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國公爺大喜呀~
她以前那個叫爹的男人,會疏遠她,起碼還是因為繼母的算計。
衛國公倒好,就算自己的兒子當真有那樣大逆不道的命數,身為他的親生父親,就該哪怕舍棄自己也要護住他才對啊!
那可不僅是他的孩子,更是他不可推脫的責任!
結果呢?
卻是連兒子的死,都不肯多去調查一二。
裴梟然失笑,道:
“聖人都要求世人盡孝,不孝為重罪,可是,又何曾要求過父母要盡職盡責,不可打罵、打殺親兒?
所以,會有國公大人那般不拿親兒當人看的父親,委實不足為奇。”
隨即摸了摸下巴,揚起小臉道:
“我倒是很好奇,公主出嫁是個什麽樣的排場,不如,咱們去看看?”
寒蟬還在思考著裴梟然說的那番話。
她對裴梟然最為佩服的地方,就是在於她總能輕易看穿事物的本質,一針見血的指出要害。
誰知,下一句便話鋒一轉要出去看熱鬧。
果然看著老成持重,實質還是個長不大的孩子。
寒蟬哭笑不得,無奈點頭道:
“若是你想去,那便一同去瞧瞧就是,正好,我也去開開眼界。”
裴梟然跳了起來,道:
“走著!”
桑蠶有事不在,便隻她們二人去了。
還未走到衛國公府,便已看到大隊人馬抬著長公主的嫁妝,在沿著長街慢慢朝著國公府的方向移動。
一擔擔、一杠杠都朱漆髹金,流光溢彩。
有大批侍衛分立兩側,負責前方開路、阻擋百姓,保護長公主安危。
而前來看熱鬧的百姓們,也是將整條街圍的裏三層、外三層,擠擠攘攘,好不熱鬧。
聽著喧天的鑼鼓聲,被人群逼的不得不上房去看的裴梟然和寒蟬齊齊咂舌。
“果然好大的排場,不愧是公主出嫁。”裴梟然笑著感歎道。
寒蟬極為讚同的點頭附和,隨即遙指向一處,道:
“看!長公主殿下的花轎!”
隨著寒蟬纖長的指尖看去,果然就見一頂火紅色的大花轎在晃晃悠悠的往前走。
因為舞陽長公主是聖上的親妹妹,所以自然可以在朱雀用最為正宗的正紅色。
那抹紅色也因此顯得格外顯眼。
而在那頂華麗精美的大花轎之前,則正是騎著高頭大馬的新郎官——衛國公裴醒山。
裴梟然眯起眼睛,瞧著那人在滿眼紅色之中,顯得格外喜氣洋洋的背影,眸中若有所思。
雖說他欠吳家的,自己已經討回了一部分。
但是,他欠自己娘親的,卻是這輩子都無法還清!
如此薄情寡義、忘恩負義之人,她怎麽可能那麽容易的,就放過他呢?
清亮的眸中精光一閃,裴梟然忽的從屋頂上跳了下去,隨意尋了一個看熱鬧的百姓,給了些碎銀,又對他耳語了幾句,這才重新又跳上屋頂。
寒蟬好奇的望向她,問道:
“梟然,怎麽了?你在做什麽?”
裴梟然幹脆一屁股坐了下來,斜躺在屋頂上,將雙臂枕在腦後,賊賊一笑,道:
“寒蟬姐姐隻需等著看好戲即可。”
她的話音剛落,忽聽人群中有人高呼道:
“衛國公與舞陽長公主今日喜結連理,為了添喜,國公爺說了,隻需說句吉祥話,每人都可領到一兩銀子!”
頓時,人群大嘩!
一兩銀子啊!雖說天子腳下百姓們都較為富裕,但一兩銀子對於一個普通人家來說,也絕非可以不當成一回事的小數目。
頓時,百姓們騷亂起來,紛紛朝著裴醒山的方向湧去。
侍衛們拚命攔阻,然而,卻是勢單力薄,很快便被推擠的節節敗退,被淹沒在了人群之中。
而騎著馬走在最前麵,正心不在焉的拱手回應路旁眾人道喜之聲的裴醒山,就聽後麵傳來一陣喧嘩聲,回頭一看,頓時一驚!
裴醒山高聲喝道:
“發生何事?!”
立刻便有百姓回道:
“聽說向國公大人道喜就可獲贈一兩銀子,國公大人,祝您和長公主殿下百年好合、白頭偕老啊!”
立刻,便有人跟著高聲附和道:
“國公爺與長公主殿下天生一對!天賜良緣!”
瞬間,裴醒山便被一大堆的祝福給淹沒了。
然而,國公大人的臉上,卻並無任何高興之色,相反,臉色還鐵青的厲害。
換做以前,說不定他就大方一回,反正他征戰多年,家中積蓄不少,分些出去也沒什麽,反而還可以贏得一個樂善好施的好名聲。
可是現在,家中的所有庫房剛被裴梟然那廝給掏光,他拿什麽來分給這些人?
正想澄清說這話絕非出自自己之口,定然是有人謠傳。
卻聽從花轎裏傳出一聲嬌笑,舞陽長公主道:
“夫君大人當真慷慨大方,本宮果真沒有嫁錯人。”
舞陽長公主還以為這事兒當真是裴醒山下的命令,是裴醒山想借此機會來討她開心的呢!
不過不得不說,聽著那些話,她長公主殿下,果真是心花怒放、心滿意足!
而舞陽長公主這話一出,更多百姓跟著相信,場麵變得愈發混亂起來。
裴醒山暗暗狠瞪了那花轎中的人一記。
然而——對方是長公主,他卻隻是個國公爺,這裏並沒有他說拒絕的份兒。
裴醒山隻得打碎了牙和血往自己的肚子裏吞,一邊揮手讓人帶領百姓們去裴府裏領銀子,一邊讓心腹手下去調查此話是從誰的口中傳出的。
待找到那人之後,他必將對方千刀萬剮!
裴梟然莫名覺得後脖子處有一陣涼風吹過。
不過,她並不覺得害怕,也知道這是誰在暗中詛咒她。
可那又如何呢?
這裏龍蛇混雜,別說找出她這個‘幕後主使’了,連最開始喊話的那人,怕是國公大人都很難找到。
看夠了熱鬧,也找回了一點利息,裴梟然大大的伸了個懶腰,便帶著寒蟬一起回家吃晚飯去了。
至於庫房全被掏空的國公爺以後的日子怎麽過……
誰在乎?
當年國公大人掏空吳家之後,也不見為吳家考慮過吳家以後的日子怎麽過呀,不是麽?
所謂一報還一報,便是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