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圍三厥一
窮寇勿迫,圍師必闕。
——《孫子兵法,軍爭篇》
1944年6月8日 緬北密支那 日軍指揮部
“八嘎!八嘎!八嘎!反複無常的小人!”
密支那守軍指揮官水上源藏少將憤怒的將電話話筒砸在電話機上,然後用手猛地一掃,將桌上的所有東西都呼啦在了地上。
四周的參謀們嚇得大氣都不敢喘,站在一旁,低著頭,一言不發的看著水上少將發火。
水上源藏喘著粗氣,手上的力氣也越來越小,終於停止了動作。最後,他把自己的指揮刀抽了出來,放在桌子上,用一種極其沮喪的聲音命令道:
“放棄合擊計劃,各部隊死守自己的區域,不許後退一步,固守待援!尤其命令丸山大佐,加強火車站的防禦,不要讓敵人再從車站殺進來了。這是命令!”
“是!”
參謀軍官們紛紛如臨大赦般的魚貫而出,仿佛生怕在這裏多留一分鍾就會被水上少將砍了。
眾人走後,水上少將才無奈的拔出了自己的家傳寶刀,仔細端詳了一下,似乎從那把閃著寒光的刀鋒中看到了自己最終的結局。
唯一的機動兵力53師團被調走增援18師團去了,現在的密支那是真正是孤立無援了。
既然沒有援軍,那麽與其死守,不如突圍——水上源藏少將也是這麽想的。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軍隊其實並沒有完成真正的合圍,伊洛瓦底江畔還有一個渡口掌握在日軍手上,日軍還在趁夜利用這裏運送傷員和補充兵力,撤離也應該不是什麽大問題。
不過來自33軍軍長本多政材和參謀長辻政信的命令很明確——水上少將必須死守密支那,不許離開,無論有無援軍都要戰鬥到最後一刻。
對一個指揮官下這種必死的命令在日軍中還是第一次。畢竟,如果密支那失守,那就意味著緬北的56師團會從背後遭到來自駐印軍的進攻,再加上雲南遠征軍Y部隊的夾攻,應該無法支撐多久。之後,這兩隻會師的勁旅有可能會直接南下,和英帕爾地區節節取勝的英軍形成鏟鉗攻勢,最終會師仰光,徹底將日軍趕出緬甸。
所以哪怕明知無望,日軍南方軍大本營還是要讓水上源藏的隊伍戰鬥到最後一刻——多堅持一天是一天。
“解圍就隻差最後一步,最後一步!”
少將喃喃自語的說道——心裏反複痛罵本多政材和田中新一那兩個廢物。
然後。他猛地抬起頭,目露凶光:
“既然讓我死守,我就死守給你看看,看看我水上源藏是怎麽打仗的!”
密支那距離解圍確實隻差最後一步,然而第53師團的轉向讓整個密支那的戰局再次走向危機狀態,也讓整個密支那日軍守軍的士氣有些低落。
不過麵對他們即將遭受到的攻擊來說,這點士氣損失並不算什麽……
與此同時 密支那機場駐印軍指揮部
梅裏爾準將再次信心十足的集中了一大批中國軍官,帶著一種勝利在望的表情,開始布置任務。
“……日軍已經徹底縮回了密支那,甚至放棄了幾個外圍據點,根據情報,他們現在的士氣非常低落。我們故意留下伊洛瓦底江的一處渡口,給他們留了一條退路……”
梅裏爾笑了笑,他的腦海中不斷湧現出當撤退的日軍堆積在渡口,然後在美軍突如其來的炮火下爭搶逃跑時不斷掉落在伊洛瓦底江時的情景。
“現在,新38師和新22師雖然已經攻占了孟拱,但是這兩支部隊連續作戰,部隊傷亡很大,疲憊不堪,無法立即給我們提供增援。所以我決定以我們現有的4個團的兵力立即發動一場強攻,趁著日軍士氣低落的時候占領密支那,徹底結束這場戰鬥。”
梅裏爾看了看自己手下的4個中國團長,他們也是一副躍躍欲試的表情。
150團,88團,89團,42團,這幾隻分屬30師和50師的中國軍隊已經在這裏血戰了大半個月了,雖然死傷慘重,但是屢敗屢戰。現在,他們認為自己終於能夠獲得勝利了。
“新一軍給我們調來了一個炮兵營助戰,我們將再次以轟炸和炮擊作為進攻開始的信號。炮擊將在明天淩晨6點開始,早上7點結束。各部隊從7點開始向城內推進,按照計劃奪取目的地……”
梅裏爾又著重看了一眼150團團長黃春城——後者的目標依然是密支那火車站,那個曾經的“傷心之地”,希望這一次,他不要再重蹈覆轍了。
不過對於已經援軍無望的日軍來說,他們很有可能連夜撤走,避免被全殲的命運,梅裏爾並不認為他們會堅持死戰——明知守不住,這又何必呢?
