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魚雁
元泰二十六年夏, 反賊大破京師。
元泰帝倉皇西狩,文武百官及內眷、京城百姓等一部分人隨元泰帝西去入蜀, 另一部分則拖家帶口地南逃至荊楚、淮南一帶。
北燕鐵騎收縮防線,從西線突圍而出,中途與寧州軍正面遭遇,窩了一肚子火的北燕軍大敗寧州叛軍, 傅深親手挽弓,一箭射死了叛軍首領,兩個北燕將士摸上了寧州城頭, 趁著月黑風高, 將那顆人頭高掛在城門樓上。
一戰立威,北燕鐵騎兇殘依舊, 所過之處,無人敢直攖其鋒。七月初, 北燕軍與甘州軍在武威會師, 傅深一邊收攏西北各地殘兵, 重新整軍,一邊以甘州為據點,墾荒屯田, 休養生息, 以待反擊。
北方防線已破, 韃、柘、渤海三族再無阻攔, 長驅直入中原腹地, 半壁江山淪陷於外敵之手, 朝廷不復存在。在這種局勢下,淮南節度使岳長風率先舉兵抗賊,拒渤海軍於淮水之北,擋住了蠻夷南下的腳步。緊隨其後,西平郡王段歸鴻稱「西南以自保為要」,只接收北方逃難百姓,不再出兵勤王。有這兩位先例在前,各地節度使紛紛效法,以其所轄之地為限,自成一體,各自為政,除抵禦外敵之外,約定互不侵擾。
眼看大周即將四分五裂,國祚不保,同年秋天,齊王孫允端在金陵自立為帝,尊元泰帝為太上皇,國號為周,改年號為「長治」,定都金陵,遍告天下。
新朝由北方流亡而來的舊官員和江南素有名望的賢達士人共同組成,長治帝未設宰相,而是仿元泰朝舊例,新開延英殿,與重臣共決國事。
登基當日,江南節度使、荊楚節度使、嶺南節度使、福建節度使及東海水師同進賀表,擁立新帝。嚴宵寒自荊楚跟隨齊王至江南,先是攔住沒讓他回京,後來又與各地節度使斡旋,殫精竭慮地搭起了新朝的架子,一手扶持齊王登基稱帝,論功足可封侯拜相,但他以自己以往行事遭人詬病為由,寧願當個隱於幕後的功臣,故長治帝仍令其統領禁軍,特許入延英殿議事,視為左膀右臂,倚重非常。
曾經明裡暗裡罵過嚴宵寒的舊臣們算是開了眼了,屹立兩朝而不倒,從權臣奸佞搖身一變,成了臨危不亂、匡扶新主的功臣,這鷹犬不但心機手腕了得,運氣也是相當了得啊!
經歷過這一番風波,嚴宵寒的形象與「心機深沉的權臣」越發貼近,那過去常常微笑的嘴角如今很少揚起,氣勢內斂威嚴,喜怒莫測,但總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陰鬱,讓人更不敢往上湊。
舊朝臣與他素有嫌隙,新貴們與他不熟悉,這麼一來,嚴宵寒倒像是回到了元泰朝,再度被眾人孤立了。
深受寵信的嚴大人對同僚的指點和側目毫無感覺,反正他已經習慣了,閑言碎語猶如過耳清風。他為長治帝費盡心機的籌劃、不遺餘力地促成新朝,本來也不是為了在這亂世里搏出一份功業。只是時局如此,情勢逼人。若長治帝始終找不到立身之地,一個流落在外的皇子,以後要麼被拿來當傀儡皇帝,或者索性殺了乾淨,而他的隨從們無甚分量,自然更落不著什麼好下場。
嚴宵寒不想受制於人,更不想把命丟在江南。
在江南這些日子裡,他有時會半夜驚醒,寒衾孤枕,冷雨秋窗,他的手落在身側空蕩蕩的床榻上,握了滿把寒涼的濕氣。每到這個時候,他就覺得自己好像又犯了葯癮,心中全是說不出的難耐滋味,彷彿有隻蟲子正在一點一點地將他心臟啃噬殆盡,只留下一具行屍走肉般的空殼。
求而不得比單純的疼痛更可怕,嚴宵寒做夢都想肋下生雙翼,一夜飛度千山萬水。
可傅深在哪裡?
