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因為我有鈔能力> 第195章 統測集團的前世今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5章 統測集團的前世今生

  ps.已經訂閱過的朋友不要重複訂閱了!這只是改了標題和部分內容然後重新發而已。
……

  好好勉勵了一下在場的兄弟們,周昆就拍拍手結束了這場短會,回到自己並不寬敞的老闆辦公室里,略顯疲憊地靠在椅背上點燃了一根煙。


  剛才的會議雖然簡短,但是如何在不打擊員工積極性的情況下更好地激勵鞭策他們,卻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


  雖然剛剛那些高管們的態度一個比一個好,表忠心一個比一個積極,但是實際效果怎麼樣,周昆的心裡也沒底。


  員工不是機器人,不是輸入一段代碼,設定一個程序,就會不折不扣地執行既定的任務,按原有的軌道前進。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想法。


  周昆唯一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地把他們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捆綁在一起,然後一手大棒一手胡蘿蔔,不斷地刺激他們,讓他們不至於懈怠下去。


  這就是身為一個企業老闆日常生活中需要處理的一件再平凡不過的事而已。


  之後他馬上又要就近期青柚資本準備投的兩個種子輪項目召開投資部的部門會議,確定是否跟投。


  總是有一個又一個的會議等待著他,有無數的事情需要他做決定。


  而那些事其實下屬也可以去做,但是他們偏偏要把最後的決定權交給老闆。


  這不是有多麼尊重他這個當老闆的,相反是因為他們不想承擔這個做決定的責任。


  與權利隨之而來的就是責任,沒有人可以只享受權利而不承擔責任。


  如果最後拍板簽字的人是周昆的話,那麼項目失敗的後果他們也就有借口了,反正是得到過老闆首肯的。


  那時候周昆勢必也不能對他們處理得太嚴苛,不然就是自己親手打自己的臉。


  而如果項目成功的話,他們該拿的錢也不會少,無非就是在部門裡的話語權弱一些而已。


  隨著公司規模的增長,像這樣的會議只會越來越多。


  即使其中的百分之五十、六十甚至更多,可能都沒有什麼太大的效果,但卻又是不可避免的。


  除非把一切都交給職業經理人打理,自己只當一個安心享受的甩手掌柜,那也要考慮到管理的道德風險。


  比如萬科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看他的財報少數股東利潤竟然比歸母利潤還高,其實就是萬科的高管們通過跟投這種方式把公司旗下最優質的一批項目的利潤給分走了,實際上這都是屬於公司的利益。


  只掌握少量股份的管理層必然和公司整體的利益產生矛盾,賬面上有大量現金卻不分紅也是一種很典型的手法。


  周昆可以容忍公司里有一部分的蛀蟲,畢竟他並沒有處在那種不拚命就要死的狀態,所以在這方面容忍度就會高不少。


  但是也不意味著周昆就樂意看到那些員工心安理得的掏空著公司,享受著他給的資源卻毫無產出。


  往往在這個時候,周昆才會忍不住感慨,像王峰這樣的員工真的是太罕見,太難得了,自己能聘請到他確實是撿到寶了。


  坐在辦公室抽了兩根煙,周昆開始瀏覽起王峰已經整理出來的一份關於統測醫療集團的報告。


  統測醫療,全名統測醫療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這是國內一家以醫療投資、醫院管理為主營業務的主板上市公司。


  目前市值120億人民幣,總股本3.21億股,流通股3.21億,處於全流通的狀態。


  而上百億市值的背後,它去年的利潤只有區區2.17億人民幣,營業總收入也不過11人民幣。


  其實單單從這個數據來看,統測醫療的實力甚至還不比上此時有鈔能力的周昆。


  不過想想也很正常,這天底下,能和掛b比的人又能有多少。


  只是在天朝,並不是靠簡單的錢多錢少就能決定一個人的地位和影響力,它只是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而已。


  和它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東西也有不少,比如說咳咳,大家都懂。


  像統測醫療就屬於其中之一。


  周昆就著這份報告繼續往下看,才發現原來統測醫療的故事還真的挺精彩。


  想要討論統測醫療的話,就不得不提起一個曾經叱吒風雲,頗有傳奇色彩的派系,「德隆系」。


  在上世紀9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德隆系」甚至被稱為華夏資本市場上的第一猛庄,其操縱市場之肆無忌憚可以說讓人髮指。


