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愚公移山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思想跟不上經濟,那思想必然會進化。但反過來,卻只會讓思想陳腐下來。
還是那句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用最簡單的話來說,當既得利益集團形成了,那自然就有人為你講話了。或許這個過程會很漫長,也許到宋朝滅亡,都未必能生得出相應的指導思想來。但是,張正書到了這個時代,他就會以最簡單粗暴的方式,介入到這思想的鬥爭當中。
除了辦好大作坊之外,張正書另一個武器也很重要,那就是輿論。
鼓吹契約精神,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這是商業社會必備的條件。至於什麼天賦人權,太過激進了,張正書還是覺得要緩一緩。就算是要拿出來,也只能在圖書館里找到,抄寫都不能抄寫這類型的內容。
太危險了,張正書哪裡不知道皇權是個什麼東西,居然還想削他們的權,這不是找死嗎!
看似宋朝皇帝的權力被群臣制約住了,但是,如果皇帝沒有決定的事,你看哪個臣子能繞開皇帝做事的?從這個角度說,宰相的權被分了,以前君相還能抗衡的,到了宋朝已經完全是皇帝一言堂了。可見,皇帝的權柄不是下降了,而是提升了!正史上到了明朝,那就更不堪了,朱元璋吃相太過難看,居然直接廢掉了丞相。這下好了,皇權達到了巔峰。但過猶不及的是,巔峰之後就是衰退。
朱元璋以為自己是鐵打的,兒孫也是鐵打的。後來,朱棣頂不順了,開建了內閣。此後,內閣職權漸重,兼管六部尚書,成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決策機構。后明宣宗朱瞻基時期,權力開始上升,形成了更為完善的政務流程,大事小事都要經過內閣。可見,皇權到這時候已經削弱了,群臣開始狂舞。
皇帝獨權,要是雄才大略那還好一點。
但是,事實證明再雄才大略的皇帝,如漢武帝,如李世民,後期都昏庸不堪。所以,多人決策,絕對比一人一言堂要來得科學得多。看看清朝就知道了,當權者一意孤行,群臣束手無策,最後中國人就在渾渾噩噩中渡過了三百年。要不是被轟開國門,才驚覺這個世界已經天翻地覆。
可惜,源頭都在宋朝這裡。
如果宋朝能堅持到自身進化了,又何懼異族鐵騎?
集智慧力量於一身的工業體系,還打不過異族鐵騎,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到時候,別怪資本的爪牙伸入草原,那些異族就算是平時沒少求神拜佛了。資本這一頭怪獸是會吃人的,宋人不想禍害自己人,唯有對外強力輸出。
而這一切的源頭,就在這海船上面。只有掀起了航海大時代,那宋朝才有可能真正跨出那至關重要的一步。沒有這麼一步,資本主義的萌芽,永遠只是萌芽而已。這一步是什麼呢?就是匹配的思想,事實證明了,只要儒家主導朝堂,那資本主義就別想出籠。儒家太過「仁義」了,以至於都忘了孔夫子說的「以德報德,以直報怨」了。然而,他的仁義只是對外人來說的,對自己人卻殘忍得很。一個外忍內殘的思想,又如何能竊取高位?
所以,張正書所做的事,就是要挖儒家的根基,或者逼著儒家自身改造自身。不然的話,宋朝還是沒救。
歷史有它的偶然性,也有它的必然性。以儒家為表皮治理國家,那就要承受這個後果。
就好像張正書不挑明,曾懋可能到死都不敢想象有蒸汽機這樣神奇的東西。
「小官人,你說得是真的嗎,果真有那甚麼『爭氣雞』神奇的物事?」曾懋好像抓住了後半輩子的理想,急不可耐地問道。
張正書很肯定地點了點頭,說道:「不錯,確實有這麼個東西。原理嘛也很簡單,你們看那水壺煮水的時候,是不是有蒸汽把壺蓋往上頂?蒸汽機,就是藉助這樣的力量。只不過,爐子比水壺更大,效率更高罷了……」
曾懋也好,周圍的造船工匠也罷,一個個都露出了嚮往的神色。
至此,已經沒有人懷疑張正書說的話了。看看那新型帆船模型,速度也好,穩定性也罷,都比尋常帆船高了不止一個檔次。張小官人還說,這不過爾爾,接下來還有更厲害的船隻,怎麼能讓他們不心神嚮往?
「小官人,我一定幫你把那蒸汽船造出來!」曾懋下定了決心,不親眼看看那神乎其神的蒸汽船,他死都不瞑目啊!
「其實,除了蒸汽船之外,還有更厲害的船,燒的是猛火油,用的引擎已經變成了燃氣輪機……額,那已經是很遙遠的事情了。」張正書隨口一說,卻讓旁邊聽者有心的蘇熙猛然睜大了眼睛。
蘇熙相信,張正書絕對不是信口雌黃的,那什麼猛火油,也是能產生動力的?蘇熙暗暗地記在了心中,等張正書空閑,一定要問個明白。蘇熙的直覺告訴他,這是一個足以劃時代的發明!
「小官人,你說的是真的?」
曾懋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地問道。
「當然是真的,日後船隻幾天就能到東瀛,且不用看風向,洋流,隨時來回,堪比陸上奔馬……」張正書倒也不是說謊,他確實知道後世的船隻全力航行的速度。別說到日本了,即便是到達大洋彼岸,也不過是幾天的事情。科技的進步,確實出乎這些宋人的意料。宋人絕對不會想得到,在幾百年後,已經有人登上了月球,而並非是「白日飛升」那種神話。
「不可思議!」曾懋都有點打擊了,要知道此去東瀛,要是風向對也要一個多月。幾天來回,那該是多麼恐怖的速度?
張正書笑道:「科技是在進步,很多以前不敢想的事,在未來都能實現。當然了,這個未來可能是幾百年,上千年。但是沒關係,只要我們繼續進步,把技能傳給下一代,讓下一代繼續保持探索、求知的精神,那麼總有一天會實現的。」
「這就是『愚公移山』了罷!」
曾懋也算是讀過兩天書的,知道這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