然而此刻,梅裏爾並不知道,伊洛瓦底江那條有意留給日軍“撤離”的渡口,現在正在抓緊時間搶運物資和人員,也成了密支那僅剩的補給通道。日軍利用夜色和密林,偷偷將物資運入,傷員運出,做好了在這裏決一死戰的準備。
1944年6月9日淩晨
一場前所未見的猛烈炮火再次在密支那城內響起,天空中布滿了飛機,將無數的炸彈投下,整個密支那城都在炮火中顫抖著。
當炮火開始向城內延伸,中國軍隊的4個團便迫不及待的向密支那發動了猛攻。中國官兵們高喊著口號,不顧一切的殺入城內。
一開始,戰況似乎正如梅裏爾預料的那樣,在那片幾乎成了廢墟的密支那城中,這幾隻進攻的部隊除了150團因為道路過於遙遠外,其他部隊最開始並沒有遇上日軍,進展十分順利,這也讓梅裏爾有些放心了。
然而,當150團抵達火車站的時候,卻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原先平坦的火車站周圍,現在突然出現了無數巨大的火車頭,層層疊疊的擋在了火車站外麵,宛如一道鋼鐵的防線,外麵還鋪著沙袋和鐵絲網。
而美軍的轟炸和炮擊,並未能摧毀這些“火車頭要塞”。
團長黃春城沒來得及多想,立即率部發動進攻。這時,這些車頭和車廂內卻無數火力齊發,迎麵將進攻的中國官兵一個個打倒。而中國軍隊的輕武器甚至手榴彈,擲彈筒迫擊炮都未能摧毀這些金屬的防線,進攻受挫。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整個密支那再次爆發,那些建築和廢墟內突然出現了無數的火力點,將整個密支那編織成一道道火網,把進攻的中國軍隊打了個措手不及。
各團都死傷慘重,急忙發動反擊。但是這些日軍火力點修建得十分隱蔽,而且位置很刁鑽,又都是相互支撐的,各部隊反擊打得十分艱難。隻得立即呼叫炮火支援。
美軍和新一軍炮兵立即開始火力掩護。
但是日軍的據點十分堅固,而且位置及其隱蔽,炮火對其威脅並不大。再加上這4個團都是在蘭姆伽“速成”的部隊,並非新38師和新22師那種訓練過近兩年才上戰場的。和美軍甚至自己的炮兵配合也拙劣到家了,各種參數校正不斷出錯,步兵也各自為戰完全不顧炮火配合,以至於不少炮火沒有打在日軍那裏,反倒是落在自己人頭上,將進攻的部隊炸得七零八落。
戰鬥持續了一天,在中國軍隊一片混亂的狀態下,日軍趁夜發動了反擊。
在那些孤注一擲的日軍麵前,本身就缺乏夜戰能力的各部隊,無法承受巨大的傷亡,紛紛開始了後撤。
經過一天一夜的奮戰,4個進攻團再次慘敗而歸,回到了當初出發的地點,死傷慘重,士氣低落。反倒是密支那的日軍開始歡呼自己的勝利,重新拾回了士氣。
這次大規模進攻再次铩羽而歸,不僅讓梅裏爾羞愧難當,也讓密支那行動的總策劃人史迪威將軍也坐不住了——在他的構想中,早在上個月就該拿下密支那的,不該這個月還在這裏接二連三的打敗仗。
此時在遠征軍Y部隊,高黎貢山的戰鬥已經基本宣告終結,中國軍隊出現在了鬆山地區和騰衝地區,準備進行下一階段的戰鬥,而龍陵的戰鬥也在激烈的進行著。大有先打過來和駐印軍會師的氣勢。
