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色戒> 第四百二十三章 士氣可用

第四百二十三章 士氣可用

  雖然遲來的人生第一次戰役大勝而歸,不過當時陳慶之並不是主將,如前文所說,他只是一個小監軍之類的角色,當時主將是個皇室宗親,是皇帝一個妃子的兒子。取得一場大勝之後,眾人正要班師回朝,結果朝中卻傳來一個消息,該主將的母親生了個別人的孩子,頓時,皇帝老兒大怒,一氣之下要誅殺該妃子,主將聽聞此消息,估計自己也難逃牽連,心裡一合計,乾脆跑了算了,於是,主將臨陣逃跑,北魏那邊聽聞消息,重新再派大軍往徐州進發,陳慶之也沒辦法,帶著部隊灰溜溜回來了。這次戰鬥雖然算不上失敗,但也幾乎是陳慶之一生之中在戰場上罕所未見的一次失敗了。


  接下來,他雖然憑藉上次的戰鬥打響了名氣,但依舊只能做一個小監軍的角色,跟隨著另外一個將軍去攻打北魏的一個城邑,當時他們只帶了萬把人,北魏得知消息之後,立馬派了十五萬大軍前來救援。


  當時聽說這個消息之後,梁朝這邊的倆主將一合計,就準備跑路了,人家帶了十五萬人,咱們這萬把人肯定不是對手嘛,回去也好跟皇帝老兒交待。結果還沒等他倆收拾好細軟,陳慶之跑過來找他們,說是北魏的不對才剛一路疾奔趕過來,肯定比較疲憊,所以,建議趁著天黑去夜襲!

  帶著萬把人去夜襲十五萬大軍?這麼天馬行空的事情,身為主將,人家肯定不會答應,心裡還惡意的想,你丫的只是個監軍,全軍覆沒了砍的只是我們的腦袋,你當然可以胡思亂想了,但俺們自認重大啊!於是,他們堅決不答應,而且跟陳慶之言明了,明天一早,咱就班師回朝去!

  陳慶之憋了大半輩子的打仗慾望豈是能這麼輕易被壓下去的?於是,他脖子一梗,大聲回應道,你們不去可別後悔!說完,這犟驢回到自己的大營里,把身邊二百個僕從找過來,讓他們換上鎧甲,拿上長槍,然後便帶著這二百號人出發了,目標:揍丫北魏的十五萬大軍!


  一個體弱的四十多歲老監軍,率領自己部屬二百,長途奔襲四十餘里,一夜之間擊潰了北魏的先頭部隊,聽起來天方夜譚的事情,陳慶之把他變成了現實。後面跟隨的北魏大部隊聽說自己的先頭部隊被擊潰了,全軍震怒,差點嚇得紛紛逃命,最後勉強被安撫下來,也是行動遲緩,士氣大跌。


  看到陳慶之帶著一群兼職軍人都干翻了北魏的先頭部隊,梁朝的主將終於有了點信心,於是便沒跑路,留下來跟北魏繼續對持。


  因為陳慶之只是監軍,沒有兵權,所以,儘管前面一票乾的極為漂亮,接下來的戰鬥他依舊只能提提建議,不能直接帶兵打仗。梁朝的軍隊就這麼靠著陳慶之的計謀跟北魏十幾倍於己的大軍堅持了一年,最後,北魏的軍隊甚至都包圍到梁朝軍隊身後了,兩個主將再次一合計,這仗沒法打了,還是跑路吧。


  第二次跑路的準備已久沒能順利實施,陳慶之再次出現了,這次他知道不可能靠言語爭取到打仗機會了,這廝也是個狠人,直接假造了個皇帝的密詔,說是皇帝要自己在關鍵時刻接管軍隊!

  因為他從小陪皇帝下棋下的比較多,這麼一說還真把兩個主將給騙了。就把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了他。


  終於可以肆無忌憚的帶兵打仗了!陳慶之興奮的差點發了羊癲瘋,連個過度的過程都沒有,他直接把士氣疲軟的士兵們召集起來,帶著便往北魏那邊進發。


  這廝似乎天生就是為了戰爭而生的,一群殘兵敗將,在他的帶領下,一鼓作氣,連克北魏自覺得堅不可摧的十三道營壘,大獲全勝,十幾萬魏軍的屍首把淮河都堵塞了。


  這場戰鬥聽起來就已經極富傳奇色彩,但即便是這樣的一場不可思議的勝利,跟陳慶之後期的軍事輝煌比起來,依舊微弱的簡直不值一提。


  接下來就說說陳慶之一聲之中最輝煌的一系列戰鬥了。


  當時中央政府是北魏,不過北魏的皇室不安定,幾個皇室親王紛紛割據,摩拳擦掌準備自己稱王,這種時候,對有實力的親王來說,正是個建功立業的好時候,但對於沒實力的親王來說,就是一場災難了,比如說當時的北海王。


