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天微微亮,李雲身著蟒袍佇立在中州城上,看著下方一望無際、綿延不絕的行軍行列,風吹將城牆上的旗幟吹的嘩嘩響,身後站立的是這次出征的將領。
這次出征將是對大蜀最後一個叛賊的征討,目的是要一舉覆滅占據西北長達20年之久的偽朝—梁。
李雲轉過身,臉色凝重的看著眼前的將領們,握著身前李源的手,沉著聲說道:“此次征戰必定艱苦重重,望諸君共勉,但孤相信,你等不會讓孤失望,讓大蜀千千萬萬的百姓失望!”
將領們聽到李雲的話語後,均單膝跪地,朗聲回答說道:“定不負秦王信任。”
說完這些話,這些將領邊轉身而走,去和自己的部隊匯合了。
李雲聽見他們遠走的聲音,卻是沒有轉身。對於這些經過戰火洗禮的將軍,他相信能夠為他帶來勝利。
李雲佇立在牆頭,看著最後一個兵走出城門,久久不語,直至旁邊的侍衛來提醒,李雲才意識到已經日上梢頭。
————————-分割線——————————
夜涼如水,在這萬籟俱寂星空,偵查營的戰士門都在抓緊時間休息,戰爭是冷血的,每時每刻都在壓榨著他們的精力,他們唯有抓緊每次戰鬥的間隙好好休息,能夠多有一些體力,為了能夠偵測到敵營更多的動態,同時為了讓自己能夠在這場戰爭中活下來。
如今離出征已經過去了三個月,至從半個月前蜀軍對梁軍發出進攻以來,雙方戰士在上、涼兩州的交界處已發生了無數次的小規模交戰,特別是蜀軍的偵查營,現在早已減員過半了,但是偵查營仍在堅持戰鬥,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精銳中的精銳,他們有責任去完成全軍最艱難的任務。
偵查營士卒近日來的犧牲換回了重大的價值。傍晚時分,偵查營士兵在西南方20公裏處發現了連綿不絕的騎兵營,這隻騎兵本不應該出現在戰場,但梁帝為了擋住蜀軍竟孤注一擲的將邊防的10萬騎兵派往蜀梁的前線。這個消息對於蜀軍來說並不是個好消息,騎兵在這平原上的戰力可是不同以往,而且蜀軍少騎兵是大蜀上下人盡皆知的,此次李源所帶軍隊中隻有3萬騎兵,其中五千還是重騎兵。
—————————分割線—————————-
不過李源等蜀軍大將卻是疑惑,為何梁軍騎兵不在蜀軍攻城時,突襲蜀軍。
“趕緊去探查梁軍騎兵主將是何人!”李源聽到消息後,立馬命人鳴金收兵,不給梁軍掩軍殺來的機會。
第二天,偵查營報告,這隻騎兵是梁軍最精銳的騎兵,是從北州抽調而來,數量高達10萬之多,梁帝是想憑此一戰粉碎李雲一統大蜀的目的。
中午,在蜀軍的注視下,原先據城而守的梁軍忽然有了動靜,派出了一萬兵卒前來叫陣,而梁軍的騎兵則在蜀軍營寨的側方。
李源見此為避免損失則在營寨上高掛免戰牌,絲毫不理會梁軍的叫陣。
李源身經百戰,豈會中了激將法,擺明了現在你有騎兵我就不和你打的意圖。
梁軍用盡方法來挑釁李源,可是李源卻像烏龜一樣,縮在營寨這個烏龜殼裏,梁軍也嚐試了攻打蜀寨,可是派的人,還沒到營寨門口,就已經被蜀軍犀利的弩箭射的損失慘重,最後梁軍實在是無計可施了,隻好以這種辱罵的方式,試圖激怒李源,吸引出蜀軍出寨。
晚上,蜀軍帥帳,李源坐在主位,眾多將領坐在下方,商討著如今的軍情。
“諸位可有何良策?”李源望著坐在下方不語的眾人,麵帶希翼地問道。
可眾多將領卻是沒有一人說話,因為如今局勢對蜀軍可謂是進不可進,退不可退,兩頭難。
李源正欲說什麽,軍帳裏麵卻是進來了一位將領,身後跟著帥帳守衛的士卒。
李源見著來人,對著士卒揮了揮手,而後讓偏將站在旁邊,轉頭又重複了先前的問話。
站在旁邊的梁駿看見在座的眾位將軍沒有言語,自己又有一個想法,邊主動上前說道:“將軍,屬下有個想法,不知該講還是不該講?”
李源聞言轉頭看向梁駿,挑了挑眉頭,帶著笑意的說道:“但講無妨,就算無用,也可以給眾位將軍開拓思路,是不是?”
