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在大批護衛的簇擁下,身披泡妞戰袍的宋徽宗趙佶走了過來。
之前戴宗被張安安打發到皇宮去搬救兵,宋徽宗趙佶等人一聽張安安被婦女兒童保護協會伸張正義頓時就樂了。
救是不可能去救的了,看個熱鬧這必須有,反正現在大家都知道仙尊之子對於漂亮小娘子的容忍度向來是很高的,這種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豈能錯過。
宋徽宗趙佶也已經得到線報,知道仙尊之子的師父居然是佛門彌勒,之前在仙尊之子口中好像他對這個師父是沒有一點尊重,這就很有趣了,這個瓜不能不吃,於是宋徽宗趙佶帶上長公主趙夢月,又派人去請了大相國寺住持智清禪師,趕來看熱鬧了。
長公主趙夢月得知自己辛苦拉出來的班底,居然伸張正義到了自己的未來相公頭上,也是心急如焚,直到從張府後門偷偷溜進,見到張安安在府門外侃侃而談,頓時就放下心來,與皇帝哥哥一起吃瓜了。
宋徽宗趙佶看到李清照一方的豪門貴女個個青春靚麗,又個個都是趙人吉的仰慕者,想起張安安以前教過自己的何為愛情,就有點按捺不住春心蕩漾了。
現在的張府門口魚龍混雜,又有大量的外地豪客,子鼠哪裏敢讓皇帝出去,紛紛上前攔阻,惹得宋徽宗趙佶大發雷霆。
梁師成能混到如今的地位,靠的就是迎合聖心,立即就出了一個主意:易容!
宋徽宗趙佶今天在宣德門坐上飛天神器,萬眾矚目,現在東京城還有誰認不出?所以宋徽宗趙佶現在隻要一露麵,就會被張府門外的吃瓜群眾認出來,還怎麽扮演趙人吉,與青春靚麗的仰慕者見麵啊。
所以梁師成提出易容,上次去金玉閣的時候就是由宮裏的替身去的,東京百姓也不是沒有分辨出真假來嘛,這次替皇帝易個容,稍微改變一下樣貌,再由自己這個梁管家和子鼠等護衛在旁,誰敢說不是趙人吉?
至於安全就更不是問題了,趙人吉在東京城的聲譽這麽好,滿城都是仰慕者,有誰吃飽了沒事幹來找麻煩,不怕成為第二個花花惡少張安安嗎?
大內侍衛中有精通易容之術之人立即上前替皇帝易容,一番喬裝打扮之後,趙人吉粉墨登場!
偶像來了,這些豪門貴女紛紛輕捂心口,作小女兒狀,有兩個已經幸福地快要暈過去了,眼神中充滿了柔情蜜意。
見到趙人吉一出場,就搶走了自己的風頭,張安安也隻能在心中MMP了。
趙人吉一出場,古貞小師妹非常識時務地跑回了張安安的身邊,吐著小舌頭,拍著小胸口,還好跑得快。。。
趙人吉一出場,那些豪門貴女就明白自己被古貞騙了,我家人吉怎麽可能是當今官家。
今天宋徽宗趙佶在滿城眾目睽睽之下飛上天空,那樣貌被人看得是清清楚楚,與現在出場的趙人吉雖有相似,但明顯不是同一個人嘛。
想要找古貞算賬,卻發現古貞已經跑回了張安安身邊,這下什麽都明了了,自己等人分明就是中了花花惡少兄妹的詭計。。。
趙人吉一出場,吃瓜群眾中有幾個是當日在劉家酒肆門口見過趙人吉的,此刻也隻能紛紛揉著眼睛,心中暗自懷疑是不是自己記錯了趙人吉的樣貌,畢竟梁管家和護衛都在一側,甚至還暗自肯定,看來是自己當時隻顧著賭錢,看花了眼。。。
宋徽宗趙佶出場,是奔著青春靚麗小娘子來的,但是要知道時人矜持,宋徽宗趙佶若是敢大庭廣眾之下上前搭訕,登徒浪子好色之徒的帽子就算是戴上了,而這些雲英未嫁的小娘子哪怕是麵對心儀的偶像,若是不訓斥幾句,一些難聽的話也會伴隨而來。
現在宋徽宗趙佶出場的目的就隻有一個,努力向這些青春靚麗的小娘子展現自己的才華,令其芳心暗許,日後再讓梁師成安排個單獨相處的機會,那麽就一切水到渠成了。
如何展現才華,宋徽宗趙佶很有信心,這不是有個不學無術張安安嘛,他對李張氏的處置令眾人憤憤不平,自己隻要順應民意,掌握道德製高點,拿下張安安那是分分鍾的事,到那時候,青春靚麗小娘子還不芳心暗許?
至於說仙尊之子會不會惱羞成怒,宋徽宗趙佶是一點都不擔心,當日在劉家酒肆,仙尊之子都能不顧名聲主動當反派一號成全自己,可見仙尊之子如他所說的那般,是享受過程,不在乎結果。
所以宋徽宗趙佶一出場,就先調侃張安安一句,接著雙手抱拳,四周遙揖:“晚生趙人吉,見過各位父老鄉親!”嘴上說見過父老鄉親,眼睛卻偷偷瞄向青春靚麗小娘子,偷偷放著電。
那些豪門貴女在大庭廣眾之下,偶像麵前也是故作矜持,低頭不語,眼角餘光卻紛紛偷偷對上了宋徽宗趙佶的眼神。
宋徽宗趙佶緊接著就向張安安說道:“張兄,《韓非子.八經》有言:“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惡,故賞罰可用;賞罰可用,則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宋徽宗趙佶一開口,張安安就知道這小子是打得什麽主意了,但是張安安很開心啊,展現才華我也需要啊,你小子的預備後宮看在小夢月的麵子上,我就過過眼癮不打主意了,但是向我緊閉大門的青樓我也需要展現才華將之打開啊。
盡管張安安聽得很努力,但是很遺憾,又是文言文,沒聽懂,不過小梁子很有眼力,知道以張安安那不學無術的水平,估摸著也沒聽懂,那官家這番話豈不是對牛彈琴,所以趕緊出來翻譯。
凡是治理天下,必須依據人情。人有好惡感情,所以獎賞和刑罰可以使用,所以禁令可以立,而治道完備了。
宋徽宗趙佶的意思就是現在人情都向著李張氏,那麽張安安你對李張氏的處罰就太過嚴重了,理應順應民意。
宋徽宗趙佶此言頓時獲得了滿場喝彩之聲:“凡治天下,必因人情。公子此言正是說出了我等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