  因為自己有稱帝資格,所以,他就必須去戰鬥,否則的話,只可能被其他幾個有資格的人當做眼中釘被殺死,但他又沒有戰鬥的資本,每天小心翼翼的躲避著別人的追殺,愁的頭髮都白了,最後苦思冥想之下,他想到了一個方法,效仿春秋時期實力弱小的親王們,自托與他國,接住其他國家的力量,是自己成為皇帝。


  當然,他這想法也只是想想而已,當時北魏是中央政權,其他的小國家充其量只能算是土匪而已,所以,他實際上也只是尋找一處安身之所罷了。懷著這樣的心思,他找到了梁武帝。


  這種倒霉事情找上門,梁武帝跟吃了一百隻蒼蠅一般,你說不答應吧,說起來人家是皇室正統,自己這土匪身份只要接納了他就能洗白,多好的機會不能白白放棄,但要是答應了吧,自己這小國家,被那幾個勢力強大的親王移動手指頭就能捏死,要是因此給自己招來了滅頂之災,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一番艱難的思索之後,梁武帝想出來了個好辦法,先答應下來!然後那勞什子北海王不是要讓自己出兵幫他爭奪帝位么?就派個幾千號人帶著他北伐洛陽去,估計半道上就被全殺了,如此一來,自己的名義也得到了,等北海王死後,其他親王應該也不會再注意自己這邊,一箭雙鵰,此計大妙!


  計謀已定,接下來就是人選的問題了,嗯,陳慶之這廝,竟然假傳聖諭,雖然打了個勝仗不好責備他,但蔑視皇帝權威的行為實在不能饒恕,就給他加個官,來個捧殺之計,讓他陪著北海王去送死吧!

  梁武帝為了敷衍北海王,封了陳慶之為飆勇將軍,帶著7000人馬,護送著北海王往北邊,當時的政治權利中心——洛陽城進發了。


  北海王怎麼說也是個皇室子弟,梁武帝那點小心思他能看不出來?所以,出了梁國境內之後,北海王馬上不走了,給自己搞了個稱帝儀式,然後就在原地駐紮了下來,不過北伐這件面子上的事兒也不能停下,於是,他封陳慶之了一大堆頭銜,讓他帶著兵自行戰鬥。


  這種明顯讓你去找死的認命,換誰都會不爽,可偏偏陳慶之不覺得不爽,相反,他還幹勁兒十足,在連綿的春雨中,帶著手下的七千人,開啟了一段神話般的北伐之旅……


  區區七千人的部隊,幾乎等同於一個流寇實力,但一路之上的戰鬥,陳慶之甚至都沒有採取過一次守勢!兵鋒一至,所向披靡!

  從第一場戰鬥開始,陳慶之先是趁著魏軍鎮壓農民起義,攻克一座城池,然後絲毫不做停歇,再次向下一座大城進發。這座大城的守城將軍不巧正是之前被陳慶之第一戰兩千人打敗他兩萬人的那個北魏將軍,知道這廝不好惹,儘管手頭有七八萬兵力,但並不出城作戰,而是在城門前連築九座營壘抵擋,但對結果毫無影響,一樣是十倍的兵力懸殊差異,一樣是人數少的一方進攻,人數少的一方被迫防守,最終的結果也是一樣,一上午的時間,陳慶之便連克三座營壘,守城將軍一看自己終究還是吃敗仗的命,直接帶兵投降了。


  因為這次打下來的是個大城,北魏舉國震驚,連忙徵集各路人馬,共計三十餘萬人馬,前來合圍陳慶之,等他們的人馬聚集起來之後,陳慶之已經帶著自己的七千人殺到下一座大城並且攻克,等三十餘萬人匯合完畢之後,正好把陳慶之圍到他新攻克的大城之中。


  此時因為剛剛經過攻城苦戰,陳慶之手下兵士受傷者頗眾,只剩下三千人能迎戰。


  這種絕境之下,是個正常人就該投降了,結果陳慶之這個兵瘋子非但沒投降,而且比較輕鬆的守城戰他壓根兒就沒考慮,直接帶著僅剩的能打的三千騎兵出城,背城而戰,不給自己留一點後路!

  然後,陳慶之的三千騎兵正面對抗上了北魏的二十餘萬騎兵部隊,其中包括十五萬的少數民族彪悍騎兵。這一站的結果是——陳慶之三千人全殲對方二十餘萬不對!你沒看錯,是全殲!半數以上的北魏騎兵被殺死,主帥陣前投降,解佩劍跪於陳慶之馬前投降!

  取得這樣的一場大勝,對自己再嚴苛的人也會覺得自己做的足夠好了,但陳慶之似乎還覺得不過癮,當時距離洛陽城之間只剩下了一個虎牢關,陳慶之接受了北魏主將的投降之後,連口氣都沒喘一下,馬鞭一指,帶領三千疲卒繼續向北進發!


  虎牢關自古便是雄踞在各種反叛勢力面前的一座不可逾越的高牆,阻擋了無數意圖進犯洛陽的勢力,但當陳慶之向這邊進發之時,尚有數萬精兵強將據守,又佔有天塹優勢的虎牢關將士連抵抗的勇氣都沒有,直接開關投降了!

