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軍魂,最後的救贖> 第八十九章 固若金湯

第八十九章 固若金湯

  外行看裝備,內行談後勤。


  ——局座張召忠

  1943年11月1日 拉加蘇高地外圍 日軍18師團前沿指揮所

  日軍18師團參謀長片岡衷少將現在的心情十分愉悅。昨晚他一個巧妙地夜襲,直接突破了中國軍隊的陣地,將其整個防線攔腰截斷,不但徹底的扭轉了戰局,還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勝利。更是讓因為那嘎特工隊全滅而擔憂中國軍隊戰鬥力的日軍軍官們信心大增。


  不僅如此,他們還在戰鬥中俘獲了一些中國軍官,其中甚至有一個來前線收集情報的團參謀,通過連夜審訊,獲得了大量中國軍隊的情報。


  通過審訊以及戰場情況的觀察,現在他可以確定,隻有一個團的中國軍隊參加戰鬥,這個消息雖然讓他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不過看著那些繳獲的美國武器,他也知道了敵人火力強大的原因。


  再說現在他倒是不怎麽擔心了——反正英國軍隊不是沒打過,光是一些好的輕武器的火力還遠不足以左右整個戰局,高射速武器隻能在短時間形成火力優勢,再說這些連發武器的彈藥消耗量巨大,陷入重圍的中國軍隊很快就會彈盡糧絕。


  眼下,中國軍隊被分割成了3塊,112團團部和2營的部隊在新平洋西部入口處嚴防死守,避免日軍突破新平洋,威脅到中印公路的建設。而1營殘部退守李家寨地區,苟延殘喘。拉加蘇高地隻有一個3營。而日軍兩個步兵聯隊已經將他們團團圍住,一個炮兵聯隊提供火力支援。


  在片岡衷看來,就算對方火力再強,消滅包圍圈中的中國軍隊隻是論小時計算的問題,在消滅這兩隻中國軍隊後,他會集中兵力突破新平洋,徹底將中國人趕出胡康河穀,甚至殺到利多去——那裏是敵人的前線基地,各種補給物資一定堆積如山。


  於是,他立即對部隊下達了命令。


  “事不宜遲,按照中國人的傳統,先禮後兵,派人喊話讓他們投降。如果拒不投降,命令55聯隊,立即對拉加蘇高地發動總攻,先拿下距離我們最近的據點!”


  “放心吧,參謀長閣下!”


  55聯隊聯隊長山崎四郎大佐一臉自信滿滿的說道:“我們保證,3小時內,讓您在拉加蘇高地上看風景!”


  與此同時 拉加蘇高地


  格力斯少校怒目圓瞪,仿佛看著殺父仇人一樣看著蕭天河。後者則知趣的把臉轉了過去,一臉欲哭無淚的表情低聲說道:


  “這個好歹是新38師的地盤,人家陳營長當指揮官是名正言順啊?”


  現在的拉加蘇高地上光少校就有4個,除了格力斯這個聯絡官外,蕭天河和蕭雲山都堅持讓陳耐寒擔任指揮官,讓整個指揮體係可以完好的運行起來。


  “我說的不是這個!”


  格力斯咆哮道:


  “蕭少校,你不是跟弟兄們說過,隻要1營的增援一到,我們就可以回利多休息了嗎?1營呢?利多呢?”


  “這個,好像是,說過,不過你看,1營的增援還沒到不是?這個不能怪我啊!”


  “他們好像到不了了,對了,他們被日本人打跑了!那麽支隊長,蕭少校!我想再問你一遍,我們什麽時候才能回利多休息呢?”


  格力斯用有些威脅的語氣說道。


  “這……你問我也沒用啊,您得下去問問那些日本人?他們什麽時候肯放我們走。他們同意了,我立馬帶著大家回去!”


  “FXXK……”


  格力斯嘴裏吐著國罵,一臉無奈的走開了。四周的9支隊官兵們又是一片哄笑——隻是這笑聲中帶著一絲的無奈。


  4個月了,哪怕是物資充足,人的精神上也有些受不了了。他們早就想回去休息一下,然而戰局的變化卻又將他們牢牢拴在這裏。蕭天河現在恨不得期盼日軍發動一次進攻,隻要戰鬥開始,官兵們就無暇他顧了。


  一聲刺耳的喇叭聲突然從對麵的林中傳來——18師團不會用什麽土質的鐵皮喇叭喊話,而是直接架設了廣播來對中國軍隊喊話。


  “112團3營的弟兄們,投降吧。你們已經被大日本帝國‘叢林作戰之王’的18師團團團包圍,沒有任何生路,隻有投降才能保住你們的性命……”


  “操!”