而在國內,長衡會戰(豫湘桂戰役的一部分)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雖然薛嶽並非湯恩伯之流一觸即潰,第九戰區各部也在“積極作戰”。但是整個湖南境內,日軍的戰略目的確是一個接一個的達到,所有的中國軍隊似乎都在“節節抵抗”後撤了下去,沒有能夠堅守住一處戰略要地,這讓整個湖南的防禦體係也岌岌可危。
實際上,湖南守軍不乏74軍這種美械王牌部隊,空中也有美軍第十四航空隊的全力支援,掌握了完全的製空權,甚至逼得日軍不得不采用夜間行軍和夜間作戰,一線部隊甚至需要依靠繳獲來維持物資補給。但是此刻由於蔣介石的“等勝利”的思想已經由上到下貫徹到全軍,導致這些部隊的指揮官並不希望自己在“勝利前”消耗掉“自己的”寶貴力量。於是麵對日軍的猛攻,再沒有那種拚光自己也要決一死戰的氣勢和決心。往往是一看戰況稍有不利,就立即腳底抹油,最後導致日軍長驅直入。
已經取得胡康河穀戰役完全勝利的史迪威迫切希望密支那的勝利能夠將整個駐印軍的勝利連成一片,徹底扭轉緬甸的戰局,也刺激刺激國內的中國將領們——這都是中國軍人,差距咋就那麽大呢?
1944年6月13日
史迪威親自飛到密支那接見了梅裏爾,並且開始直接走訪部隊,了解情況以決定下一步的方針。
不得不說,史迪威還是個優秀的指揮官,在一係列調查中,他很快發現了問題所在。
梅裏爾雖然是個優秀的將領,但那是在指揮5307支隊的作戰時表現不俗。而在指揮中國軍隊的問題上還是有些力不從心。
他對中國軍隊的實際情況還是缺乏了解,還是機械性的采用“甩手掌櫃”的形式,提出一個總體目標,然後讓這些中國軍官們自己想辦法執行——這種最基礎的指揮手段對於新38師和新22師這樣早已經脫胎換骨的部隊沒準還能做到,但是其他幾隻從國內調來經過短期訓練的部隊根本做不到這點。
這幾隻部隊的各級軍官雖然學過最先進的戰術,拿著最先進的武器,但是依然習慣性的讓官兵采用“豬突猛進”的方式直線進攻敵人的防線,毫無戰場應變能力,各部隊之間的協調能力也幾乎為0。戰鬥力遠遠不及新一軍的那些部隊,卻還被分散使用。
同時,密支那部隊的後勤保障狀態也到了一個危機的地步。
雖然和新一軍主力部隊取得了聯係,但是連接機場的道路還遠沒有開通,地麵運輸不暢,守在密支那的中美聯軍依然隻能依靠空投獲得補給。但是隨著雨季的到來,空投受到了很大的限製,原先囤積的物資也有不少因為受潮而不能使用。現在的部隊實際隻有一天的物資儲備,無力支撐長時間的作戰,因此也隻能在進攻失利的時候撤退。
史迪威將軍在意識到這些問題後,立即著手開始處理。權衡再三之後,他一麵將駐印軍的新30師和50師全部調來,加強攻擊的力量,一麵安排加強運輸空投物資。同時,將中國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了新一軍軍長鄭洞國,讓這位熟悉中國軍隊的將領來負責中國軍隊的指揮。而由於日軍53師團的撤離,5307支隊也都歸建,由梅裏爾直接指揮進攻密支那,同時多派聯絡官,協調雙方的聯係。
