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修真大工業時代> 第五十七章 拍腦袋

第五十七章 拍腦袋

  葛冬天生就是雷電體質,對於電磁方面有超乎想象的理解。其本人更是藉助電磁方面的科學知識,成為一名操控閃電的、法相巔峰的高手!


  如今,大洋集團的科研方面有六大支柱:

  理論研究帶頭負責人黃明山,併兼顧計算機;

  負責航空航天理論和技術研究的林穎豪和其新婚妻子朱敏,甚至因為林穎豪發現了質能公式,還負責核能等;不過核能需要多個部門合作;


  還有生命醫療、化學等方面的總負責人,就是周雪瑤了;


  負責應用科學的代表人物,就是負責航天的張鑫翰;張鑫翰本身也是大洋集團陣法、法寶等方面的主要負責人;


  還有曲海超,本身是大洋集團的教育部部長,但也兼任古文明翻譯,負責將古文明的一切技術、術語、規格等翻譯成為當前可以直接借鑒乃至使用的技術;這個工作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最後,電磁技術總負責人就是葛冬了。


  不過張浩來到的時候,葛冬同學卻在研究《周天功》——葛某人有點嚮往洞虛境界了。


  看到張浩來了,葛冬將手中的、大洋集團內部印刷刊物放在桌子上,才站起來問候。


  張浩點點頭,並沒有說什麼。大洋集團內部有嚴肅,也有輕鬆。做好了自己的工作,就沒有人管你幹什麼。


  實際上大洋集團內部的科研工作相對輕鬆。科研這東西,並不是加班就能解決的。需要科研人員擁有足夠的興趣、自由、愛好等;在保證這些前提下,才會有比較嚴格的制度。


  張浩點點頭,找了個位置坐下。這裡到處都是圖紙,有手繪的、也有列印的,但手繪的居多。


  看了一眼葛冬前面一副還沒完成的圖紙,張浩問道:「電磁巨炮技術如何了?」


  葛冬不好意思的摸了下下巴:「暫時遇到好幾個瓶頸,正在摸索;也在向曲海超求救呢,希望能在玄黃文明的技術中找到解決方法,或者借鑒也行。」


  「都有哪些方面?」


  「主要是三個方面。第一個就是導軌炮的摩擦問題。隨著速度提高,彈丸與導軌的摩擦問題已經不可忽視。目前想要研究磁懸浮技術,但磁場控制不太穩定。


  第二個是電壓和電流問題。導軌炮的技術,說穿了簡單粗暴。只要足夠大的電壓、足夠大的電流,就能將導軌炮發揮出毀天滅地的威力。但,這只是理論上的。


  目前我們最大的、可控安全電壓,是380萬雷,最大安全電流是3000電。但實際過程中,電壓260萬、電流1200,才是最巔峰的功率。而這功率也只能維持20秒安全時間;超過30秒,相關設備就會過熱燒毀。


  相比於閃電最低每米十億的功率,相差太大。而若不能達到閃電的功率,導軌炮就算到了太空也沒多少威力。


  第三個,是材料。隨著導軌炮速度的提升,反作用越來越不能忽略。不管是發射炮塔、還是炮彈,都需要更加堅固的材料。納米材料暫時還行;但也只能說『還行』。


  尤其是導軌炮的炮彈,必須要足夠堅固才行。


  我們用從琉璃島飛船上拆下的外殼測試,最大功率下,可以導致較薄的外殼凹陷,但導軌炮的炮彈本身,卻如同雞蛋一般破碎了。這種情況下,至少有一半的攻擊力無法發揮。


  實際上,不管是導線、磁鐵、升壓設備等等,絕大部分瓶頸都與材料的瓶頸有關。」


  張浩聽了,淡淡的點點頭,「材料是一切科學和工業的基礎。但材料的突破,卻也是最難的。這一點,確實不是著急就能解決的。


  先從從玄黃文明的資料中借鑒。


  另外,可以嘗試從原子屬性、電磁特色等方面入手。目前主要研究先集中在無機材料上。


  還有,陶瓷是一種古老的材料,可以將泥土加工成堅固的陶瓷。你們這邊有沒有想過,借用類似的手段,生產金屬基質的陶瓷呢?


