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建設家園,百姓人口】
時大唐貞觀七年,臘月,寒風呼嘯,漫天飛雪,大唐渤海國主李雲,因感漢家苗裔淪落之苦,憤而提兵五萬,猛攻遼東新丸。
四錘出,城門裂,靺鞨大軍潮水而入,一戰而開疆拓土。
城門轟塌之時,見一女奴正被折辱,怒而吼之,悲憤交加,乃提擂鼓瓮金錘殺入,長街染血一地肉泥。
高句麗行淫之兵,就此死無全屍。
國主得漢家老卒臨死之求,仰天盟誓酬謝漢家軍功,需兩事,救苗裔,拆京觀,又聞苗裔悲泣之苦,寒風瑟瑟衣衫撕裂,乃發怒,仰天咆哮曰:遼東狗賊,辱我漢苗不當人子爾。
乃發瘋,屠城。
時有高句麗兵卒五萬,盡皆死於國主屠城令下。
消息傳出,天下震驚,大唐長安連續三日大朝會,儒門重臣攻訐國主殺伐太凶,此非仁君之道,請皇帝貶國主為民。
國主門下五徒,因此大鬧朝堂,有新任盧國公程處默,新任夔國公劉仁實,當庭行兇打傷重臣,觸犯大唐律法國策,帝勃然大怒,收國公位,貶為庶民發配遼東。
程家劉家,舉族遷徙,臨走之日,何等凄涼?
唯世人有所不知,帝曾登臨皇宮之頂,目視東北嘆曰:朕,送爾等團圓,程知節,救命之恩已償還。
半月之後,有魯王李恪上表,曰,山東境內苦楚,百姓無有尋食,乃求出關逃荒,祈賜朝堂批複。
帝准奏,卻於當夜酩酊大醉,莫名悲傷,對皇后吐真言:為扶親子,遣走侄子,自古皇家親情何其淡漠也,白山黑水窮困潦倒,卻讓侄子掙扎求存,朕心甚傷,無顏面對三弟也。
皇后執帝之手,幽幽勸曰:侄兒甚是懂事,喜歡白手起家,帝莫悲傷,臣妾願去東北,予以親情,溫柔呵護,吾乃其伯母,可令子侄心安。
帝遲疑不決,終採納。
十日後,五千玄甲鐵騎出離長安,護送皇后鳳攆巡視,先至范陽,又轉幽燕,遂出關,直往東北。
皇后懷中抱一女孩,時年方才兩歲,粉雕玉琢,鍾靈可愛,因生來體弱,取名為兕子。
國主見而大喜,日日摟於懷中,無比寵愛,宛如親妹,曾戲言調侃,謂之二大娘生妹勞苦功高,皇后略羞赧,啐國主滿臉。
……
大海波瀾壯闊,一望水天相接,在遼東以東的海洋之中,有一群大島組成的某個國度。
此曰東瀛,名義上與中原一衣帶水。
當李雲在東北準備建國的時候,這座島國又要往中原派出遣唐使,此次派遣唐使,規模及其巨大,二十五艘巨大木船,承載足有上萬人口,越海而渡,破浪而行。
遣唐使團先由新羅登陸,報備之後途徑遼東百濟,最後轉而進入高句麗國,卻被動亂時局阻擋了行程。
高句麗國主高元,正在大肆徵兵,高句麗人舉國踴躍參軍,要在渤海國建立之時進行報復。
同一時間,東北之北同樣出現數艘大船,王通和虯髯客帶著數萬美洲土著,終於渡過了連接兩塊大陸的白令海峽。
世間大事,每每湊巧而來,整個白山黑水,外加遼東三國,很快又要風起雲湧,也許所有事要湊到一起了。
……
「一二三,砸,一二三,砸!」
冰天雪地之中,忽然響起重重的號子,明明寒風刺骨,然而好些人額頭冒汗,甚至有壯碩的漢子赤精著上身,脊背上不斷冒著騰騰的熱氣。
這是一處巨大的工地,放眼一望密密麻麻全是人,有漢人,有靺鞨人,除了漢人和靺鞨人之外,工地上還有一群一群穿著囚衣的高句麗人。
