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世家
次日一早, 長信宮萬壽殿。
一聲脆響,碎瓷與茶水濺了一地。跪在地上的郭晴林額角的血淅瀝而下。
「一個御前聽差,自作主張說殺就殺了, 誰給你的膽子!你真當皇帝是紙糊的不成!」慕容瑛厲聲斥道。
郭晴林俯首道:「是奴才的錯,請太后息怒。他發現了奴才的藏毒之處,奴才除了殺他, 別無他法。」
慕容瑛鳳眸微眯,盯著跪在她腳下的人道:「郭晴林,你素日的所作所為,哀家並非全然不知。只是未曾料到,你居然會瘋狂若此。看你如今的行事風格,倒是越來越像你師父當年的做派了。」
郭晴林身子微微一僵,一個頭磕到地上:「奴才不敢與那悖逆之人相比。奴才恃寵而驕失了本分, 請太后降罪。」
慕容瑛向後靠在椅背上,眸光冷遂地權衡了片刻, 終究還是道:「如今皇帝給閆旭川下了旨, 令他三天之內必須就此事給甘露殿那邊一個交代。你自己闖下的禍事,你自己去擺平。」
「是。」郭晴林伏在地上道。
「退下。」
郭晴林出去時,恰好太醫院正杜夢山前來給慕容瑛請脈。
「哀家近來總覺著心浮氣躁神思倦怠, 你看看哀家這段時間所食所用之物,可有不妥之處?」把過脈后,慕容瑛得知自己身體並無問題, 便吩咐杜夢山道。
杜夢山領旨, 先看了慕容瑛最近的膳食單子, 再將她所用之物,大到被褥枕頭小到胭脂水粉,俱都檢查了一遍。其中許多養膚護髮之物俱是白露專門為她調製的,杜夢山檢查得尤為仔細。
過了約兩盞茶時間,杜夢山來報:「太后,您所食所用之物微臣都已看過,並無問題。您之所以會覺著倦怠睏乏,大約是夏季炎熱,使人食欲不振脾胃不和,身體過度損耗。而入秋之後,天氣回涼,身體感覺適宜之後便進入自我休養階段,晚上容易入睡,且睡眠質量較好,以致到了晨間不想起床,或白天經常犯困,這都是正常現象。過了這段日子,自可不治而愈。」
慕容瑛聞言,屏退眾人,問杜夢山:「最近那許晉有何動靜?」
杜夢山道:「回太后,許晉還是老樣子,除了去相府給趙三公子針灸,便是在太醫院研讀醫書,無可疑舉動,也不曾與什麼人密切接觸。哦,昨日長樂宮有宮人發病,御前聽差長安點名要他去診治。」
慕容瑛默了片刻,倒笑了起來,道:「是哀家糊塗了,一個能獨自困守太醫院十數年的人,又豈會在短短兩個月中被我們抓到把柄。罷了,先撤了監視他的人,哀家倒要看看,他到底能獨善其身到何時!」
杜夢山躬身領命。
「最近皇帝身體恢復得怎麼樣了?」慕容瑛問。
杜夢山道:「比原先預計的恢復得要快。不過陛下身體底子本來就弱,此番遭此大創,不休養個數月時間,是決計沒那個精力臨朝的。」
慕容瑛點頭,道:「哀家知道了。」
殿外,白露看著不遠處的寇蓉,遲疑一陣,終究還是忍不住走過去道:「寇姑姑,可否借一步說話?」
寇蓉與她一起走到萬壽殿側旁,白露停住步子,看著寇蓉道:「寇姑姑,您知道,如今太后每日的梳洗裝扮都由奴婢負責。您是太後身邊最得力的人,奴婢也堅信您對太后定然忠心耿耿。只是,太后的耳墜耳環,都是由您手下的紋慧負責的,奴婢不知她往墜子上抹那種香是否出自您授意,但如今既然太后已經出現了身子不適的狀況,不管那香原本是起什麼作用的,如今,都別再抹了吧。」
寇蓉神情凝滯了一下,道:「既然你已經發現,何不直接向太后稟報。」