  原本陳慶之還要繼續往洛陽進發的,只是手下兵卒太過疲憊,於是便下令休息一晚,等第二天起來的時候,陳慶之得到了個消息,自己再也沒有機會進攻洛陽這座偉大的城池了,因為,北魏朝廷投降了!

  不是像梁朝,不是像北海王,而是像陳慶之投降了!

  區區七千人馬,一路之上作戰47次,攻城32座,無一不克,所向無前!

  北伐大業,就這麼奇迹般的完成了。


  之後,北海王在一次睡夢中醒來,得知自己現在成真正的皇帝了,原因是因為自己已經忘記名字了的那個白面癆病鬼帶著七千人把洛陽城打下來了!就這樣,北海王暈暈乎乎的去繼位了,到洛陽城裡開始了花天酒地的帝王生涯。而陳慶之繼續帶著自己的七千親軍征戰全國,其他各路勢力無一不服。


  因為陳慶之和七千親兵皆著白袍,當時洛陽城中兒童歌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這句話的意思是,不管你是名師還是大將,不管你以前多牛逼,遇見白袍將軍你就趕緊繞開走,否則就是自挖牢獄。


  完成神話一般的北伐,陳慶之到達自己人生的最高點,但單就戰役來說,他最經典的戰役還在這之後。


  當時北魏雖然失去了洛陽城,但還控制著全國大部分地區,而且因為全部實力都在爾東榮一人控制之下,甚至勢力比之以前猶有過之。因為數次慘敗於陳慶之之手,爾東榮傾盡北魏控制下的所有兵士,有百萬之眾,從自己控制的北方向南而下,進攻洛陽城。


  當時北海王認為天下已經太平,對陳慶之遂起忌憚之心,陳慶之見狀,便自請調往洛陽北方的門戶小城,等陳慶之到達之後,北魏的部隊向洛陽進發。因為當時陳慶之已是公認的「戰神」,爾東榮也執意要和陳慶之分個高下,便傾盡百萬之眾,一股腦兒的進攻陳慶之,此時,陳慶之身邊依舊只有自己那百戰百勝的七千人不敗之師。


  一百萬北魏部隊,加上一路望風影從的十數萬雜牌軍,攻擊一百一十餘萬部隊跟七千人馬正面交鋒,這次雙方實力差距已經大到即便最具有浪漫主義情懷的人做夢時候也不敢抱有奢望的地步,但是,陳慶之這個名字,註定要跟奇迹糾纏在一起。


  三天打了十一仗,陳慶之帶領七千人馬,三天時間內不眠不休,打的一百餘萬大軍死傷慘重,爾東榮幾乎絕望,下令退兵!

  等爾冬陞帶著殘部退出一段距離之後,忽然腦子裡相通了,自己雖然拿陳慶之沒辦法,但完全可以繞開他去打洛陽城,於是,他率領殘部繞過陳慶之鎮守的小城,直撲洛陽,一夜之間攻克洛陽城。


  洛陽城破之後,因為北海王已被處死,陳慶之便請示梁武帝,梁武帝讓其班師回朝,回到建康。


  陳平之撤回南方的過程中,爾東榮覺得似乎看到了機會,於是便帶領數十萬大軍在後面追趕。雖然名義上是追擊,但實際過程卻讓人發笑不已,因為追遠了等於沒追,但追的太近,他又不敢,所以,最後幾乎等同於他們護送著陳慶之南撤。


  陳慶之自從北伐起,身邊無論大小戰爭便全是七千精騎,歷經無數戰火洗禮,中間雖有人員陣亡,但整體傷亡是極少數的,大多還是當初一路追隨他的原班人馬,這不得不說又是一個奇迹、或許是老天爺也忌憚這支百戰百勝的雄師,在南撤回建康的圖中,一次陳慶之指揮過河之時,忽然山洪暴發,將這支神鬼莫御的王者之師無情的沖走了。


  這是陳慶之一輩子唯一一次有可能死於戰場上的機會,但老天爺似乎沒敢帶走他的命,他之後化裝成和尚,一人秘密潛回建康。


  此後,陳慶之雖然已經年近五十,但依舊未嘗一敗,只是失去了他的百勝之師之後,他的勝利相較於以前那些神話,顯得要暗淡許多。數年之後,發病而亡,享年五十六歲。


  區區十五年的領兵生涯,陳慶之便闖下一個大大的「戰神」名頭,不由讓後人悠然神思,若是一早便踏入戰場,這個白袍將軍又能創造什麼樣的神跡?

  以弱勝強的範例到了陳慶之這裡,再無人能出其右者!

  為何他能創造如此多的神跡?究其原因,陳慶之打仗之時最講究的,便是「士氣」二字,無論是從他迎擊敵方先頭部隊還是取得一場大勝之後,借著充盈的士氣,不顧疲勞繼續廝殺的選擇,都能看的出來。


  講完白袍將軍的傳奇,話題回歸到李澤坤這裡,李澤坤為什麼敢以一百人之眾包圍對方二百人?原因也無他,也只落在「士氣」二字,現在士氣可用,這一個理由便足矣!李澤坤自己並不打算動手,他相信,勝利幫一定會取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