他知道京城已破,知道元泰帝西狩,也知道北燕鐵騎成功突圍,可是他不知道傅深到底去了哪裡——是留在了西南?還是回到了北燕,又隨著北燕軍到了其他地方?
沒有隻言片語,荊楚一別,他們就失去了聯繫。
嚴宵寒問了很多從京城南渡而來的官員將士,也曾試圖從西南打聽消息,甚至花重金派人從蜀地北上,想要找到傅深的蹤跡,至今沒有得到任何迴音。
他們中間隔著淪陷於外敵的中原大地,卻像隔著一整個世界。
嚴宵寒醒了就再也睡不著,一般會睜著眼睛直到天亮,然後強撐著爬起來去上早朝。實在難過的受不了時,他就去桌上常備著的糖盒裡找顆桂花糖吃。
這個法子其實沒什麼用,連心理安慰都少之又少,因為原來那包糖早就吃完,新買的糖雖然精緻甜蜜,桂花香撲鼻,但是味道與原來的不一樣。
那天客棧門外,傅深在人群里匆匆塞給他一荷包桂花糖,從此之後,他再也找不到跟它一樣甜的糖了。
甘州城外。
西北秋高氣爽,長空浩蕩,藍天下是一望無際的田野,傅深和俞喬亭一人捧著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十分不講究地蹲在田埂邊看人收麥子,從背後看去,活像兩個放羊的。
俞喬亭期期艾艾地道:「侯爺,咱倆這麼大個將軍,蹲在這兒不好看吧?」
傅深嗤道:「入鄉隨俗,就你要臉。」
「……」俞喬亭,「您這有點過於俗了……」
傅深眼皮一抬,斜了他一眼:「羊肉湯不好喝嗎?」
俞喬亭:「好喝。」
「好喝還堵不住你的嘴?」傅深道,「別叨叨,煩著呢。」
俞喬亭霎時瞭然,不懷好意地賊笑問:「還想你們家那位呢?南邊不是有消息了么,新帝登基,他是功臣,在江南那溫柔鄉里好好地當著禁軍統領,你還有什麼可不放心的?」
傅深有心把俞喬亭這幸災樂禍的混賬玩意一腳踹下田埂,但他身邊實在沒有其他人可以聊兒女情長,只好捏著鼻子忍了:「一個在南,一個在北,不知什麼時候能見面,你說我愁不愁?」
俞喬亭笑道:「這也好辦,反正你明年春天打算出兵,到時候一路殺到金陵去,不就見著了?」
「說的好像我們能到金陵似的,」傅深有氣無力地道,「蠻夷佔據淮水以北的中原地帶,離金陵十萬八千里,你倒給我打一個試試。」
俞喬亭低聲道:「我看新皇在江南搞小朝廷,搞的有聲有色,就怕日後我們在北邊拚命,南邊一點卻都不著急。」
傅深聽完更愁了。他在武威將甘州軍和西北各地殘兵重新編入北燕鐵騎,軍權在握,比江南的大周朝差不到哪去,但傅深絕不可能擁兵自立,北燕軍為國效忠多年,自然把光復中原視為理所應當。
然而他們這麼想,不代表各地獨立的節度使和江南朝廷也這麼想。
京師坐擁北燕鐵騎、京營和禁軍三道防線,尚且被外夷打的屁滾尿流,單憑北燕軍之力,把中原從外族手中奪回來需要多少年?就算奪回來了,南北如何重新合二為一?誰是正統?到時候北燕軍又會被放在什麼位置?