白露笑了笑,道:「奴婢是依附太后而活著的,如果沒了太后,奴婢便什麼都不是了。以己度人,奴婢相信您也是絕對不會做對太后不利的事的。若是紋慧的錯,她是您的人,自有您管教,如何輪得到奴婢去向太后揭發她?奴婢只告訴您便是了。」
寇蓉既沒承認也沒否認,只冷聲道:「我知道了。」
白露見狀,也不多言,屈膝一禮便又回到殿前。
杜夢山走了之後,白露帶了一名宮女去她的花地採花。寇蓉來到殿內,慕容瑛正在翻看著今早司宮台剛送來的各級官員孝敬她的壽禮單子。
寇蓉上前,對她附耳一番。
慕容瑛眼皮都未動一下,只問:「對此,你有何看法?」
寇蓉道:「她初來乍到,要想站穩腳跟,效忠您和與我們這些您身邊的老人相處融洽缺一不可,這般選擇,也算正常。」
慕容瑛不語,眉間略見憂思。
寇蓉腦中一轉,試探問道:「太后是否在為郭公公一事煩惱?」
慕容瑛放下壽禮單子,嘆氣道:「眼下正是用人之際,下頭得用的人卻越來越少。不說郭晴林,劉汾嘉言,沒一個有用的。」
寇蓉寬慰她道:「太后若想往長信宮補充些新人,奴婢願代您去挑一些過來,只要用心,不怕挑不著那機靈得用的。」
慕容瑛目光悠遠道:「皇帝後年大婚,宮裡明年開春就該挑出一批宮女太監好生教導著預備去伺候后妃了。只不過,奴才再得用,又如何比得上主子得用來得好。」其實若是可以,她何嘗不想儘早除去慕容泓,夜長夢多的教訓,她已經歷過太多。只是眼下朝中形勢複雜,太尉鍾慕白態度的轉變讓她深覺不安。若鍾慕白真有奪-權之心,以他的實力,她與趙樞本來就很難抗衡。更何況,如今雲州已被孤立,原本她最強有力的後援瞬間變得鞭長莫及了,每每思及此處,她便深恨趙樞的擅作主張。男人果然不可信。而今,唯一的彌補之策,或許只有拉攏世家了。
自東秦開始,世家大族的勢力就開始滲入朝政與軍隊之中,發展到現在,早已是盤根錯節無孔不入。雖則經歷了十數年的戰火浩劫,但會被戰亂波及的永遠是那種不入流的世家,真正實力雄厚的世家,是不會湮滅在更朝換代的動亂中的,他們只會越來越強大。
比如說昔日的夔州刺史,也就是如今的梁王張其禮,便是安國公張懋的嫡三子。而趙王劉璋與太常卿懷之焱是連襟關係,兩人都是輔國公鄭通的女婿。張劉兩家數代皆有聯姻,便如兩棵長在一處的大樹一般,根須彼此糾纏,枝幹彼此扶持,非覆海移山之力根本已經無法將他們連根拔除。且他們兩家並非個例,可以這麼說,每一個世家的後代,血脈里都流淌著其他世家的血液,他們早就是一個整體。
聽說前一陣子安國公張懋有意與鍾家聯姻,後來不知為何又擱置了,此事或許可以作為一個切入口用來挑起世家與鍾慕白的矛盾。
「太后,今日天朗氣清,鹿苑太遠,您何不去后苑賞賞花散散心呢?」寇蓉在一旁提議道。
前一陣子接連下雨,最近幾天慕容瑛諸事不順心情煩躁,細想想,確有好幾天不曾出去走動過了。如她這個年紀,久坐於身體有害無益,當即便道:「也好。」
寇蓉忙吩咐宮女伺候慕容瑛換了衣裳,一行出了長信宮,浩浩蕩蕩地往後苑賞花去了。
長樂宮,長安跑了一趟西寓所去看嘉容。嘉容醒倒是醒了,然而喉頭大約還腫著,不能說話,長安只得安慰她一番,又回了東寓所。
路過長福房間時,見門大開著,裡面隱約傳來爭執聲。
她進門的時候只聽得長福一句:「……你們別以為我不懂規矩,這銀子今日到了你們手裡,會還回來才怪!」
「嘿!你個臭小子,跟誰說話呢?」那衛士抬起腳來就欲踹長福。
「住手!」長安一聲厲喝。
