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宋好官人> 第九百三十六章:規劃

第九百三十六章:規劃

  不過,此事急不來,因為交子在北宋這會,信用度已經臭了。貿然推出紙幣,張正書怕百姓接受不了。一旦第一炮打不響的話,再想推出紙幣就困難了。有兌票就不一樣了,這是百分百能換錢的。而且,也得到了百姓的認可。要是兌票遺失了,還能通過畫押時的指紋比對,到存款的銀行取回錢銀,這誰能比得過啊?

  推動銀行的發展,是張正書一直在做的事。這不,張正書親自把稅款存入銀行里,再把兌票送去汴梁城給戶部。因為是官方存款,要用到這錢的時候,只需要張正書親自去一趟取出來就好了。這樣一來,可以杜絕一部分貪腐。


  因為是第一次用這樣的形式,趙煦也拿不準好不好,且看著吧。


  待得秋收過後,元符三年就要匆匆而過了。


  最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年的科舉,趙鼎居然沉得住氣沒有參加。


  張正書已經好久沒見過趙鼎了,之前聽說他到李縣看過,也到技校看過,只是看了之後,又默默地離開了。


  趙鼎是一個正直的人,這是毋庸置疑的。能在歷史上硬剛秦檜的,能不貪腐的,確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正直的人。但趙鼎同時也是一個執拗的人,對比起王安石也差不多了。這種人,固執地認為自己才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甚至,如果不是他們沒有權力,他們都可能會學孔子誅少正卯!


  看看王安石就知道了,極度的排外。只要是反對新法的,能幹掉的都幹掉了。


  趙鼎也是差不多,當然了,他是手腕還不夠秦檜厲害,所以正史上落了下風。張正書本來是挺看好趙鼎的,只是現在看來,趙鼎已經走偏了。說實在的,現在的趙鼎還比不上一個船家子周篷。周篷這孩子,看似愚鈍,其實是內秀罷了。就連張正書都想不到,周篷在學習上這麼有天分。學數學,周篷學得最好,甚至還能舉一反三;學六分儀,他是學得最快的,現在都能當老師了。


  這不,張正書都讓他到杭州去,跟曾懋學習出海技術了。


  這樣的人才,張正書在技校里,發現了不止一個。每一個,都不輸趙鼎。


  也許趙鼎是受打擊了吧?


  張正書嘆了口氣,如果趙鼎是這樣的話,他這輩子也會像正史上那樣,在朝政上鬥爭失敗的。說實話,張正書不看好趙鼎入中樞,他應該是一個地方官,為百姓謀福利的地方官。要是進了中樞,以趙鼎的性子,肯定是鬧得天翻地覆的。


  時間匆匆而過,一晃就到深秋了。


  因為工期出奇的快,李縣的馳道弄好了,也開始了正式運營。在這有軌馬車上,只需要一文錢,就能坐馬車遍覽李縣,而花五文錢,甚至還能去到張家莊。要是想運貨物,也不過是幾十上百文錢一趟罷了。不起眼的盈利,但勝在為百姓解決了快速出行的難題。最關鍵的是,李縣的百姓都比較富裕,負擔得起這交通費。


  趙煦聽了彭元量的稟報,也有點沉默了。


  「你是說,這馳道能半個時辰走七十多里地?」趙煦有點不相信,但李縣到張家莊,確實是如此的速度。


  「回稟陛下,確實如此。」彭元量不敢欺瞞。


  趙煦苦笑道:「還真的給那小子說中了,怕是四個時辰真的能到!」


  「陛下,這等馳道,如此耗費馬力,如何能成?」彭元量也皺眉了,宋朝的馬不多,能拉車的馬更少了。要是都耗在這馳道上,還有多少用在軍隊里呢?

  趙煦也是一愣,然後苦笑道:「你啊你,果真是不適合領兵。這不算是耗費馬力,若是能修一條馳道到雁門關,哪怕是到延安府也好啊,這一路能節省多少時日?這就是兵貴神速啊!」趙煦也是心中暗忖,如果是有這等馳道,可以把軍隊都收回來了,等到打大戰的時候,再放出去。


  看看,這宋朝的皇帝就是天生有被害強迫症的,老是覺得軍隊對他不忠。


  彭元量也不敢多說了,默默地低著頭。


  趙煦突然感慨說道:「怕是遼國也按捺不住了罷,夏國如今已然獨木難支。這般下去,只會讓夏國臣民,更快來投我大宋的。」這還是趙煦用了張正書的策略,大氣地接納党項人的投誠。當然了,該分散到江南的,還是要分散到江南。只要將他們丟入漢人的大環境裡面,他們想翻起浪花來都難啊。


  再加上趙煦這一年來,努力開發江南,甚至有政策傾斜,只要誰開荒種地,誰就能得到這塊土地的所有權!


  以至於中原沒田產的百姓,有的一狠心就離開了家鄉,投入到建設江南的大軍之中。只是沒有料到,張正書也跟著暗中收買百姓,把一些流民運到了流求,開發流求去了。隨行的,還有不少學醫的學徒,沒辦法,這大夫不肯去。派學徒過去,還是張正書暗中拿顯微鏡來「利誘」的。沒辦法,這人跡罕至的地方,大多有瘴癘,環境是挺惡劣的。如果沒有醫生跟隨著,怕是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張正書不少草菅人命的,他想著開發流求呢,自然是要醫生了。


  這些醫生其實也是有際遇的,在流求這裡,能學到更接近真理的醫術。畢竟,在流求這裡顯微鏡是隨時可用的,草藥也是不缺的,每次都會從大宋那運過來呢。再加上張正書從系統那裡抄下來的醫學理念,他們或許能自成一派,把中醫里的手術,發揚光大。


  江南和流求同時在開發,所不同的是,江南多人,而流求少人;江南的模式是粗狂的放養模式,而流求有著張正書的詳細規劃,甚至哪裡適合建立城市,哪裡適合耕田,哪裡適合種果樹……都一一規劃了出來。


  趙煦自然不知道這件事的,他的主要目光,還是集中在兩季稻上,想打多點糧食,緩解一下人口壓力,增加一點錢糧,能和西夏、遼國對峙下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