遠慮與近憂層層疊疊地堆在他心上,傅深胸懷有限,一時被壓的透不過氣來。他長嘆一聲,抬頭望天,恰好見長空之中,有一隊大雁正排著隊飛過。
傅深眯起眼睛,估計了一下距離,把空碗往俞喬亭手裡一塞,自己起身摘下背上的長弓,搭上一支箭,挽弓瞄準——
箭矢「嗖」地破空而去,片刻後半空中傳來一聲哀鳴,隊尾的一隻大雁從天上直直地墜落下來,掉在了距他們不遠處。
不待傅深自己去撿,那邊的農人已替他將大雁送了過來。受傷的大雁還活著,一邊翅膀被箭釘穿,在傅深手中不住撲騰。俞喬亭探頭一看,誇道:「不錯,很肥。」
「不是打給你吃的,」傅深一手拎弓,一手拎雁,轉身往回走,「讓杜冷去我那一趟,帶上傷葯。」
「啊?」俞喬亭一頭霧水,「幹什麼?」
傅深頭也不回地道:「讓杜冷給它治治傷。它不是要往南飛嗎?正好。」
俞喬亭:「啥?」
「魚雁傳書沒聽說過?可惜本侯沒有沉魚落雁之姿,只好動武了。」說完,傅深思索了一下,覺得有求於雁,還把人家打傷了,有點說不過去,於是舉起手中大雁,誠懇地對它道:「雁兄,對不住了啊。」
大雁:「……」
被晾在原地,手裡還捧著兩個碗的俞喬亭:「……」
靖寧侯這是走火入魔,終於瘋了嗎?
冬至時節,金陵。
日暮時嚴宵寒方從宮中出來,今天是冬至,延英殿議事之後,陛下桉京城風俗,特賜了羊肉湯餃,幾個從北方來的老臣當場捧著碗老淚縱橫。長治帝觸景生情,也忍不住掉了幾滴眼淚,君臣執手慟哭,江南出身的四位學士在一旁假模假樣地勸慰了幾句,直到長治帝收了淚,才各自散了。
嚴宵寒彷彿被一口熱湯燙傷了肺腑,走在濕冷的長街上,竟覺得痛徹寒徹。他不想回府,漫無目的地在街上閑逛,渾渾噩噩地走了許久,經過一處集市時,肩膀忽然被人撞了一下。
一個人從他身邊跑過去,咋咋呼呼地喊:「我看看!給我看看!」
前方不遠處聚集著一伙人,圍著個攤子不知在看什麼熱鬧,嚴宵寒耳朵靈敏,只聽得一個男人粗聲道:「……我在城外獵到此雁,沒想到它腳上還系著塊絹帛,這可不就是古話說的『魚雁傳書』!」
腦海里像是有根弦被錚然撥響,嚴宵寒心中一動,驀然生出幾分好奇,走上前去細看。他個子高,站在人群外也能看到砧板上躺著一隻死大雁,那男子手中拿著一塊絹布給眾人展示:「北雁南飛,說不定就是北人特意用它來傳信呢?」
有人起鬨道:「上面寫的什麼?拿出來給大夥瞧瞧!」
那男子道:「不行!不行!這可是個稀罕物……」
「這隻雁多少錢?」嚴宵寒忽然開腔,平靜地道,「連這塊絹帛一起,我買了。」
看熱鬧的人群立刻給他讓出一條路,那男子見他衣著華貴,氣度不凡,知道自己是遇上了有錢的冤大頭,張口便道:「一錢銀子!」
嚴宵寒隨手從荷包里摸出一塊約一錢半的銀角子,丟進他手中,那人頓時眉開眼笑,雙手將那絹帛奉上。嚴宵寒接過,卻不打開看,隨手揣進袖子里。圍觀眾人見他沒有亮出來顯擺的意思,十分遺憾,砸著嘴各自散去。嚴宵寒轉身離開攤位,身後自有長隨上前將那雁拎走。
提著一口氣一直走到無人處,嚴宵寒反覆抓住那幅絹帛又鬆開,一再告誡自己不要心存妄想,「北雁」與「北燕」諧音只是巧合,鴻雁傳書更是被用濫了的典故,他是瘋了才會一時衝動,買下這種根本就沒什麼意義的東西。
可是他太需要一件故地舊物來寄託感情了。
——哪怕那只是個虛假的意象。
平復良久,他的心跳漸漸緩了下來,嚴宵寒猶豫再三,本著將錯就錯、破罐子破摔的心態,終於從袖中把那塊白絹抽了出來,沿著摺痕小心打開。
從北到南,那大雁不知飛了多久,腳上系的白絹已經髒了,字也被打濕過,在絹上洇開一片乾涸的墨痕。
縱然模糊,可他仍能清晰地辨認出那不甚規整的字跡,因為絹書上面只有四個字——
「吾妻安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