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貞觀匹夫> 第301章 想甚呢

第301章 想甚呢

  (稀裏糊塗的熬到了三百章,不容易啊!)


  ??等到馬周下令放下顏師福的時候,已經是神仙都救不回了。


  ??“老夫讓你刀下留人,你竟敢下死手?”


  ??孔穎昌眼裏快冒出火了。


  ??昆六滿臉迷糊,昆七無辜地攤手:“問題是,額們就沒有刀。”


  ??“有繩也不行!”孔穎昌氣結,連連出現措詞失誤。


  ??與學問深淺無關,人急起來,口不擇言是常事


  ??昆六撓頭,迷糊地問昆七:“聽說這裏很多人蠻有學問的,怎麽額們就遇到了刀子、繩子傻傻分不清的笨蛋呢?看起來好像比額還笨。”


  ??昆七一臉的睿智:“自信點,把‘看起來好像’去掉。”


  ??儒家的人都臉色一滯。


  ??居然被兩名下賤的昆侖奴嘲諷了!


  ??哪怕他們背後是藍田侯,也得教訓他們一通!

  ??孔穎昌拐杖一提,身後幾名奴仆在摩拳擦掌。


  ??便是惹了藍田侯又如何?


  ??他在長安,額們在曲阜,鞭長莫及!

  ??之前還顧忌著不要招惹他,奈何這兩個昆侖奴太可惡了!


  ??不管了,先揍一頓!

  ??昆六開始嘀咕:“昆七,他們好凶的!要不要丟手雷?”


  ??眾人一滯。


  ??忘了這倆貨丟手雷的凶殘勁,真逼急了,手雷往你家可勁的丟,要瘋!

  ??昆七負著手,有恃無恐:“慌甚?莫丟了郎君的名頭!耶耶倒巴不得他們動手,殺官造反這個名頭一套,手雷又可以扔個痛快了。”


  ??昆六茫然的問:“哪來的官?”


  ??昆七沒好氣地翻了個白眼:“你忘記額們身上的七品教頭一職了?”


  ??昆六恍然大悟,轉身,屁股對著孔穎昌狂扭:“來呀,來呀,來打額呀!”


  ??孔穎昌等人卻是大驚。


  ??差點又惹大禍了。


  ??奸詐的昆侖奴!


  ??這是想害死他們幾家啊!


  ??馬周笑眯眯地對武魁舉起葫蘆:“你看,沒人敢揍他們。”


  ??武魁一臉的遺憾。


  ??慫貨,揍他啊!


  ??老實說,耶耶早就看昆六、昆七不爽了,你們倒是下手啊!

  ??很遺憾,那些人就是那麽慫。


  ??馬周等不到想要的戲,也不覺得失落,隻是讓關守等人抄家、沒收田產,顏家其他人流放遼東。


  ??又為遼東的人口填充做了貢獻,馬周覺得自己又做了一件好事。


  ??日行一善。


  ??關守也很會來事,安排兩名不良人騎騾子進曲阜城,將今日之事大肆宣揚。


  ??儒家的反彈?

  ??去毬,都鬧到這份上,不是你死就是額活,還客氣個屁!


  ??隊伍浩浩蕩蕩進城,城裏早已沸沸揚揚。


  ??縣衙大堂的素麻已經撤去,一身孝服的遺屬在大堂外一側跪拜馬周,早已幹涸的淚水重新回到了眼眶。


  ??“多謝監察禦史……”


  ??到底是為甚謝,或許她們自己都說不清道不楚。


  ??“先夫停棺時日已久,未亡人久占公堂,給禦史及縣中諸位叔伯添麻煩了。如今先夫理應入土為安,還請諸位叔伯幫襯張羅。”


  ??這話說得有水準,“理應”二字尤為之妙。


  ??“先安葬吧。至於說你們想要看到的結果,還需要時間。”馬周心裏明鏡似的。


  ??縣衙內有的是差役,找那些三教九流的人物幫忙也輕而易舉。


  ??馬周安排關守把之前挪了的義倉糧食補上,反正顏府的繳獲綽綽有餘。


  ??開口一旦開了,還有誰能夠擋得住嗎?

  ??……


  ??鴻臚寺公廨。


  ??王惡好笑地看著前來竄衙的東宮千牛賀蘭楚石。


  ??賀蘭楚石容貌俊美,一身武藝也頗精湛。


  ??吐槽一下大唐的取士製度,除了率更令歐陽詢這個特例,以貌取人相當嚴重,容貌抱歉的真的難出仕,後來的鍾馗可不就是因此怒而撞死的?


  ??(鍾馗是唐德宗時代的人物,某些書籍記錄卻是武德年間人。)

  ??兩個八杆子打不著的人怎麽湊到一起的?


  ??賀蘭家與王惡從來沒有交集,賀蘭楚石還是侯君集的女婿,

  ??而侯君集與王惡的關係,從來不算融洽。


  ??“賀蘭千牛可是稀客啊!”


  ??柳田倒茶,王惡舉盅邀飲。


  ??“好茶,入口微澀,繼而回甜,唇齒留香,一盅下去,頓時精神不少!”


  ??賀蘭楚石很懂行地評價。


  ??相互吹捧的場麵話一過,就該切入正題了。


  ??賀蘭楚石沉吟了一下:“不知藍田伯對‘關隴門閥’有何了解?”


