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宋好官人> 第四百二十八章:外包業務(下)

第四百二十八章:外包業務(下)

  趙鼎眼睛里充滿了疑惑:「外包?甚麼是『外包』?」


  張正書笑道:「所謂『外包』,其實就是把青苗法一股腦都包給商賈去做。換句話說,朝廷只需要監督他們有沒有違規操作就行了。無須經過官吏之手,那麼貪瀆、強迫之事就少了。商賈只能通過宣傳、拉攏的手段去討好農戶,如此一來,青苗法就只有好處,而沒有壞處。這或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可惜朝廷是信不過商賈的。」


  趙鼎點了點頭,若按照張正書所說,確實能規避很多推行青苗法的麻煩。比如,盈利問題。朝廷推行青苗法,是希望盈利的。青苗法,又叫「常平新法」,也就是基於常平倉的改良法子。以前,宋朝有常平倉、義倉、廣惠倉、惠民倉等救濟形式,這些官倉都提供無息貸款,但效果不佳。再者,常平倉的數量較少,一般只設立於州縣的治所所在地,所能覆蓋到的區域人口較為有限。


  最難的是,因為「積貧」,常平倉本來自暫且留下但到期要連本帶息一起上供朝廷的錢、朝廷的撥款、由出賣戶絕田所得收入以及地方自己籌措的糴本。願望是好的,但是常平倉時常虧損,最後連糴米的本錢都不夠了。官府沒錢,你叫農民去哪裡貸款?

  常平倉是朝廷的官倉,那麼被三司和轉運使移用就很正常了。常平倉缺少錢糧,再加上糴糶程序繁瑣,還常出現官商勾結、出糶價格不合理等等,讓農戶們叫苦不迭。換句話說,青苗法本意是好的。青苗法本身並不與之前的常平制度相矛盾,很大程度上是對常平倉制度的修正,也仍然保留了常平制度的拯濟與調節市價的作用。


  可惜,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被官吏一通歪解,再加上沒有監督的青苗法,就成了擾民之策了。


  首先,青苗法的利息並不低,農戶跳起腳罵娘是情有可原的。


  再者,就是地方官府為了盈利問題,不會把錢貸給貧困的農戶,而貸給了富戶。導致不管是貧困農戶,還是地主,都要罵娘。


  最關鍵的是,青苗法雖規定自願借貸,但實施過程中那些為了政績的官員,強行攤派就可想而知了。哪怕是高利貸,也沒有青苗法這麼多額外的負擔。從這一點來說,全國上下都是罵聲一片。


  可想而知,經過官吏之手,怎麼可能不上下其手,撈點油水的?

  這樣一來,苦的自然是百姓了。這也是為什麼,司馬光在廢除青苗法等新法之時,被百姓這麼擁戴,因為那確實是擾民之法!

  對於青苗法的缺點,趙鼎比張正書知道得更多。


  「可小官人,若是官商勾結,一起坑害百姓,那又將如何?」


  趙鼎也不是之前的愣頭青了,想問題要比之前全面得多。他說的這個,確實是一個隱患。官商勾結,在大宋來說,確實不算新聞了。


  「若是錯位監督,哪裡會有什麼官商勾結?」張正書對於監督,研究很深。


  「錯位監督?」趙鼎不太明白這個,反問道。


  張正書笑了笑,說道:「錯位監督,就是設計一個監督制度,比如相鄰的三個縣互相監督,青苗法成效最低的那個縣,政績評價為差等,不得升遷,還要降職減俸。青苗法成效中間的那個,不升職加俸。來年官職調動的時候,青苗法成效最高的縣令陞官,成效最低的換到最高成效的那個縣繼續再弄三年。如果還是成效最差,那就降官職……」


  聽著張正書娓娓道來,趙鼎卻聽得一陣惡寒。


  太坑人……不,太坑官了。趙鼎雖然還不是官,可聽了張正書這話,卻還是驚得一身冷汗。


  「小官人,這……這是不是太狠了些?」


  趙鼎吞了吞口水,不確定地問道。


  張正書眉頭一挑,笑道:「狠?這算什麼狠的?」同時,他在心中說了一句:「你還沒見過朱元璋是怎麼對付官員的,不僅俸祿極低,工作量還超大。關鍵是還不能貪污,貪污了就要剝皮充草,嘖嘖……」


  「可若是依小官人此法,官官勾結怎麼辦?」


  趙鼎想了想,想到了唯一的漏洞。


  張正書啞然失笑,說道:「若你是一縣令,你會這麼捨己為人,幫你的同僚陞官嗎?」


  趙鼎搖了搖頭,說道:「我死也不會這般做的!」


  「那其他人呢?」


  張正書繼續問道。


  「估摸也不會,甚至還會互相潑髒水……」趙鼎仔細想了想,才不無悲哀地說道。


  在宋朝的朝堂上,政敵之間攻訐,互相潑髒水,甚至放風毀人名聲也是見怪不怪了。歐陽修、蘇軾都這麼被污衊過。黨爭不過是政見不合,雖然牽扯到陞官問題,可並非是全部因素。若是因為陞官問題,恐怕爭鬥就不是一般的爭鬥了,甚至比黨爭還要慘烈。


  「這便是了。」


  張正書嘆了口氣說道,「這就是人心吶,永遠不要把人想得太高尚,再聖人,他也會有私心的。你該不會又想我舉孔聖人的事迹做例子吧?」


  聽了張正書這話,趙鼎連忙擺手,說道:「莫要,莫要……」他怕再聽多幾次張正書「詆毀」孔子,他連讀書人的信仰都會改變了。


  「這就是了,反正你記得,沒有人是沒有私心的。」張正書淡淡地說道,「只要洞悉人性的弱點,就足以就此做不少文章了。別以為這並非君子所為,有時候對付貪瀆之官,就要比這些貪瀆之官更奸詐才行。」


  趙鼎若有所思,卻沒有再說話。


  其實張正書也知道,趙鼎對這番話是不以為然的。君子之所以為君子,就因為君子表裡如一,不會做什麼小動作,也不會動什麼壞心眼。但這種君子若是做了官,那肯定是墊底的存在。官場上爾虞我詐,哪裡會有這種人的生存空間?細數中國歷代的清官,能做到宰相的,寥寥無幾。即便做了宰相,也不會是迂腐之輩,甚至比很多貪官更懂變通,更懂官場的規則,才有可能攫取到權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