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宋好官人> 第九百五十八章:高陽關路經略使

第九百五十八章:高陽關路經略使

  趙煦把張正書的家眷都困在汴梁城,難道……?

  張正書心中有點不安,好像有什麼事要發生一樣。


  事實上,也印證了張正書的判斷。


  談判過後的宋遼,稍稍克制了一下,但很快趙煦又挑起了大戰。


  沒辦法,宋人對幽雲十六州的執念實在太深了。而如今西夏已滅,趙煦不用擔心腹背受敵,所以敢放手攻擊遼國。遼國也怒了,調遣了全部兵馬,開始反擊。在實戰里,因為宋朝將領的用兵思維僵固,再加上沒有騎兵優勢,在幽雲十六州這裡節節敗退,要不是後面有堡寨護著,怕是都要一敗塗地了。


  趙煦接到戰敗的戰報,大發雷霆,一怒之下把河北西路的高陽關路經略使給擼掉了。


  事實上也是的,大宋的禁軍已經比之前強大了不少,可還是打不過遼國的皮室軍,這豈不是戰術失誤導致的?如果這都打不贏,那這個文官憑什麼做高陽關路經略使呢?要知道,這高陽關路經略使是兼知瀛州的,也就是說,在瀛州這一畝三分地上,他不僅是行政主官,還是軍事主官,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封疆大吏。這樣的封疆大吏,居然不知兵,趙煦豈能忍?

  失敗者已經沒有人憐憫了,現在所有人都躲著這個職位。


  誠然,做一介封疆大吏很爽,但是也要分時候的。


  以前宋遼沒有摩擦,雄州、霸州等地榷場平穩運轉,最多是遼朝邊地發生飢荒,這個高陽關路經略使派人在邊境賑濟罷了。用土皇帝來形容這個官職,是很恰當的。但是,如今宋遼大戰已起。先前高陽關路經略使被趙煦逼著出兵,結果在野戰之中一敗塗地,損兵折將的,差點連自身都難以倖免,這就不是一個好去處了。


  若是以往,所有人都爭著做這個經略使,別的不說,單單是榷場這個東西,能為自家人帶來多少利益啊!


  但現在,有自知之明的文官都緘口不言了,哪怕是想爭權奪利的派系,也躲著這個職位。甚至恨不得己方的經略使全都調任才好。為啥?一旦戰敗,皇帝怎麼看你這個派系?連仗都打不贏,還能治理天下?邊上玩去吧!

  一系列政治鬥爭之後,滿朝文武才發現,沒有一個人敢自告奮勇接受這個職位。


  趙煦也大發雷霆了:「爾等乃我大宋厚祿高官,竟無一人肯為朕分憂,為國征戰?!」


  朝會之上,群臣噤若寒蟬。


  這時候,也知道不能退縮的樞密使曾布出列說道:「啟奏陛下,高陽關路乃瀛州、遂城及涿洲、莫州等戰略要地所在,兼前方有雄州、霸州,為兵家必爭之地,且易攻難守。非知兵大將不能勝任,臣以為,宜選文韜武略皆備之人才任高陽關路經略使……」


  趙煦聞言,點了點頭。


  「曾卿可有此膽略做這高陽關路經略使?」


  聽了趙煦這話,曾布大吃一驚,他在樞密使這個位置上呆了這麼久,眼瞅著章惇的身體狀況愈下,他有機會做上宰相了,要是調出中樞,何年何月才能重新做回來?再說了,經略使雖然是文官擔任,卻是武職,曾布若是應了下來,或許榮華富貴都唾手可得,卻失去了文官的地位,這是得不償失的。


  「陛下,臣年歲已高,怕是受不得征戰之勞……」


  曾布倒是說得很冠冕堂皇,「老臣馬革裹屍倒是無妨,怕是誤了國家大事,此乃大宋之罪人也!」


  趙煦嘆了口氣,說道:「不錯,戰事兇險,老樞密使倒是不宜出征了。各位卿家,可有適宜人選,可舉薦於朕?」


  這時候,曾布眼珠子一轉,說道:「陛下,種經略文韜武略皆備,可謂是最合適不過……」


  「不妥,西北初定,種老經略需主持大局,不可走開。」趙煦當然有自己的考慮,种師道在西北這些年來可以說是根深蒂固了,雖然換掉他能解除隱患。但又給他安排上一個武職,豈不是把北面都給種家了?這絕對不妥的。


  「陛下,臣說的是种師中,種經略……」


  種家一門兩經略,這是大宋史上絕無僅有的。再加上种師道、种師中兩兄弟滅掉西夏,功績蓋世,趙煦更加不可能同意這個提議了。


  「不妥!」


  趙煦立即出言反對道,「種經略朕另有任用。」


  曾布笑了,這就是陽謀,而且是早有準備陽謀。


  為啥?因為種家和章惇走得太近了,已經被視為是章惇一黨的人了,能通過趙煦的忌憚,把種家兩個經略使都擼掉,這豈能不是神來之筆?而且,誰也說不出個什麼不妥來,畢竟种師道和种師中聯手,把西夏幹掉了,早就證明了自己。曾布也是為大宋著想,把人才用在對的地方啊!

  章惇人雖老,可腦子還是很清楚的。


  抬眼看了一下正暗爽的曾布,章惇淡淡地出列說道:「陛下,老臣也有一人推薦。」


  「章卿請舉薦!」


  趙煦也知道,章惇的身體每況愈下,已經撐不了多少年了,為了平衡朝政,他打算啟用另一黨的文官做宰相了。蔡卞雖然是第一人選,可還是章惇一黨的,延續新法沒問題的。但副相就頭疼了,趙煦也一時間想不到誰做這個副相好。再加上這個高陽關路經略使事關重大,決不能再出紕漏了。


  「臣以為李縣張大夫,可任此職。」


  章惇語不驚人死不休,嚇得滿朝文武都立即反對道:「陛下,此事萬萬不妥!」


  趙煦也被嚇到了:「張正書張卿?!」


  章惇卻淡淡地說道:「不錯,張大夫乃是皇家軍校奠基人,熟悉兵法,且著有《步兵操典》。我大宋禁軍能一改以往懶散,呈現強軍作風,與張大夫之功勞密不可分。且張大夫現年二十有一,年富力強,何愁不能擔任此職?再者,李縣三年來稅賦冠絕天下,被譽為『天下第一縣』,張大夫文治之功,誰比得上?」


  滿朝文武一想,對啊,這禍害小子調去邊境,禍害遼國豈不是比禍害朝堂好得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