一根一根的原始古木被砍伐,然後從山中源源不斷運到這裡,不遠處一座小山,正在冒著滾滾濃煙,許多牛車來回穿梭,拉著一車一車的紅磚。
「啊噢噢,建房子嘍,磚頭建造的房子,特別堅固特別擋風……」
偌大工地之中,一群小屁孩在撒歡奔跑,這些孩子並非是在嬉鬧,他們也在幫著大人幹活,年齡稍大一點的,可以抱起兩三塊紅磚飛奔,年齡稍小一些的,只能拿著一塊慢慢運送,但是不管年齡大還是年齡小,孩子們干起活來顯得特別興奮。
天上又在飄雪,鵝毛一般的大雪,工地上突然響起清脆的敲鍋聲,只聽幾個粗獷漢子大聲喝喊道:「一隊二隊,三隊四隊,你們這四隊先停停手裡的活,收拾一下準備開飯,各自帶好飯碗,中午照例還是吃肉湯。」
這聲音在熱火朝天的工地上傳播,很快傳進一處正在建設的城牆旁邊,於是一群小孩歡呼雀躍,大人們也伸手抹了抹額頭上的汗水。
四個大隊很快聚集而來,每隊竟然有一千多人。
吃飯的地方架起幾十口大鍋,鍋底烈火熊熊,大鍋熱氣騰騰,一股濃郁肉香瀰漫空氣,許多小孩饞的直流哈喇子。
雖然很饞,並不爭搶,反而井然有序排好長隊,端著各式各樣的大碗等候打飯。
但見幾十個廚子拎著大馬勺,打飯的時候全都很是給力,每每看到人來,大馬勺對著大鍋一舀,咣當一聲,一碗肉湯,如果發現打飯的是小孩,會在鍋底專門舀出一塊肉,手疾眼快送進小孩碗中,跟著眼睛狠狠一瞪,笑罵一句道:「把口水擦擦,吃完不夠再來。」
有時候會騰出粗糙大手,使勁揉搓小孩子的腦袋,口中發出哈哈大笑,問一句道:「今天搬了幾塊磚?對不對得起國主給你們吃肉?」
小孩子們嘰嘰喳喳,端著大碗做個鬼臉,然後歡呼跑開,有些孩子會把自己碗里的肉塊送去給母親吃。
「人心堪贊啊……」
遠處的工地邊緣,有個老頭髮出一聲感慨,隨即看向身邊的李雲,語帶擔憂問道:「糧食夠不夠?老夫看你這手筆有點大。」
這老頭竟然是魏徵。
此前魏徵因為黃河一事和李雲紛爭,結果後來自請去挖掘乾渠,這次因為長孫皇后巡視出關,魏老頭跟著皇后的車架也來了東北。
「糧食夠不夠?」
魏老頭看見李雲不答,再次開口問了一句。
李雲負手站在工地邊緣,聞言忽然苦笑一聲,道:「自古至今,糧食哪裡有夠用的時候?」
說著看向熱火朝天的工地,略顯無奈道:「說我手筆大,陛下才是真的手筆大,我實在沒有想到,陛下竟然徵發了三十萬百姓過來,錯非我提前一年籌備買糧,真要被陛下這一下打個措手不及。」
這話聽起來有些抱怨,然而話里話外全是欣喜,魏徵笑眯眯攆著鬍鬚,意味深長道:「有了人口,才好建國,縱觀歷朝歷代,人口都是重中之重,只要國主能挺過這一遭,你的渤海國必然騰飛如龍。」
李雲嘿嘿兩聲。
如今他手底下可不止三十萬人口。
光是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的靺鞨人,粗粗一算就得四五百萬,再加上山東河北不斷遷徙百姓,還有收服歸化的草原突厥,人口肯定越來越多,他的渤海國必然不缺百姓。
唯一頭疼的是,糧食越來越捉襟見肘,今年勉強還能支撐,但是明年肯定要變成大麻煩。
雖然可以開荒種田,但是這個時代的糧食產量實在太低。
李雲特別奢望能有一種高產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