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嫁妝太厚
曾信驥打著自己的小算盤,而此刻張正書卻和曾瑾菡走進了曾家的私倉里。
不得不說,曾家能做到大宋第一絲綢商賈的規模,確實有其門道。其實,曾家並沒有多少控制多少養桑蠶的農戶,但他們的收購價永遠比別家多出那麼幾文錢來。別小看這麼幾文錢,也許在商賈眼裡這幾文錢是利潤,可在蠶戶眼中,這幾文錢就是他們的生計。
給的錢多了,收上來的絲綢自然也就多了。再加上完備的船隊,可以快速地將江南的絲綢,大量遇到開封府這裡,也可以通過海運,販賣到東瀛、大食等國。當然,即便海外獲利更大,可絲綢最大的市場,還是在宋朝境內。況且海貿之事,一年僅能出海兩三次,至多四五次,所得再多也有限。倒是冬日時期,可以出海牟利,這時節可比在大宋販賣絲綢划算多了。
張正書暗暗讚歎了幾聲,看來他那個未來岳父,本事確實不小,敢想旁人之不敢想。很多時候,第一個吃螃蟹的往往是最賺錢的。別家絲綢商賈也不是沒想過模仿曾家的銷售模式,可惜他們都只是模仿而已,卻不得要領。以為只是雇傭幾條船,把江南的絲綢運到開封,運到洛陽、運到長安售賣就是了。殊不知,這中粗獷式經營,和曾家的管理式經營不知道差了多少。
「我才發現,如果沒有我出現,曾家再過幾年,就可以取代『大桶張家』,成為汴京城首富,乃至整個大宋的首富了罷!」張正書由衷地感慨道,這確實是顯而易見的。曾家一直堅持海貿,而張家還是在放錢,相比較之下,高下立判。
曾瑾菡掩嘴偷笑道:「你這人,倒是很會抬高自己!」
「這是事實啊!」
張正書也沒什麼不好意思的,確實是這樣沒錯。因為他的橫空出世,才讓「大桶張家」的名聲更甚以往。且不說那「香水」,就算是報紙一物,已經將赤果果的商賈之家,熏陶得有點文墨了。從這一點上來說,不管是曾瑾菡,還是曾文儼,都是服氣的。幸好一家人不說兩句話,特別是強強聯合之下,曾文儼樂得見張家比以往更強大。
不是曾家不想爭第一商賈的名頭,而是曾文儼知道,第一併不僅僅意味著榮耀,還有隨之而來的壓力。既然如此,何不將壓力外推,自己悶聲發大財?看似是萬年老二,但做老二的壓力,肯定比老大小多了。有事老大頂著,老二還能從容後退不是?
「你這人,好生不害臊!」曾瑾菡揶揄了一句,「不過你賺錢的本事,確實比你作詩厲害。那首《桃花庵歌》,直白如話,不用典,不修辭藻,音調務近俚俗,輕便自山,若不是最後四句點睛,實乃平凡之作。」
張正書樂了,要是唐伯虎知道他的詩被這樣貶低,肯定會氣得壓不住棺材板的——額,好吧,唐伯虎這時候還沒出生……
只不過,宋朝人確實有本事瞧不起後人,因為宋朝人作詩的本事僅稍遜給唐朝人,作詞卻當屬第一。而唐伯虎這樣的明朝人,自然是入不得法眼了。幸好唐伯虎才情足夠,瀟洒中帶有點張狂,最是符合宋人歸隱山林,又憤世嫉俗的心態,所以曾瑾菡才這麼評價的。
「寫詩作詞,不過為了消遣娛樂罷了。賺錢才是第一要務啊,不然哪裡錢銀養你?」張正書肆無忌憚地調笑道,聽得後面跟上的曾信驥都翻起了白眼。曾家千金,何須別人來養?哪怕曾瑾菡嫁給一個窮困潦倒的乞丐,那個乞丐也會因為娶到這麼一個千金而直接發財。
為何?
這都是因為宋朝的嫁妝實在是太重了,重到什麼程度?連大官的女兒都愁嫁了,不貪污清廉如水的高官,都愁女兒的嫁妝。哪怕是夫家不在乎這個,風氣使然也扭轉不了的。畢竟宋朝的法律規定,女子的嫁妝是唯一可靠的純私人財產,公婆、丈夫以及丈夫的族人,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動用。一旦合離(離婚),那嫁妝是要悉數退回給女方的。
尋常百姓,嫁女都要準備三十貫左右的嫁妝,中產就更多了。而像曾家這樣的富戶,嫁妝起碼在幾萬貫!
可以說,嫁女兒,曾家就要大出血!哪怕曾家是富戶,也是要傷筋動骨的。少了說,陪嫁的物品起碼得有銀器百兩,衣著百件,紅羅百匹,銀子過萬兩,土地數百畝,還得附帶各種首飾。林林總總,數萬貫是跑不了的。
這樣豐厚的嫁妝,曾瑾菡何須張正書養活?
甚至,只要曾瑾菡願意,她養活張正書都是輕輕鬆鬆的。
曾瑾菡倒是沒想到這一層,反而還有點感動。沒辦法,雲英未嫁的女子,哪裡知道嫁妝幾何?她也不會關心這些事。哪怕知道這種事,也一時間想不起來的
「郎君,這可是你說的哦!」
曾瑾菡抿著嘴笑道,「我也挺好養的,也就是每月花費過百貫罷了……」
「百貫罷了……」
張正書也是感慨,雖然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幾十貫已經是天文數字,更別說百貫了。可對於有錢人來說,這百貫錢,就好比一百文錢一樣,基本不算什麼錢。不信?算一筆賬就知道了,女子的衣裳,就算是自己做的,扯上幾尺絲綢回來,起碼也得幾貫錢吧?還有胭脂水粉,現在又多了一種香水,林林總總加起來,幾十貫是跑不掉的。當然,尋常胭脂水粉也是有的,不過百餘錢。但曾瑾菡是富家千金,豈能用這些廉價的胭脂水粉?
還有鞋襪、吃食、琴棋書畫、詩茶花香的用度,總得算下來,平均每月百貫錢,確實是需要的。
而這,也是培養一個大家閨秀所要花費的錢銀。不得不說,培養一個大家閨秀,是用錢堆起來的。沒錢還想學做大家閨秀?想都別想!這也是為什麼青樓老鴇都捨不得放任行首離開了,培養她所花費的錢銀,何止千貫?要是不能成倍,成十倍拿回來,老鴇豈能甘心?李師師就是屬於這種情況,好在她的契約也沒剩幾年了。不過這幾年內,老鴇肯定會儘力挖掘李師師的「商業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