鄭洞國雖然名義上是新一軍軍長和駐印軍副司令,但是長期以來,在駐印軍中隻負責軍紀和訓練,後勤事務,沒有指揮作戰的權限,權利甚至比不上孫立人和廖耀湘。不過好在此人性格屬於內斂型,也比較識大體,從不爭功搶權。
不過,現在有了機會來親自指揮這場至關重要的戰役,還是讓鄭洞國興奮不已。他立即趕往密支那,了解情況,並且組織各級軍官開會商討進攻事宜。
很快,一份新的計劃就被提出了——主攻方向依然是那次讓中國官兵們顏麵盡失的密支那火車站,隻是這一次,他要集中力量,拚盡全力去占領車站。
史迪威也認可了這份計劃,並且準備調集5307支隊和自己直屬的那隻最擅長雨天作戰的9支隊支援這次行動。不過,對於這兩隻同樣損失慘重的部隊來說,他們擔任的是從南部“佯攻”的任務。
密支那的中美聯軍開始了緊張的籌備,然而,無論是史迪威還是梅裏爾和鄭洞國,在交接的時候都忽略了一件事情——伊洛瓦底江畔的那個缺口,並沒有堵上,日軍依然從這裏源源不斷的往來輸送傷員和彈藥物資。
與此同時,中國戰場上的形勢繼續惡化,6月16日,日軍兵臨長沙城下。這座曾經以三次長沙會戰力挫日軍的光榮城市這次僅僅兩天時間即告失守,6月18日,守軍經過“頑強抵抗”後撤出長沙。同時,日軍在湖南猶如無人之境,中國軍隊各部雖然“頑強抵抗”卻未能阻止日軍任何行動,衢州,湘潭等地相繼失守。至27日,日軍各部已經兵臨衡陽城下,完成了對衡陽的包圍。28日,對衡陽的進攻開始。守軍第十軍在方先覺軍長的率領下開始了長達47天的頑強抵抗,殺傷並且牽製了大量日軍——然而,在薛嶽和蔣介石的嚴令下,周圍近20萬中國軍隊,包括精銳的74軍,100軍,79軍等各部,竟然隻是象征性的推進了一些,並未全力進攻,導致最終第十軍彈盡糧絕,全軍非死即傷,軍長方先覺為了保護受傷的官兵,率部向日軍投降。
而此刻,密支那的中國軍隊正在緊張的整備中,補充人員和物資源源不斷的運到,所有參戰部隊的損失也得到了補充,這一次,鄭洞國下了狠心,一定要拿下密支那。
戰鬥前,他召集了所有的指揮官開了一次戰前會議,會上,他也一改之前平和的語氣和儒將風範,殺氣騰騰的對這些屢戰屢敗的軍官們說道:
“……我知道美國佬不能把你們怎麽樣,所以戰事不利,你們都會撤回來。但是我不一樣,我受命委員長,也有盟軍東南亞戰區的任命,掌管遠征軍生殺大權,從現在起,隻許進,不許退,各部隊長官必須在一線督戰,後退一步者,格殺勿論。此次戰役,不成功便成仁!一舉拿下密支那!”
“是!”
看著殺氣騰騰的鄭洞國,中國軍官們也都知道這一次是要玩命了,不是日本人死就是自己死。也紛紛下定了決心
1944年7月4日 密支那
正當國內的衡陽保衛戰如火如荼的進行的時候,密支那外圍中美炮兵部隊的通訊中傳出了鄭洞國的聲音,一向溫文爾雅的鄭洞國歇斯底裏的吼道:
“開炮!開炮!把密支那炸平,老子要死的不要活的!”
猛烈的炮火再次肆虐過密支那城,這座城市最後的血戰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