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第 69 章
其實沒有規劃意識,確實是古代人的通病。
現代人真正突出的地方, 不一定是編程、工程、醫學等等方面的先進。
而是規劃、整理和創新意識。
當然這和古代的實際生產力是脫不開關係的——畢竟修個書都得興師動眾, 現在的教授帶著幾個學生都能編出一本教材出來。
無論是唐宋元明清, 對實用技術的整理一直是被動的,而且民間多於宮廷,不過就算宮廷有短期高頻的梳理更新, 也不一定推送的到全國。
再比如說,對大型工程的規劃和成本控制。
虞璁在這方面, 有足夠清晰的認知, 也正是因此,才執意建立最低薪資線, 並且要求工匠們也能十天一休沐。
所謂的成本, 不是把那些百姓當牲畜一樣瘋狂壓價,恨不得讓他們跟奴隸一樣日夜不休的勞作。
隱形成本之高昂, 可以參考隋煬帝修運河。
不是運河不能修, 而是隋煬帝讓他自己成為利益最大化的主體,而讓百姓們去承擔所有的成本。
在這種情況下, 本來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直接把整個國家都玩完了。
之所以自己接手了朱厚熜的中興改革, 不斷調整制度和官僚機構的同時,還興建所謂的知聲堂、皇家醫科大學、皇家會議廳,就是因為他需要帶動人均收入, 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溫爺爺當年在北川中學寫過四個字, 叫『多難興邦』。
這句話出自《左傳》, 但其實有經濟意義的。
皇帝換了便裝,帶著隨從們去巡視已經完成一半的大學,在被規劃好路徑的庭院里緩緩散步。
陸炳暫時離開了軍營,陪伴著他安靜的往前走。
「從前,我問楊首輔,什麼是還富於民。」
虞璁看著遠處正坐在一起擦汗休憩的工匠,不知不覺地揚起了笑容:「直接把國庫里的那麼多銀子散出去,一點意義都沒有。」
人們只會把它匆匆花掉,然後陷入新的等待和無助中。
與其如此,不如把這些資金拿去擴大就業,從京城這個心臟開始,進一步的輻射各地。
等京城的秩序穩定,戰事進入更加有利的狀態之後,大型的國家工程也應該展開了。
皇上低頭采了一株小白花,旁邊陪著的趙尚書想了半天,還是開口道:「陛下,微臣有一個不情之請。」
虞璁低頭看著那朵小白花,眼皮都沒抬:「缺錢啦?」
趙璜一懵,心想皇上是越發厲害了,只硬著頭皮點了點頭,卻忘記自己站在了他的身後,人家壓根看不到。
虞璁想了想道:「今天過來散步,也是想問問你這件事。」
他清晰地記得,明朝的鑄造工藝,在當時其實是領先於世界的。
——而且還是在無人關心,野草般隨意成長的情況下。
趙璜又想了想,開口道:「那個,微臣和部下從顯微鏡中,觀測出了許多的東西,已經都交給太醫院繼續研究了。」
「現在還是主力於火炮和戰車的開發中。」
嗯,確實是現在的主要問題。
農業在全面更新和發展,商業自然會被帶動,畢竟人均收入和溫飽情況都已經有明顯提升了。
自己的小本本上也記著,要充分利用煤炭,並且提升鑄造的工藝。
在中國古代,真正優秀的刀劍,都是鑄造出來,而不是像舌尖上的中國敲鍋那樣一下下敲出來的。
鑄造工藝可以為國家提供更加輕便、威力強大的火炮,也可以改善刀劍質量——如果後期工藝成熟的話,甚至可以把蒸汽機的原型零件都做出來。
可是重點就在於,鑄造不僅僅是有好的圖紙,或者來幾個牛逼的工匠,就可以輕鬆搞定的事情。
「趙尚書,你們工部現在,不要急著去做新的東西。」
皇帝把那朵花遞給了一旁的陸炳,深呼吸道:「朕需要你們……總結和研究一些東西。」
虞鶴站在他的身側,已經準備好了紙筆,準備幫忙記錄。
趙璜略有些意外的看了眼書記員虞鶴,嗯了一聲,久違的再次洗耳恭聽。
從材料、溫度、工序到燃料混雜比例,鑄造這件事情,就和化學一樣有無數的組合成果,正因如此,得到結果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去搞清楚,到底什麼是決定性因素,才能得的到這個結果。