  蕭天河從一旁抄起了一隻春田步槍,隻是對方的廣播喇叭在林中,雖然能從聲音的來源方向判斷大概的位置,但是從高地上根本看不到。他瞄了半天也不知道該射擊哪裏。


  然而,就在他猶豫的時候,一排81MM迫擊炮彈已經從他身後騰空而起,帶著呼嘯聲砸在了日軍廣播他的所在地附近,立即炸起一片火光。而那個廣播聲也在火光中銷聲匿跡,再沒了聲音。


  整個拉加蘇高地上立即傳出了一片歡呼的聲音。


  蕭天河也笑嘻嘻的把春田步槍扔到一旁,自言自語的說道:“有了迫擊炮,誰還用這玩意兒啊?”


  不過中國官兵們還沒來得及高興多久,遠處深林的上空就飛起了一個奇怪的東西。


  蕭天河心裏頓時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他急忙拿起望遠鏡,看清楚了目標——日軍炮兵聯隊專門配備的炮兵觀測氣球。


  這種可以攜帶兩人的熱氣球升空後用繩索固定在空中,在高處觀察炮兵射擊的著彈點,並且提供修正參數,第一時間通知炮兵。當戰場上缺乏製高點的時候,就會被用出來,是聯隊級配置的裝備。


  “準備躲炮,鬼子的炮擊要來了!”蕭天河不顧一切的大叫起來。


  士兵們手忙腳亂的躲進防炮的掩體。幾乎在同一時間,日軍的炮火就開始砸在了拉加蘇高地上。整個高地表麵立即變成了一片衝擊波和爆炸形成的海洋,所有凸出地表的設施都遭到了炮擊,甚至有幾發炮彈在觀察員的指引下落入了戰壕中,造成了一些傷亡。


  楊成峰也躲在防炮洞裏,看著外麵那炮擊的場景,不禁又回憶起了自己去年第一次參戰時的景象。那時在親身體會到日軍炮火時的興奮,緊張現在已經統統變成了麻木——反正在這裏也被炸死的話,那隻能說點背了。


  “等鬼子炮擊結束了,記得叫我!”


  楊成峰閉上眼睛,用手堵住耳朵,直接打起盹來,仿佛這地動山搖的炮擊不過是搖籃曲一般。


  不過還沒等他休息幾分鍾,日軍的炮火就戛然而止。


  楊成峰立即條件反射一般跳了起來,嘴裏大喊著:“準備戰鬥,鬼子要上來了!”同時已經以熟練的動作端起了自己的湯姆森衝鋒槍,瞄準了前方。這才吃了一驚——鬼子距離他們的距離已經不過兩百多米了,這早就超過了他們步炮協同作戰的最安全距離,不愧是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18師團。


  不過對麵的中國軍隊也都是訓練有素的,各種輕重機槍衝鋒槍同時噴出猛烈的火舌,無數子彈瘋狂的掃在日軍隊伍中。


  後方的火力也沒閑著,迫擊炮在日軍炮火停下的一刻已經在短短十秒內被運出掩體架設好,調整好了諸元,向著正麵攻擊的日軍開始連續發射。


  頭頂上的炮彈仿佛冰雹一般密集的砸下,將日軍進攻部隊的隊形徹底撕裂。正麵的密集的子彈,又像一片疾風暴雨一般橫掃日軍,將正麵的日軍打得血肉橫飛。


  日軍的迫擊炮和擲彈筒也同時開動,開始向高地上的中國軍隊火力點進行壓製性射擊。然而很快被居高臨下的中國軍隊的迫擊炮炸了回去。中國軍隊的迫擊炮無論是口徑還是威力,甚至精確度都超過了日軍。


  拉加蘇是高地,作為仰攻的一方十分不利,每一個被打死的人滾下去時都會影響到後方進攻的人員。再加上這樣鋪天蓋地的火力,饒是頑強的18師團,也經受不住如此慘重的損失,很快敗下陣來。


  看著中國軍隊陣地前那密布的迫擊炮彈坑,猶如月球表麵一般,不少日軍被炸得支離破碎的屍體就以零件狀堆在裏麵。稍微完整一些的屍體遍布在中國軍隊的陣地前,最近的距離不過幾十米,但是在中國軍隊密集的交叉火力麵前再也無法前進一步。


  當然,被這麽狠狠的打了一頓後,日軍前線指揮官也不肯善罷甘休,由於對方始終是居高臨下,於是一麵用擲彈筒和機槍進行火力壓製,一麵立即挑選了各部隊的神槍手,爬上臨近的大樹準備用狙擊的手段來給中國軍隊造成壓迫。隻是他們沒注意到,中國軍隊的戰壕上齊刷刷的升起了無數的“潛望鏡”——這種在中國戰場上比較罕見的小玩意兒現在是所有軍官的標配。而日軍的火力想要打到這些露出來不過一個硬幣截麵大小的潛望鏡,基本要靠信仰。


  “挨,鬼子上樹了,這真TMD跟猴子一樣!”