  當然我也只是一種想法,你們可以多想想。


  總之科學發展沒有捷徑,大家也不要氣餒。而科學發展,更需要大膽設想,認真驗證!」


  葛冬聳聳肩,張總您說得輕鬆,可知道我們掉了多少頭髮。要我說這科研首先要燒腦,然後還要爆肝。


  張浩又和葛冬聊了一些大概情況,提出要看看眼下正在檢驗的、最新的導軌炮。


  雖然張浩對科研的投入一向十二分的支持,研究過程也不做干涉;但對於研究結果,卻還是要檢驗的。不能花了經費,卻什麼都沒有。


  導軌炮安置在一座山谷中,山谷四周有洞虛高手的氣息浮動,誰想要不經允許進來參觀的話,可是要做好有來無回的準備。


  老遠的,張浩就看到了最新研究成功的導軌炮。那是一座鋼鐵長龍一般的工業產物。


  葛冬指著遠處的導軌炮,很是自豪的說道:「這是目前製作的最成功的導軌炮。導軌炮長1322米,整體高度28米,通過6個大型靈石發電組驅動。最大功率是電壓260萬、電流1200個。


  靈石發電成本高,但靈活,速度快。目前我們也在研究靈石的儲能結構。


  導軌炮口徑65毫米,這是經過反覆計算和驗證的、目前技術的最佳口徑。


  導軌炮的口徑越小、彈丸越小,加速越快;但速度太快,受力時間越短,整體動能越低。


  但彈丸越大,速度越慢,受力時間越長,整體動能力越大。但這樣的話,發射速度就慢了,會失去戰略意義。


  如何在口徑、速度之間選取平均值,我們建立了一個複雜的數學模型。


  口徑65毫米,採用納米鎢鋼彈丸,彈丸密度為15,彈丸直徑65毫米、長278毫米,重量為12公斤。


  彈丸在導軌內停留時間為1.4秒,出膛速度可達16倍音速。」


  張浩聽了,微微皺眉:「我記得在攻擊玄黃集團的時候,導軌炮速度就超過20倍音速的。而且那時候導軌炮也不大。怎麼越研究……越『穩重』了?」


  葛冬面色有點小小的尷尬:「那個……那時候彈丸質量不過0.4公斤,與眼下12公斤的彈丸完全不能相比。


  我們現在要研究的,不是牙籤一般的槍管,而是大炮。


  還有,當初的技術取巧了,借用了不少陣法、法寶的技術;而眼下是純粹的科學技術打造。


  我們對陣法等一知半解,短時間借用還行。但在科研上我們卻不能如此。


  還有,隨著彈丸質量的提升,技術難度直線上升。尤其是電流,只有煉化后的納米銀才能承受苛刻的電流。但成本太高,我們沒有採用。現在採用的是精鍊后的單晶銅。


  其實現在主要是材料技術不達標。不然我們可以將導軌炮的威力,提升三倍以上。若加入陣法、法寶的手段,還能再提升三五倍。」


  張浩隨意的點點頭,「先試試這座導軌炮吧。材料的事情,稍後再說。」


  葛冬立即忙碌起來。不一會工作人員就準備妥當。在倒計時結束后,張浩眯起了眼睛。


  但見工作人員按下按鈕,而後就聽一聲微弱的、似乎開瓶塞一般的聲音出現,發射就已經結束。


  下一瞬間就看到視線盡頭、大約50公裡外一座標靶山頭轟然崩塌,塵土飛揚。


  導軌炮在發射過程中,沒有出現電光繚繞等情況——此前借用法寶、陣法的手段打造的導軌炮,每次發射都會電光繚繞。


  還有,導軌炮發射過程中也沒有炮彈那種巨大的噪音,更沒有噴涌的火焰、硝煙。


  張浩此時再回頭看向那如同鋼鐵長龍一般的導軌炮,多了一些重視。


  沒有了那些光電效果,也沒有噪音,這樣的導軌炮非常適合隱蔽偷襲。不過張浩還是要去看看破壞效果。


  50公里一會就飛到了。老遠的,張浩就微微張大嘴巴,破壞效果,堪稱殘暴;等到了近前,張浩站在虛空,靜靜地看著下方的山峰。


  山峰前半部分只是倒塌,但山體結構還保留一些;可是山峰後方,完全崩塌了。


  半個山峰完全化作了碎石,方圓三百多米的山坡崩塌、滑脫;此時山峰下方依舊有亂石翻滾。更有大片的亂石飛出千米之遠,撞到了對面的山峰半山腰上。


  張浩估摸一下,這導軌炮的威力確實遠遠超過當初征戰玄黃集團時候的威力。


  導軌炮的威力,與質量、速度平方成正比;要想讓導軌炮的威力最大,要在質量、速度平方之間尋找平衡點。


  不過,道理是如此,可是16倍音速……還是太慢了。法相高手不計代價逃命的話,差不多能達到這個速度。洞虛高手在有準備的情況下,完全可以追上去一把摘下飛行中的導軌炮炮彈。