對於中國古代的科技,人們眾說紛紜。
有的鼓吹明代科技如何天秀地秀陳獨秀,有的則抬出日本和歐洲的種種成果,並且拿現代的情況來『打臉』。
可是他們沒有考慮到的,是中國和日本的實際情況。
從漢代甚至更早開始,中國人就要面對少數民族的入侵,雖然確實跟雲南還有苗疆那邊有爭亂,但更多的是去應對游牧民族的騎兵。
在這種情況下,用日本人的那種長刀、□□,是沒有任何抵抗能力的。
日本精鋼煉製的□□,更多的是平原上兩股部隊的對拼——明朝時期日本人有多少,少到幾千人互懟都是超大型戰役了,根本不能跟中國幾萬人對壘廝殺的慘烈程度相比。
而在這個時代,虞璁自己還專門去軍械庫和兵工廠視察了幾圈,他能明顯的感覺到,這些刀劍骨朵,核心要義不在於殺傷敵人,而是掠馬和穿甲。
所謂骨朵,類似於拉長了手柄的流星錘,但更多的在於一個槓桿上的猛擊和控制。
俞大猷所提議和改進的龍刀、大槊,都是為了儘快的把騎兵從馬上給刮下來,誰能佔據主場,不在地上亂滾,誰就贏了。
之所以前頭在草原上屢戰屢勝,就在於戰略視角的提升,提前的演練和危機情況的準備,包括信號的傳遞等等,都遠遠高於對手。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東西不適合中國式的戰爭,但是在錘鍊上還是非常有參考價值的。
當年大學畢業旅行的時候,虞璁跟他姐專門去了一次日本,在姐姐到處逛葯妝店和手辦店的時候,他去專門看了一圈和□□有關的場館。
日本刀用鋼的出產率和產糧都非常低,而且技法原始、消耗龐大。
正因如此,□□長期是貴族才佩擁有的東西。
中國在西漢之後,主要採用的是炒鋼法來獲得鋼鐵的原材料。
但是日本本身沒有理想的高溫燃料——比如煤炭,他們只能用更加廉價的木炭,讓爐火不能達到一千五百度以上的熔點。
在這種低溫下,根本沒辦法讓鐵礦石完全融化,所以這種低溫冶鍊只能造出來不規則的孔狀海綿鐵,但是這個材料在再次淬鍊之後,卻會展現更為驚人的,雜質極少的好鋼。
虞璁不是什麼過目不忘的神人,手頭也沒有百度來看看到底是個什麼比例和工序。
但是他能夠做到的,就是鼓勵工部加大投入對這個東西的研究。
趙璜聽得一愣一愣的,旁邊的虞鶴則是運筆如飛,寫的相當熟練。
趙璜咽了口口水,納悶道:「陛下的意思是,不急著要成果?」
這還真是聞所未聞了。
「對,你們的重點,不要是每年又給朕造出多少多少厲害的東西出來。」虞璁抬手拍了拍他的胸膛,加重語氣道:「把心沉下來,去搞清楚,到底是木炭,還是過程,如何做才能得到更好的鋼。」
真正的好鋼,比生鐵要輕,但是穩定性要更強。
鋼好,炮才會更加容易攜帶,而且噴出去的時候,路徑可以準確而爆發性強。
他斂財奴一般連著幾年把錢收回來,只是為了能從今日開始,一點點的再把這些錢用正確的方式,給散出去。
「趙庭實,你聽好了,這只是朕要你五年內,專心做的兩件事之一。」
「第二件事,是開始全國的探脈工作。」
一說到探脈,就有幾分鬼吹燈的意思。
就連趙尚書的臉上,都露出微妙的神情。
「不是那個探帝陵位置的脈,」虞璁馬上反應過來他想歪了,瞪了他一眼道:「是礦!脈!」
崇禎十二年,大明國快亡之前,來自西方的天主教傳教士畢方濟曾經跟崇禎皇帝上奏過四大策。
這四大策,在他的眼中,就是富國強兵的神策。
改曆法·辨礦脈·通西商·購西銃。
曆法這種東西,虞璁對農曆不覺得失望,這是用來針對百姓農耕的天然指導書,而且傳播範圍極廣,是個好東西。
改成西曆還不是為了方便那幫毛子傳教,畢竟禮拜二字可不是假的。
西商可開,西銃不必買,中國製造可有自己的過人之處——何況有他在,這個國家已經開始從沉睡中醒來了。
那麼剩下一點,就是辨礦脈了。
也就是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對於這一點,小皇帝有一種迷之自信。
因為玄學這種東西,有時候還是很管用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