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花錢
大概兩個月的時間,鄧家不斷有好消息傳來。什麽疤痕的顏色變淡了,那突出的增生部分逐漸消失啦等等。
先是韓綦帶回消息,再後來,就是鄧琳跑到將軍府來尋寧蘊直接說話了。
鄧家人對孩子的教養是開心便好,既不會拚命逼兒子讀書上進,也不會要求女兒永遠表現得得體自製。所以鄧先隻考了秀才便不再進學,而是跑到兵部某了個差事。而鄧琳也比一般的閨秀多了很多自由,可以經常出門訪友。
由於對寧蘊十分好奇,鄧琳便直接跑到將軍府,一麵說母親疤痕的進展,一邊看看這個女大夫到底是怎麽生活的。
寧蘊在京城沒有朋友,對鄧琳的主動親近自然不會反感。又聽說鄧夫人臉上的燙傷好了許多,心裏更是高興。
無論如何,交好鄧家人對她沒有壞處。
兩個月過去了,春暖花開的季節,鄧夫人臉上的傷也好得差不多了。兩瓶藥用完,原來增生的部分已經不見了,隻剩下淡淡的痕跡在臉上,多用些脂粉就能遮掩過去。
對於鄧家人來說,這簡直是意外之喜。原本指望著能好個一兩分就很不錯了。沒想到,不僅傷疤好了大半,用了寧蘊的藥膏於氏整個臉上的皮膚都好了起來,細嫩緊致,比同齡的夫人們看上去要年輕不少。
於氏更不用說了,她嘴上總說不在意,不用治。可若是真的不在意,又怎麽會在家裏躲了十幾年,連人都不願意見。
臉上的傷好了,她整個人都像煥發了心聲一般。先回娘家報喜,於母高興得老淚縱橫,自己心愛的女兒因為臉上的傷,不得不嫁個一個不入流的小官,半輩子龜縮在家裏。如今總算好了,這是天大的喜事啊。
於老夫人迫不及待把消息傳了出去,又在進宮的時候告訴了太後。很快,寧蘊在於家和太後那裏都掛了名。雖然太後沒有召見她,卻是記住了這個一個奇特的小姑娘。
多少太醫都沒治好的燙傷,居然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姑娘給醫好了。這也太讓人難以置信了。
消息不脛而走,很多人家都聽說了於氏的臉被治好了。尤其是聽說出手治傷的人是韓大將軍的未婚妻,人們對寧蘊的好奇心已經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從前聽說韓綦找了個沒權沒勢的平民姑娘,就已經夠讓人吃驚的了。如今得知,這姑娘還是個大夫,更是驚詫了一幹人等。
這個消息自然也傳到了黃府,黃昕昕得知後,又忍不住砸了一屋子的擺設。
“寧蘊,這個賤人。我跟你不共戴天。”
黃夫人跟著勸了半天,自己也哭得筋疲力盡。回到房裏,跟黃侍郎抱怨個不停,“老爺,你就看著害了昕昕的人那麽逍遙不成。咱們昕昕現在連門都不敢出了,她卻攀上了鄧家,在京城大出風頭。真是不知廉恥。”
黃侍郎卻沒有妻子和女兒那樣的憤怒,反倒是眼睛一亮,“你說,那個丫頭既然能把鄧夫人臉上十幾年的傷疤都治好了。那昕昕臉上的傷,是不是一樣能治好。”
什麽?剛剛還在罵罵咧咧的黃夫人愣住了,她本就不是什麽聰明人。女兒一鬧,便順著她的思路考慮問題。隻想著仇人風光了,根本就沒想到這一茬。
“老爺的意思是,讓那丫頭來給昕昕看臉?”
黃侍郎瞥了她一眼,問道:“那你還有更好的辦法不成?前些日子我去將軍府見韓綦,你還說我多事。結果怎麽樣,要不是我當初去說了好話,現在怎麽張口讓人家給昕昕治臉。”
“可,可是咱們昕昕不是跟她有舊怨嗎?”黃夫人說得吱吱嗚嗚,臉上也帶了幾分心虛。她雖然一直在罵寧蘊,可心裏何嚐不知,是自己的女兒仗勢欺人,害了她自己。
結下這樣的梁子,人家還能出手給昕昕治臉嗎?
“那怎麽辦,就看著昕昕這樣消沉下去嗎?還是像於家那個似的,嫁個芝麻綠豆大小的官,然後躲在家裏十幾年不出門?”
黃夫人的臉色都變了,想想自己的寶貝女兒要過這樣的日子,她就心如刀割。
“好,就讓她來給昕昕治臉,這也是她欠我們家的。”黃夫人恨恨道。
黃侍郎卻沒有夫人那麽魯莽,寧蘊住在將軍府,又和鄧家關係不錯。誰知道是不是已經然太後知道這麽個人了呢。所以,硬來肯定是不行的。
不能硬來,那就隻能好言相求了。
一連幾天,將軍府都收到了黃侍郎派人送過來的禮物。剛開始,韓五是不想收的。他在韓綦身邊多年,知道主子並不想跟黃家有什麽往來。
可黃家送的東西並不貴重,不是自家莊子上產的新鮮蔬菜,就是幾筐魚蝦之類的東西。為了這點東西,大張旗鼓地送回黃家,似乎並不值得。可若是收了,那是不是還要承對方的情,好像更不值得。
再來,如果收了東西,那要不要回禮。一旦回禮,是不是說明兩家關係好了?
韓五覺得很棘手,隻能來請示主子。
韓綦也有些意外,這副做派,倒像是真的要交好將軍府,常來常往地走動起來似的。這實在是不符合黃侍郎的性格啊。除非,他還有求於將軍府?
“罷了,想不去想後麵的事。既然他送來了,那你就收下,咱們自己吃了再說。”
“那要不要給回禮?”韓五問道。
韓綦皺了皺眉頭,頗有些心煩,他真是一點也不想應付黃家人。可是,人家一副和和氣氣的樣子,總不好直接就擋回去。
“回吧,去市場上看看,有什麽水果蔬菜的,買些送過去。”
見韓五答應一聲,轉身要走。韓綦又囑咐道:“別買貴了,撿著最便宜最難吃最難看的買,要是有不要錢白送的最好。”
韓五麵色一窒,這要求,也不太好達成呢。既難看又難吃,還得便宜甚至不要錢。想了想,他建議道:“將軍,既然如此,那也不必非得去集市上采買了,咱們府中的人少。年關時,莊頭們送來的年貨還餘了一大批呢。”