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唐司命> 第48章 當官的問題

第48章 當官的問題

  一個人再如何聰明,也不可能擁有一雙看穿曆史軌跡的慧眼,李世民如此,滿朝文武亦是如此,就算是李寬,也不敢說對於曆史能完全看清說明。


  所以大唐的賦稅、田畝等各種製度,不能說不好,很符合現在的國情,但是百年之後,甚至用不了百年,租庸調製度就會毀壞殆盡,田畝兼並成風,貧者愈貧,富者愈富,這是無法避免的,最終威脅到國家存亡。


  任何一個封建製度下的王朝,都會經曆這個過程,當權者總會是那一個階層,尤其是華夏,一直以來,都是如此。


  李寬想著尋找一條新的出路,這是他所做的嚐試,他喜歡這片淳樸的土地,喜歡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堅強的百姓?


  煙波蕩的開發,就是他第一次做的嚐試,煙波蕩上的一切,都是他按照自己所能想到的最適合這個時代的運行,所打造出來的,誰要是想要動煙波蕩,李寬絕不允許。


  當然,現在李世民名望之高,一時無兩,就算是五姓七望的人,也不敢違逆,這一切皆源於大破突厥,一舉奠定百年基業。


  李寬現在關心的是科舉問題,科舉無疑是隋煬帝開創的一項影響深遠的製度,它打破了中國自古在選拔官員時對出身的束縛,使得如魏晉時“上品無寒族,下品無士族”這樣的由門閥士族所把持朝政的局麵在中國幾乎消失。同時科舉也催生了一個影響中國千餘年的階級——“士大夫”。


  大唐科舉,始於武德五年,沿襲隋朝製度,到現在為止,也不過是淺嚐輒止罷了。


  考試在唐朝,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製科兩類。每年分期舉行的稱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製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為人重視。俊士等科不經常舉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後來漸廢的形式主要有五種,即口試、帖經、墨義、策問、雜文。


  在大唐,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製科兩類。每年分期舉行的稱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製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為人重視。俊士等科不經常舉行,秀才一科,在現在要求很高,幾乎難見,快要廢了。


  唐代取士,不僅看考試成績,還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薦。因此,考生紛紛奔走於公卿門下,向他們投獻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禮部投的叫公卷,向達官貴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確實使有才能的人顯露頭角,但是弄虛作假,欺世盜名的也不乏其人。


  這就是極大的弊端,任人唯親,任人唯已,就不可避免,造成寒門子弟依舊沒有出頭之日,偶爾有兩個冒尖的,也是漂泊半生,客死異鄉的下場。


  科舉時間為一年的正、二月某日子,一般上一年十一月開始報名。


  這也是李寬開始忙碌的原因之一,因為就要開始報名了,留給他的時間就不多了,縱觀終唐一朝,開國之時,人才濟濟,而後百年也不乏驚才絕豔之輩,比如狄仁傑,但是這都是初期,後期到了唐玄宗之後,就很難見到出彩的人物了,這就是世家大族操縱科舉的後果。

  李寬認為,不論是糊名考試,還是增加考試難度,都不足以彌補這個不足之處,全民教育,讓科舉成為所有人的平台,縱然世家大族有一定的特權,也不可能把寒門子弟的路子全部堵死,自然就有了出人頭地的機會。


  全民教育是個耗時經年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李寬也沒指望現在就能改變現狀,循序漸進,才是正道。


  不過稍稍改變一下科舉,他認為還是可以的。


  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時代還早,這個時代的人,能讀書寫字就不錯了,誰管你是哪家的學問?

  儒家還沒有真正的形成獨尊之勢,需要做的事情就沒有那麽麻煩,若是在大宋、大明,甚至野豬皮統治的時代,隻怕沒有任何可能進行改變,不然滿天下的讀書人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淹死你。


  “官員熟讀經典是好事情,但是卻不能五穀不分,遇事從四書五經裏找答案,能辦好事情嗎?”


  李寬對著魏征、李綱侃侃而談。


  “賊來我死,災難一起,恨不得以身殉國,聽說還有點個火堆把自己燒了的,就是想祈求上天原諒?這種官員,不能為百姓做主,遇事沒有擔當,一味崇尚無為而治,最是無用。


  既然當了官,就要為民做主,麵對各種災難,要有應對之法,而不是一死了之。”


  李綱苦笑道:“這事我當年經曆過,大業年間,一個縣令因為大水,直接投河而死,後來還被大肆宣揚,引以為官員表率,妻子皆有封賞。”


  魏征冷笑道:“科舉出來的官員清貴,自認高人一等,最是容易犯這種錯誤,聽聞有人走馬上任後,整日裏宴飲不休,呼朋喚友,竟然還能高升,實在是吾輩之恥。”


  李寬笑道:“四書五經忽然有用,但是經世致用才是關鍵,我們不能要求讀書人都能熟知政事,但是也不能讓他們覺得做了官就能高枕無憂,要有限製。”


  “如何限製?”魏征急切的問道。


  李寬斷然道:“考核!”


  魏征頓時沒了興趣,李綱歎道:“吏部考核,每年都有,這個沒用。”


  李寬笑吟吟的道:“考核官員,不能隻看賦稅,要看一地民生如何、作坊多寡、農業墒情、百姓收入等等,甚至還有學堂有無,學生有多少等等,而不是單看一個地方交了多少稅。”


  李綱與魏征麵麵相覷,從來都沒有誰想過這些,這年頭誰家不是看收了多少稅,稅多了,自然是大大的功績,誰還管得了那麽些?有功夫多交友,還能在官場上有個照應。


  這就是現實,官場的現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