  ??(“關隴集團”是民國學者陳寅恪命名的一個說法,將北魏時期主要籍貫位於陝西關中和甘肅隴山周圍的門閥軍事勢力稱之為“關隴集團”。需要注意的是,“集團”明顯是後世的詞匯,所以替換為門閥。)

  ??王惡隻能搖頭。


  ??即便有這詞匯,王惡也不熟悉。


  ??北魏為了保障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的安全,在沿邊地區也就是河北北部、內蒙古南部建立了六個軍鎮,合稱六鎮(武川鎮就是其中之一)。


  ??初期六鎮將士大部分是鮮卑貴族,還有一部分是漢人豪強,但後期漢人逐步成為主體。


  ??公元533年(永熙二年),關中大行台賀拔嶽接受了北魏孝武帝的密令,開始對抗高歡,並率部整合關隴地區的軍事力量。


  ??這批軍事貴族以賀拔嶽舊部為班底,定居關中,胡漢雜糅,文武合一,互相通婚。


  ??到西魏時,完善了府兵製,在府兵的頂端設置八柱國、十二大將軍。


  ??宇文泰軍團成員主要是六鎮鮮卑,人數亦較少,不論是擴充軍事力量還是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他都必須而且首先要在文化上與關隴地區的地主階級取得認同,必須同他們建立起牢固的政治軍事同盟。


  ??正是在這種曆史背景下,產生了所謂的關隴門閥。


  ??在當時戰火紛飛的狀態下,西魏是軍政合一的,這八柱國、十二大將軍都是出將入相,不光是軍隊的統帥,同時也是一國的領導核心,還是當時關中地區最顯赫的二十大家族,各方麵都處於社會的頂端。


  ??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這個門閥組織,其中,西魏、北周和唐朝的始祖都曾是八柱國之一,而隋朝的始祖曾是十二大將軍之一。


  ??八柱國中趙貴有擁立宇文泰之功,元欣佐宇文泰以皇室之威,李虎以戰立名,李弼將略能軍,於謹以謀輔事,侯莫陳崇以勇縱橫,獨孤信以德撫民,正是由於這些人各顯其才於,才鑄就了宇文泰及北周的輝煌。


  ??楊堅本身便是關隴門閥的一員。楊堅建國,關隴門閥的支持功不可沒,漢人如鄭譯、劉昉、高熲等名臣有助推動國策。


  ??至於唐朝,李唐自稱出自隴西李氏,以西涼李暠的嫡裔自居。


  ??(但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以及《李唐氏族推測》等文,認為李唐冒稱隴西,實為趙郡李氏的一支。)

  ??(根據陳寅恪先生的說法,此門閥有兩大特征:一、融治關隴胡漢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例如八柱國家族成員);二:此門閥中人“入則為相,出則為將,自無文武分途之事。”)

  ??在西魏大統十六年以前柱國大將軍這一稱號共封給八個人,分別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於謹、獨孤信、趙貴、侯莫陳崇。


  ??十二大將軍具體為元育、元讚、元廓、宇文導、宇文貴、李遠、達奚武、侯莫陳順、楊忠、豆盧寧、賀蘭祥、王雄,皆世之名將。其中楊忠即為隋文帝楊堅之父。


  ??(非水,因為後期的內容涉及關隴,需要交待詳細一點。)

  ??其中有敗落的、有漸漸退出朝堂的、有消亡的,甚至貞觀朝已經少見他們的蹤影。


  ??皇室之外,王惡能夠說得出名字的關隴門閥後裔,大約也就禮部尚書豆盧寬了。


  ??但是,關隴門閥的實力卻並沒有降低。


  ??而賀蘭楚石正是賀蘭祥的後人。


  ??如此詳細的介紹,把關隴門閥這個隱於水下的龐然大物呈現在王惡麵前,沒有絲毫為難之意,卻由不得王惡不掂量。


  ??“所以,千牛的具體來意是?”


  ??王惡揚眉。


  ??聽了半天背景介紹都不知道來意。


  ??擱後世,有這工夫,車都開一遍了。


  ??賀蘭楚石歎了聲氣:“之所以說這麽多,是希望藍田侯明白,同為關隴門閥之後,賀蘭楚石雖不甚情願,卻也不得不厚顏為獨孤氏說情。”


  ??王惡愣了一下。


  ??“好像本官與獨孤氏沒有交集吧?”


  ??賀蘭楚石歎了口氣。


  ??沒有交集,獨孤氏那麽多官員是怎麽下台的?

  ??王惡想了一下:“似乎是與國子監生有關?那些國子監生,單個不咋地,家境也勉強,可是匯流到一起也是不小的力量。”


  ??額信你個鬼!


  ??“還有,因為藍田侯的胰子、香胰問世,獨孤氏的澡豆產業已經崩潰。家族中的長輩遣賀蘭楚石谘詢藍田侯,可能給獨孤氏留一條生路?”


  ??王惡愕然:“獨孤氏想踩本官上位,本官沒有與他計較,已經是仁至義盡了吧?買賣之事,各憑本事,獨孤氏本事不濟就得認輸,哪來的麵皮要本官退讓呢?本官欠他的麽?”


  ??賀蘭楚石的態度是不錯,可惜骨子裏還是高傲得緊,莫名有一種俯瞰的感覺。


  ??再怎麽說,王惡是一家的當家人,賀蘭楚石隻是家族中的子弟,身份不對等,你還想提要求,想甚呢?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