梁駿聞言便道:“”我等何不堅守幾日,屬下知道我軍有一對付騎兵的利器,隻是此事要王爺決斷斷。”
李源和眾將士聽到這話,沒有作聲,對於此人說的話,他們是極為相信的。帳中眾人互相看了看,許久,均點頭表示讚同,。
原來剛剛說出建議的人是李雲的表弟梁駿,此次出征軍負責的是後勤補給,而他在營中聽說了騎兵的事,想到之前在王府看見工部的人實驗的大威力的武器,便來這裏告訴李源。
三日後,李源的書信經過快馬送達秦王府,交與李雲。
李雲看著書信中的字,皺褶眉頭,手指敲著座下的椅子,對於信中說梁軍騎兵的威脅感到頭疼,本來以為前期不會對上這麽多的騎兵,可是沒想到梁國這麽有膽魄,寧願要打敗自己,也不怕突厥入侵。
李雲想了想,而後對著候在外麵的侍衛吩咐道:“去吧工部尚書喊來。”
—————————-分割線—————————-
半月後,李源在營寨的軍需處,看著麵前之人,滿是疑惑,問道:“葉大人,這次軍需怎需你親自過來?”
“這次這些軍需是秦王給你對付騎兵的,這新武器是最近研製出來的,需要記錄數據。”葉宏一邊記錄著身邊的數量,一邊對著李源說道。
李源聞言點了點頭,原來這就是秦王給我的殺手鐧,不過至於秦王說的這種武器能夠對付騎兵,李源還是有點半信半疑,畢竟沒有親眼見識過這武器的威力。
—————————分割線—————————-
在高掛免戰牌半個月的時間,梁軍每天都會派人過來叫陣,而且汙言穢語層出不窮,可是蜀軍就是沒有反應。
在這一天,梁軍按照慣例派了2萬人前來蜀軍寨前,還沒等梁軍開罵,蜀軍營寨大門突然轟然大開。
蜀軍營寨的西南方5公裏處,外麵狂奔來了一騎,對梁軍騎兵主將匯報了蜀軍出動的消息。梁軍騎將聞言立馬叫人集合人馬,準備向蜀軍方向攻去。
1個時辰後,梁軍騎將率領整合好的騎兵奔向戰場,此時的蜀軍已經在梁軍城外擺好陣勢,森嚴地列在上涼平原上。
梁軍騎兵趕到戰場時,看到濰縣外麵密密麻麻的軍陣,不以為意,曾經多少像蜀軍這樣號稱無敵之軍的步兵,在麵對他們千軍萬馬的衝陣時,無不不堪一擊。
梁軍騎將將馬勒住,對著身旁的偏將說道:“左右聽著,聽我將令,前軍突進蜀軍中部,左右軍隨後掩殺。”
聽到命令的梁軍騎兵隨著各自的主將衝向蜀軍。
恍惚間,速度飛快的梁軍騎兵已經離蜀軍一箭的距離了。而此時的蜀軍的動作不是像別的軍隊應對騎兵一樣,豎起盾牌,列起長槍陣,而是前排的步兵齊齊的向後退一步,則顯現出原先躲在後麵,每個人手裏拿著個籃子的士兵。
蜀軍的擲彈兵(李雲起的名字)紛紛拉掉手中飛彈的引線,一瞬間成千上萬個飛彈扔向梁軍的騎兵陣營,轟然炸開,裏麵的鐵釘四處散射,成片成片的騎兵轟然倒下,那些馬倒下前還擺著向前奔跑的姿態。而此時正在向蜀軍陣營跑來的前排的話梁軍步兵,不由自主的停下了腳步,以至於後麵奔跑的梁軍步卒擁擠到了一塊。
就連蜀軍自己這邊也是被這種慘烈的場景所震撼了,紛紛張著嘴巴呆呆的看著,可是在後方接到李源命令的蜀軍騎兵卻是使命拍打著胯下的戰馬,將梁軍步卒包圍。
經過這麽一會兒的激戰,蜀軍通過‘手雷’這種新式武器宣告著騎兵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
許許多多的梁軍步卒由於被蜀軍的騎兵包圍,有的死戰到底,有的幹脆地扔掉武器雙手抱頭,跪在地上投降。
而梁軍的騎兵就沒有這麽好了,10萬騎兵,在成千上萬課手雷的突襲下,眾多騎兵根本來不及麵對在眼前炸裂而四處飛射的鐵釘,身著皮甲的他們根本毫無防禦。
有了手雷這武器,接下來李源對梁國的征討是順風順水,梁地各城是望風而降,就算遇到了頑固分子,李源將後方運來的手累經過投石車投進城中,梁軍也抵擋不住蜀軍的兵鋒。
蜀曆350九月,梁軍都城豐城被蜀軍攻陷,梁帝在蜀軍攻入梁皇宮前,自殺而亡,梁覆滅。
自此,從蜀曆331年分裂的大蜀,重新統一。
————————-分割線——————————
蜀曆351年,在蜀皇李建賢一味地堅持下,蜀皇在中州進行禪讓,而李雲則登基為帝,國號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