  不誇張的說,他的掌舵者唐總要是一不小心打個噴嚏,那華夏的資本市場就得抖三抖。


  只是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人再牛b也沒辦法對抗時代。


  在2004年,「德隆系」資金鏈斷裂,危機爆發。


  旗下天文數字般的資產被大筆大筆的拋售。


  而統測醫療的前身,「st中燕」也是在這個時候被「德隆系」拋售。


  而它的接盤俠正是如今統測醫療的實際控制人,也就是諸孝信的親舅舅,劉建明。


  他所控制的錢塘寶群實業有限公司從「德隆系」手中接盤了它所持有的「st中燕」29.69%股權。


  與此同時,巧合的是,另一個同樣在錢塘的公司,錢塘廣賽電力科技有限公司。


  也從「st中燕」原來的第二大股東手中取得了22.08%的股權。


  兩家同樣在錢塘的公司,在差不多的時間,以同樣的價格分別從第一大股東和第二大股東手中接盤上市公司的股權,這讓人很難不懷疑,這是不是太巧合一點。


  這兩家公司之間是否存在關聯關係?

  要知道,如果存在關聯關係,這兩家都是劉建明旗下企業的話,那麼他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將超過30%。


  根據法律規定,收購人持有一個上市公司的股份達到該公司已發行股份的30%時,繼續增持股份的,應當採取要約方式進行,發出全面要約或者部分要約。


  但是,寶群實業始終表示他們和錢塘廣賽沒有任何關係,這也規避了要約收購。


  看到這裡周昆還忍不住給劉建明點了贊,這手法確實雞賊,一下子就節約了不少收購股份的成本。


  可終究,紙是包不住火的。


  這天底下的事,只有想不想查的問題,而沒有查不查得出的問題。


  2007年12月6日,某個不可言說的有關部門發出《關於要求統測醫療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限期整改的通知》。


  既然上面的人發話了,劉建明這點小把戲就玩不下去了。


  於是乎,統測集團的股權結構很快就發生了變化。


  具體的過程有點複雜,而且似乎不適合公開傳播,原版我也放在了群里。


  簡單的概括下就是通過一些騷操作,劉建明把自己手頭上的一部分股份轉讓給了另一個人,包正梁,而價格僅僅只有500萬元人民而已。


  要知道那部分股份在當時價值整整3.89個億人民幣!

  價值3.89個億人民幣的股份,區區500萬人民就轉讓了,這背後的故事嘛,很難讓人不浮想聯翩。


  雖然,在2009年後,包正梁減持了不少手中的股份,但一直到現在依舊是公司的第二大股東。


  王峰在這裡標註了一下,包正梁持股比例為7.54%。


  而劉建明所控制的錢塘寶群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則是統測醫療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33.75%。


  而這,也正是周昆的機會所在!

  雖然說一家上市公司如果大股東的持股比例高達33%以上的話,基本就可以高枕無憂,不用擔心被所謂門口的野蠻人惡意收購。


  因為他有很多種手段輕鬆到達50%以上完成絕對控股,在公司的一些事務上也擁有一票否決權,如果沒有其股東的股份與他衝突的話。


  所以34%的股份也被稱為安全控制線。


  在收購戰中,33%也是一個十分敏感的數字。


  如果收購方已經持有被收購方33%以上的股份,這場收購站基本可以說大局已定,穩操勝券,至少處於一個不敗之地。


  按常理說來,劉建明是不需要擔心自己的控股權的。


  因為如果他發現被惡意收購的話完全可以通過回購股份、發出要約等手段,輕輕鬆鬆把自己的股份提高到更加安全的一個比例。


  比如說51%,也就是所謂的相對控制線。


  甚至是67%,到達絕對控股線。


  當然前提是他手上有那麼多現金來回購股份。


  但是凡是有因便有果,今日之果未必不是昔日之因。


  劉建明雖然有著33.75%的統測醫療的股份,但是由於他當年鑽空子通過一些不那麼和諧的手段避開了要約收購,用極其低廉的代價拿到了st中燕這個殼,所以統測醫療在股權結構上也存在著一些隱患。


