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回長安

  果然如淩驍所料,魏軍一整夜都沒有再敢進攻。


  ??第二天一大早,外出探查的斥候回報說,毌(冠)丘儉已經率領剩餘軍兵退守渭水岸邊。


  ??淩驍判斷,毌丘儉現在還摸不清城內情況,為了保險起見,把軍兵安置在岸邊。


  ??一旦情況有變,他可以馬上率軍渡河。


  ??但這僅限於兩天之內。


  ??一旦兩天以後自己沒有率軍進攻,依舊是死守鄭縣的話,毌丘儉一定會察覺自己根本就沒有援軍。


  ??到那時,他依舊會率軍攻城。


  ??要真是那樣的話,自己這點人馬幾乎是守不住爭先的。


  ??正午時分。


  ??從華陰方向,耿義帶著一隊兵馬正全速奔著鄭縣趕來。


  ??淩驍得到斥候消息後,馬上命令上官玉帶兵出城迎接。


  ??為了不讓魏軍察覺,耿義特意選擇從南門進入鄭縣。


  ??對於耿義的到來,淩驍十分疑惑。自己壓根就沒有派人去潼關送信,這耿義是怎麽知道這邊的戰事?

  ??而且潼關不是有郭淮率軍進攻嗎?耿義帶一萬人出來,萬一潼關有失怎麽辦?

  ??“耿太守,潼關戰事如何?你帶這麽多人回來,萬一郭淮攻城該如何?”


  ??“主公,公孫宇帶兵五千到了潼關,加上臣從長安帶走的一萬人,潼關已經有三萬兵馬防禦郭淮了。”


  ??“郭淮隻有兩萬人,加上潼關易守難攻,臣就算抽調出一萬人,郭淮也無法攻破潼關,請您放心。”


  ??對。


  ??淩驍忽然想起來,當初司馬懿攻占了臨晉,自己判斷他會渡過渭水而占據鄭縣,從後麵包抄潼關。


  ??誰知道司馬懿並沒有渡渭水,占鄭縣,而是又連續攻占兩城,直奔高陵去了。


  ??原本自己想讓陳瑾派人去調動公孫宇回長安,去高陵駐防。但公孫宇已經離開了鄭縣,去了潼關。


  ??再後來,陳瑾被殺,自己也就把公孫宇這茬給忘了。


  ??如此說來,潼關方麵暫時是沒有危險的。


  ??那自己就可以省下這一萬多兵馬。


  ??“耿太守,現在毌丘儉率軍屯於渭水,還在觀察著鄭縣的形勢。”


  ??“隻要我們前往出擊,憑借人數上麵的優勢也可以擊敗他們。”


  ??“隻要把他們趕到渭水對岸,我們便可以全力對抗司馬懿了。”


  ??淩驍這個提議,跟耿義不謀而合。


  ??唯一有出處的就是,淩驍想要在擊敗毌丘儉以後,順勢渡河,在司馬懿的背後展開進攻。


  ??而耿義則是認為,毌丘儉退到渭水對岸以後,應該派兵守住渭水。


  ??剩餘人,回到長安,在從正麵阻擋司馬懿的大軍。


  ??現在已經入冬,隻要拖的久一點,司馬懿必然會因為糧草供應不及而退兵。


  ??從這也看的出來,淩驍更傾向於進攻,而耿義則是攻守參半。


  ??最後,淩驍還是聽從了耿義的意見。


  ??在鄭縣休息了一天。


  ??翌日清晨,淩驍將兵馬分配完畢。


  ??耿義率軍繞到魏兵側翼發起進攻,而自己則率軍五千從正麵進攻。


  ??大軍離開城池不到十裏,外出探查的斥候回報,毌丘儉率軍已經渡過了渭水。


  ??這也在淩驍預料之中。


  ??畢竟一萬多人想要隱藏行蹤,幾乎是不可能的。


  ??既然毌丘儉提前撤退,那就按照事先的約定,耿義帶著上官玉,領軍五千守住渭水,嚴防魏軍渡河。


  ??淩驍率領剩餘六千人返回長安,去高陵阻擊司馬懿。


  ??一路上,淩驍的心早就已經飛回了長安。


  ??因為在高陵,隻有牧良的兩千屯田軍,以及魏紀的七千漢中軍。


  ??這九千人,想要抵擋司馬懿的四萬大軍,可想而知,要麵對多大的壓力。


  ??終於,大軍以最快速度趕回了長安。


  ??長安城頭,曹夕正帶著軍兵守城,發現了遠處有自己的軍隊返回,立即派人外出查看。


  ??獲知了是淩驍率軍返回後,曹夕急忙帶著人馬離開城頭,來到城外找到淩驍。


  ??“曹夕,你哪來的人馬守城?”


  ??淩驍明明記得長安已經沒了守衛部隊,怎麽看曹夕身後有接近一千人的隊伍?

  ??“夫君,鄧蕭已經帶人到了長安,我讓他去了高陵。這八百人,是他留給守衛長安的。”


  ??淩驍這才反應過來,這麽多天了,鄧蕭是該到了。


  ??因為已經快到子時了,淩驍讓軍兵原地休息吃飯。


  ??等醜時在繼續行軍。


  ??曹夕原本也想跟著淩驍一同出發,但還是被解決了。


  ??醜時一到,大軍準備出發高陵。


  ??行至半路,淩驍提前派出斥候往高陵打探消息。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