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影帝重回十八歲> 175、寧遠的驚喜

175、寧遠的驚喜

  影帝重回十八歲最新章節

  一開始,寧遠對霓虹國的古裝話劇,比如《天守物語》,簡直欣賞不來。


  臉上抹著慘白的粉不說,還塗上兩團紅暈,別說夜晚,白天看著都陰惻惻的,如果再咧起嘴笑,我滴個媽呀!


  但如果拋開這種妝容,真正了解了劇情後,寧遠又佩服起來。


  《天守物語》是霓虹國庫諾卡劇團的代表作,講的是一段荒誕的人鬼相戀的故事。


  美麗的公主因為城主糾纏,憤而自刹,靈魂棲息在天守閣的木獅子裏。後來,公主跟城主手下的武士相愛,又被前來抓捕武士的人刺傷了眼睛。兩人準備殉情,而木獅子的雕刻者鑿開了它的雙眼,公主又重見光明。


  這出戲是根據霓虹國近代作家泉鏡花的作品《姬路城天守閣傳說》改編的,霓虹國久負盛名的劇團文學座排演過,霓虹國國寶級大師阪東玉三郎也主演過同名電影。


  85年的話劇版本,霓虹國的影帝,未來在《嫌疑人x的獻身》裏演石神的堤真一也演過。


  而庫諾卡劇團的演出特色,是“兩個演員,一個角色”的表演方法表演者隻管演,念白者隻管念,兩人共同扮演一個角色,倒有點像華夏的雙簧,讓寧遠他們看得津津有味。


  隻不過跟雙簧比,一個是戲劇,一個是曲藝。


  “其實這種表演形式,在霓虹國的文樂、歌舞伎、能樂等古典戲劇中有不少,當初我第一次看,也以為是根據咱們的雙簧借鑒的,後來才知道不是。”一旁的於曉潔說道。


  寧遠訝異的看向她:“你才來兩三年的功夫,對這些都這麽了解了?”


  “那是,我的研究方向就是戲劇表演。”


  於曉潔揚起下巴一臉得意,然後道:

  “雖然這種方式也不少,不過庫諾卡劇團也有他們的創新。”


  說著,於曉潔指著台上道:

  “你看,他們的服裝色彩鮮明、打擊樂也節奏強烈,給觀眾營造出一種充滿力度和幻覺的舞台氛圍,倒有點魔幻色彩,不過這種創新真的挺有意思的。”


  在隨後的研討會上,有人喜歡這種方式,說道:

  “我覺得這是一種‘離間效果’,也算是傳統戲劇表演方法的回歸。”


  也有人不讚同這種方式,反駁道:


  “我倒是認為,這是把演員當做道具使用,限製了演員的表演,也缺少表演的豐富性,未必能更好的塑造和詮釋人物。”


  而這部劇的導演宮城聰卻笑著道:

  “我們劇團對這種方法探索了十年,因為我們覺得,現代都市生活裏,人的語言和情感實際上是分離的,就像水和油那樣,人們都是用一種間接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我主要是借助這種形式,把現代人的反思表現出來。”


  這番話,讓寧遠心裏一動!

  因為當初《那山那人那狗》在霓虹國大火後,有很多影評家分析原因的時候,都說了類似的話


  經濟發展,節奏變快,帶來的就是人情的冷漠,每個人都是帶著麵具,就像剛剛宮城聰說的那樣,言行分離,或者說……虛偽。


  所以,在看到那部電影的時候,才帶給無數霓虹國民眾感動,因為這正是他們現階段缺失的。


  而現在,宮城聰也這麽說,更加印證了寧遠的判斷,也堅定了他的信心電影肯定會在這裏大賣!


  這就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原因,在華夏見慣了,但在霓虹國,就是稀罕的。


  宮城聰笑了笑後,又解釋道:


  “當然,這種表演方法,也隻是在導演庫諾卡劇團的戲,尤其是感情激烈的古典悲劇,比如《厄勒克特拉》、《哈姆雷特》的時候才會用,一般情況下都是隨‘戲’應變。”


  研討會,並不是討論誰對誰錯,而是互相印證,互相啟發,最後自然沒有統一的結果,但每人都有自己的收獲。


  尤其是寧遠,如果不是接下來還有演出任務,他都想迫不及待的拉著於曉潔出去談發行了。


  在這之後,寧遠他們又看了高麗的《舞衣島紀行》。


  這個也是根據他們本國的文學作品改編的,來自於已故高麗作家鹹世德的早期作品。


  主要講的是一個農家子弟天命,畢業後想當作家,但因為家境貧窮,隻好打工為生。舅舅出海捕魚,希望天命上船幫忙,天命照顧母親不願意去。但後來,為了救賣身買船的姐姐,他上了舅舅的破船,最終被大海吞噬。


  同樣是一出悲劇,而且還是反映高麗人民在霓虹國當年暴政統治下的悲慘生活,這種濃鬱現實主義題材作品,竟然拿到霓虹國本土來演,寧遠也不由得佩服他們的勇氣。


  不過,戲劇節的包容性也體現在這裏,即使是霓虹國的戲劇人,探討中也隻是就事論事,單從作品出發。


  好的方麵,就是現實性刻畫到位,演員表演質樸,而缺點,這次是孟輝發言:


  “節奏有點慢,而且因為敘述比較多,導致缺乏人物內心的刻畫和抒情性段落。”


  這個說法,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認同,而他們,也第一次對孟輝這個年輕導演有了關注,盡管孟輝已經三十多歲了,但畢竟第一次參加戲劇節。


  除此之外,就像於曉潔和不少觀眾說的那樣,無論霓虹國還是高麗,帶來的作品雖然都是經典,但正因為經典,就像炒冷飯,一遍又一遍的,難免讓熟悉的人感到乏味。


  反倒是華夏,雖然壓軸的作品,由總政話劇團帶來的《洗禮》,被批評說教色彩太濃,主人公‘高、大、全’,就顯得不那麽真實,但空間感、場麵感,尤其是序幕和抗洪場麵的處理,讓他們讚不絕口,認為非常震撼有衝擊力。


  這是一個新劇,包括寧遠他們的犀牛,吳剛他們的非常麻將,同樣都是新劇。


  就像一個高麗劇評家說的那樣:“一個新鮮感,代表著嚐試和努力,這是我們團隊未來要學習和改變的”。


  自然而然,這一次華夏方麵的作品,因為一個‘新’,得到了廣泛好評,隨之而來的,就是評獎階段,也得票頗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