  這就是統測醫療的股份實在是太分散分散了。


  雖然說分散有分散的好處,但是在碰到被人惡意收購的情況下,很容易被打個措手不及。


  王峰雖然不知道周昆讓他收集整理統測醫療的報告具體是為了什麼。


  但是用腳趾頭想也知道周昆都這麼直白地說要統測醫療的黑料,還讓他查裡面的高管,十之八九是兩者之間發生了衝突。


  身為周昆的秘書,老闆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當然得給老闆想一想怎麼出氣的辦法。


  所以王峰在這份資料的後面很貼心地再寫了一段對於收購統測醫療集團可行性的報告。


  雖然由於時間緊迫,王峰只寫了一個粗稿,但是總的思路也有不少可取之處,周昆看了之後是眼前一亮,頗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如果王峰是美女秘書的話,他這個時候估計得把ta一把抱起狠狠親上一口才能表達一下內心的喜悅之情。


  真不愧是他周昆的好助理!

  這才是我的好兄弟!


  周昆稍稍整理了一下自己有點激動的心情,再繼續往下看去王峰所整理的資料。


  看到最後,周昆的心情也是頗為微妙。


  這統測醫療之前所走的路子,公司發展的歷程和如今周昆所做的事情真的太像太像了。


  甚至可以說是不謀而合。
……

  劉建明在拿到了st中燕這個上市公司的殼以後,並沒有輕舉妄動,急著注入資產。


  一直等到2006 年,統測集團參與錢塘口腔醫院改制。


  通過公開交易方式取得錢塘口腔醫院100%股權后,「st中燕」宣布資產重組,通策集團將錢塘口腔醫院產權置入上市公司。


  從此公司的主營業務變更為從事口腔醫療行業的經營和投資,「st中燕」也正是更名為「st通策」。


  此後,錢塘口腔醫院成為上市公司主要營收及利潤的來源。


  在統測醫療公開的財報中顯示,公司幾乎全部的凈利潤和絕大多數的營業收入都來源自錢塘口腔醫院。


  可以說,錢塘口腔醫院就是統測醫療的全部。


  之後就靠著這麼一家醫院,統測醫療慢慢的就進入了百億市值的俱樂部,成為浙省裡面舉足輕重的一家大企業。


  劉建明當上了大富豪,一人得道。


  而諸孝信也水漲船高,雞犬升天,成為錢塘紈絝子弟圈子裡排的上號的人物。


  其實周昆之後不出意外的話,發展的路徑和統測醫療也是大同小異。


  先是通過公立醫院改制這個機會,趁機收購一些相對優質的醫療機構資源,確保自己在浙省醫療衛生行業領域的影響力和地位。


  然後再找機會或是買殼注入資源,或是直接上市,通過資本市場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但是現在看到眼前王峰所寫的這份統測醫療集團的報告后,周昆突然覺得,或許昨天晚上遭遇諸孝信這個傻x不一定是件壞事情。


  自己如果可以把統測醫療給收購下來的話,打臉諸孝信倒是其次,節約大量的時間並且讓自己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迅速上一個大台階才是更為重要和關鍵的事。


  到那個時候,其實失去了統測醫療集團這顆大樹庇護的諸孝信,估計都不用他主動出手打擊,估計也被其他落井下石的人活活砸死了。


  畢竟就諸孝信這個為人處事風格,周昆覺得他得罪的人一定不會少。


  這樣的人如果可以一輩子順風順水的話那還好,如果要是一不小心遭遇滑鐵盧,陷入了困境,那結局估計會有點凄慘。


  只是收購統測醫療這件事雖然看著誘人無比,但是也不是那麼輕鬆容易。


  不然也不會等到他周昆出手,早就有人一口咬下統測醫療這塊肥肉。


  還是得從長計議,好好謀劃一番。


  在心裡把這件事的優先度調整了一下,周昆抬手看了看錶,就起身離開辦公室,前往會議室給投資部開會去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