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 最後的救贖
“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隻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
——彭德懷
1948年10月21日 東北長春 國民黨東北剿總一兵團兵團部
東北剿總作戰部長楊繼武少將一臉沮喪舉著白旗,向迎麵而來的一隊解放軍官兵揮舞著。接著走上去說道:
“解放軍長官,我部鄭洞國司令,已經同意起義,這不是對外保衛民族生存的戰鬥,這是內戰,手足自相殘殺的內戰,我們應該立即停止作戰,避免更多無謂的傷亡。”
“是嘛?”
對麵年輕的解放軍軍官一臉嘲諷的說道:“當初叫囂3-6個月剿平我們,發動全麵內戰的時候,你們可不是這麽說的!”
楊繼武低下頭,接受了這個比他年輕的多的解放軍軍官的嘲諷,然後帶著他們走了進去。
四周的國軍官兵們仍舊在向天開槍,彈殼不斷掉落在地上。似乎是為了讓兵團部的長官們聽得到他們已經“戰鬥到了最後一刻”。而駐守在前方的60軍,早已經宣布起義讓開路,準備開出長春接受改編。
東北剿總副司令兼一兵團司令鄭洞國已經癱坐在自己的辦公室內,一言不發。這位曾經在緬甸叱吒風雲的將軍現在是狼狽不堪——由於拒絕起義,下令部隊抵抗到最後一人,他連隨身的手槍都被副官收走了,生怕他自殺。接著,在看到連警衛部隊都已經朝天鳴槍的狀態下,在部下苦口婆心的裹挾下,鄭洞國被迫正式簽署了投誠的命令。
隨著錦州失守的消息傳來,所有人都知道大勢已去。整個長春,早已經沒有一隻國軍部隊還想繼續作戰了。
在簡短的通告後,1兵團兵團部所有官兵都放下了武器。接著,李鴻指揮的新七軍,包括曾經在緬甸打出了威名的新38師,此刻都毫不猶豫的放下了武器,集體向圍城的解放軍投誠。
看到這一幕,楊繼武有些百感交集,他從東北爭奪戰一開始就來到了這裏,也很早就看出了國軍的危機所在,但是最終還是眼睜睜的看著東北的局勢一步步惡化,無可挽回的失敗了,自己,也成為了解放軍的俘虜。
不過,他還有更牽掛的事情。當解放軍代表要離開時,他拉住了一個解放軍軍官,想詢問一下解放軍中有沒有一個叫楊成峰的軍官是從國軍這邊投靠過去的?
然而,此刻的解放軍四野已經擁有百萬之眾,從國軍投靠過去的軍官也早就成千上萬,其中不少人為了避免牽連家人,特地使用化名。因此,在茫茫人海中找到楊成峰猶如大海撈針——而且在戰爭尚未結束的時候,也沒人有那個閑工夫。
不過,這並沒有影響他找到楊成峰的決心。在解放軍給予所有起義的高級將領來去自由的選擇後,大部分國軍將領都以“不再參加內戰”為條件,先後返回了自己的老家,而楊繼武卻選擇留了下來,甚至主動加入了解放軍部隊,希望利用軍隊內部關係來尋找楊成峰。
隻可惜他的級別太高了,而且並非主動起義。因此所以沒有被安排在前線帶兵,而是在後方擔任後勤工作。
楊繼武對這個安排並沒有什麽反對,然而,正當他開始在部隊裏尋找關係以便於找到楊成峰的時候,隨著四野70萬解放軍入關作戰和整個中國摧枯拉朽般的將國民政府擊敗,趕往台灣,整個解放軍部隊又在不斷擴大和改編中變化著,先後吸收的國民黨官兵“解放戰士”已經有幾百萬之多,想在其中找到一個人就更困難了。
楊繼武並沒有跟隨部隊入關,他選擇了留在後方負責後勤等工作——雖然知道自己之前所在的那隻軍隊早已經爛透了,但是他還不忍心親手摧毀這隻自己奉獻了所有青春的軍隊。
1949年10月1日,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新的時代到來了。
楊繼武聽著來自天安門廣場的廣播中人民群眾的歡呼聲,不禁再次回想起蕭雲山就義前的話,心中似乎有什麽東西終於放了下來——在親眼見到了這個時代後,他相信,這是個隻要願意,誰都能活下來的時代。
解放後,他也終於脫掉了那身解放軍軍裝成家,和在東北一直照顧有佳的周靜結為夫婦,開始在這片全新的世界生活。
轉業的楊繼武被分配到吉林省水利廳工作,日子也過得有滋有味——水利係統中,集中了不少國軍起義的將領和軍官,他居然還找到了翟鐵等老熟人。
然而他卻始終無法忘懷自己那個不知所蹤的弟弟楊成峰,也暗中托人尋找,隻是一直未有結果。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7月,美國第七艦隊進駐台灣,同時直接武裝幹涉朝鮮。隨著美軍的介入,中國大陸不斷有人高呼“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口號,製造恐慌情緒。各地潛伏特務也蠢蠢欲動。
楊繼武也有些驚恐——他雖然立即向上級打報告,將自己了解的美軍情況全部告知,但是內心深處,還是擔心美軍的入侵。畢竟在他眼裏,美軍是“不可戰勝的”。
當楊繼武還在有些忐忑不安的時候,一個飽經風霜的身影在鴨綠江盤向著自己的祖國看了最後一眼,目光穿過這片大地,來到了中緬邊境的小城芒友。隨後,他義無反顧的踏上了另一個國家的征程。祖國的空氣中隻剩下他最後留下的話語:
“若我們無法回家,就用我們的血肉為祖國,為民族鑄成新的長城,禦敵於國門外!屹立千萬載。縱使鮮血流盡,骨肉成灰,永不倒塌。戰魂永鑄,軍魂永存!”