  所以說,張浩對於暫時導軌炮的研究,還是有些失望。


  張浩先給了葛冬一些鼓勵,隨後給葛冬定下了一個目標:「我們現在要與時間賽跑。這樣吧,給你頂下一個目標。


  先讓導軌炮的速度,達到環繞速度。就是25.3公里每秒。相當於50.6倍音速。就按照50倍音速計算吧。」


  張總終於學會拍腦袋了。


  「啊……」葛冬頓時有點傻眼。


  「我相信你!」張浩用力的拍著葛冬的肩膀。稍微一頓,張浩繼續開口了,「其實導軌炮最初加速的時候,完全可以借用炸藥、或者高溫高壓空氣彈射的方式。這樣可以讓導軌炮獲得較高的初速度。


  還有,導軌炮也不一定只能發射單一彈丸。可以嘗試研究霰彈手段。


  未來,導軌炮將不僅能攻擊飛船,更能攻擊軍團。


  我知道或許有些難,但……我們要面對的,是曾經滅絕了玄黃文明的紅河文明啊。」


  葛冬臉上剛剛浮現的不滿,瞬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責任、使命,以及堅定地意志。


  張浩視察了一圈回來了,立即給葛冬和其研究小組發放了一批獎勵。大棒和甜棗相互配合,才能就將大家的激情完全調動。


  而後,張浩給下一步的計劃,親自題名:電磁巨炮!


  用張浩的話說,就是:沒有最瘋狂,只有更瘋狂;身為科研人員就要敢想,要狂想,中規中矩的還做什麼科學家。


  視察了葛冬這邊的研究,張浩就來到隔壁,時差另一種備用的技術。


  雖然導軌炮技術算是重點攻關的,但也不能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其餘相關的技術,都需要齊頭並進。


  另外這邊還有一項研究,就是能量波的研究——包括但不限於電磁、光波、靈氣等。此前的真元干擾炸彈,就是能量波研究的技術產物。


  能量波的研究,主要負責人,就是林穎豪。


  航空航天方面的研究,朱敏和張鑫翰配合研究;而林穎豪則重點攻關能量方面。


  作為大洋集團發現質能公式的先鋒,林穎豪此前不久,更在張浩的引導、以及部分玄黃文明資料的影響下,開始涉足世界上最大的場能研究——時空!

  時間、空間、速度、質量之間的關係,竟然分被林穎豪分析的差不多了。如今林穎豪更在開始研究建造科學研究最瘋狂的機器——對撞機!


  當然,最初的想法等,都是張浩一點點引導的。但必須要說,林穎豪也不簡單。


  張浩來的時候,林穎豪正在指揮工作人員對對撞機圖紙和設計進行第一次檢查和驗證。相比於葛冬的研究基地,林穎豪的研究基地中,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計算機。


  而且黃明山、冷風雪、于越雲、劉明等大洋集團內部的高級科研人員幾乎都在。對撞機的設計和建造,幾乎要用到當前所有的高尖端技術。


  張浩來了之後,林穎豪就在旁邊解釋:要直接研究場能,有些無從著手;『場』這種東西,存在、卻又無法直接接觸,一種介於有無之間的事物。


  就如同空間,我們都知道自己生活在空間里;但你能摸到空間嗎?答案是肯定的:看不見摸不著,聽不見也聞不到!

  「但根據光的波粒二象性、根據電子電流和電磁場之間的關係可知,我們可以通過研究粒子來間接研究場能。


  所以第一步,我們將建造對撞機。第一階段,是原子對撞機。」


  張浩聽了,忍不住讚歎的點頭,給予誇獎。


  不想林穎豪有點不好意思的說道:「但是……目前經費有點不夠,差的……有點……有點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