也不求回報,只是當做名人養成計劃那樣,將自己所能教的知識,都交給上官婉兒。
可惜的是,蕭文這邊願意教,上官婉兒也是一隻勤學好問的小蘿莉,可奈何上官庭芝不知道是在抽什麼風,對於這種天大的好處視而不見。
這下子,確實讓蕭文感覺鬱悶不已。
不過孫尚香似乎也看出蕭文的無奈。
她一個仰卧起坐坐了起來,笑語盈盈地對蕭文說道:「先生看來還是不明白學術之爭的激烈程度。」
學術之爭的激烈程度?
蕭文愣了一下,隨即反應了過來。
前世的歷史上,學術鬥爭十分激烈,哪怕是蕭文這個不混學術界的人,也隱約明白。
在學術界裡面,人們鬥爭的方式,不僅僅只是將敵人的肉體毀滅那麼簡單。
雖然讀書人很多都有著直接把學術敵對者砍死的習慣,但他們更多的,還是傾向於將對方的言論,學術成果,乃至於其本身的存在完全抹除,不留痕迹。
也正因為如此,後世在研究楊朱學派等曾經盛極一時,但是和儒家格格不入的學派時,卻很難找到足夠的資料。
畢竟,如果說墨家只是一個和他們在某些方面存在分歧的學派,那麼楊朱學派就是一個從根本上否定儒家的學派。
「老師師從雜家,又隱隱受到楊朱學派的影響。那上官庭芝的家族雖然是唐皇的御用文人出身,可對儒學也有一定造詣,自然能夠認出老師身上的道家學派士人氣質。他以後要回國,又怎麼可能讓自己的女兒師從一個道家學派的人呢?」
「感情這才是上官庭芝不肯讓婉兒回來的原因啊!」蕭文頓時恍然大悟。
同時,他也想起了儒家那些士大夫們把先進生產技術當做細枝末節的尿性。
而也是因為他教授了婉兒許多七十年代版本的《十萬個為什麼》上面的知識。
要知道,七十年代出版的《十萬個為什麼》上面的知識,可是根據當時的世界格局,為了在核戰爭結束之後,倖存的人們在荒蕪的廢土上重建文明而編寫的。
可以說,只要拿著這套《十萬個為什麼》,一個動手能力還算不錯的青年人,就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將科技樹從石器時代攀登到電氣時代!
這種強大的知識,如果懂行的人,絕對會對其趨之若鶩。
可是上官庭芝卻對此不屑一顧。
原來,上官庭芝不是不知道這些東西的價值,只是他認為,蕭文交給上官婉兒的,是一些異端學說罷了。
明白這個道理后,蕭文頓時豁然開朗。
他問道:「阿香,你說如果我能夠證明,自己在儒家一道上也能教會婉兒許多,那上官庭芝那個愚蠢的匹夫,是不是就願意將自己的女兒送來我這裡學習啊?」
聽到這話,孫尚香仔細想想,道:「也許這真的可以吧!」
……
研磨,拿筆,在房間的木桌上,蕭文看著桌面平鋪的一張從國外進口的上好宣紙,逐漸回憶起自己要寫的內容。
蕭文想要讓上官庭芝明白,自己哪怕是教育儒學,也同樣能教育得很好。
而要做到這種程度,蕭文無疑需要寫一篇文章給上官庭芝看看。
而這篇文章,不僅要符合儒家士人的觀點,字裡行間帶著儒學的氣息。並且還要符合蕭文和上官家之間的衝突核心——學習。
考慮到上官庭芝的來歷,是唐國的沒落貴族。
所以蕭文還將目光投向了歷史上的唐朝。
沒有做過多的猶豫,蕭文就鎖定了他上學時候學過的一篇文言文——《師說》。
《師說》,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創作的一篇議論文。
文章闡說從師求學的道理,諷刺恥於相師的世態,教育了青年,起到轉變風氣的作用。文中列舉正反面的事例層層對比,反覆論證,論述了從師表學習的必要性和原則,批判了當時社會上「恥學於師」的陋習,表現出非凡的勇氣和鬥爭精神,也表現出作者不顧世俗獨抒己見的精神。
全文幅雖不長,但涵義深廣,論點鮮明,結構嚴謹,說理透徹,富有較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除了最後那句「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對於蕭文來說,實在違和,沒有抄下來必要外,蕭文將剩餘的部分一一寫下。
「雖然抄襲別人的作品是不對的。但《師說》並非某個大詩人苦心孤詣的著作,也不是作家筆耕不輟的小說。這不過是一篇比較著名的社會評論。」
「雖然我拿了韓愈的成果來展示給別人。但是韓愈寫這篇文章,本身就是想諷刺社會上恥學於師的現象罷了。我把他的文章抄下來,如果目的同樣是為了諷刺與驚醒這些現象,想來他也不會反對才是。」
這麼想著,一個個激揚文字,邊在雪白的宣紙上紛紛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