  “竄的還挺快的!”


  幾個士兵七嘴八舌的笑了起來。


  “別廢話,趕緊的,把位置看好,報告給迫擊炮班的人。”


  楊成峰一邊觀測,一邊拿起剛剛接好的電話開始通報。


  “明白了,是否立即開火?”


  迫擊炮班的人問道。


  “不用,聽我的口令,等他們爬到最高處再說,就算炸不死他們,也摔死兔崽子們!”


  楊成峰冷笑著說道。


  很快,日軍狙擊手們已經爬到了周圍那些大樹的頂端,這片原始叢林的樹很高,有不少頂端幾乎和拉加蘇高地的高度接近。而且有茂密的樹枝作為阻擋,中國軍隊的步槍直射火力很難傷到他們。


  不過還沒等他們來得及尋找目標,一排排迫擊炮彈就從天而降,結結實實的打在樹上。


  不少狙擊手被當場炸碎化身一片血肉之雨從天而降。另外不少是炮彈的衝擊波炸碎的樹杈戳進身體,甚至還有直接被爆炸震下來的,落在地上,也沒了聲息。


  按照駐印軍的標配,每個排有兩門60MM迫擊炮,每個營有18門。但是3營由於擋在最前麵,團長陳鳴人直接將團部直屬的迫擊炮連調配給了他們,這讓3營又另有了12門81MM迫擊炮,因此,在近戰支援火力上相當的誇張。


  然而,迫擊炮畢竟還是曲射火力,未能清除掉所有的狙擊手,依然有一些狙擊手沒有被炮彈炸中,也沒有因為震動掉下來。於是,中國官兵再次祭出了自己的拿手武器——巴祖卡火箭筒。


  隨著無數大樹頂端變成一個個火球,戰場上終於安靜了。


  眼見普通攻擊難以奏效,日軍在又一輪遠程火力壓製後,釋放煙幕,企圖突破。不料煙幕對於中國軍隊的密集射擊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反而讓日軍最擅長的精確射擊無法發揮。而中國軍隊早就死守好了所有能夠上山的路,12挺重機槍和30多挺輕機槍外加上百隻衝鋒槍連續不斷的射擊另有手雷和迫擊炮覆蓋,基本上擋住了任何企圖衝過來的日軍。


  多次進攻後,日軍一無所獲,這讓山崎大佐和片岡衷的心情頓時跌落到了穀底,開始隱約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


  在3營這裏碰了釘子,日軍企圖到1營那裏碰碰運氣。


  不料1營在撤入“李家寨”的同時已經利用周圍的林木設置好了自己的防線,並且利用從臨濱帶過來的裝備,用機槍和迫擊炮,依靠四周的茂密的樹木死死守住自己的陣地。日軍的炮兵觀察氣球看不到目標,一線部隊也找不到中國軍隊的火力點,經常被不知道從哪裏來的火力被打得暈頭轉向,連續多次進攻,死傷慘重卻毫無進展。


  18師團在中國戰場有著豐富的經驗,以中國戰場大部分官兵的知識水平來說,他們習慣建造的都是那種一戰時期的戰壕工事,相當一部分指揮官並不能理解這種戰壕的變換形式,也不懂得配置火力,隻是死板的按照教科書的記錄來挖,或者是有一些經驗的軍官會稍微有所改善。而那些缺乏工具,一天隻吃兩頓飯,餓得奄奄一息的文盲普通官兵,也沒有足夠力氣和知識來挖掘和建造這種防禦工事,修建出的戰壕工事大部分也都是不合格的。所以在中國戰場上,那些看似堅固的防禦陣地,大部分實際上起不到防禦的效果,在日軍麵前不堪一擊。