1953年7月28日
正當全國人民都在慶祝朝鮮停戰協議的簽訂時,一個解放軍軍官敲開了楊繼武家的大門。彬彬有禮的問道:
“請問,您是楊繼武同誌嗎?”
“是的!您是?”
楊繼武有些緊張的回答道。
解放軍軍官上下打量了他一眼,又說出了一個他早已經忘記的頭銜:
“您是中國遠征軍第十一集團軍先遣團上校團長楊繼武?”
楊繼武楞了一下,臉上露出了一絲懷念和羞愧,然後用力點了點頭。
“這是一個參加抗美援朝的烈士的遺物,他叫蕭雲峰,在上甘嶺戰役被美軍炮彈擊中,壯烈犧牲,作戰前指定要將這個東西交給您,交給那位遠征軍的團長!”
軍官將一個包裹好的郵包遞了過去,然後向著楊繼武立正敬了個禮,便轉身離開了。
楊繼武急忙用小心翼翼的手打開了那個郵包,一本已經有些褪色的被鮮血染紅的黑色筆記本出現在他眼前。
楊繼武的眼淚立即止不住的流了下來,他用顫抖的手打開了那個被鮮血染紅的筆記本,看著裏麵記載的被血染紅的一代又一代的人寫成的文字,潸然淚下。不隻是為了那個失散的弟弟,也是這上麵用血記載的每一個靈魂,每一個軍人的靈魂:
“1840年,英軍19000人,攻陷廣州,寧波,吳淞,兵臨南京,割香港。
1857年,英法聯軍5600人攻陷廣州。
1860年,英法聯軍22000人攻陷大連,煙台,天津,北京,火燒圓明園
1884年,法軍2萬攻陷越南,炮擊馬尾。
1894年,20萬日軍攻陷朝鮮,占領琉球,攻占旅順,大連,割台灣,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1897年,500名德軍強占膠州灣。
1900年,八國聯軍5萬人占領天津,北京,中國軍隊全線敗退。
1927年,美英炮艦在南京製造南京慘案,中國軍隊無動於衷。
1928年,日本在濟南製造濟南慘案,中國軍隊繞過濟南前行。
1931年,2萬日軍借918事件占領東三省全境,中國軍隊撤離東北。
1933年,日軍攻占熱河,山海關
1937年,7月,日軍發動77事變,8月攻占北平
1937年,8月,日軍進攻上海,11月占領上海。
1937年,12月,日軍占領南京。
……
1945年,8月14日,日軍攻占廣西全州
1945年,8月15日,日軍“投降”。
……
1950年,10月,以美國為首的22國聯軍將戰火燒到鴨綠江邊。被中國人民誌願軍一路打回三八線以南。從此,未能前進一步。
國無恙!民無恙!中華無恙!”
楊繼武合上筆記本,抬頭看著朝鮮的方向,似乎已經看到上甘嶺,看到那座已經被炮彈削了下去的上甘嶺山頭,在尚未散盡硝煙的陣地上,他仿佛看到了一個個熟悉的身影一躍而起,向著敵人發動最後的進攻,楊成峰,蕭天河,蕭雲山,崔瑋,周向遠,袁正剛等人,而林雪風,姚琴等女兵也在奮不顧身的為戰士們包紮傷口。他們的身上不再是那一身的國軍製服,而是土黃色的誌願軍軍裝。正如他們之前曾經換下的清朝軍服,北洋軍軍服一樣。隻是無論穿的是什麽軍裝,那身軍裝中都包裹著中國軍人那些渴望救贖,尋找救贖的靈魂。
從1840年到1953年足足113年,在多災多難的中華大地,從白雪皚皚的東北雪原,到茂密的滇西山林。從虎門轟鳴的炮聲到盧溝橋的烽火。從雲南保山的豪邁宣言,到鴨綠江畔的無聲誓言,他們從未停止過戰鬥,從未停止過去尋找自己的救贖。
最後,當炮聲息止於朝鮮這塊多山的異國土地,中華大地不再為戰火所蹂躪,這些從未停止過戰鬥的靈魂也終於得到了他們最後的“救贖”——這片神州熱土,再也不會被戰火吞沒。從那之後直到今天,中華無大戰!
從1840年到1953年,每一個在這片土地上戰鬥的軍魂,每一個為了這片土地而在其他國家戰鬥的軍魂,那些已經逝去的生命和依然綻放的生命在這一刻都在生死竭力的呐喊,中國的軍人們終於完成了他們長達113年的救贖之路!
國家安寧,戰火遠去,當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在一片瓦礫廢墟中浴火重生的時候,在他的身邊,這些軍魂構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鋼鐵長城,將侵略者牢牢擋在外麵。不讓他們哪怕有一絲一毫的機會打擾這個民族偉大的複興!
然而,這並不是結束,這片神州大地也從未能得到過真正的安寧。從對印自衛反擊戰,珍寶島之戰,對越自衛反擊戰到98抗洪救災,汶川抗震救災,時至今日他們的身影依然活躍在這片他們熱愛的土地上,繼續戰鬥著,直到永遠……
戰魂永鑄,軍魂永存!那道看不見的血肉長城永遠在我們身邊保衛著我們!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