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七人同時論天下(27)
「各位」段業把剛剛看完的密信交給張袞,然後表情有些沉重的說道:「各位,你們看一看,劉裕的北伐軍已經過了黃河了,下一步,他怕是要取廣固了」
張袞,崔浩等人依次看完信,然後崔浩說道:「大人所言極是,劉裕此行,一定是沖著廣固去的」
「慕容沖恐怕是抵擋不住」對於這段歷史,段業還是心裡有數的,雖然說在真實歷史上,其實和劉裕對抗的並不是慕容沖,而是慕容德父子,但是這個年代,真正能和劉裕掰手腕的人幾乎沒有
想了想,段業還是說道:「此次劉裕攻廣固則有餘,取河北則不足,我料他這一次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鞏固淮北防線」
「不錯」崔浩站起身來,道:「大人,眾所周知,河北南面門戶須依託山東,東南淮泗上游也須藉山東為屏蔽南北對峙之際,山東常是爭奪的焦點依小可看來,劉裕不惜在這個時候進軍北上,試圖收復山東,主要是因為山東在手,一方面,能屏護南方江淮防禦體系,如果要與北方對峙,最佳的辦法,其實還是拒關守河,如今黃河沿線本置四鎮東線最險要的關口,便是碻磝南北交兵,必在四鎮展開激烈的爭奪山東若為北方所據,則南方江淮防線將承受很大壓力因此,劉裕也必須把山東牢牢掌握在手裡,否則南朝就算趁著北方內亂取得了一時的優勢,終究也會葬送掉「「另一方面呢?」段業鼓勵地說道
「另一方面,自然是保障了由江入淮、由淮入泗、由泗入河這樣一條連通南北的運輸線路的暢通,為他以後經略中原、繼續北伐打下基礎因為兩軍打仗,最重要的自然是糧草,而南方少馬,多是步軍水軍,如果靠步軍運送糧食,運送的糧食還不夠路上吃的,這仗根本沒法子打,可是打通了這一線的水路,就有可能靠著船運把戰線一直推延到山東」
崔浩這番話,讓段業頗為吃驚,因為事實上他說的和歷史的進程是完全吻合的,劉裕在歷史上,當真就是先取了山東,拿下了側翼,在藉此撐開局面,北伐關中,攻滅了十六國上的後秦政權
而且,這樣的辦法,也被大明王朝的朱元璋所效仿,當時他北伐蒙元,也是先去山東,再去河南,扼守潼關,最後北伐幽燕,從而徹底把蒙古人趕出了中原,成功的一統天下
「你覺得劉裕最終能做到什麼程度?」段業問道
崔浩想了下,道:「大人,劉裕畢竟是寒門出身,據小可所知,南朝之地,最重視門第,世家大族依然壟斷政權,小可以為,劉裕不過能做到劉牢之還要高一些的位置」
到底還是年輕啊,段業心裡微微搖頭,嘴上卻是沒說什麼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不管怎麼說,崔浩其實也是門閥子弟出身,雖然因為良好的教養和氣度,讓他絲毫看不出驕矜之氣,但是,人的出身是無法改變的,出身也是決定立場的,你無法指望一個王子能去曉得乞丐的生活方式
在他眼中,劉裕始終是劉裕,他不會對劉裕有太高的期待
張袞到底是經驗豐富的多,他插話道:「大人,老朽卻以為,這劉裕必成大器!」
「何以見得?」崔浩對此並不認同,因此居然罕見的搶話了
「很簡單」張袞深深的看了崔浩一眼,「第一,自然是他的本事,據我們的消息,此人從小在晉國和大燕國之間的邊境長大,少年時候坎坷的很,後來又走南闖北,看遍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閱盡了名山大川,雄關險隘,加上此人天資極高,讀書習武,都是一時之選,這樣的人,浩兒,你說如何?」
「人中龍鳳」崔浩很服氣的點頭,事實上,對於劉裕的才華,崔浩也沒什麼可說的,這一點,他是認的他只是覺得,由於劉裕的身份地位問題,他還是無法成就大業
對於此,張袞卻是一針見血地說道:「但是最關鍵的,還是他和其他人不一樣」
「怎麼不一樣」
「所處的時代不一樣」張袞說道,「如果是五十年前,我也可以很確定的說,劉裕沒有任何機會,甚至……」張袞欠身,看了段業一眼,道:「大人請恕老朽無禮」
「無妨」段業微笑道
「如果是五十年前,不單單是劉裕沒有希望,就是大人您,哪怕是雅量高致,才華無雙,最多也就是像王猛那樣,遇見一個明主,把自己畢生所學貨賣與他,靠著這樣,來成就一番事業」
段業很坦然的點頭,道:「先生說的是!事實上段業能有今日,很多都是機緣巧合,加上各位用命,段業自己的因素,其實是少之又少的」
張袞讚賞的看了段業一眼,因為段業能夠坦然承認自己不行,還是很讓張袞敬佩的要知道,這個年代,是個君權神授的年代,很多人挖空心思,也要證明自己的得勢,是上天的庇佑,是天命所歸,而段業能夠坦然承認,自己的成功靠的是人和,人謀,從境界上,就比這些人要高了許多
張袞接著對崔浩說道:「南朝固然是士族門閥當道,可是你也知道,如今的那些門閥們,除了謝家還有幾個好苗子,還有桓玄,其他的人,你覺得還有能看的么?」
「自然沒有!」崔浩傲然道,「其他的那些人,在小可看來,不過是一群尸位素餐的米蟲罷了」
「正是如此」張袞接話道,「如果你都覺得他們沒有希望,沒有能力,沒有威望,那麼劉裕會把他們看在眼裡么?會真心服膺他們么?顯然不會的既然不會也不願意,而劉裕手上又有兵,你說他最後會怎麼做?」
崔浩咬著下唇,猶豫了很久,才說道:「效仿曹操故事?」
「有何不可?」張袞理直氣壯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