  然而駐印軍則完全不同,從軍官到士兵都接受了完整的戰壕工事修建學習,從理論到實踐,再到各種地形環境下的最合理工事修建都經過了完備的訓練。再加上每個士兵隨身攜帶的美製作業工具十分齊全,士兵們經過蘭姆伽的營養補充後,更是精力充沛,所以從他們進入自己陣地的第一時刻起就在不斷的修建防禦戰壕和工事,不分白天黑夜。當日軍開始進攻的時候,所有的環形防禦圈,各種防炮洞,隱藏火力點都已經修建完成。再憑借有利的地形和強大的火力,日軍自然是望洋興歎的。


  為此,看著幾次進攻付出的傷亡數百人的慘重代價而一無所獲,參謀長片岡衷頓時暴跳如雷,把手下的指揮官劈頭蓋臉的就是一頓痛罵。


  不過罵歸罵,他也不是沒有辦法——中國軍隊的火力雖然凶猛,但是彈藥消耗也是極大的,光是他們用迫擊炮打狙擊手的浪費程度,就可以斷定他們帶的彈藥再多,也經不起這樣消耗。另外,他們駐守的兩塊地方都沒有水源,不用幾天,在緬甸這種熱帶地區,那些中國官兵們就會不攻自破。到時候,日軍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上去將那些無法抵抗的中國官兵屠殺殆盡。


  “暫時不要進攻,各部隊在中國人的包圍圈外圍死守,盡量用偷襲,騷擾進攻的方式消耗他們的彈藥和精力。把主要的兵力放在新平洋出口那裏,一定要阻止支那軍隊的增援抵達。我要看看留守在拉加蘇和新平洋內的這兩個營能堅持到什麽時候。”


  片岡衷惡狠狠的說道。


  隻是他話音剛落,一個參謀就驚慌失措的跑了過來,語無倫次的說道。


  “參謀長閣下,快出來看看,出事兒了!”


  片岡衷不敢怠慢,帶著軍官們走出了指揮部,走到了前麵的一塊空地上,頓時大吃一驚。


  一架美軍P51戰鬥機從雲層上空衝了下來,衝著日軍的觀測氣球就是一陣猛烈的射擊,將這個氣球連同上麵的觀測員一起打成了零件。接著是對林間日軍的駐地開始瘋狂掃射——雖然實際戰果不大,但還是讓日軍狼狽逃竄,正在準備的進攻隊形被打亂。


  然後,在藍天白雲中,無數架美軍運輸機正緩緩的飛過新平洋上空,白色的降落傘掛著巨大的空投箱天女散花一般飄落在中國軍隊駐守的陣地上。


  “八嘎!”


  片岡衷怒吼一聲,推開身後的軍官,不顧一切的衝進自己的指揮部。他拿起電話直接接通了第18炮兵聯隊,用歇斯底裏的聲音怒吼道:

  “立即對中國軍隊的兩個陣地進行火力覆蓋,立刻!”


  電話那邊沉默了半天,似乎還有人在小聲討論,過了一會兒,才傳出了聯隊長江口太郎大佐沮喪的聲音:“參謀長閣下,很抱歉,我們無法執行命令。聯隊攜帶的炮彈已經用盡了,補充的彈藥還沒有運到。”


  “八嘎!”


  氣急敗壞的片岡衷立即接通了南方軍司令部,要求動用陸軍航空隊來應對美軍的空投。


  然而這已經是1943年,隨著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推進,日軍的主要飛機和飛行員都被運回本土或者島嶼來阻擋美軍的推進,各戰場上的飛機捉襟見肘。


  而在緬甸戰場上,英國皇家空軍和美國第10航空隊已經逐漸獲得了製空權,日軍的飛機不得不集中在南部應對下一步開始的英帕爾戰役,沒有可以支援緬北的飛機,甚至連高射炮都沒有。


  放下電話,片岡衷有些絕望的看著天上,一股不祥的預感在心中蔓延。


  “命令所有部隊,立即開始進攻!”


  少將對手下的軍官們惡狠狠的說道。


  “可是參謀長閣下,我們現在沒有炮火支援啊!敵人可是有空中支援的。”


  55聯隊隊長山崎大佐急忙提醒。


  “我們等不了了,必須速戰速決,利用我們的兵力優勢,立即拿下拉加蘇高地!”片岡衷咆哮道……


  於是,在沒有炮兵支援的狀態下,日軍再次向拉加蘇高地上工事完備,迫擊炮火力凶猛的中國軍隊發動了一次又一次徒勞的進攻,在空軍的支援下,日軍在高地下又添置了近百具屍體後,再次無功而返。


  片岡衷知道,從這一刻起,他實際上已經失敗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