屋裡三人應聲看來。
「你們這是在作甚?」長安沉著臉走過去,環顧一圈被翻得亂七八糟的室內,問。
長福剛想說話,旁邊的衛士拱手道:「原來是安公公。我等因御前聽差長祿失蹤一事,奉閆大人之命來將長祿的私人物件都帶回衛尉所去以便破案之用,公事公辦,還請安公公行個方便。」
「原來如此。」長安轉而看向長福,問:「那你為何與他們起爭執?」
長福看著其中一個衛士手中的包袱道:「長祿曾說要把那些銀子寄回去給他大哥二哥的,我怕他們拿走了就不還回來了。」
長安皮笑肉不笑道:「沒見過世面的奴才,未免也將他衛尉所的人想得太不堪了。他們若不還回來,難不成雜家不會去問閆大人要麼。你可知那包袱里到底有多少銀子?」
長福剛張嘴想說,一抬頭卻見長安正盯著他。他愣了一下,到口的話一轉:「我不知道。」
「那,你們二位可知道這包袱里有多少銀子?」長安問那兩名衛士。
那兩名衛士一臉正氣道:「安公公請放心,不管裡面有多少銀子,只要證明與案子無關。我們怎麼拿走的,自會原封不動地還回來。」
長安笑了笑道:「衛尉所的人辦事,雜家自是信得過的。」
兩名衛士聞言,便拿了東西走了。
「安哥,這……」長福眼睜睜看著兩人消失在門外,剛想問長安為什麼這樣輕易就讓他們走了,卻又被長安的目光給瞪了回來。
「你果真不長教訓!」長安斥道。
長福垂著頭小聲道:「我知道我不該過問長祿的事,可是,畢竟一個屋檐下住了那麼久……」說到此處,他鼻子一酸,忍不住抬袖子抹了下眼睛。「安哥,我覺著長祿許是一早就料到自己會出事,就在他失蹤的前兩天,他還曾託付我,說萬一哪天他出了事,讓我求你看在往日的情分上,幫他把他攢下的銀子寄給他兩位哥哥。我一開始還怪他說這話不吉利,誰知這話說了才兩天,他便真的出事了。」
原來是這樣。
長安想起長祿到死都不肯說出她的名字,原以為他只是為了萍兒,卻不知他還為了他的兩位哥哥。因為她曾答應他會把萍兒調來長樂宮,所以他篤定,如果他出事,只要她無恙,她同樣會念在往日的情分上幫他完成遺願。
長祿不是長福,他是聰明的。也許在郭晴林問他最後一遍之時,他就已經想明白,就算郭晴林說的是真的,只要他說出她長安的名字,郭晴林就會放他一條生路,轉而對付她長安。那他活著能做什麼呢?他沒有保住萍兒的能力,他無法確保自己能把攢下的銀子千里迢迢地送到他大哥二哥的手裡,甚至,他很可能十分明白,萬一她出了事,他也會被慕容泓除掉。
權衡利弊之下,如他這般重視親情之人,選擇保全親人犧牲自己,並不奇怪。
他為之赴死的是他的一腔友悌之情,而非單純地為了保全她長安。她相信他在臨死那一剎,心中的念頭定然是十分簡單,卻又十分複雜的。
念及此,她不由又想起昨夜慕容泓為她蓋毯子的那一刻她的心境:戒備,卻又貪戀。
戒備他的心機與城府,卻又貪戀那一刻的溫暖與柔情。
無可否認,她從來都是一個缺愛的人,因為她本身習慣謊話連篇,所以她不容易被甜言蜜語打動,卻容易將這些細枝末節的關懷與體貼感念於心。
可誰知道他將毯子蓋在她身上的那一刻,心裡到底在想些什麼呢?
想起她睜眼的那一剎他急著辯解的模樣,她還有些想笑。忽然就羨慕起嘉容能活得那般簡單,如果她能如嘉容一般凡事只看表面的話,昨夜那條毯子,溫暖了她的人還在其次,真正溫暖的應該是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