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孕婦
“這個部落在南疆算大還是小?”寧蘊轉了一會兒,問身邊的塔汗。
“是個小部落,甚至比我的部族還要小。”塔汗本來以為從小部落入手比較容易,沒想到出師不利,上來就碰了一鼻子灰,他的情緒也有些低落。
正說著,對麵走過來一個上了年紀的婦人。她穿著簡陋的麻布衣服,身上背著一個大大的竹簍,走得格外吃力。
“富大嬸兒,你怎麽背了這個東西,該不會是要去集上吧,今天好像沒有車啊。”塔汗認識這婦人,開口問道。
這裏地處偏僻,人口稀少,沒什麽市場。不過,每隔幾日會有人用車拉著族民們到鎮上或附近大的部落裏交換所需的物品。今天並不是趕集的日子,塔汗這才有此一問。
“哦,是塔汗哪。我那兒媳婦不舒服,我打算把前些天采的藥拿去賣了,給她換些補品。”
“富大嬸的兒媳婦懷孕了。”大漢跟解釋著。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塔汗隨口一說卻引起了寧蘊的注意。她的眼睛一亮,腦子裏閃現出一個主意,自己可是個大夫呢,怎能白白浪費了這一身好醫術啊。
“這位大嬸兒,您家的兒媳婦不舒服嗎?我是個大夫,可以幫她看看。”寧蘊主動開口招呼道。
這位大嬸兒沒想到對麵這個嬌嬌弱弱的小姑娘,會說出這樣一番話來,一時間怔了怔,不由自主又看了看一旁的塔汗,眼中顯出幾分驚異的神色來。
寧蘊不由得苦笑,她知道,自己肯定又被人小瞧了。
不過這事兒實在是太平常了,她早就習慣了人們質疑的目光。
“大嬸兒你放心,我是塔汗的朋友,不會騙你的。而且我是個大夫,正好需要藥材,如果你同意的話,這些藥材我就都買下了?”
啊?富大嬸先是一愣,隨後臉上便是掩不住的喜色。自己背著這麽多的藥材,要走好幾裏路才能找到買家,如果這姑娘真能買下所有的藥材,那可真是省了她的大事兒了。
既然需要藥材,說不定她真是個大夫。那麽,讓她看看兒媳婦也沒什麽。
“行,我家在那邊,來吧。”
見這位大嬸這麽容易就被自己說動了,寧蘊還有些驚訝。心想,還是銀子開路好使。說不定,自己應該給那些族老一些好處才對。
其實,買藥材的確讓富大嬸心動,但這還不是最主要的。對於南疆人來說,他們其實更容易接受一些奇聞異事。
打個比方說,幾乎所有人都認定南疆人善用毒物。不光是一般的毒藥,還有蠱毒。可事實上,這裏的大部分人也並不會用毒。能夠將毒使得出神入化的人,都是有天賦的。
在南疆人看來,隻要有天分,哪怕幾歲的小童也能學會用蠱。可若是朽木,哪怕是勤勤懇懇學一輩子,也摸不著門道。他們南疆幾代才能出一個的聖女,就是天生的奇人。
正是出於這樣的心理,富大嬸很容易就接受了,一個小姑娘是個大夫這件事兒。
富大嬸的家不遠,是一座竹房子。這房子從外麵看起來還挺體麵的,進去後卻發現裏麵空空蕩蕩的,用家徒四壁來形容毫不過分。
富大嬸兒也不扭捏,她都這把歲數了,死要臉麵還有什麽好處呢。
“客人別嫌棄我家簡陋,實在沒什麽東西能招待你。”
寧蘊擺擺手,如果為了享受,她根本不會自討苦吃地來到這裏。
“大嬸兒,我先給您兒媳婦兒看病,然後再看藥材怎麽樣?”
“好好。”富大嬸忙不迭地點著頭,然後又積極地從廚房裏端出兩隻大碗,倒上水放在桌上。
“客人先喝兩口水吧,家裏沒有好東西,這水是我們自己煮的。”
茶碗中的水顏色清冽飄著淡淡的幽香,寧蘊不由得一怔。這分明是用紫沙參煮的水嘛。
“大嬸,你們這裏有很多紫沙參嗎?”
富大嬸兒愣了愣,不知道寧蘊在說什麽,“什麽是紫沙參?我沒聽說過。”
“哦,就是你煮水用的材料。”
“那是野花,我們叫鈴鐺花,那邊漫山遍野都是。我們這兒的人,都會沒事兒都會扯點兒回家煮水喝。到底是不是你說的什麽參,我也搞不清,不過祖祖輩輩的人都這麽幹,傳下來的習慣罷了。”
寧蘊看了看身邊的塔汗,他也一臉茫然的樣子。什麽參不參的,不就是野花嗎?
可見,這裏的人真的不知道這是什麽東西。如果自己沒看錯的話,這就是紫沙參的花和葉子煮出來的水。
這種植物其實不是人參,不過一位根的樣子和人參相似,花朵又呈紫色,這才被人稱為紫沙參。
寧蘊眼神閃了閃,這可是個好東西啊,不僅藥用價值高,而且可以和很多藥材配在一起使用,尤其對年紀大的人養生非常有幫助。自己有一個養生丸的方子,是配給富貴人家養身體的藥丸,裏麵就有紫沙參這一味藥。
不過因為此物不好種植,野生紫沙參又少,所以在京城賣得並不便宜。如果這裏的環境適於培植的話,完全可以當做一門養家糊口的生意來做。
有了這門營生,想來這兒的人生活也能有很大的改善。不過這是後話了,眼下最重要的還是先給大嬸的兒媳婦看看病。
“大嬸,您兒媳婦呢。”寧蘊柔聲問道。
富大嬸將塔汗留在外麵休息,自己帶著寧蘊來到裏屋。隻見一個二十出頭的少婦,正一臉憔悴地靠在竹床上,見有陌生人進來,急忙坐直了身子看過來。
“南萍,這姑娘是大夫,你不是不舒服嗎,讓她給你看看吧。”
南萍有些驚訝,但還是順從地點了點頭。心中縱是有疑問,也沒有問出口。婆婆說是就是吧。
寧蘊按照慣例給她把了脈,又看了看舌苔眼底,問了問南萍最近的飲食狀況,心裏有了數。
“不妨事,我需要一碗溫水,再拿一個桶或者盆來。”
富大嬸雖然心裏奇怪,可還是乖乖照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